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梓樂問:“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在青少年時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嗎?”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牛頓青少年時的故事.
1643年1月4日牛頓出生于英國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他出生前父親就去世了,后來母親改嫁.他由外祖母撫養(yǎng),牛頓自幼沉默寡言.不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但他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些小玩具,傳聞說他做過一臺磨坊的模型,動力源是小老鼠,還有傳聞說.有一次他放風箏,在風箏線上懸掛了一個小燈.晚上村里人看到了,以為那是一顆彗星.
牛頓從小體弱多病,一開始在學習上并沒有名列前茅,再加上不愛和其他同學交往.所以常受同學的欺負,有一天班上一個愛惹事的同學踢了牛頓肚子一腳,劇烈的疼痛激怒了牛頓,他奮起反擊,竟然打敗了那個同學,牛頓由此增強了信心,發(fā)奮學習起來,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了,牛頓喜歡閱讀課外讀物,對自然現(xiàn)象有好奇心,他關注的問題包括顏色的形成、日影的四季移動、哥白尼的日心說等,讀完書后.他還會分門別類寫下讀書筆記和心得.
在牛頓11歲那年,母親因家中的農(nóng)活忙不過來,將牛頓叫回家?guī)兔ΓnD不擅長做農(nóng)活,于是舅舅勸說母親讓他繼續(xù)求學,牛頓受他在讀中學校長的鼓勵,在1661年考取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在大學求學期間受到博學多才的巴羅教授很大的影響.1665年的夏天,英國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瘟疫,學校停課,牛頓避居鄉(xiāng)村,在鄉(xiāng)村的一年半中,他思考了許多問題,比如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理論和微積分等,牛頓繼承了前人成果,再加上他發(fā)奮好學,勤于深入思考,終于在物理學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曾有人間牛頓是怎樣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的,他回答道:“通過不停地思考.”筆者寫到這兒,想起宋代大學問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順便提一句,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中學時曾經(jīng)由于無法適應而退學.后來愛因斯坦考大學,考了兩次才考上,但是愛因斯坦喜歡思考,并擅長和他人交流、學習他人的長處,愛因斯坦26歲時就取得了極輝煌的成就,即在1905年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設、解釋了布朗運動、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得出了質(zhì)能關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