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指的是現(xiàn)在,即人生在世時;留下,講的是將來,即生命終止后。擁有與留下,性質(zhì)不同,卻有關(guān)聯(lián)?,F(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對擁有什么,很在意、很執(zhí)著,而對留下什么,卻不在意、不重視。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非但不夠明智,而且可能遺禍。
人各有志。蕓蕓眾生,各有各的抱負(fù),各有各的追求,無可厚非。在實行貨幣交換的歷史階段,每個人都需要擁有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chǔ)。否則,連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何談幸福生活、安居樂業(yè)?安居,不單指好的生活環(huán)境、居住舒適,還包括正道的物質(zhì)來源、居之心安;樂業(yè),既需要一份合適的、理想的工作,更需要一種進取的、樂觀的心態(tài)。
人活一輩子,比擁有什么更重要的是留下什么。遺憾的是,現(xiàn)今一些有頭有臉有地位的人,擁有的目的,不是為了維持正常的、健康的生活需求,而是為了滿足膨脹的、扭曲的心理需要。于是乎,這類人盲目攀比,別人擁有的,自己必須有;別人沒有的,自己也要有,且是應(yīng)有盡有,多多益善。他們以為只有這樣,人生才有意義和價值。為了這樣那樣、永無止境的擁有,有人不惜去偷去搶,鋌而走險、觸犯國法、違背道德;有人刻意去貪去撈,錢權(quán)交易、索賄受賄、中飽私囊。到頭來,辛辛苦苦打拼了許多年所擁有的一切全部失去了不說,有的連爹媽給的性命也搭進去了。古往今來,從民間到官場,因為“取之無道”“非法擁有”而被繩之以法,乃至處以極刑者,不乏其人。
一首流行歌曲中唱道:“別管以后將如何結(jié)束,只要我們曾經(jīng)擁有過……”作為文藝作品,可以這樣寫,可以這樣唱,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斷然不能這樣做。不管是誰,倘若只顧擁有而不計后果,抑或為了擁有而不擇手段,其結(jié)局注定是可悲的。
常言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生在世,既要關(guān)注生前正當(dāng)?shù)膿碛?,更要注重死后可貴的留下。人生,宛如一本書,作者是自己。不論是長是短,不管是小文還是巨著,總有畫“句號”的時候。即便不能寫成膾炙人口的美文,也要力戒弄成令人生厭的丑文。從這個角度講,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yīng)當(dāng)把“擁有什么”與“留下什么”——這個既簡單又嚴(yán)肅的人生課題搞清楚。
選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