基金項目"云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昆醫(yī)聯(lián)合專項),編號:202001AY070001-046
作者簡介"晏慧敏,主管護師,碩士
* 通訊作者"徐瑜涓,E-mail:790446042@qq.com
引用信息"晏慧敏,徐瑜涓,楊春梅,等.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意愿及影響因素[J].循證護理,2025,11(1):133-137.
摘要""目的:分析護士對院內“護士銀行”的了解程度、參與意愿及影響因素,為院內“護士銀行”的發(fā)展提供參考。方法:2022年1月—2月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云南省5所三級甲等醫(yī)院的1 577名護士進行院內“護士銀行”參與意愿調查。結果:1 577名護士中,僅有184名(11.7%)護士完全了解和比較了解院內“護士銀行”,了解途徑主要來源于院內發(fā)布需求信息。1 152名(73.1%)護士愿意參與院內“護士銀行”,最主要原因是體現(xiàn)職業(yè)價值(35.1%),獲取報酬是參加“護士銀行”的首要促進因素;護士不愿意參與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意犧牲休息時間。82.1%的護士認為成為“銀行護士”有必要進行院內多學科輪轉培訓。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對院內“護士銀行”的了解程度及有無科室輪轉或規(guī)培經(jīng)驗是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意愿的影響因素(Plt;0.05)。結論:護士對院內“護士銀行”的了解情況不容樂觀,但對院內“護士銀行”的參與意愿較為強烈,護士的了解程度及是否有科室輪轉或規(guī)培經(jīng)驗是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醫(yī)院及相關部門應從多渠道加強對院內“護士銀行”的宣傳,并加大對護士的培訓力度,提升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意愿。
關鍵詞""護士;護士銀行;意愿;護理;影響因素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01.023
護士是衛(wèi)生系統(tǒng)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人力資源配置與病人的安全息息相關[1]。目前,在世界范圍內仍然存在護士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2?3]。截至2022年底,我國注冊護士總量超過520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約為3.7人,全國醫(yī)護比為1∶1.18[4],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衛(wèi)生人力資源全球戰(zhàn)略:衛(wèi)生人力2030》報告提出的國家最低衛(wèi)生人力要求每千人口護士數(shù)量4.45人仍有較大差距[5]。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人民群眾醫(yī)療需求逐漸增長,對護理人力資源的需求增加[6?7]。由于多重因素影響,我國護士離職率較高[8],導致護士短缺問題加劇。研究表明,護士短缺會增加在職護士的工作量,影響護理質量和病人結局[1,9]。馮婭婷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護士短缺直接影響病人的病死率。為了解決護士短缺的問題,英國采用“護士銀行”模式進行護理人力資源協(xié)調[11],有效提高了人力資源的利用率,減少了護士的流失,保障了病人的護理安全,控制了醫(yī)療機構的成本。國內學者將“護士銀行”進行本土化探索,由此產(chǎn)生“護士銀行”“共享護士”以及“機動護士”等模式[12?14],以應對臨床護理人力資源緊缺等應急突發(fā)狀況,解決護理人員短時性缺乏問題[15],改善了護理人力資源調配效率,緩解了臨床科室護理人力資源緊張的狀況[14,16]。目前,我國大部分醫(yī)院對護理人力資源短缺的解決方式為聘用合同護士或臨時護士,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力資源短缺的狀況,但人力資源成本也隨之增高。因此,有必要對“護士銀行”模式進行更多的探索。研究表明,護士的認知水平與從業(yè)意愿有一定的相關性[17?18]。因此,護士對“護士銀行”的了解程度及參與意愿對其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旨在調查云南省三級甲等醫(yī)院護士對醫(yī)院內“護士銀行”的了解程度、參與意愿及影響因素,為“護士銀行”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22年1月—2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云南省5所三級甲等醫(yī)院的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納入標準:5所醫(yī)院的在職護士;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次調查。排除標準:實習護士;進修護士;病休、產(chǎn)假者。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編號:(2023)倫審L第105號]。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通過文獻回顧、咨詢護理管理者和臨床護士的意見,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中注明調查目的、要求。問卷包括2個部分:1)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被調查者所在科室、性別、職稱、從事臨床工作年限、層級、婚姻情況、生育情況、有無科室輪轉或規(guī)培經(jīng)驗、有無??谱o士培訓經(jīng)歷等;2)認知程度及參與意愿情況調查表,包括被調查者對于院內“護士銀行”的認知程度、參與意愿、影響因素以及是否需要提前培訓等。調查開始前,選取符合納入標準的30名護士進行預調查,檢驗問卷的可行性。
1.2.2 調查方法
通過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2022年1月—2月研究者向被調查醫(yī)院護理部提供問卷二維碼,由各醫(yī)院護理部、護士長選取符合標準的相關臨床科室護理人員填寫問卷。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1 588份,有效問卷1 577份,有效回收率99.31%。問卷收集過程中,加強質量控制;數(shù)據(jù)分析過程中,對數(shù)據(jù)填寫不完整、不符合邏輯、存在明顯錯誤的問卷予以剔除,確保研究結果真實可信。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近似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描述,定性資料以頻數(shù)、百分比(%)描述,采用單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影響因素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
參與本次調查的護士共1 577人,所在科室:內科738人,外科613人,婦產(chǎn)科65人,兒科106人,其他科室55人;性別:男72人,女1 505人;職稱:初級935人,中級625人,高級17人;從事臨床工作的年限:lt;2年223人,2~lt;5年270人,5~lt;10年465人,10~15年270人,gt;15年349人;層級:N0級279人,N1級464人,N2級528人,N3級257人,N4級49人;學歷:??萍耙韵?0人,本科1 483人,研究生及以上24人;婚姻情況:已婚1 048人,未婚495人,離異30人,喪偶4人;生育情況:未育655人,1孩676人,2孩242人,3孩4人;有無科室輪轉或規(guī)培經(jīng)驗:有1 019人,無558人;有無專科護士培訓經(jīng)歷:有417人,無1 160人。
2.2 護士對院內“護士銀行”的認識
在參與本次調查的護士1 577人中,44人(2.8%)對院內“護士銀行”完全了解,140人(8.9%)比較了解,789人(50.0%)一般了解,350人(22.2%)較不了解,254名(16.1%)完全不了解。護士對“護士銀行”的了解途徑包括院內發(fā)布需求信息(43.4%)、同行處聽聞(34.4%)、雜志和書刊(14.2%)、其他(8.0%)。
2.3 護士參與“護士銀行”的意愿、動機及憂慮
2.3.1 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意愿
在本次調查中,1 152名(73.1%)護士愿意參與院內“護士銀行”工作,425名(26.9%)護士不愿意參與。
2.3.2 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動機及不愿參與的原因
護士愿意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主要原因包括體現(xiàn)職業(yè)價值(35.1%)、體驗其他工作環(huán)境(32.8%)、獲取報酬(28.2%)。獲取報酬是促使護士成為“銀行護士”的首要因素。另外,不愿意參與“護士銀行”的原因為不愿意再犧牲休息時間(43.4%)、對自己的工作勝任力缺乏信心(21.8%)、需求科室所付報酬偏低(14.9%)、其他(19.9%)。
2.4 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培訓需求
研究結果顯示,82.1%被調查者認為,成為“護士銀行”的護士有必要進行院內多學科輪轉培訓。另外,被調查者認為若成為“護士銀行”的護士需進行應急處突能力(21.5%)、??谱o理理論知識(20.1%)、??谱o理操作(20.1%)、院內相關護理制度及工作流程(13.9%)、溝通能力(13.0%)、常規(guī)護理操作(9.9%)及其他(1.5%)方面的培訓。
2.5 護士對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意愿及影響因素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學歷、職稱、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年限、層級、婚姻狀況、對院內“護士銀行”的了解程度、有無科室輪轉或規(guī)培經(jīng)驗在護士是否愿意成為“銀行護士”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以是否愿意成為銀行護士作為因變量(是=1,否=2)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護士對院內“護士銀行”的了解程度及是否有科室輪轉或規(guī)培經(jīng)驗是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影響因素。自變量賦值見表2,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
3 討論
3.1 護士對院內“護士銀行”的認知情況不容樂觀
本研究結果顯示,僅有11.7%的護士對院內“護士銀行”完全了解和比較了解,了解途徑主要為院內發(fā)布需求信息(43.4%)、同行處聽聞(34.4%)。這主要與人力資源調配模式在國內還處于初期探索實踐階段有關?!白o士銀行”模式起源于歐美等國,經(jīng)過本土化的探索與實踐,院內“護士銀行”模式的實踐顯示多方面的特色與優(yōu)勢[14,19?20]。胡鵬等[15]對“護士銀行”模式的短期效果進行了探索,結果顯示,“護士銀行”模式在短期內能夠提高護理單元的工作量水平,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也有研究表明,臨床護士對“護士銀行”模式的了解程度不足,臨床護士的認知能夠影響其工作意愿,進而影響護理工作質量[17?18]。提示醫(yī)院及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院內“護士銀行”模式的探索及宣傳力度,使更多的護士了解院內“護士銀行”模式,促進護士的加入。
3.2 護士對院內“護士銀行”的參與意愿較為強烈
研究結果顯示,73.1%的護士愿意參與院內“護士銀行”工作,說明“護士銀行”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潛力,醫(yī)院相關管理部門可依據(jù)既往經(jīng)驗對院內“護士銀行”做出正向引導,鼓勵更多的護士參與其中。該研究結果與李莉等[21]的研究結果一致。護士愿意參與的首要動機是體現(xiàn)職業(yè)價值,但在重要程度排序中獲取報酬是其首要考慮的因素。研究結果與李精健等[22]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護士薪酬較低[23]以及職業(yè)價值認同感較低[24]有關?!般y行護士”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有償支援院內人力空缺的崗位工作,可以獲取額外的報酬。另外,從事護理領域其他??品懂牭墓ぷ骺梢栽谝欢ǔ潭壬象w現(xiàn)職業(yè)價值。醫(yī)院及相關部門應在績效考核制度、人事制度中向“銀行護士”傾斜,增加“銀行護士”的薪酬待遇,提升護士職業(yè)認同感,從而促進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工作的積極性。不愿意參與院內“護士銀行”工作的護士拒絕原因主要是不愿意犧牲休息時間(43.4%)和對自己的工作勝任力缺乏信心(21.8%),這可能是由于護士平時工作較忙,特別是需要承擔照顧家庭責任的護士,不愿利用休息時間再工作;其次,“銀行護士”需到自己工作科室以外的其他科室工作,對支援科室的工作內容較為陌生,特別是一些??菩暂^強的科室,可能對自己工作勝任力缺乏信心。后續(xù)研究在開發(fā)和探討“護士銀行”模式時,需要充分考慮病人的安全,尤其急診、重癥以及創(chuàng)傷等急危重癥科室[25?27],對護士的專業(yè)能力、臨床思維以及應變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急危重癥救護能力在短期內難以培養(yǎng)。因此,醫(yī)院或相關部門在針對該部分科室選用“銀行護士”時,需要充分考慮病人的安全,嚴格考評護士的急危重癥救護能力。鑒于此,醫(yī)院及相關部門需加大對護士的培訓力度,不斷提升護士的應急能力、??谱o理能力、院內相關護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溝通能力等,使其在各個臨床護理崗位都能獨當一面,更好地勝任支援科室的護理工作。
3.3 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意愿及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護士對院內“護士銀行”的了解程度及是否有科室輪轉或規(guī)培經(jīng)驗是護士是否愿意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影響因素。對院內“護士銀行”越了解的護士越愿意參與其中,而本地區(qū)護士對院內“護士銀行”的完全了解及較為了解率僅為11.70%,總體了解程度較低。左鑫等[17]的研究調查三級甲等醫(yī)院護士對多點執(zhí)業(yè)的認知及從業(yè)意愿,結果顯示,不同認知水平的護士從業(yè)意愿不同。與本研究結果相同。故應當加大對“護士銀行”模式的宣傳,提高護士對“護士銀行”的從業(yè)意愿。此外,研究結果顯示,有科室輪轉和規(guī)培經(jīng)驗的護士更愿意參與院內“護士銀行”工作,可能與有科室輪轉和規(guī)培經(jīng)驗的護士專業(yè)自信心相對較強,能夠較快適應支援科室新的工作環(huán)境及工作內容,具有較強的崗位勝任力有關[28?30]。醫(yī)院應加強對護士的培訓,特別是多學科輪轉培養(yǎng)以及??苹囵B(yǎng),使護士個人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提升,有信心、有能力勝任院內“護士銀行”的工作。
3.4 "“護士銀行”模式實施效果
“護士銀行”模式的實施提升了護理人力調配效率,緩解了臨床科室護士人力資源緊張的情況[15,"31]。對病人而言,充足的人力資源能保障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對醫(yī)療機構而言,避免了護士人力資源的閑置,節(jié)約了人力成本[19,32?33]。老齡化社會加重護理人力資源共享的需求[7],而“護士銀行”模式能夠有效實現(xiàn)護理人力資源共享,展現(xiàn)出較好的發(fā)展前景[34]。目前,國內還處在對“護士銀行”進行本土化探索與實踐階段,想要達到真正的“共享”還存在很多難題[35],需不斷實踐探索。
4 小結
本研究以護士現(xiàn)階段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意愿及影響因素為出發(fā)點,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護士對于該模式的認知水平較低而參與意愿較高,護士的參與意愿與是否具有輪轉經(jīng)驗是護士參與“護士銀行”的主要影響因素。提示醫(yī)院及相關部門應從多渠道加強對院內“護士銀行”的推廣,提升護士對其的了解程度;可以開展更多的研究,通過加大對護士的培訓力度,進一步落實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提高護士的崗位勝任力,從而提升護士參與院內“護士銀行”的意愿,促進院內“護士銀行”的有序開展,但在開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病人的安全,可以參考??谱o士培養(yǎng)模式,深入探討“護士銀行”模式的亞專業(yè)化模式,提升護士的專業(yè)能力。此外,由于本研究的樣本來源存在地域局限性,后續(xù)的研究可以考慮擴大樣本來源,更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
參考文獻:
[1] 董婷婷,王思,楊昆.護理人力資源投入與病人護理安全結局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研究,2021,35(15):2761-2765.
[2] MARESOVA P,PROCHAZKA M,BARAKOVIC S,et al.A shortage in the number of nurses--a case study from a selected region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J].Healthcare,2020,8(2):152.
[3] MAR?M,BARTOSIEWICZ A,BURZY?SKA J,et al.A nursing shortage--a prospect of global and local policies[J].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2019,66(1):9-1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全國注冊護士總量超過520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約為3.7人[EB/OL].(2023-05-11)[2024-05-10].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5/content_6857370.htm.
[5] WHO.《衛(wèi)生人力資源全球戰(zhàn)略:衛(wèi)生人力2030》[EB/OL].(2024-03-17)[2024-05-10].https://www.who.int/hrh/resources/pub_globstrathrh-2030/zh/.
[6] 姜迪,馬玉龍.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發(fā)展及預測研究[J].醫(yī)院管理論壇,2023,40(12):14-17.
[7] 葛姍姍,王逸雯,夏雪怡,等.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長期護理人力資源開發(f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24):6181-6183.
[8] 薛婷,馬夢迪,張潔,等.中韓日三國護士短缺現(xiàn)狀及其相關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9,19(10):729-733.
[9] MOYO M,ALI S,DUDLEY B.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competency assessment for agency nurses in radiology[J].Journal of Radiology Nursing,2019,38(2):119-122.
[10] 馮婭婷,陳長英.河南省三級甲等醫(yī)院ICU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對護理質量和患者結局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21,56(4):490-495.
[11] MASSEY L,ESAIN A,WALLIS M.Managing the complexity of nurse shortages:a case study of bank and agency staffing in an acute care trust in Wales,U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9,46(7):912-919.
[12] 顧志娥,徐薇,閆坤麗,等.機動護士信息化調配系統(tǒng)在優(yōu)化護理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21,21(5):27-30.
[13] 賀麗君,施巧玲,黃道花,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機動護士庫管理實踐[J].現(xiàn)代醫(yī)學,2021,49(10):1232-1234.
[14] 李琴,吁英,卓燕容,等.“護士銀行”模式的本土化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21,20(7):43-46.
[15] 胡鵬,李琴,楊媛,等.“護士銀行”模式短期效應的實證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23,58(7):850-857.
[16] HURST K.Are temporary ward staff cost effective?[J].Nursing Times,2011,107(37):22-23.
[17] 左鑫,高燕花,邸騰森,等.河北省三甲醫(yī)院護士對多點執(zhí)業(yè)的認知及從業(yè)意愿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4):500-503.
[18] 邸騰森,崔怡,左鑫,等.河北省護理人員對“網(wǎng)約護士”的認知現(xiàn)狀及從業(yè)意愿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9,14(9):413-417.
[19] 賀云紅.醫(yī)院機動護士庫的成立與管理體會[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10):181-182.
[20] 張亞楠,李賢,鄭美潔,等.機動護士庫組建與管理現(xiàn)狀問卷編制條目篩選的質性研究[J].全科護理,2018,16(24):2945-2948.
[21] 李莉,郭娜,潘新偉,等.兼職相關護理人員對新護士兼職護理崗位態(tài)度和意愿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20,20(7):1067-1070.
[22] 李精健,茍菊香,周倩,等.非試點省份護士對“互聯(lián)網(wǎng)+護理服務”意愿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12):1825-1830.
[23] 王虹,陳宏,陳佳敏,等.護士經(jīng)濟薪酬和精神薪酬滿意度與離職意向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院管理,2018,38(3):64-66.
[24] 陳杰,路潛,英圣艷,等.護士職業(yè)認同感、工作壓力和滿意度及離職意愿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6):43-46.
[25] 馮蘭棱,樊落,李丹,等.以核心能力為導向的急診??谱o士培訓方案構建[J].中華護理教育,2022,19(2):119-125.
[26] 靳玉萍,莊紅霞,陳霞,等.神經(jīng)重癥??谱o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學報,2022,29(15):28-32.
[27] 李哲英,程晶.創(chuàng)傷護士核心能力培訓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21,35(11):1986-1988.
[28] 龍春萍,廖彥菊.應急預案演練規(guī)范化培訓提高急診護士綜合急救能力[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4):118-120.
[29] 毛文平,駱金鎧,易祖玲.新入職規(guī)范化培訓護士自我效能感與核心能力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3,30(27):130-133.
[30] 孫淑雅,明晶,袁敏.急診急救規(guī)范化培訓提升護士危重癥護理能力效果探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4,42(2):103-106.
[31] 曾一瓊,朱海燕,張曉霞,等.“銀行護士”主導的多學科干預對腦卒中康復期患者家庭照顧者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23,38(22):2021-2025.
[32] 顏巧元,阮云,王云.英國“護士銀行”的管理及其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3):382-384.
[33] MANIAS E,AITKEN R,PEERSON A,et al.Agency nursing work in acute care settings:perceptions of hospital nursing managers and agency nurse provider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3,12(4):457-466.
[34] 林文彬.醫(yī)院護理人力共享平臺建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24,15(1):92-95.
[35] 解琦.真正“共享”還有多少難題[J].中國衛(wèi)生,2018(8):79.
(收稿日期:2024-05-30;修回日期:2024-12-10)
(本文編輯"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