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當葉嘉瑩先生逝世的消息傳來,悲痛就像洶涌的潮水,一下子將我淹沒了。先生享年100歲,她就這樣走完了自己滿是光輝與奉獻的一生。
我永遠忘不了2016年3月8日,那是個特別的日子。我有幸和諾貝爾搖籃小學的師生代表一起去拜訪葉嘉瑩先生,她可是古典詩詞界的泰斗呢。當我們走進先生的家,一股濃濃的書香就直往鼻子里鉆。那時我才6歲,先生已經(jīng)92歲高齡了,可奇怪的是,我們之間就像沒有距離一樣。詩詞就像一條有魔力的絲帶,把我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我們開始背誦經(jīng)典詩作《長恨歌》《琵琶行》《蜀道難》等,清脆的童聲在房間里響個不停。先生就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眼睛里滿是欣慰和喜悅。我偷偷看先生,她整個人都透著一種端莊和優(yōu)雅。
背完詩后,先生開始給我們講詩里的故事。講《蜀道難》的時候,先生的聲音一下子就把我?guī)У搅四怯指哂蛛U的蜀道上。我仿佛看到了陡峭的山峰,聽到了湍急的水流聲,感受到了詩人面對山川險峻時的驚嘆和敬畏。先生還特別熱情地給我們推薦詩詞書籍,最后高興地給我們題了詞:“不學詩,無以言?!?/p>
2020年,電影《掬水月在手》上映了。10月25日晚上,學校組織師生觀影。大家都懷著崇敬的心情,想通過電影更深入地了解先生的傳奇人生。
電影里有個場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先生站在一個古老的庭院里,周圍是斑駁的墻壁和隨風搖曳的花草。陽光灑在她身上,她微微仰著頭,輕聲吟誦著那些優(yōu)美的詩詞,聲音在庭院里回蕩,就像穿越了時空一樣。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先生對古典詩詞那種深深的眷戀,不管經(jīng)歷多少風雨,她都沒有放棄過。這個畫面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心里對先生更深的敬意之門。
看完電影后,學校里可熱鬧了,掀起了一股“葉嘉瑩”熱潮。同學們都開始背更多的詩詞,還試著自己寫詩呢。先生的影響力就像水里的漣漪一樣,一圈一圈不斷擴大。
感恩有您,葉嘉瑩先生。因為您,古典詩詞的魅力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因為您,我才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因為您,我知道了在這個喧鬧的世界里,還有一片寧靜美好的詩詞天地。
指導教師:孫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