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時代的蓬勃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和人們的生活生產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幼兒教育工作者也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和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引入啟蒙教育中。相較于小班、中班幼兒,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在繪本視域下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助力其語言能力更上一層樓,成為一大重點研究項目,本文結合教學經驗對相關策略進行探討,希望為同行提供參考意見。
一、信息技術相關探討
(一)信息技術的定義
信息技術,指的是依靠電子設備和網絡手段對信息進行處理的新型科技,如投影儀、智能手機、PPT、電腦、電子繪本、音視頻、動畫軟件、多功能教室等。
(二)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幼兒認知能力不足,對聲音、畫面、色彩、線條、故事等具有強烈視聽屬性的元素較為敏感,信息技術由此成為幫助幼兒學習的上佳工具。在幼兒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受到普遍重視與運用。幼兒園不僅設有專門的信息技術區(qū)域和設備,還開設了電子繪本課程、多媒體戲劇表演、視聽游戲等一系列信息技術活動。在信息技術的優(yōu)良引導下,幼兒能以輕松愜意、潛移默化的狀態(tài)接受新知識,提升探究欲和分享欲,激發(fā)學習興趣,不知不覺中掌握更多信息,深化學習印象。
(三)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首先,在新時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傳統(tǒng)的純板書式教育模式已經無法完全適應幼兒與日俱增的學習需求、興趣特征和發(fā)展需要,信息技術的應運而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其次,信息技術與幼兒注意力持續(xù)時間不足、好奇心和探究欲旺盛、生活經驗不足、知識儲備較少等年齡特點相適應,能以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復雜抽象的知識以一種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再次,現(xiàn)代教師教學壓力大,承擔的教學使命和責任也更重,家長的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普遍更快,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和家長承擔一部分教育壓力,還能以一種親人、朋友、師長的方式陪伴在幼兒身邊,使其同時獲得知識教育和愛的教育。最后,幼兒教育以游戲為主要手段,信息技術為游戲教育賦予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戰(zhàn),能最大限度凸顯游戲活動寓教于樂的特點,豐富幼兒學習經驗,提升幼兒領悟力和理解能力,全方位助力幼兒綜合成長。
二、大班幼兒語言能力特征
第一,儲備性。大班幼兒經過兩年系統(tǒng)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基礎,懂得一些基本的動詞、名詞、形容詞在生活中的用法,知曉簡單的語境特征和表達方式,在表達的語法積累、技巧掌握、情感輸出、思想理解方面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來到大班階段,即使發(fā)育再遲緩的幼兒,在語言能力(詞匯儲備、語法儲備、生活儲備、情感儲備、理解儲備、表達儲備)方面也會呈現(xiàn)明顯的進步。
第二,獨創(chuàng)性。大班幼兒年齡一般在5—6歲,他們雖然有了語言基礎,不至于完全依靠直覺和本能感受和輸出語言,但依然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對語言處于摸索階段,語言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依然非常豐富。遇到不會的詞匯、不懂的表達、難以理解的語境時,他們會憑借生活經驗和感知覺建構獨屬于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語言充滿激情,富于童真童趣,創(chuàng)意思想的獨創(chuàng)性異常顯著。
第三,銜接性。幼兒園大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大班幼兒在語言方面既具有啟蒙階段的天馬行空、缺少章法,也具有適應小學階段的一定的系統(tǒng)性、條理性和邏輯性。這種雙重屬性決定著對他們的語言教育要兼具知識性和科學性特征,教師既要秉持幼兒本位思想,尊重他們的表達個性,也要幫助他們構建語言知識體系,延伸知識,拓寬表達視野。
第四,多樣性。和小學生不同,幼兒的整體語言模式中,口頭表達占比更大。他們還沒有正式進入拼音學習、漢字書寫、進階語法掌握階段,主要通過口語交流進行語言輸出。此外,他們還喜歡通過肢體動作、神態(tài)、藝術(唱歌、舞蹈、繪畫)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表達自身的思想情感。礙于表達知識的限制,同時基于思維天賦,他們的表達相對更多樣、多元、多類,并且不同個性、能力基礎、人格、興趣、家庭經歷的幼兒呈現(xiàn)出的表達特點也是迥異的。
三、繪本視域簡析
繪本視域,指的是以繪本工具為媒介展開針對性指導,拓寬幼兒知識視野。繪本是一種圖文并茂的兒童文學材料,采用的是生動有趣、充滿靈性的兒童語言,與幼兒的表達特點、語言思維相一致,并且圖多字少,符合幼兒識字量低的客觀規(guī)律,受到幼兒的普遍喜愛。在繪本視域下,幼兒教育工作能高效開展,幼兒可以在熟悉、喜愛的閱讀材料中獲得相關知識信息,提升各項能力。尤其在語言能力訓練中,繪本更是經常被使用的教學載體,現(xiàn)如今已經成為諸多幼兒園實施語言培養(yǎng)的首選工具。
四、繪本視域下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大班幼兒語言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提升幼兒語言儲備。繪本視域下信息技術的高效運用能最大限度調動幼兒感知覺,使其在豐富、遼闊的知識海洋中盡情馳騁,用眼睛、耳朵、嘴巴、大腦、雙手等感受各種文化、歷史、人文、地理知識,豐富間接生活經驗,聯(lián)系直接生活經驗,潛移默化地提升語言方面的知識儲備,包括專有名詞、實義動詞、形容詞、副詞、特定語法、俗語、俚語、諺語、成語、文化名詞、書面語、修辭語言、情感表達、思想見地等。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繪本制作成電子資料、網絡閱讀材料、紙偶劇場、多媒體故事集等具有運動性、視聽刺激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讓其自主研究語言知識,進行主動記憶和運用。
第二,激發(fā)幼兒語言創(chuàng)意。信息技術具有強烈的感官性、生動性和畫面性,配合絢麗斑斕、具有特定語言風格的繪本,幼兒能激發(fā)語言探索欲和創(chuàng)作欲,創(chuàng)作出詩意盎然的語言。例如,《形容詞》《我想給你打電話》《花婆婆》《猜猜我有多愛你》等都是語言風格強烈的繪本,輔以鮮明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形象直觀的畫面,幼兒閱讀時能徜徉在語言的海洋中,自行模仿相關語言表達,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范式。如果教師能將繪本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xiàn),它的語言創(chuàng)意性特征將被最大程度放大,有利于幼兒激發(fā)語言創(chuàng)意,進行天馬行空的語言想象與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
第三,助力幼兒語言銜接。如何讓幼兒提前學習一些小學語言知識,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成為值得幼兒教師密切關注的問題。繪本視域下的信息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力手段,繪本含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如《晚安,月亮》中諸多生活用品名詞的使用、《猜猜我有多愛你》中比喻修辭的運用、《我媽媽》中夸張和象征手法的應用、《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中圖文不協(xié)調敘事(畫面和文字的敘事信息有意設置偏差,造成表達上的戲劇沖突)的設置、《爺爺一定有辦法》中雙線敘事的運用等。但這些知識都比較書面化和抽象化,幼兒理解起來具有不小的難度。教師如果能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氣泡圖、橋梁圖、線形圖、折線圖等思維導圖,輔以音樂、視頻、游戲的多樣形式,幼兒探究興趣將會大幅增強,理解難度也會隨之降低。概念化的語言知識以一種趣味、淺顯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幼兒不僅能提前掌握小學語言知識,還能不知不覺領略語言學習的基本技能,如深入淺出地整理歸納知識、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導圖、用圖文結合的形式梳理語言邏輯等,這無疑對幼小銜接幫助極大。
第四,鼓勵幼兒多樣表達。小學三年級作文要求學生對語言進行靈活運用,用真情實感展現(xiàn)對生活的思考、對身邊事物的關愛、對世界的思考。但當下學生最缺乏的正是表達的多樣性,這和幼兒階段(尤其是大班階段)多樣表達培養(yǎng)不足有著一定的關系。幼兒教師要幫助小學教師夯實幼兒的表達基礎,鼓勵幼兒在幼小銜接階段多利用這一特殊時期思維的活躍性、表達的靈活性、想象的開闊性,在學業(yè)壓力相對不重的條件下調動身體各個感官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多元進步。繪本視域下的信息技術策略完美適應這一需求,繪本主題和語言形式多種多樣,信息技術的靈活度和豐富性也不容小覷(包含微信群、QQ群、論壇等網絡資源,以及電子觸摸板、電子繪本、多功能學習機、多媒體課件、幻燈片等五花八門的技術形式),這些都能最大限度激發(fā)幼兒表達的多樣性、多義性、多元性,提升幼小銜接在寫作層面的指標。
五、繪本視域下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大班幼兒語言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電子繪本,知識問答
教師可以采用時下流行的電子繪本教育方式,將紙質繪本制作成課件,根據故事情節(jié)添加視頻、聲音,在網絡上下載具體的動畫片段,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在使用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展現(xiàn)繪本蘊含的語言知識(如《我爸爸》中的詩歌韻味、《遲到大王》中的語言敘事技巧、《愛花的?!分械娜宋锼茉欤?,捕捉知識的視聽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習的學習欲望。為了讓語言知識積累效果最大化,教師可以采用知識問答的游戲方式。在學習完每本繪本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語言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以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方式匯集成簡單的小測試,分組進行問答。問答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如“你畫我猜”“你比我猜”“成語接龍”“講故事大賽”“我是小老師”等。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繪本的知識性特征和多媒體的官能特征,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和勝負欲,使其收獲語言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寓教于樂的良好氛圍中掌握特定語言知識。
(二)繪本制作,創(chuàng)意表達
教師可以轉變幼兒的學習身份,將其從學習客體升級為學習主體,鼓勵其根據某本喜歡的語言主題繪本開展創(chuàng)意臨摹,可以是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也可以是仿寫、仿畫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實時性、生動性和交互性特點,將創(chuàng)意表達的教學設計意圖進行有效凸顯。例如,閱讀《我媽媽》后,幼兒競相創(chuàng)作故事,展現(xiàn)自己母親的性格、興趣愛好、外形、能力等特征。教師可以讓幼兒輪流到講堂上,通過電子觸摸屏實時創(chuàng)作繪本,根據軟件提供的畫筆、色彩和線條進行作畫,邊作畫邊講故事(教師將幼兒稚嫩的言語記錄下來,后面補充在畫作上形成圖文結合的繪本),臺下的觀眾可以小聲交流感想,也可以在舉手征求創(chuàng)作者同意的情況下展開創(chuàng)意上的溝通交流。這個過程中,教師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繪本和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讓幼兒表達的互動性和創(chuàng)意性得到展現(xiàn)。幼兒紛紛制作出《人見人愛的媽媽》《朋友和媽媽》《媽媽是超人》《我的醫(yī)生媽媽》等繪本,這些作品是在一個充滿交互性的場域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既有個人創(chuàng)意,也有集思廣益,充滿趣味和創(chuàng)造力,幼兒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拓展。
(三)思維導圖,邏輯競賽
邏輯是語言的基礎,也是區(qū)別小學和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核心。在繪本視域下,信息技術的引入能讓邏輯訓練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思維導圖是一種檢驗繪本語言學習成果的最佳手段,然而,無論是形式的復雜度還是邏輯的縝密性,對幼兒來說都具有較高的難度。這時,如果能將導圖以視聽語言的簡易、趣味形式呈現(xiàn),將更符合幼兒的思維習慣和邏輯能力,還能激發(fā)幼兒探究語言邏輯的意識和興趣。例如,《麥麥蹲》是一本和邏輯匹配有關的繪本,涉及各種動物之間舞蹈和變身的邏輯順序。幼兒如果自主閱讀可能會弄不清人物關系,教師可以將其以趣味橫生的動畫形式制作成電子課件,添加每種動物的聲音,再以城堡、階梯、芝麻開門等比喻的形式互動式設計思維導圖,與幼兒一起在特定位置填寫角色的出場順序,共同完成邏輯整理任務。通過信息技術的流暢性和視覺清晰度,幼兒的語言邏輯將得到質的飛躍。
(四)表達競賽,各抒己見
表達是幼兒的天性,但表達的方式和種類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開掘。繪本視域豐富了表達的形式,繪本角色用動作(《猜猜我有多愛你》)、文字(《花婆婆》)、神態(tài)(《我媽媽》)、舉止(《團圓》)、想象(《野獸國》)全方位展現(xiàn)著肢體語言、文字語言、神態(tài)語言、行為語言、大腦語言等多種語言形式的獨特優(yōu)勢、典型特征、風格和側重點。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引入,各類語言表達形式的知識能以一種趣味方式深入幼兒的心田,讓其產生根據自身性格和需求用不同語言表達觀點和情感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組織表達競賽,讓幼兒選取從上述語言范式中選取1—5種,對喜歡的繪本進行介紹,表達對特定人物、觀點、現(xiàn)象的看法,并且需要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比賽。有的幼兒將《猜猜我有多愛你》制作成電子PPT,展開別開生面的演講,講述自己理解的兩只兔子之間愛的過程;有的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從網上下載《花婆婆》的背景和道具,用無實物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了花婆婆執(zhí)著尋找美的一生;有的幼兒將媽媽的照片放在課件中,通過網絡連線的方式為全班同學帶來了一場繪本模仿秀,表情和肢體惟妙惟肖;有的幼兒用看圖說話的形式生動講述了自己眼中的《團圓》,還配上了充滿魅力的歌喉;有的幼兒續(xù)編《野獸國》,通過制作電子繪本,加入了自己的繪畫作品,不乏一些經典卡通形象,展現(xiàn)了想象語言的豐富動人。
六、結語
本文通過探討繪本視域下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大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策略,希望為幼小銜接的語言培養(yǎng)方向提供助力,讓幼兒自由馳騁在多姿多彩的語言天空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同時提升語言輸入和輸出能力。
★本文系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課題《信息技術助力大班幼兒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BY〔2023〕G3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