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母親給我打來電話,說老家門前這幾天清理河道,她要回家去把家里的田界確認一下。
家里的這一塊田是前幾年父親和村里阿泉爺家換來的,也是唯一的一塊。說是田,其實完全沒有一塊田該有的樣子。因河道爛尾,河水沖刷,日積月累,田早就荒了,成了荒原。
那時,河水清澈,河岸邊有好多田,田里按時令種水稻、玉米、小麥、洋芋,我小時候常背著籃子去田里割豬草。有一次還看到一條蛇,它全身花白,盤曲著身體躺在田埂上,一動不動??吹缴?,我嚇得豬草沒割,背著空籃子跑回家,看到父親就哇哇大哭起來。那以后,我再也沒去過那塊田里割豬草,我甚至走路也要繞開那塊田,我一直覺得那條蛇還在田上。直到現(xiàn)在田荒了,我也繞著道走。
后來,漸漸沒有耕作,田越荒越?jīng)?,不是清理河道,估計沒人會想起它最初的樣子。
沿河的兩岸,有條件的人家早早地劃清了田界,砌了墻,填了河床,在上面種了莊稼。這片荒原上,現(xiàn)在只有四五家人的田。位于我家門前的就兩家人的田,另外一家是巧香奶家的。平日里,沒有人去搭理這塊荒原,也看不出兩家人的田的分界,荒原上長滿了荒草,河流沒河道,順著荒草流,流到哪里是哪里。
父親在家,常會去田里走走,也只是走走,要把田和河分開,得砌墻,得填河床,這需要錢需要時間,這兩樣東西父親現(xiàn)在都沒有??筛赣H心里依舊想做這件事,把田和河分開,讓田有田的樣子,河有河的樣子。
巧香奶家從不去看田,兒女成家都在外省,前幾年家里就巧香奶和她男人,后來她男人在一場車禍里死了,他男人走后,有很長一段時間只有她一個女人在家,兒女不在身邊,一個女人,哪有時間去照顧一片荒原。
這次清理河道,除了劃清田界,母親回家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和巧香奶家商議,把我們兩家的田劃清出來,兩家人平分,方便日后耕作。我家的田是“七”字型,一截在河邊,一截在公路邊,巧香奶家的田在公路邊,田都細長,不便耕作,合著這次清理河道,如果兩家人愿意就把田組合,再平分開。
劃清土地,在村子是件大事。只要有一家人要認土地的時候,涉及和土地相連接的另外人家就會有人跳出來指認自家的土地的位置,這時往往人的本性就赤裸裸地曬在陽光下。好說話的人家,容易協(xié)商溝通,很快重新標記地界;遇到不好說話的人家,吵嘴、打架,在村子也是平常。
母親回家,巧香奶家的大女兒和姑爺剛好從河南回來,他們倒是通情達理,一商議,他們就同意了。
這片荒原,有著不變的生存法則,它以田最早的樣貌為標準,以某家人最初在田上耕作的認知為標準。河水沖毀的田,幾代人重新開墾繼續(xù)耕作,世世代代祖祖輩輩。
劃田界的頭天晚上,父親到凌晨都沒睡下,中間起床了兩次去看那片荒原。月光很白,父親穿著他一輩子最喜歡的夾克、黑色工裝褲、黃膠鞋,在荒原上來回地走,每走一步就數(shù)數(shù)字,一步、兩步、三步,左邊幾步右邊幾步,上邊幾步下邊幾步,一邊數(shù)一邊記在筆記本上。我跟在父親身后,看到月光下父親頭上的白發(fā),父親的白發(fā)又多了幾根,臉上的皺紋深到可以把月光裝滿,父親真的老了。
人老了就越深愛土地,父親對這塊荒原是多么的不舍,即使只是和另外一家人平劃田界,別人家還會把一部分田給父親,可父親還是不舍。在父親心里把自家田的一部分劃給別家,就是失去了一塊田,他的世界就不完整了。在父親那里,土地是一個人精神上的食糧,有土地一個人才有根。況且這塊田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一塊田。
從田里回到家的父親,又在筆記本上一邊看數(shù)字一邊畫圖,他把田的大小、方位準確畫了下來。父親說:“田總長60米,寬差不多一樣?!?/p>
父親一夜未眠。
劃田界那天,兩家人早早都到了田上,這本是兩家人的事,可在村子是大事,整條河段站滿了人,有看地界的,有看熱鬧的??傊诖遄?,和土地有關的事,比如建房、種地,這些都是頭等大事,和某家嫁姑娘娶媳婦一樣。
說是大事,做起來確實不易,風吹日曬,河水沖刷,田最初的樣子在十幾年間完全變了樣,最早的田界已被泥土、時間掩蓋,所有的一切得重新劃定。
巧香奶比父親大,田一直自家在種,荒下來也就近十年的事。
我家不一樣,父親特意請來阿泉爺,讓他來幫忙標出田界。阿泉爺從地里跑回來,沒來得及回家就趕到荒原上,憑著自己耕作的經(jīng)驗,他把手里的樹杈一根根插在荒原上,很快大地上出現(xiàn)一塊完整的田,在他用樹杈插好田界后,他又沿著標出的田界走步子,一邊走一邊數(shù)數(shù),一步、兩步、三步,大概測出田的面積和大小,最后他和父親一起拉線測量,一塊完整的田便有了樣子。田分兩份,巧香奶家上截,我家下截 。
巧香奶一家高興地回家了。父親臉上反而沒有喜悅,我看到他臉上一閃而過的失落。
2
田的前面是214國道,田的后面是羊街河。國道、河邊是村子。村子叫麥處立,村子不算大,幾百戶人家。村子中間隔著214國道、羊街河,外人很容易到村子,村子里的人也很容易出行。
最初田是完整的,一塊一塊,全栽滿秧。那時,栽秧的頭幾天,主人家就要把羊街河的水放到田里,泡上三四天后,趕上家里的老水牛下田犁田,高大的水牛加上犁耙,主人站在犁耙上,一聲“噓、噓”,水牛拖著犁耙和人在田上行走。一塊田,一個早上就耙好了。
栽秧在村子是第二件大事。當天,前幾天請好幫忙的人早早就到主人家吃早點,早點一般以面條為主,吃好早點,分配任務,有負責拔秧苗的人,有負責背秧苗的人,剩下的人去平整田和放線。等背秧苗的人到了,把一把把秧苗甩到田里,隨著濺起的水花和一聲“栽秧嘍”的吆喝,所有人光腳下田,按照之前放好的線,彎腰一茬茬地插秧,插完一排,再放線,再插,一塊田插完,天色已晚。中間的午飯,主人家會專門送到田里。吹著田野的風,光腳坐著吃的、蹲著吃的、站著吃的,香味四散。
大地的主心骨,幾個女人碎碎叨叨說著話,長旺該討媳婦了,總不能打光棍一輩子;村里的阿貴出去那么久,今年過年怕要回來了;阿花那女人真的和那個男人跑了,這女人真夠狠呀……手上卻沒閑下。大人們忙著插秧,村里的娃兒聚在一起,在田邊打水戰(zhàn),激烈的戰(zhàn)斗結(jié)束,也會學著大人的模樣,在田邊空地上挖塊小田,把河里拔來的水草當秧苗插在田上。娃建造了一塊田,等著收獲。
我家沒田,母親每次去幫隔壁張嬸家插秧,我就跟著母親去。我不敢下田,怕泥巴把我的腿陷在里面,拔不出來,害怕田里有蛇、蛐蛐,總之我沒下過田。從小我就怕自己看不到的世界,我甚至擔心母親,她的腳踩進泥巴,會不會被蛇、蟲子之類的東西咬到。坐在田邊看大人栽秧,我是多么緊張。
田是什么時候被解體的呢?電站建設,公路加高加寬,田被征用的征用,建房的建房,田成了廢棄的垃圾場,堆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雜物,或是成為荒原,雜草叢生。
父親、巧香奶,想找回田的原貌,用鋤頭一鋤頭一鋤頭地挖,一個小時后,兩人停止了挖田。說道:“這樣挖,花一天時間估計才能挖到老田?!斌w力不支的兩人不得不放棄挖田,決定用經(jīng)驗來判定田大概的完整性。
一塊田的完整,最終靠兩代人的記憶來劃定,巧香奶也好,父親也好,三十年間,樹木長高,河流流徑,他們想要再用鋤頭一鋤一鋤還原他們年輕時那個完整的世界,有心卻無力。
后來,小叔知道兩家人把這塊田重新標注田界,他和父親說,要他早知道,他們在清理河道時,挖機一鏟就能挖出原來的田界。
鋤頭是被丟棄的,挖機是沒被選擇的。兩家人選了記憶,讓這塊田重新有了地標。它現(xiàn)在是完整的。父親說,現(xiàn)在這塊田有了新的身份和姓氏。以后的多年,將一直這樣,不會改變。
3
我家本不是麥處立村的。高祖母當年在高祖父死后,帶著兩兄弟改嫁到麥處立村,兩兄弟也被安排了命運,一人留在麥處立村,一人長大后要回原來的村子。曾祖父是那個被安排回原村的孩子。
可造化弄人,長大后的曾祖父不愿回原村,在麥處立村買房、買地,安了家。到我已是第五代。
小時候,記得每年清明節(jié)上祖墳,我都會問爺爺和父親,為什么我們家的祖墳不在一處,是兩個分開很遠的地方。
這些年,村人對我們一家很好,遇到大事小事都來幫忙,我們也早把自己當麥處立人。我們一家知道,是麥處立村村民接納了曾祖父,接納了我們一家。
麥處立村人本與外族不通婚,到了我這輩,隨著社會的進步,村民意識的提高,村里人家和我們家族通婚。村人都不提,又都心照不宣證實一個實事。
所以,父親身上有著復雜的情感:憂傷、感恩、守望。
或許就因為這些,父親才把土地看得如生命一樣重。
年輕時父親在過茶廠、供銷社,可以說和爺爺、二叔和小叔相比,父親和土地相處的時間一定是最少的一個。
從供銷社下崗后,父親幾十年跑運輸。母親早年做各種小買賣,兩年前到城里幫妹妹帶娃。家里不種地幾年,地就荒了幾年。地里種的核桃樹,春天一到,父親早早的和別家要上看好的核桃苗。立春當天,帶上剪來的核桃苗、薄膜、刀、鋸子和水、干糧去地里嫁接核桃。嫁接核桃是一項細活,父親把核桃樹打枝,在打好的枝干上鋸個口,把新的核桃苗接入小口,再用薄膜包裹固定。父親在地里一呆就一天。
進入雨水,父親背上家里的除草機,到地里把所有的雜草除一次,年年如此。所以,我們家的地雖然不種多年,但還有地的樣子。父親常說,地和家一樣,沒人住就會爛得快,就會荒了,荒著荒著就死了。
這塊荒田,在之前,是父親以舊宅地換得的。當年公路擴建時,老家在施工中被拉裂,我們一家在2007年從河的東面搬遷到河的西面,老家最終被拆除,地基成了荒地,丟了很多年。后來,村里有一戶人家要建房,找到父親,說用他家的一塊田和父親換老地基,父親不答應??梢驗橐ǚ浚羌胰撕透赣H說了很多次。
羊街河從鳳凰山水庫流下來,到麥處立村,被村民叫“大河”。河緊挨公路,交通方便。把自家的房子建在河邊(公路邊)是村人一輩子想干的大事。為了這件大事,村里年輕人出門打工幾年,回到家第一件事就在河邊(公路邊)自家的地里起新房,把家從村頭搬到河邊(公路邊)。
父親當年能在河邊把房子建起,也是和村里的人家換來的地,得到過村人幫助的父親,經(jīng)過幾個月的考慮,最終同意把老地基換出去。就這樣,我們家有了第一塊田。
舊宅地換了一塊田,在村里人看來是多大的好處,只有我們一家人知道,我們對那塊舊宅地有多么的不舍,父親母親奮斗半生起好房,我和妹妹在里面出生長大,那里有我們一家人的記憶。它不是一塊荒地,是我們的家。
老家的房子,瓦房,青瓦白墻,墻外桃樹三兩棵、柿子樹一棵、香椿樹一棵、梨樹一棵、葉子花一棵,早晨起床,陽光灑滿院子。那時我不知道家是屋子像樹一樣栽在地下。
拆除老房子那天,我和妹妹在學校,沒看到挖機把我們的家?guī)资昼妰?nèi)鏟平的殘忍瞬間。后來,母親告訴我,你父親拆房子那天哭得像個孩子。
不是村人要建房,我知道父親一定不會把老宅地換出去,就讓地荒著,也踏實。
換來的田,離我家2公里左右,種過一季玉米后,就讓村里栽烤煙的阿泉爺家栽了烤煙。這一兩年,沿河兩岸的荒田漸漸被整理耕作,家里的田離阿泉爺家很近,阿泉爺家的荒田又在我家門前,父親和阿泉爺商量換田,很順利的,兩家人就這樣換了田。
自從田換到家門前,父親天天能看一塊田,他心里踏實呀,即使這塊田被時間、河水沖刷得已經(jīng)沒有了田的樣子,根本種不了莊稼,成了荒原??商镌诩议T前,就像老家的老地基還在一樣,老家還在一樣。
4
頭兩年,父親有時間就會去挖田埂,一鋤一鋤地挖,他努力想恢復田的原貌,保證它的完整。結(jié)果挖好的田埂經(jīng)歷了夜里的一場大雨,第二天又恢復了原樣。一年、兩年,父親知道挖田埂根本不能讓田完整,唯一的就是砌石墻,把田和河分開,來保證田的完整。父親算過一筆賬,砌石墻填河床,要大幾萬,家里沒這個條件,但父親不難過也不失望,他也不累似的,雖不挖田埂,但只要有時間,就會到田里拔一會草,草拔得差不多,繞著田邊走走,有時只是安靜坐在田頭,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靜靜地看著田和羊街河。
我小時候羊街河的水又大又清,村民在河邊洗衣服、抓魚,河與村民很親。
有好長時間我不相信“大河”成了小河,還是天天“大河大河”地叫,我明知道河流藏在這片荒原上,田沒有田的樣子,河沒有河的樣子,天氣干旱、降雨減少、上游取水,水量越來越小的羊街河甚至在枯水期。都看不到荒原上它的存在。
但每年我依舊能看見河岸的楊柳發(fā)新芽,麻雀落在柳枝上鳴叫。
清明節(jié)那天,父親從河邊折回來柳枝插在門上,侄兒帶著妹妹給他編制的柳葉帽,在村子里跑來跑去。人們還是年年到河邊折柳枝。
很多時候,難以想象沒了這條河,村子會怎樣?
如今,河道清理,河是河,田是田,村里人也都借清理河道劃清自家的荒田。在麥處立村,河沒被逼仄和荒涼壓迫,反而用它的悠長慰籍人心。
公路上行駛來的汽車,坐在車里看出來,窗外一條大河,一塊塊田。想起曾祖父當年留在麥處立村,一定是因為村子有公路、有河、有田。村子里一輩人老去,一代人新生,與土地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羊街河,依舊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