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巴爾扎克出生僅僅3年,法國的另一位文學巨人就誕生了。他叫維克多·雨果,父親是拿破侖麾下的一名將軍。他并未繼承父輩的軍人基因,卻擁有超凡的文學天分,16歲能寫出杰出的詩句,20歲就發(fā)表了第一部詩集。1831年,他發(fā)表了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以該小說為標志,他昂然進入世界級文學巨匠行列。
1845年,他成為上議院議員,自此專心從政。二月革命爆發(fā)后,他又晉封伯爵??此乒怩r亮麗的官場,一度浪費了他的文學天分。
拿破侖三世稱帝后,他公開反對,因此被放逐長達19年。其間,他完成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笑面人》《海上勞工》《九三年》,被譽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1885年5月22日,雨果在巴黎辭別人間。人們有充分的理由記住這一天,因為就在大師進入長眠之際,天空忽然雷電交加,暴雨傾盆。流年至此,法蘭西人還未經(jīng)歷過此番情景。在電閃雷鳴之中,繆斯女神為她的這一杰作畫上了句號。
法國為他舉行了國葬,超過200萬人參加了葬禮游行,遺體安葬于塞納河左岸的先賢祠。
三十一
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父親是外科醫(yī)生,還是市立醫(yī)院院長,名望很高。他從小在醫(yī)院長大,父親想讓他學醫(yī),他卻癡迷文學。一天,父子吵了起來。父親說:“你學了最無用的東西?!眱鹤诱f:“脾臟有什么用?但割去脾臟,人就死了。”
一開始,福樓拜寫了《圣安東尼的誘惑》,不成功。他遇到批評家圣伯夫,對方勸他,學學小仲馬,寫“桃色事件”。經(jīng)過三思,他懂了,用4年零4個月,完成了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小說在《巴黎雜志》發(fā)表后,引發(fā)文壇地震。時值1856年,他35歲。
小說圍繞一對夫婦展開:一個是現(xiàn)實主義的庸人——丈夫夏爾·包法利,一個是浪漫主義的怨婦——妻子艾瑪。庸人滿足于現(xiàn)狀,老老實實地行醫(yī);怨婦卻向往未來,追求海闊天空的愛情,以至于欠下巨債,服毒自殺。與頻頻出軌的艾瑪不同,夏爾是一個“可憐的好人”,當他發(fā)現(xiàn)了妻子的婚外戀之后,非但不怪罪她,反而恨自己不是婚外戀人,臨死之前手里還拿著妻子的一縷頭發(fā)。
有評論說,他盡管沒學過醫(yī),卻承繼了父輩外科醫(yī)生的冷靜。有一幅漫畫,畫他一身醫(yī)生打扮,在用手術(shù)刀解剖包法利夫人。
三十二
19世紀之前,俄羅斯既是一塊冰封的土地,也是一塊蒙昧的土地,自從有了他,一切都變了。
他叫普希金,與巴爾扎克同歲,出身貴族,年輕時代完成了兩首反對暴政、歌頌自由的詩篇——《自由頌》和《致恰達耶夫》。由于無法公開發(fā)表,這兩首詩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在青年中廣泛流傳。
因為自由詩篇的傳抄,他被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流放到南俄。就是這次流放,讓這個嬌生慣養(yǎng)的貴族子弟擁有了從未有過的頑強、堅韌和力量。他的靈魂得到升華,詩意更加澎湃,連續(xù)奉獻了長詩《高加索的俘虜》《強盜兄弟》《茨岡》,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短詩《致西伯利亞的囚徒》,還寫下了最為勵志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克制,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
現(xiàn)實卻總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zhuǎn)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終將變得可愛。
結(jié)束流放后,鑒于他在民間和文壇的廣泛影響,沙皇尼古拉一世賞了他一個皇宮低級侍從的職位。想不到,恰恰就是這個“虛職”要了他的命。在一次宮廷舞會上,一個禁衛(wèi)軍軍官看上了普希金美麗且時髦的妻子,普希金要求與之公開決斗。結(jié)果,這只迎風翱翔的俄羅斯雄鷹,愴然折翼在那個浪蕩軍官槍下,年僅38歲。
事后,那個浪蕩軍官被驅(qū)逐出境,普希金的妻子也后悔不迭,整個知識界都籠罩在悲痛之中,但有用嗎?!要知道,普希金寫詩寫成了世界頂尖詩人,寫小說寫出了名作《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就連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也入選了課本,他是俄羅斯文學的源頭,是俄羅斯民族文學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立者,是“俄羅斯文學之父”,還是高爾基口中“一切開端的開端”?。?/p>
三十三
安徒生,全球孩子心中的一輪太陽。
他1805年生在丹麥,父親是鞋匠,母親是傭人。他在慈善學校讀過幾年書,當過學徒。11歲時,父親病死,母親改嫁。
既然改變不了環(huán)境、季節(jié)和風向,他決定改變自身。3年后,他只身闖蕩首都哥本哈根,學演戲,學跳芭蕾,剪紙剪得也非常好。
演戲的最高境界是寫戲。17歲那年,他發(fā)表了一部詩劇。因為展露出寫戲的天賦,被皇家藝術(shù)劇院送進文法學校和哥本哈根大學就讀。
大學畢業(yè)后,他卻就業(yè)無門,只有通過寫作賺一點兒稿費維持生計。寫什么呢?他寫劇,寫詩,也寫過小說,后來忽然想到寫童話。他寫的第一篇童話叫《鬼》(后更名《旅伴》),那年他25歲。就這樣,他找到了得心應手的文學樣式:“從前有二十五個用錫做的兵,他們都是親兄弟,因為他們是用同一個舊錫勺做成的。”
據(jù)說他又丑又窮,還分外自卑,酷似一只“丑小鴨”,終生未婚。姑娘們說,他是連小鳥也不愿停留的一根樹枝??伤P下的《拇指姑娘》《紅舞鞋》《海的女兒》《豌豆上的公主》,無不美得令人心醉。
三十四
一個英國數(shù)學講師,為一個小女孩寫了一個故事,居然紅遍了全球。
這個人叫卡羅爾,生于1832年,是一個數(shù)學天才,大學畢業(yè)后留在教會學院教授數(shù)學,一生未娶。1856年,他認識了院長的女兒——4歲的愛麗絲,經(jīng)常陪她游玩,還給她講自編的故事。1862年夏,他給愛麗絲三姐妹講了一個小女孩掉進兔子洞的歷險故事,10歲的愛麗絲對于故事主角用了她的名字很興奮,請求卡羅爾為她寫下這個故事。
2年后,愛麗絲收到了一份來自卡羅爾的禮物——《愛麗絲地下歷險記》的裝訂手稿。下一年,該作品以《愛麗絲漫游奇境》的名字出版,一位畫家為書配了插圖。
《愛麗絲漫游奇境》講述了英國女孩愛麗絲為了追逐一只揣著懷表、會說話的兔子,不慎掉入兔子洞,進入了一個神奇國度的奇幻冒險故事。它被認為是19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和荒誕小說之一。
由于該書太受歡迎,卡羅爾又寫了《愛麗絲鏡中奇遇記》。
這兩本書,之所以讓大人、孩子全都為之著迷,不僅因為書中構(gòu)建了一個荒誕幽默且充滿想象的童話世界,還因為愛麗絲能對成人們荒謬的語言和行為作出機智的反應。從此,愛麗絲成為孩子們心中的最愛,以至于讀者只記得愛麗絲,記不住那個可憐的單身漢作者。
三十五
高緯度的挪威,不僅生產(chǎn)冰雪——大半年白雪皚皚,還生產(chǎn)木材——有“挪威的森林”,也生產(chǎn)文學——你瞧,易卜生帶著娜拉來了。
易卜生,1828年生于挪威,沒考上大學,無所事事之下學著寫詩,寫歷史劇。
一次,他創(chuàng)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劇院老板賞識,被聘為寄宿劇作家和編導,約定一年寫一個劇本。他不僅圓滿完成了約定,還嘗試使用口語化散文體進行創(chuàng)作,成為近代現(xiàn)實主義戲劇的先鋒。
他51歲推出的三幕劇《玩偶之家》是他的巔峰之作,他塑造了一個不做“賢妻良母”,追求個性解放的娜拉?!澳壤鲎吡恕?,甚至影響了歐洲和全球婦女解放運動。這部書,上世紀初翻譯到中國,直接導致了“所有價值觀念的變革”,許多知識女性勇敢地離家出走,甚至奔赴了紅色延安。
三十六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在《名人傳》中動情地寫道:
一百年前,俄羅斯一位偉大的作家為我們點燃了一支最誠摯的火炬,照亮了我們的青春。在即將結(jié)束的19世紀浮云蔽日的黃昏,他像能撫慰人心靈的星星,用他清澈溫柔的眼睛吸引并撫慰我們年少的心。
他所書寫的名人,名叫列夫·托爾斯泰,與易卜生同齡,生在貴族世家,家里有一座莊園。他16歲考入喀山大學,受到啟蒙思想熏陶。3年后退學回到自家領地,嘗試進行農(nóng)奴制改革。因為厭惡貴族生活,他自愿從軍,參加了克里米亞戰(zhàn)爭,退伍后多次出國旅行。
文學和生活是不可分的,他的作品幾乎總是帶有自傳的色彩。他的《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他的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每一部都凝結(jié)著他對民族、國家和人民難以割舍的愛,每一部都是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社會史詩。
1877年出版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書中有兩條主線,一條圍繞安娜的感情展開,講述了安娜與渥倫斯基從偶遇、熱戀到臥軌自殺的過程;另一條聚焦小地主列文,講述了他在農(nóng)村進行的改革與探索。該書出場人物超過150個,不僅是一部19世紀俄國新舊交替時期的社會百科全書,還超越了愛與背叛的層面,是一次關于自我認知、社會責任、生命價值的深刻探索。該書一面世,立刻引發(fā)了一場社會大爆炸,被公認為俄國文學的一座高峰,書中的安娜則成為世界文學史上優(yōu)美豐滿的女性形象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興奮地說:“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shù)杰作!”
這樣說吧,一個文學青年假如沒有讀過《安娜·卡列尼娜》,好比一個少年沒讀過《安徒生童話》。
三十七
在俄羅斯,有一位與托爾斯泰比肩的小說家。
他叫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個徹徹底底的倒霉鬼,癲癇病從9歲發(fā)作,纏繞了他整整一生。
17歲時,他考入軍事工程學校,畢業(yè)后進入軍隊服役。退役后開始創(chuàng)作,先后發(fā)表了書信體小說《窮人》和中篇小說《白夜》。
因為參加秘密聚會,他被扣上反對沙皇的帽子,名字上被打了叉,就像一棵樹被刻上了記號,等著動用斧子一樣。直到上絞刑架的前一刻,他才改判流放西伯利亞。5年后他被宣布釋放,前提是必須在西伯利亞充當列兵。直到升為陸軍少尉,被恢復了作品出版權(quán),他才有時間反省人生并從事寫作,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命運女神從來不曾眷顧他。文學上的成功,反而成了他更倒霉人生的開始。不久,妻子和兄長病逝,照顧兄長家人的重擔也落到了他肩上,這使得他瀕臨破產(chǎn)。他期望通過賭博還清債務,卻欠下了更多的債。為了躲避債務,他被迫跑到國外。出版商答應預付版稅,但要求他半年內(nèi)寫一部長篇小說。于是,他在速記學校畢業(yè)的第二任妻子幫助下,以一年一部長篇的速度,連續(xù)出版了《罪與罰》《賭徒》《白癡》。病逝的上一年,他以最后的精力和最高的藝術(shù)完成了他對民族前途的遺囑——長篇巨著《卡拉馬佐夫兄弟》。
可以說,是倒霉、貧窮和病魔鑄就了他的復雜,他的矛盾,他的深邃。他說,“我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對得起我所經(jīng)歷的苦難?!彼拇碜鳌蹲锱c罰》,將作品從心理分析提高到了哲學和宗教的高度?!犊ɡR佐夫兄弟》形式上是一個傳記,實際上是一部反思人性、信仰和道德的哲理小說。書中每一例哲學思索,皆深刻如碑銘。
許多人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三十八
地球上最淺的海,是亞速海。亞速海沿岸有一個港口小城,叫塔甘羅格,契訶夫就出生于此,時間是1860年。
他的祖父本是農(nóng)奴,在農(nóng)奴解放運動中獲得了自由。父親開了一間小食品雜貨鋪,契訶夫從小就站柜臺。
19歲,他進入莫斯科大學醫(yī)學系就讀。畢業(yè)后,一生行醫(yī)。行醫(yī)間隙,他試著寫點幽默、滑稽的諷刺小說,目的是賺點稿費。寫來寫去,寫成了一個世界級短篇小說大師,其中的《變色龍》《套中人》《外科手術(shù)》為他贏得了崇高聲譽。
高爾基曾拜他為師。
“怎樣寫作呢?”高爾基問。
契訶夫說:“下雨了?!鄙宰魍nD,說,“就這樣寫。”
三十九
契訶夫出生的下一年,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婆羅門種姓,誕生了第14個孩子,取名泰戈爾。
少年時代,他接受了最優(yōu)質(zhì)的教育。然而,他并不十分珍惜學習機會,根本無法完成學業(yè),因為他從13歲開始,就愛上了寫詩。
父兄逼著他到英國學法律,他卻自作主張學習英國文學和西方音樂,畢業(yè)后回國做了專業(yè)詩人、劇作家、作曲家、畫家、小說家,直到1913年出版詩集《吉檀迦利》,成為亞洲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然而,我更喜歡他《飛鳥集》中的詩句:
我不能選擇那最好的,
是那最好的選擇我。
枯竭的河床,
并不感謝它的過去。
鳥兒愿為一朵云,
云兒愿為一只鳥。
生如夏花之絢爛,
死如秋葉之靜美。
刀鞘保護刀的鋒利,
它自己則滿足于它的遲鈍。
夢是一個一定要談話的妻子,
睡眠是一個默默忍受的丈夫。
夜秘密地把花開放了,
卻讓白日去領受謝詞。
世界以痛吻我,
要我回報以歌。
接觸著,你許會殺害;
遠離著,你許會占有。
當人是獸時,
他比獸還壞。
當人微笑時,世界愛了他;
但他大笑時,世界便怕他了。
四十
我認識羅曼·羅蘭,是從《約翰·克利斯朵夫》開始的。
這部長篇小說發(fā)表于1912年,小說以貝多芬為原型,描寫了一位音樂家從幼稚到成熟再到靈魂升華的人生歷程。該書被稱為20世紀最高貴的小說。憑借該書,他于3年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生于法國,是一位大學教師,主講藝術(shù)史。正因為諳熟藝術(shù),所以他的語言很美,很有韻律感,被譽為“用音樂寫小說”。他還是傳記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傳記文學代表作《名人傳》,寫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大名人,他們分別是音樂、藝術(shù)、文學領域的翹楚。
至為難得的在于,他不僅是一位溫文儒雅的文學大師,還是一位寧折不彎的和平斗士。曾任國際反法西斯委員會主席,公開聲援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爭,旗幟鮮明地反對兩次世界大戰(zhàn),呼吁蘇聯(lián)停止對知識分子的流放,抗議中華民國政府對左翼作家的鎮(zhèn)壓,被稱為“世界的良心”。
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是多數(shù)作家的選擇,但他不會,因為讓他永遠閉嘴,不如給他一槍。
四十一
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意識流小說,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按故事發(fā)生的先后次序來鋪排文字的結(jié)構(gòu),而是隨著人的意識活動,通過自由聯(lián)想來組織故事。意識流小說沒有共同的組織,也無所謂什么創(chuàng)始人,因為法國的普魯斯特、愛爾蘭的喬伊斯、英國的伍爾夫、美國的??思{幾乎同時使用了這一手法。
普魯斯特,生于1871年,10歲得了哮喘,生性敏感、富于幻想。大學時代,他受到柏格森、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的影響,并嘗試將這一理論運用到小說創(chuàng)作之中。從1906年起,他哮喘病不時發(fā)作,只能閉門寫作。他1908年動筆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1922年去世前才匆匆寫完第7卷。
《追憶似水年華》傾注了作者畢生的心血,是一個“非常神經(jīng)質(zhì)和過分受溺愛的孩子”對自己“緩慢成長過程”的“意識漫天流動”的追憶。時間是小說的主人公,它如同一首由多個主題構(gòu)成的交響樂,愛情、嫉妒、死亡、回憶、時光,時而交叉重疊在一起,時而又游離開來,從而形成了物從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藝術(shù)境界。該書被認為是意識流文學的開山之作。
說實話,讀這部書需要足夠的耐心,因為它不是一部“拿起來就必須一口氣讀完”的強迫癥類型的小說。
四十二
另一位意識流小說大師,名叫喬伊斯,1882年生,愛爾蘭人。
他出生時,愛爾蘭這個風光旖旎的島國還是英國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長大后,他進入都柏林大學攻讀哲學和語言,畢業(yè)后又進入一家醫(yī)學院深造,不久就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
22歲那年,他和女友私奔到歐洲大陸,開始了長達一生的流亡生涯,以教授英語和寫作糊口。1918年,他的長篇小說《尤利西斯》開始在美國《小評論》上連載。
作為“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在《尤利西斯》中將象征主義與自然主義熔于一爐,記錄了一個平凡小人物的一天。小說所表達出來的對民族和國家的摯愛,深深震撼并感染了愛爾蘭民眾,以至于人們把小說人物布盧姆一天全部活動的6月16日定為“布盧姆日”,該節(jié)日在愛爾蘭僅次于國慶日。
我一向羨慕小說家,因為在小說中,可以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種命運,可以讓不同的主人公替小說家重活一次又一次。但我的這一想法還是膚淺了,因為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像喬伊斯一樣,營造一個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四十三
喬伊斯僑居巴黎時,有一個秘書,名叫貝克特。
貝克特也是愛爾蘭人,在都柏林三一學院獲得法文和意大利文碩士后,來到巴黎高等師范學院任教。精通多國語言的他,被分派做雙目失明的愛爾蘭小說家喬伊斯的秘書、助手。其間,他嘗試著像喬伊斯一樣寫長篇小說。時間一長,他意識到小說實驗前景渺茫,于是轉(zhuǎn)向戲劇創(chuàng)作。
他感悟到,喬伊斯寫小說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意識流”手法。而自己寫戲劇,也能否走出傳統(tǒng)的車轍呢?
1953年,他的兩幕劇《等待戈多》在巴黎巴比倫劇院上演,獲得了巨大成功。這是戲劇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誕派戲劇。
“你在干什么?我在等待戈多。他什么時候來?我不知道?!北緞∫詢蓚€流浪漢苦等“戈多”,而“戈多”不來的情節(jié),寓示人生是一場無盡無望的等待,揭示了二戰(zhàn)后人們空虛絕望的精神狀態(tài),深深撥動了一代人的心弦。
1969年,他因“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人類的苦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四十四
如果荒誕劇您接受不了,那么“色情小說”呢?
想不到吧,這個所謂的“色情小說家”,不僅生活在小說“干干凈凈”的19世紀,而且出生在文質(zhì)彬彬的英國。
他叫勞倫斯,1885年生在一個煤礦工人家庭,高中畢業(yè)后先后當了屠戶會計、工廠雇員和小學老師。在教小孩子的同時,他開始寫詩歌、小說。
從1911年開始,他辭去教職,以寫作為生,并在兩年內(nèi)完成了長篇小說《白孔雀》《兒子與情人》。小說出版后,他不僅得到了評論界的認可,而且俘獲了一個大學教授夫人的芳心,使得這個比他大6歲的女人,拋棄丈夫和3個孩子與他私奔到了國外。
他此后的小說,對情感與性愛的描寫非常露骨,“旨在展示性的美及其重要性”。小說《虹》剛剛出版,就被扣上“有傷風化”的帽子,被官方查禁。小說《戀愛中的女人》出版后,命運也好不到哪里去。
尤為恐怖的是,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絕沒有一個小說家像勞倫斯一樣,受過世人那樣殘酷的辱罵;而在同時期的英國作家中,也找不到一個像勞倫斯一樣受到青年知識分子極端崇拜的人。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長篇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本書寫了一個女子與兩個男子之間的情志、性欲糾纏,書中有大段大段的性愛場景,英國法院甚至以“猥褻罪”立案,好在出版商“企鵝圖書”打贏了官司。
生活閱歷不同,身處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鑒賞趣味也就不同。你不喜歡,大可以不去看,沒有必要消滅別人閱讀的權(quán)利。這一道理同樣適合美術(shù)、演藝、時裝和妝容。
四十五
我至今想不通,為何那么多學醫(yī)的人成了大作家?譬如中國的關漢卿、魯迅、郁達夫、余華,法國的拉伯雷,日本的渡邊淳一,俄國的契訶夫,英國的柯南·道爾,還有接下來出場的毛姆。
毛姆,1874年生,8歲喪母,10歲喪父,由叔父撫養(yǎng)。上學后,由于矮小、口吃,常常受到羞辱。
成年后,他考入倫敦一所醫(yī)學院。為期5年的學醫(yī)生涯,不僅使他取得了外科醫(yī)師資格,還使他學會了用解剖刀一樣冷峻、犀利的目光來剖析人生和社會?;谝娏暺谠趥惗靥m貝斯貧民窟為產(chǎn)婦接生的經(jīng)歷,他動了寫作的念頭,23歲時創(chuàng)作了關于貧民窟女子悲劇命運的小說——《蘭貝斯的麗莎》,贏得了一片叫好聲。
于是,他棄醫(yī)從文。之后5年,他受到蘇格蘭作家郎格的誤導,寫了多部歷史小說,用他的話來說,沒有一部“使泰晤士河起火”。無奈之下,他轉(zhuǎn)而寫劇本,居然一鳴驚人,成為紅極一時的劇作家。
一戰(zhàn)爆發(fā)后,他先是趕赴比利時前線救護傷員,繼而成為英國情報部門的間諜,出使過俄國,還和男友去過南太平洋、遠東、中國,有著“世界旅行家”的稱號。獨特而刺激的經(jīng)歷,激發(fā)了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欲望,《人生的枷鎖》《面紗》《月亮與六便士》《刀鋒》隨之面世,他據(jù)此成為20世紀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家。
初讀毛姆,如同突然遭遇了一個外星人,非常非常特別。您是否有類似感受?
四十六
奧匈帝國是一個“二元君主國”,擁有維也納和布達佩斯“雙首都”。1881年,斯蒂芬·茨威格誕生在維也納一個猶太富商家庭。
這是一個滿身文學細胞的人,17歲就發(fā)表了第一首詩歌,步入大學校門時已有200首詩歌問世,進入大學后又出版了兩部詩集,可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
大學時代,他在柏林第一次接觸到了酒鬼、同性戀者、吸毒分子,見識了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還首次讀到了《卡拉馬佐夫兄弟》,知曉了什么才是深刻。因此,他把幾乎已經(jīng)完成的長篇小說付之一炬,并且下定決心,先不忙著寫作,而是聽從一位作家的忠告,先通過翻譯向名家學習,再從事寫作,尤其不要貿(mào)然動手寫長篇。三年下來,他通過翻譯名作過了語言關和構(gòu)思關,通過增長閱歷過了內(nèi)容關和思想關,再拿起筆來已經(jīng)是一個新高度,最終擁有了翻譯家、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傳記文學作家多頂桂冠。
他小說寫得很感人,譬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高爾基讀完都哭了。
他最拿手的,還是傳記文學,如《異端的權(quán)利》《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人類群星閃耀時》《斷頭王后》《瑪麗·斯圖亞特》《三大師傳》等。傳記文學一般是按照人物生平事跡的發(fā)展脈絡,進行真實平緩的敘述,講求客觀、可信。但他一反傳記文學的傳統(tǒng)寫作手法,將心理分析直接穿插在故事的敘述和描寫中,能抓住人物心靈中最璀璨的部分,因此被譽為“心理現(xiàn)實主義大師”和最出色的傳記文學大師,不是之一。
有人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他在傳記文學上開了特例。
四十七
茨威格出生兩年后,另一位文學大師在奧匈帝國治下的布拉格誕生。
他叫卡夫卡,出生在一個父親粗暴專橫、母親軟弱順從的猶太商人家庭,成年后遵從父命學習法律,大學畢業(yè)后進了一家工傷事故保險公司。
業(yè)余時間,他近乎瘋狂地寫作,一生三次訂婚,三次解除婚約,他在溫馨的家庭與孤獨的寫作之間,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后者。因為孤獨是作家的底色,沒有孤獨,就沒有沉思;沒有沉思,也就無法成為作家。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他的很多作品生前未能發(fā)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
他生活在一戰(zhàn)前后,國內(nèi)經(jīng)濟蕭條,官場腐敗,民眾困頓,他又受到尼采哲學的影響,于是他把強烈的社會情緒、深刻的內(nèi)心體驗、復雜的變態(tài)心理蘊含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是自然主義地描寫人間煙火、七情六欲,清楚、真切、明晰;另一方面是所描寫的事件與過程極不協(xié)調(diào),往往沒有起始和結(jié)尾,沒有具體時間和地點,沒有明確的方向,整體上讓人無所適從,甚至讓人感覺荒誕不經(jīng),顯示出一定的謎語特征。這就是典型的卡夫卡。
他的代表作《變形記》,就是一個荒誕得不能再荒誕的故事。除了他,誰能想到把一個推銷員變成一只大甲蟲呢?
站在布拉格德語文學孤島上的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后受到關注,成為美學、哲學、文學爭論的焦點,進而在全球范圍內(nèi)形成了一股“卡夫卡熱”,被視為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的奠基人。
四十八
卡夫卡出生那年,紀伯倫降生在黎巴嫩的一個山村,少年時代隨家人移民美國,迷上了繪畫;15歲重返黎巴嫩,學習阿拉伯文化;20歲回到美國,成為阿拉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橋梁。
繪畫與文學是紀伯倫藝術(shù)生命的雙翼。他在美國舉辦過個人畫展,還曾前往巴黎學習繪畫藝術(shù)。28歲時,他住進了藝術(shù)家聚居的紐約格林威治村,邊繪畫邊寫作,當年冬天發(fā)表了阿拉伯語小說《折斷的翅膀》,引發(fā)的叫好聲居然超越了繪畫。
他是一個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寫作的雙語作家,每種語言都運用得清麗流暢,擁有繪畫般的色彩美,水晶般的潔凈美,金石般的音韻美,是阿拉伯浪漫主義作家的杰出代表,特別是他的《先知》《沙與沫》《先知園》《人之子耶穌》,是用“天啟體”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宛如天籟。
對于文學與人生,他說:“除了經(jīng)過黑暗的道路,人們不能到達黎明?!?/p>
四十九
提起“文壇硬漢”,只能是美國的海明威。
他出生在美國的一個小鎮(zhèn)上。高中畢業(yè)后,拒絕入讀大學,18歲就當了記者。
他是一個狂熱的行動派,去非洲叢林狩獵,去西班牙看斗牛,去古巴捕魚,參加兩次世界大戰(zhàn),獲得過意大利政府和美國軍隊的榮譽勛章,還在1941年被蘇聯(lián)秘密招募為克格勃間諜,代號“阿爾戈”。他的人生,不是走在路上,就是行走在筆端;他的作品,不是彌漫著硝煙,就是充斥著冒險。他的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乞力馬扎羅的雪》《喪鐘為誰而鳴》等。
他的中篇小說《老人與?!?,講述了一個海明威式的“硬漢子”——老漁夫,為了阻止自己捕到的拖在船尾的大魚被吃掉,與鯊魚群反復較量,但最終大魚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骸的故事。在殺死第一條鯊魚后,老漁夫說,“人并不是生來就要吃敗仗的,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憑借該書,他于1953年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1年,他用獵槍結(jié)束了自己62歲的生命。他的墓志銘是:“恕我不起來了!”
五十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與海明威同歲,結(jié)局都是自殺。
不過,他不是用槍,而是用煤氣自殺的,他也不是一個硬漢,而是一個文弱之人,有著一張瘦削的臉,憂郁的眼睛。
他是一個早產(chǎn)兒,2歲死了父親,3歲死了母親,7歲死了祖母,10歲死了姐姐,15歲死了祖父,從此成了孤兒,因此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頻繁失去親人的獨特經(jīng)歷,造就了他苦悶、憂郁、孤獨、感性的性格。
他從東京大學畢業(yè)后,與文友發(fā)起了新感覺派運動,并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1926年推出了成名作《伊豆的舞女》,隨后發(fā)表了中篇小說《雪國》《千紙鶴》《山之音》《古都》等,1968年憑借《雪國》《古都》《千紙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泰戈爾之后第二個獲該獎的亞洲作家。
他善于寫女性的畸戀故事,美麗與哀愁、孤獨與虛無是他的文學底色。
五十一
一天,印第安古文明地基上的拉丁美洲,突然不甘寂寞地崛起。
拉美“文學教父”,名叫博爾赫斯,和海明威、川端康成同年,生于阿根廷一個有英國血統(tǒng)的律師之家。
這又是一個神童。7歲能用英文縮寫希臘神話,8歲用西班牙文寫過故事,9歲進入學堂直接讀4年級,在瑞士日內(nèi)瓦讀了中學,在英國劍橋讀了大學,22歲進入心中的天堂——阿根廷國立圖書館工作。他在一首詩里說,“我心里一直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他24歲開始發(fā)表作品,代表作是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老虎的黃金》《圣馬丁札記》和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阿萊夫》。
他的短篇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背景是一戰(zhàn)時期的中國,主線是當?shù)聡g諜的前青島大學英語教師余準博士在被追殺的情況下,為把情報傳給德國上司,不惜殺了漢學家艾伯特。但小說的大部分內(nèi)容,是余準與艾伯特討論迷宮與時空的哲學。艾伯特原本與故事無關,但在小徑分岔的花園里,這一刻相遇是朋友,下一刻相遇就是敵人,“因為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shù)的將來”,人生其實就是一個迷宮。該小說被認為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一大經(jīng)典。
五十二
也許是博爾赫斯的導引,也許是加持了瑪雅文明、印加文明的神秘和西班牙、葡萄牙移民的冒險精神,拉丁美洲文學一面世,就掀起了一場文學創(chuàng)新風暴,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拉美文學爆炸”。
其中一個主將,名叫科塔薩爾,阿根廷人,父母離異早,為給母親減輕經(jīng)濟壓力,他考取了師范院校,畢業(yè)后當了老師。后因不滿當局的獨裁統(tǒng)治,憤然辭去教職。
不管是誰,在每一個行業(yè)中,不論他具有怎樣非凡的天賦,也不論他如何勤勉,他仍然需要時運尤其是機遇才能脫穎而出。35歲時,他帶著兩部作品拜訪了文壇教父博爾赫斯,經(jīng)對方推薦,他的作品登在了雜志上,讓他有了名氣。37歲,他定居巴黎,擔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翻譯,他的創(chuàng)作也進入爆發(fā)期。
他的代表作《跳房子》,是一部充滿閱讀挑戰(zhàn)的巨著,包含著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的一切寫作技法。它為讀者安排了兩種以上的讀法: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的以及向讀者發(fā)出的“合謀者”閱讀方法,即讀者自己挖掘出的第三種、第四種乃至無窮的講法。為此,他把不要問題只等答案、喜歡不勞心智地被動閱讀的享樂主義讀者,叫“雌性讀者”。
一個叫馬爾克斯的年輕人覺得,科塔薩爾是自己未來想要成為的那種作家,“讓人尊敬,讓人崇拜,讓人依戀,當然也讓人深深地妒忌”。
五十三
這個年輕人能得償所愿嗎?讓我們讀讀他的履歷。
1927年,哥倫比亞一個依山傍海的小鎮(zhèn),一個醫(yī)生家誕下一子,取名馬爾克斯。
孩提時代,他住在外婆家,聽當過上校的外公和博古通今的外婆講了很多民間傳說,好比聽了一串口語版的安徒生童話。上大學時,他學的是法律。因為內(nèi)戰(zhàn),他被迫輟學,當了特約記者,先后被派往歐洲、波哥大和聯(lián)合國。因為曾給古巴通訊社服務,他上過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黑名單。
參戰(zhàn),當記者,滿世界飛,不僅沒有殺死一名文學天才,而且還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28歲那年,他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落葉》,寫小鎮(zhèn)上一個家族的命運。隨后,他像??思{一樣,繼續(xù)寫這個家族,一連寫了幾部,直到1967年寫出《百年孤獨》,成為“拉美文學爆炸”的主將。
《百年孤獨》是一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巨制,它通過敘述上的象征、隱喻、暗示、夸張等手法,將觸目驚心的現(xiàn)實與恍惚迷離的幻覺交織在一起,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生活變遷,寓言式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既真實又超脫的馬孔多世界,使小說呈現(xiàn)出怪誕、象征、輪回的魔幻色彩,擁有了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相結(jié)合的特點,全面開創(chuàng)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一新型的文學表達方式。
《百年孤獨》開篇這樣寫:“多年以后,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p>
五十四
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注定是一個科幻文學大行其道的年代。而早期的科幻小說,往往帶有冒險小說、奇幻小說、恐怖小說的痕跡。
現(xiàn)代奇幻小說的代表人物,名叫托爾金,英國人,33歲受聘牛津大學教授,是牛津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
他感嘆于英倫三島缺乏創(chuàng)世神話,因此開始構(gòu)思奇幻小說,用7年時間完成了《霍比特人》,又用12年完成了代表作《魔戒》。《魔戒》很長,譯成中文超過130萬字。在小說中,他運用魔法和巫術(shù)建構(gòu)起一個“架空世界”,這個世界不受現(xiàn)實的和物理學的限制,充分滿足讀者想象、冒險的愿望,引導讀者進入一個與刻板、科學、標準化的現(xiàn)實世界迥異的魔幻時空,給疲憊的現(xiàn)代人以及后現(xiàn)代社會重構(gòu)美的精神守望。
他的巨大成功,使得奇幻小說從一個亞文類登堂入室成為一個重要文學門類,激勵眾多作者投入到了這一嶄新文學門類之中,他因此被公認為“現(xiàn)代奇幻文學之父”。
科幻作家喬治·馬丁說:“拿到托爾金的書時,天啊,我絕望了,我怎么努力也達不到他的成就,甚至連接近也做不到!”
五十五
托爾金的一個模仿者,也是一個不設限的探索者,來自文藝復興的故鄉(xiāng)意大利。
他叫卡爾維諾,1923年出生,畢業(yè)于都靈大學文學院,二戰(zhàn)爆發(fā)后加入游擊隊。驚險與殘酷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欲。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嘗試著像托爾金一樣,致力于開發(fā)小說敘述藝術(shù)的無限可能,然后通過這些新現(xiàn)實主義的虛構(gòu)方式,去反映現(xiàn)代人的異化和壓抑,諷刺現(xiàn)實社會的荒謬和病態(tài)。他的小說當?shù)闷稹霸幃悺倍郑粋€故事到他筆下,總有一番折騰,情節(jié)常常出人意料,因此被譽為“寓言式奇幻文學大師”。他的代表作有《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
您想不到吧?《分成兩半的子爵》寫了一個子爵被敵軍大炮轟成兩半,成了半身人,極其邪惡;可有一天,他另外一半回來了,還特別善良;后來,好半身人與壞半身人為了娶一個女人發(fā)生決斗,都受了傷,被醫(yī)生縫接在一起,恢復了完整的身子,成了一個不好不壞的正常子爵。《樹上的男爵》寫了一個男孩因忍受不了姐姐做的蝸牛餐,憤然離家住到樹上,每天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地漫游,在樹上讀書、狩獵、救火、作戰(zhàn)、戀愛,一生都拒絕下地?!恫淮嬖诘尿T士》寫了一副行走的盔甲,中間是空的。
五十六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改變了世界的模樣,也催生出一個文學手法劇變的時代。前有喬伊斯、穆齊爾、卡夫卡、貝克特,后有加繆、昆德拉。
加繆的一生,是濃縮的一生。他生于阿爾及利亞,小時候很窮,靠助學金讀完了大學哲學系。畢業(yè)時二戰(zhàn)已經(jīng)爆發(fā),他離開祖國前往法國巴黎當報社編輯。29歲,他發(fā)表了中篇小說《局外人》,成為“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34歲,他出版了長篇小說《鼠疫》,講述了幾位勇士在集體的荒誕和失控中堅守正義的故事,他也由此成為二戰(zhàn)后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44歲,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3年后,死于一場車禍。
我只能說,天妒英才。
五十七
米蘭·昆德拉,并非意大利米蘭人,而是捷克斯洛伐克人,1929年生于一個藝術(shù)之家,小時候?qū)W過鋼琴和作曲,后來考入布拉格電影學院,畢業(yè)后留校當了教師。不過,學校沒有安排他教電影,而是讓他講世界文學。
就是校方這一不經(jīng)意的安排,讓文壇多了一位巨人。為了獲得教師資格,也出于教學需要,他廣泛閱讀理論書籍,花費兩年時間完成了《小說的藝術(shù)》。幾年后,該書摘取了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獎。由此,他自認找到了人生方向——文學,并把筆觸伸向了戲劇。
1958年,寫劇本間隙,用兩天時間寫出了小說《我,悲哀的上帝》。從此,他找到了更得心應手的文學形式——小說,陸續(xù)推出了為他帶來世界聲譽的《玩笑》和代表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fā)笑?!痹凇渡胁荒艹惺苤p》中,他弱化了情節(jié)的戲劇性,大量采用哲理化手法,直指人最根本的生存狀態(tài),為作品賦予了一種本質(zhì)性的使命。有時候,會感覺他的小說正在無限逼近哲學。難怪一些初次閱讀者,會產(chǎn)生“這難道也是小說”的疑問。
五十八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
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
相逢開口笑,過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涼。
這是革命樣板戲《沙家浜》中阿慶嫂的一段唱詞,在老一輩中國人中可謂人盡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沙家浜》的作者,是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生于江蘇一個地主家庭,19歲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被沈從文教授領上了文學之路。他既寫戲劇、詩歌,也寫小說、散文,以短篇小說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故里三陳》等。
汪曾祺筆下的人物多遠離戰(zhàn)火,不是縣城里的小市民和破落戶,就是鄉(xiāng)下的和尚、尼姑和村姑。他惜墨如金,用筆極簡,句子有長有短,錯落有致,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他善于采用素描筆法,將風景、風俗、風情融為一體,從生活的細微處抓取意趣和哲思之美。他有意識地反戲劇化,淡化了主題和情節(jié),也淡化了矛盾、沖突和高潮,看似零零碎碎,隨隨便便,實際上是一種“苦心經(jīng)營的隨便”,是在追求一種“散”“淡”之美,平和之美,閑適之美。他的出現(xiàn),扭轉(zhuǎn)了1949年以來的小說審美觀,成為新時代美文創(chuàng)作的一面旗幟。
說實話,他和沈從文、孫犁一樣很難模仿。因為你可以像他一樣素描風土與人物,也可以抓取一些生活的情趣,但又如何做到散而不亂,淡而有味,還要把人性寫到骨子里去?
五十九
1965年,喬安妮·羅琳在英國出生。
24歲那年,她從曼徹斯特乘坐火車前往倫敦。途中,一個瘦弱得戴著眼鏡的黑發(fā)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著她微笑。小巫師的出現(xiàn),使她萌生了創(chuàng)作一個童話人物的念頭,雖然手邊沒有紙筆,但她已經(jīng)開始天馬行空地想象。于是,哈利·波特誕生了——一個11歲的男孩,瘦小的個子,亂蓬蓬的黑色頭發(fā),亮晶晶的綠色眼睛,戴著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接下來,她開始了縝密而細致的構(gòu)思。
1996年,身為教師的她,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小說大綱和其中三章,寄給了一個出版代理商。第二年,他得到了蘇格蘭藝術(shù)協(xié)會的一筆創(chuàng)作資助。
1997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她又用10年時間推出了哈利·波特系列后6部。
從此,全球少年兒童都喜歡上了哈利·波特。
六十
20世紀80年代,世界文壇上有一個“杜拉斯現(xiàn)象”,原因是她寫了一本自傳體小說《情人》,日銷量一度高達1萬冊,她還因此獲得了龔古爾文學獎和海明威文學獎。
創(chuàng)造這個現(xiàn)象的,是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她1914年出生在法國殖民地——越南西貢,15歲半那年,她在一艘渡船上,與比自己年長12歲的中國富家子弟邂逅,這是她的初戀,也是伴隨終生的愛戀。她18歲離開越南,定居巴黎。然后,這段愛戀不斷出現(xiàn)在她的作品中。在她的成名作《太平洋岸邊的一道堤壩》里,中國情人是一個丑陋可笑的人物;在她的暢銷小說《情人》里,中國情人依然孱弱、膽怯、孤獨,不斷哭泣,逆來順受;但在得知中國情人去世后,她在77歲那年創(chuàng)作了《中國北方的情人》,終于承認了對這個中國北方情人的愛,還說他優(yōu)雅,健壯,是一個值得深愛的東方男人。
1996年,她撒手人寰,帶著對東方的深深眷戀。
生前,她在巴黎圖書沙龍上放言:“也許到2027年,寫作將會終止,突然終止,沒有人再從事寫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