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贛南客家虎童帽體現(xiàn)了客家習俗和地域特點,是贛南客家傳統(tǒng)文化、贛南客家人生活模式傳承的載體。虎童帽從外形上看具有較高的觀賞性,更為重要的是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即寄托了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過研究贛南客家虎童帽的來源、材料、紋樣、色彩等,對其審美特征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挖掘贛南客家虎童帽中蘊含的天人合一、和諧共存的生態(tài)美學觀,以傳承、復興贛南客家虎童帽文化,為其未來發(fā)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 鍵 詞]客家文化;贛南;虎童帽;生態(tài)美學觀
[中圖分類號]J5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25-0006-05
文獻著錄格式:張紅,周清華,陳瀟.論贛南客家虎童帽中的生態(tài)美學觀[J].天工,2024(25):6-10.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西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專項資金項目“基于文化生態(tài)的贛南客家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研究”(項目編號:YC2023-S62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tài)視覺化傳播研究”(編號:XW21105)的階段性成果。
一、贛南客家虎童帽歷史概述
贛南是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的首站,是至今客家人口最多、居住最為集中的地區(qū)之一,被稱為“客家搖籃”??图?,即來自中原的先民,他們?yōu)槎惚転牡?,長途跋涉,遷居于此??图椅幕且詽h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為主,遷移后與當?shù)匚幕ハ嗳诤?,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種具有特殊風格的文化。
贛南地區(qū)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和自然資源,凝聚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但由于當時社會環(huán)境復雜,客家先民遇到無法解釋或理解的現(xiàn)象、事物時,便將希望寄托于神明,尋求心靈的慰藉,對自然很崇拜,由此信奉自然萬物的風俗盛行,加之贛南客家人根在中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所以贛南客家人形成了制作寓意美好的花帽給兒女佩戴的習俗。
嬰孩佩戴虎頭帽的形象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壁畫中。陜西西安東郊韓森寨唐墓出土的一件陶俑,頭戴虎頭帽,身體裹在襁褓中,真實地刻畫了唐代兒童佩戴虎頭帽的形象。贛南客家虎童帽(見圖1)是集民間剪紙、刺繡等制作工藝于一體的工藝品,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風格。
二、贛南客家虎童帽特色
(一)材料
贛南氣候?qū)賮啛釒Ъ撅L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具有日照時間長、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熱量豐富的特點,非常適宜苧麻、葛、藍靛等作物生長。
苧麻這一植物在環(huán)境潮濕的贛南非常多見,其制成的布料也被稱為“夏布”,這種材質(zhì)吸汗、耐臟耐用、質(zhì)地輕、色調(diào)柔和,與贛南客家人樸實、質(zhì)樸的個性非常契合。
客家文化具有質(zhì)樸無華的風格和務實避虛的精神。贛南客家人有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在各種材料的運用上也是如此,取材于本地生長的作物。贛南客家各類服飾的制作追求素雅,具有質(zhì)樸、簡便實用又不失大方美觀的特點。由苧麻為原材料制成的服飾深受贛南客家人的喜愛?;⑼钡闹谱鞑牧现饕锹椴?、葛布和棉布,再利用當?shù)厣L的藍靛進行染色,自織自染自穿。
贛南虎童帽的制作材料取自自然,這與老子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相契合,老子認為“天”和“人”都來源于“道”,“道法自然”,同時人本身也是來源于自然,人與自然也是一體的,因此我們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要與自然和諧共存。
(二)紋樣
贛南客家人將自然中的元素提取出來,運用到贛南虎童帽上,并賦予其人的主觀情感,使其具有美好的寓意,體現(xiàn)了人們模仿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tài)觀。
1.動物紋樣
虎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對虎的崇拜主要源于圖騰崇拜,虎的勇猛和力量使其具備了圖騰象征意義,所以古代人們會將虎當作保護神,希望其阻擋一切災難?!墩f文解字》云:“虎,山獸之君?!彼未翖壖驳摹队烙鰳贰ぞ┛诒惫掏压拧分杏小皻馔倘f里如虎”。由此可見,古人認為虎是百獸之王,聞名色懼,以其為形象的帽子能保護嬰孩。贛南虎童帽中的老虎形象不像中原地區(qū)的那么寫實,也不像河南鹿邑虎童帽那樣兇狠,相對簡約且萌化(見表1),萌化后的虎形象更容易被孩童接受、喜愛。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虎是勇猛的象征,也代表勇氣與力量,人們便賦予它驅(qū)邪納福等美好愿望,運用到虎童帽上。
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鳥類神獸,亦是民間傳說中的瑞鳥、吉祥鳥,是祥瑞、永生、愛情的象征。贛南客家虎童帽中也有以鳳為形象的紋樣。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鳳、凰二鳥全身羽毛是五彩斑斕的,具有吉祥寓意。鳳凰元素的運用很廣泛,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標志是以鳳凰的形象變形設計的,寓意將吉祥美好的祝福傳遞下去。贛南虎童帽中鳳凰的造型是對鳳凰形象的變形和簡化(見表2),多了一份質(zhì)樸。對鳳凰元素的運用,體現(xiàn)了贛南客家人對吉祥、幸福的渴求。
蝴蝶逍遙自在,是自由的象征?!扒f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常比喻奇妙的夢境。想象自己成為蝴蝶在自然中起舞,不受約束,體現(xiàn)了對自由的渴望和與自然融為一體、天人合一的思想。蝴蝶諧音“福疊”,意味著帶來福氣,福氣不斷疊加,寓意福氣綿綿不絕。贛南虎童帽中的蝴蝶造型(見表3)不似真蝴蝶般輕盈,但是翅膀張開,亦有想要飛舞的神態(tài)。贛南客家人將蝴蝶紋樣應用在虎童帽上,既希望孩子不被約束,活得自由自在,也希望孩子能被福氣環(huán)繞,幸福地生活。
2.植物紋樣
古代贛南客家人的生活以農(nóng)耕為主,因而存在植物崇拜,虎童帽上的植物元素(見表4)是贛南客家人充分熟悉周邊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體現(xiàn)。贛南常見的植物有芙蓉、石榴、蓮花、四葉蓮、柿花、樹花等,贛南客家人將其簡化、變形,運用在虎童帽上,形成飽含贛南本地特色的虎童帽。
梅花生長在寒冷的臘月,自古便被贊揚頑強、堅忍不拔,將其運用在虎童帽中,是借花喻人的表現(xiàn),贊揚人的堅強、自強精神。此外,梅花僅有少量的枝葉與花朵,沒有過多修飾,是樸實的表現(xiàn),與贛南客家人質(zhì)樸的個性相似。周敦頤《愛蓮說》中的詩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古人對蓮花進行觀察后得出的結(jié)論。蓮花生長在淤泥之中,卻出淤泥而不染,是高尚、純潔、謙虛、堅貞品質(zhì)的象征。贛南地區(qū)普遍生長著四葉蓮、柿花,這些花朵紋樣被繡制在贛南虎童帽中,是贛南客家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體現(xiàn)。客家人將植物圖案繡于孩子的虎童帽中,不僅體現(xiàn)出他們追求和諧美好的生活、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也反映了贛南客家人對自然的敬畏。
贛南虎童帽上的紋樣被賦予美好的寓意,表達了客家人希望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合家歡樂的美好愿望。從虎童帽的制作中可以看出客家人質(zhì)樸的品質(zhì),這種儉樸、實用的制作方式,是他們在耕地較少的地理環(huán)境中,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尊重、崇拜、效法、模仿自然的體現(xiàn)。各類紋樣被人們主觀修改后以不同的形式融入虎童帽中,是他們效法自然的體現(xiàn),是人與自然相聯(lián)系的體現(xiàn)。
(三)色彩
色彩能直接影響人們的感情,因此除了紋樣,色彩也是贛南虎童帽中最有表現(xiàn)力的要素之一(見表5)。
贛南客家傳統(tǒng)服飾以藍、灰、黑等顏色為主,尤其崇尚藍色。在化工染料被廣泛應用前,贛南客家傳統(tǒng)服飾布料的主要染料是藍靛,這種染料易獲得,且深色布料耐臟,便于勞作。
贛南客家虎童帽紋樣顏色多為紅、粉、綠、黃等鮮艷的色彩,和深色的底布相比,做到了對比強烈且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紅色有吉祥的寓意,贛南客家人將紅色運用到虎童帽上,是為了祈愿孩子未來吉祥,同時也希望未來的日子可以紅紅火火。黃色起源于古時農(nóng)業(yè)文明中的“敬土”思想,黃色是輝煌、豐收和希望的代表,是活力充沛的體現(xiàn)。贛南客家人將黃色運用到虎童帽上,祈愿孩子能健康活潑,在當時的農(nóng)耕文化背景下亦是希望農(nóng)田可以豐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贛南客家人將自己與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敬畏自然、熱愛自然、依靠自然,依靠當?shù)氐臈l件制作虎童帽,形成了獨具贛南特色的虎童帽?;⑼笔勤M南客家人期盼美好生活的象征,是贛南客家人顛沛流離后對生活依舊充滿希望的體現(xiàn)及對自然的寫照。
(四)寓意
1.愛子情懷
虎童帽,顧名思義是以老虎為主要形象、形態(tài)的帽子樣式,是一種民間工藝品,是中國民間兒童服飾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童帽樣式,目的是保護嬰孩。虎童帽既有御寒的作用,還可以保護兒童頭部?;⑹前佾F之王,被人們視為“神獸”和“保護神”。在傳統(tǒng)文化中,“虎”對于人們具有重要意義,將其融入虎童帽,是望子成龍、期盼生活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望的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
贛南客家先民來自中原,虎童帽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在傳承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風格,同時保留了一些中原的風格與審美?,F(xiàn)如今,虎童帽已經(jīng)成為客家人對幼童美好祝愿的方式之一,虎童帽的一針一線都充分展現(xiàn)了客家人精湛的手工技藝,以及對子女深沉的愛。
2.消除邪魔
“虎”具有驅(qū)邪、鎮(zhèn)宅、納福等象征意義,因此客家人對虎有著特殊的情感,他們將寓意吉祥的“虎”元素融合在帽子上,形成了獨特而富有情趣的“虎童帽”。人們常用“虎頭虎腦”來形容一個孩子長得壯實可愛,因此虎童帽更多象征的是長輩對年輕一代的期望,孩子戴上虎童帽,是長輩期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戰(zhàn)勝邪惡,健康成長,飽含著對孩子平安幸福的期盼。
3.文化象征
虎童帽上的圖案形象生動,不僅展現(xiàn)了人們的純真思想和感情,也體現(xiàn)了他們的獨特審美情趣。虎童帽被視為客家人精神文化和情感的象征,是客家文化審美和獨特藝術風格的體現(xiàn)。贛南客家虎童帽除了具有實用功能,還承載著獨特而豐富的客家文化和民俗內(nèi)涵,體現(xiàn)了贛南客家地區(qū)的民俗文化與人們質(zhì)樸的審美情趣。
三、贛南客家虎童帽中蘊含的生態(tài)美學觀
(一)材料中的天人合一
贛南客家人將自然萬物視作保護神,且將其作為制作虎童帽的材料,如以苧麻做成的布為虎童帽的底布,以藍靛作為布的染料。自然影響著人,而人同時也在影響著自然。他們對自然的感知、感悟、崇拜造就了獨具特色的贛南客家虎童帽。戰(zhàn)亂、遷徙并沒有使他們想要征服自然或改變自然,而是選擇“既來之,則安之”,不破壞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⑼睂τ谮M南客家人來說極其重要,就像身體的一部分,與自然相遇、相融,與自然結(jié)合為一體,與自然和諧共生同時保留自己的獨特性。
中國古代的生態(tài)美學觀主張人與自然、社會達到和諧,贛南客家虎童帽不僅是一種服飾,還是一種文化載體,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并反映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象,以其特有的生態(tài)美學來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及對美好生活期盼等愿景,反映了贛南客家人對生存環(huán)境的認知與理解,以及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與崇拜之情。
(二)紋樣中的和諧共生
贛南客家虎童帽是贛南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通過分析贛南客家虎童帽能感受到客家人與自然界長期和諧共生所凝練的智慧。將自然融入服飾中,是贛南客家人對自然的反饋。
“生態(tài)和諧”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即人與動植物、微生物以及其他生物之間建立起協(xié)調(diào)共生關系的狀態(tài),萬物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贛南客家虎童帽中各類紋樣的運用是最好的表達,為贛南客家虎童帽注入了原生態(tài)的審美,體現(xiàn)了贛南客家人對頑強生命力的向往、對自然的贊頌。
通過對贛南客家虎童帽紋樣的分析,可以領悟到贛南客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彰顯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平等關系,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四、結(jié)束語
虎童帽是贛南傳統(tǒng)民俗和民間信仰的延續(xù),通過探析贛南客家虎童帽中蘊含的生態(tài)美學觀,發(fā)現(xiàn)其中所倡導的人與自然、社會是統(tǒng)一、密不可分的整體,正符合當下人與自然、社會之間保持協(xié)調(diào)的追求,對于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十分重要。贛南客家虎童帽體現(xiàn)了客家人對自然的崇拜,希望能激起人們對自然的保護意識,與自然和諧相處。只有不打破自然的平衡,掌握自然規(guī)律、尊重自然,才能與自然長期共存。
參考文獻:
[1]謝艷萍.贛南客家服飾圖案解析[J].包裝世界,2015(6):6-7.
[2]白曉劍,宋守標.前額上的風光:贛南客家虎頭帽前額圖案探析[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30(5):120-123.
[3]白金超.千陽非遺布藝品虎頭帽的藝術特征[J].西部皮革,2021,43(15):123-124.
[4]凌小紅.客家文化特色元素在贛南土特產(chǎn)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0.
[5]楊薇,喬雅婷.湖南民間皮影生態(tài)美學觀研究[J].公關世界,2022(13):93-95.
[6]陳麗榕.中國傳統(tǒng)蝴蝶紋樣的形意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22.
[7]陳云霞,蔡雄彪,吳薇.初探贛南客家兒童服飾圖案的特征[J].美術教育研究,2012(9):39-41.
[8]陳佳.客家服飾與自然環(huán)境[J].學理論,2011(29):139-140.
[9]張順愛,黃麗蕓.贛南客家繡花帽[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1(S1):50-52.
[10]周建新,鐘慶祿.贛南客家傳統(tǒng)服飾原材料之歷史考察[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3):130-137.
[11]王利婭.贛南客家童帽文化研究[J].內(nèi)蒙古藝術,2016(1):59-61.
[12]張海華,辛藝華.贛南客家傳統(tǒng)服飾原材料的歷史與審美探析[J].農(nóng)業(yè)考古,2010(1):174-178.
[13]于荷悅,董怡,李珂心.鹿邑虎頭帽的裝飾工藝及其特征研究[J].紡織報告,2024,43(2): 45-47.
[14]武曉立.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生態(tài)智慧[J].人民論壇,2018(25):140-141.
(編輯: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