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教育體系中,英語是重要學科?!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英語教學要以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技能,更要關注其學習習慣的形成、道德品質的塑造、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等。德育有助于達成育人目標,但德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并非一蹴而就。本文基于新課標視域,分析了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探究了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德育滲透
作者簡介:成春華,南通市通州區(qū)通北教育督導組。
初中學生正處于健全人格、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初中階段的德育工作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發(fā)展。以往的學科教學中,各科教師更關注學生成績和技能的提升,忽視德育的實施。新課標提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正確價值觀。新課標視域下,落實德育成為初中英語教師需要承擔的責任。但德育的實施并非一蹴而就,為此教師應在傳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加強德育滲透,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領悟英語語言美、情感美和思想美的基礎上,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更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科成績和技能的提升。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達成學科育人標準,但卻弱化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也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新課標視域下,學生需要認識英語、漢語的異同,了解不同國家的優(yōu)秀文化,以英語的角度觀察并認識世界,同時保持學習熱情,做到樂學善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側重培養(yǎng)綜合型英語人才。初中英語教學與德育有著緊密聯系,英語課堂為德育滲透提供了場所。屬于語言類學科,涉及口語訓練、情景對話等活動,此類活動均能輔助學生了解多種文化環(huán)境,并在英語與漢語的對比中,掌握各類語言和思想的正確表達方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滲透德育,能調節(jié)學生心態(tài),減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難心理。德育能夠輔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指導其積極應對學習甚至是生活的壓力??梢哉f,初中英語教學與德育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均為推動學生成長以及英語學習進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新課標視域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形成正確精神品質與價值觀,但德育滲透并非一蹴而就。下面結合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就德育滲透策略進行探究。
(一)結合信息化資源,巧妙滲透德育內容
初中英語教學與德育有著緊密聯系,并且英語教材中也有諸多輔助德育實施的內容,但此類內容大多以隱性的形式存在,僅帶領學生剖析教材內容容易限制學生的理解,也影響育人目標的達成。信息化資源為德育滲透提供了便利。在信息化資源輔助下,教師可將教材中隱性的德育元素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如在教學中插入電影片段、微課視頻,展現與德育相關的圖片等,此類視覺素材可在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成效的基礎上,強化育人效果。為此,教師有必要精準選用信息化資源,結合教學主題、教學目標等,確立德育滲透策略,打造優(yōu)質且相對真實的德育學習環(huán)境,為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挠⒄Z人才奠定基礎。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Colours”為例。對本單元內容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本單元學生要學習關于顏色的英文單詞,并且涉及顏色含義、應用場景等內容。另外,本單元內容有諸多隱性的德育元素。為此,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入信息化資源內容:首先,展現代表中國文化特點的顏色。如在中國慶祝節(jié)日時,大街小巷最常看到的為紅色。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紅色彰顯了中國元素。其次,呈現代表其他國家文化特點顏色。如以視頻的方式展示綠色和金黃色可代表澳大利亞。此類材料和視頻內容均從不同層面輔助學生認識本單元基礎知識,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帶領學生從英語視角了解多元文化,為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同步達成英語教學與德育目標奠定基礎。
(二)搭建情境,優(yōu)化學習體驗
初中英語課程難度有所提高,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關鍵所在。在情境的輔助下,學生更易產生學習興趣,享受學習過程,從而習得英語與德育重點知識。為實現在英語教學中合理滲透德育,教師應靈活運用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德育知識,樹立正確的道德思想與價值觀念,真正在達成英語學科育人目標的基礎上,助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2“School life”為例。對單元內容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本單元內容圍繞“校園生活”展開。針對于此,教師可聚焦校園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教學中,可先以問題導學的形式引出主題,搭建問題情境“What are our school and school hours every day?(我們每天上學和放學時間是什么?)”“What's your favorite class? (你最喜歡的一節(jié)課是什么?)”“Besides learning knowledge, what else can we do at school? (除了學習知識,我們在學校還能做些什么?)”。上述問題契合單元主題,即“校園生活”,可讓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內化單元詞匯和句式。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的背誦和抄寫等基礎知識訓練模式,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英語課程內容的印象,也從側面緩解了學生學習壓力。在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教師可從滲透德育的層面,提出“Do you feel happy when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每天上學大家覺得開心嗎?)”“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oreign and domestic school life?(國外與國內的學校生活存在哪些差異?)”等問題。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比國內外學校生活,了解不同區(qū)域的校園文化、校園生活模式等,從而逐步確立正確的學習理念和學習習慣,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思想品德觀念和學習意識奠定基礎。
(三)引入德育拓展訓練,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對初中英語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初中英語教材具有多樣化特征,這個特征決定單一的德育滲透形式較難深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也影響其品質和價值觀的形成。德育拓展訓練即結合英語課程知識,提供給學生多元化、立體化的德育實踐空間,讓學生在該空間領悟更多深刻的道理,獲得更全面的英語學習技能,由此實現學科能力與道德水平的同步提升,達成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德育拓展訓練可與學生語用實踐相融合,即組織主題辯論或演講活動,以此深化學生對德育觀念的理解。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4“Finding your way”為例。分析單元內容不難發(fā)現,本單元以“路線規(guī)劃”為主題,并且涵蓋一些地點的名稱,包括park、lake、zoo等。為在現有課堂教學基礎上實現延伸和拓展,教師可從德育視角,將“路線規(guī)劃”主題上升到“人生規(guī)劃”,并組織學生以“人生規(guī)劃”為核心展開演講。在演講前期,學生需要思考未來發(fā)展方向,經歷資料查找、收集和應用等過程,結合自身理想寫一篇完整的演講稿并參與課堂拓展活動。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明確未來發(fā)展方向,并明確英語為實現自身理想起到的積極促進作用,并能在“人生規(guī)劃”主題活動中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和學習品質,由此實現核心素養(yǎng)與能力水平的同步提升。
(四)開展多元化評價,檢驗德育滲透效果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發(fā)現,將德育滲透于初中英語教學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塑造其正確價值觀念。但德育滲透并非一蹴而就,并且德育的效果無法直觀顯現,需要教師通過評價進行檢驗。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評價更多圍繞成果進行評價,但德育實施效果無法以特定的成果或是標準來衡量,需要關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道德品質和情感狀態(tài)等。為此,教師應積極開展過程性評價,并建立一種正向的積分機制。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5“Amazing things”為例。本單元涉及許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難以接觸到的動植物,包括puma、carnivores等?;诖?,教師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組織學生以分組的形式自主預習單元內容,并在第二天的課上展現預習成果并展開評價。為增強評價的精準性,可先從自評的角度,組織學生闡述預習過程,包括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收獲的學習經驗等;再從互評的角度,引導學生對小組其他成員的表現作出評價,指出其在學習思維、學習態(tài)度、學習意識、學習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等;最后,教師總結對預習環(huán)節(jié)的評價內容,再結合學生在課堂的表現作出綜合性評價,以此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得精準的學情數據,以數據了解德育滲透效果,為優(yōu)化下階段英語課堂活動,推進德育在英語課堂高質量實施奠定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學習能力也有明顯不同,統(tǒng)一化的評價內容與標準并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為此,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訂評價標準,確保評價能夠精準檢驗每個學生,以此促進評價與德育的融合,助推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長遠發(fā)展。
總而言之,英語教學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初中英語課程的育人方向,提出發(fā)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傳統(tǒng)的以學生成績和技能提升為主的育人方法已然無法滿足學生成長需求。德育與英語教學相融合可在實現課程育人目標基礎上,發(fā)展學生道德品質、塑造其正確價值觀,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此,教師應基于新課標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優(yōu)勢,積極搭建英語情境,定期開展拓展訓練等活動,并以評價檢驗德育滲透效果,以期同步達成英語教學與德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方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初中英語聽說課堂教學途徑與策略[J].校園英語,2024(29):142-144.
[2]劉飛.英語閱讀課堂上如何滲透德育要素:以牛津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閱讀素材為例[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4(16):91-93.
[3]王華.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融入德育的路徑探索:以Holly the Eco Warrior為閱讀文本[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4(5):51-55.
[4]彭勇.立德樹人背景下德育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路徑探究: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為例[J].教師,2024(14):45-47.
[5]金永芳.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人工智能教學策略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中學生英語,2024(16):149-150.
[6]季林娟.德育滲透,理念樹立:新課標理念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2022(39):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