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以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微項目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學生探究的能力。微項目教學是教師以具體的微項目為載體,組織學生開展基于真實問題的探究學習,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教師可借助ADDIE模型設計微項目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小學科學;ADDIE模型;微項目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5) 04 037-039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微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微項目是指教學中,學生需要運用一定的方式去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微項目教學不是將一堂課切分成若干個小項目,而是對課堂內容進行深入化、精細化的設計。本文以ADDIE模型為指導,將微項目教學策略與小學科學課程整合,構建小學科學微項目式學習情境,設計小學科學微項目式學習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小學科學微項目教學策略。
一、借助ADDIE模型設計微項目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與之相關的學科也逐漸得到重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在學習科學知識時能夠更好地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單一,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而基于ADDIE模型的小學科學微項目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項目設計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在微項目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讓學生在不斷實踐中提高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有效提高科學素養(yǎng)。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微項目教學是基于ADDIE模型的,這一模型將教學過程分為5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微項目教學中的學習過程更像是一個項目設計過程,在設計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分析、主動思考,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項目,進而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贏DDIE模型的小學科學微項目教學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小學科學微項目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影響微項目教學效果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往往缺乏合理性,對教學目標的認識也不夠清晰。這種情況在微項目教學中同樣存在,教師往往忽略了微項目教學目標的制訂,從而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種種問題。微項目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學目標的設定應具有明確性、可行性和挑戰(zhàn)性。然而,由于教師對微項目教學目標缺乏清晰的認識,導致微項目教學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在微項目教學中,學生需要根據(jù)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并在項目中通過實踐探索來實現(xiàn)學習目的。如果教師沒有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指導,學生可能會感到迷茫,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如何進行。
(二)教師項目設計能力不足,影響微項目教學實施效果
在小學科學微項目教學中,教師設計微項目的初衷是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通過實踐活動掌握特定的科學知識,提升實踐能力。然而,實踐中,教師在設計微項目時往往主要基于教材進行選擇,這可能導致內容、目標不明確,從而影響教學效果。首先,教材是教學的基礎,但教材內容往往較為寬泛,若教師未能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核心要點,便難以設計出既貼合教材又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微項目。其次,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不盡相同,如果教師未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的微項目可能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習效果不佳。
(三)教學資源匱乏,影響微項目教學質量
目前,小學科學教學資源匱乏,尤其是一些農村學校,雖然也有多媒體設備,但數(shù)量有限,且缺少專業(yè)的多媒體教室。在微項目教學中,教師不能及時有效地收集和處理各種教育資源,導致在微項目教學中不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微項目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指導作用。在微項目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及時得到反饋,不能及時獲取并處理信息,學生在微項目教學中的學習效果不明顯;教師只是機械地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難以實現(xiàn)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因此,在小學科學微項目教學中應及時更新教學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借助ADDIE模型設計微項目教學
(一)開展課前調查,促進學生了解科學概念
分析階段是ADDIE模型的第一步,也是整個教學設計過程的基礎。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展開小學科學微項目教學之前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備學,讓學生在整合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相關知識的初步認知。課前備學是學生在學習新課程之前,通過自主調查、研究、整理等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和準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如網(wǎng)絡、圖書、新聞等,對自己感興趣或陌生的知識點進行深入了解,以便在學習新課程時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以青島版(五四制)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25課《科學登上月球》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備學。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搜索、新聞觀察等方式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識,如月球的表面狀況、月球與地球的關系等。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月球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對月球有更直觀的認識。在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關于月球的基本知識,也可能是關于月球的探索和研究。教師鼓勵學生將這些問題帶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和教師一起討論和解答。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項目主題,提高教學效率
設計階段是ADDIE模型的第二個要素。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根據(jù)分析階段的結果,制訂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而項目主題的選擇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更直接影響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項目主題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生活實際以及教學目標,確保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確保項目主題既具有趣味性又富有挑戰(zhàn)性。
以青島版(五四制)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植物的生長”為例,這一主題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為了確保項目式學習的效果,教師需要對項目進行精心設計。首先,要明確項目目標,確保學生能夠通過項目式學習學到有價值的知識。例如,在“植物的生長”項目中,教師可以設定以下目標:了解植物生長的基本條件;掌握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分析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等。其次,要設計合理的項目流程,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探究。例如,在“植物的生長”項目中,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設計活動: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植物的生長狀況,提出問題;學生分組進行實驗,種植不同植物,并記錄生長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探討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分享研究成果。此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關注那些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樹立自信心,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興趣
實施階段是ADDIE模型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根據(jù)開發(fā)階段準備好的教學材料和資源,進行實際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還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茖W教育,其核心不僅在于知識的傳遞,更關鍵的是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是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因此,微項目式學習應運而生,它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科學問題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以青島版(五四制)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十二課《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實驗項目,讓學生親自探究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情況。首先,教師可以準備多種不同的物質,如鹽、糖、小蘇打、沙子等,并讓學生預測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這個階段,學生需要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進行預測。然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將各種物質分別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溶解過程和結果。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動手操作,觀察現(xiàn)象,記錄數(shù)據(jù),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也是驗證自己預測的過程。在實驗結束后,學生需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升認知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進行科學實驗,更學會了如何思考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這是科學教育真正的目的。
(四)微項目式學習的評價
評價階段是ADDIE模型的最后一個要素,也是整個教學設計過程的重要保障。在評價階段,教師需要根據(jù)預先制定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對教學實施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面的評估。根據(jù)評價結果,教師可以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和修正,以提高教學質量。在這種學習模式下,評價體系同樣多元且豐富,具有目標—實踐—成果—評價的一致性。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相互關聯(lián),共同構成了微項目式學習的核心框架。
在微項目化的評價中,教師需要明確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具體內容。過程性評價主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策略與實踐,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是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而終結性評價則主要關注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這可以讓我們了解學生在完成項目后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由于微項目式學習中的知識網(wǎng)絡、認知策略和實踐都并不是單一的,甚至可能涉及多個方面,因此在評價設計時,教師應將評價的重點放在核心知識、主要的高階認知策略和重要的學習實踐上。通過這樣的評價體系,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微項目式學習中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更好地指導他們的學習。同時,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對于科學的學習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其中,微項目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其具有靈活、新穎、便捷等特點。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利用ADDIE模型對微項目進行設計和開發(fā),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
【本文系2023年度山東省教育研究一般課題“基于ADDIE模型的小學科學微項目教學策略研究實踐(課題批準號:2023JXY341)”的部分課題成果】
參考文獻
[1]於力.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科學課堂創(chuàng)新設計探析[J].山西教育(教學),2022(5):41-42.
[2]張丹.小學科學教育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施的策略研究[J].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22(1):32-33.
[3]周玉華,劉劍.小學科學教學文本拓展的原則與方法[J].教學與管理,2023(5):54-57.
[4]吳曉萍.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亞太教育,2022(20):54-57.
[5]張懿,陳莉,謝伯巖.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內容重構[J].教育科學論壇,2022(2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