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衛(wèi)星,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黨委書記、校長,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全國教育改革先鋒教師,廣東省督學;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計劃(2024—2027)名校長培養(yǎng)對象,廣東省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在《課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等報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7部,主持6項國家級、省級課題,主編48本生命教育實驗用書。2022年獲廣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23年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是我們的辦學理念,也是我們的不懈追求?!痹l(wèi)星認為,從學生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出發(fā),離不開五個系統(tǒng)的健全發(fā)育,那就是體格系統(tǒng)、知識系統(tǒng)、能力系統(tǒng)、審美系統(tǒng)、價值系統(tǒng)。然而,當下很多學校教育的遺憾,往往是過度強調知識系統(tǒng)和能力系統(tǒng)的構建,而可能忽略了其他三個系統(tǒng)。
袁衛(wèi)星注意到,父母的“望子成龍”,教師的“諄諄教導”,成績排名的“自尊威脅”,自身所面對的生理、心理、社會壓力,導致現(xiàn)在的學生普遍處在生命焦慮的狀態(tài)。
如何在復雜和不確定中,找尋“靜定”的力量?“教育要看見生命,要關注個體,要靜待花開?!边@是袁衛(wèi)星心中篤定的回答,他認為教育要有情,要有愛,要溫暖。
近年來,袁衛(wèi)星帶領團隊致力于研究并實踐生命教育,圍繞人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展開教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發(fā)展生命,拓展生命的長、寬、高,讓有限生命實現(xiàn)最大的價值,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
為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加大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力度,開設了近百門供學生自主選擇的“素養(yǎng)課”。
集團制訂了《“體育1+N”特色發(fā)展實施方案》,全面實施體育特色發(fā)展自選課程,即在課內外體育與健康教育活動中,每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體育項目,在小學階段掌握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運動技能。
同時,集團還加速推進科學藝體學科提升工程,創(chuàng)立“科創(chuàng)中心”“傳媒中心”“體藝中心”等,打造以信息、物化、科學為主體的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師資隊伍,以課程開發(fā)為引領,以學生社團為依托,堅持科學與人文并重并舉,促進學生在科技創(chuàng)客、體育與藝術等方面的專長特優(yōu)發(fā)展。
在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面,設置大中小學貫通式人才培養(yǎng)模式,并建立銜接小學、初中、高中的一站式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機制,打造進階的培養(yǎng)體系。
集團整合優(yōu)質師資,組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高校專家、金牌教練等在內的導師團隊,“寶中大講堂”常態(tài)化開展,為學生提供專業(yè)化的指導和支持;優(yōu)化課程規(guī)劃,打造涵蓋基礎學科課程、競賽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等在內的核心課程體系,滿足不同學生的培養(yǎng)需求;加強個性化培養(yǎng),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背景、興趣偏好及能力差異,制定個性化培養(yǎng)方案,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的發(fā)展路徑;創(chuàng)新訓練體系,開發(fā)包括課題分離、常訓+集訓等在內的針對性訓練模式,每個學科配備專屬課后答疑團隊和階段性學情測驗,實現(xiàn)精準化、針對性培養(yǎng);組織夏令營活動,通過學科先導、前沿課堂、訪學參觀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搭建實踐平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各界資源,如與華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學院等知名企業(yè)和科研機構合作,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
對話
校長要追求角色轉型
《廣東教育》:您多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描述了心目中的好校長——是一個熱愛讀書、熱愛學生、熱愛教師、熱愛生活的校長。您任校長這些年,怎么保持這份熱愛?
袁衛(wèi)星:這是我25年前作為年輕教師時寫下的話語。25年過去了,我成了校長,依然覺得,這四個熱愛對于做好一名校長十分重要。這些熱愛就是我的使命,我希望讓身邊的所有學生、所有老師,都能對教育心懷熱愛,那么,我就應該做好榜樣。
熱愛讀書,是自我成長的源泉?!鞍褜W校建成圖書館,讓學生變回讀書郎”是我的教育理想,無論走到哪一所學校,我都堅定不移地將圖書館建設置于重要地位。
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初心所在。校長應該是學生生命的傾聽者、觀察者和支持者,因此,我喜歡以“你們的大朋友”自居,通過寫信的方式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關心他們的成長和生活。
熱愛教師,是學校發(fā)展的關鍵。校長應盡力賦予教師更多的信任和自主權,為教師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安宦犕崎T課”“教師要多大的發(fā)展,我就搭多高的梯子”,這些都是我作為校長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我對教師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熱愛生活,是保持活力的法寶。在寶安中學,師生可以在錦鯉歡快游弋中感受生命的靈動與美好,在烏龜?shù)木従徟佬兄懈惺苣_踏實地、持之以恒的力量,在水母的翩翩起舞中感受生命的神秘與奇幻。師生們笑稱我是“水族愛好者”,其實小小水族世界能引導學生學會尊重生命、關愛自然,更加珍惜身邊的一切美好事物,這就有了大大的價值。
《廣東教育》: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時代浪潮,對校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您認為做好一名校長的關鍵是什么?
袁衛(wèi)星:基于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時代要求,我覺得校長應該追求如下角色轉型。
首先,從制度的訂立者轉向文化的建設者。2019年,我有幸入選中國教育學會“未來教育家公益培養(yǎng)工程”,師從李希貴校長學習學校治理。李校長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給了我許多指引。他說他剛到北京市十一學校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矛盾就是,在全校教職工大會上有好多老師批改作業(yè),負責考勤的老師和主管考勤的干部找到他,問這件事怎么辦,他們希望制定更加嚴格的制度來管理、杜絕這種現(xiàn)象。但是,在十一學校的價值觀里,是這樣說的:“把學校辦成教職工心靈的棲息之所,教職工的幸福家園?!辈⑶遥逃ぷ髡卟粩嗟卣f:“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碑敃r,李校長就跟他們商量說:“我們能不能把每個星期的會減少一些?”他們非常有顧慮,說你一旦減下來,以后再想增加就很難了。李校長說:“為什么要增加?”最后形成的新制度是:十一學校在學校層面除了校長,別人無權開會。原則上每個學期就開一次大會,而且是老師自愿參加。這給我很大的啟發(fā):當我們的制度和文化沖突的時候,我們到底要什么?于是,我們有了學校核心價值觀。
其次,從課堂的聚焦者轉向課程的引領者。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前提下,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進行拓展和校本化,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樣性課程設置。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單純的課堂聚焦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教育質量提升的需求,新課改也強調課程育人能力的提升。作為校長,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從課程理念的創(chuàng)新者、課程體系的構建者、課程實施的推動者、課程評價的引領者、課程文化的塑造者等方面積極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
最后,從學校的管理者走向學習中心的締造者。這不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應是教育實踐的創(chuàng)新,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質、高效、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為此,寶安中學(集團)做了系列探索和實踐,如開放式圖書館等多樣式學習空間的打造、立足學生發(fā)展需求的以學為中心的多元課程的設計等。當下,我們正全力推進“專業(yè)支撐與數(shù)字賦能行動”,旨在完善學校資源管理與共享系統(tǒng),建立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數(shù)字教育資源平臺;完善分層培養(yǎng)體系,實施“一人一課表”,實現(xiàn)個性化培養(yǎng);創(chuàng)建線上教學名師工作室,推動教師教學方式轉型。
校園關系是最大的生產力
《廣東教育》:2023年3月,您擔任寶安中學(集團)校長兼高中部校長;2024年8月,任寶安中學(集團)黨委書記兼校長,全面主持集團黨政工作。這一年多來,在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和優(yōu)化內部管理方面分別采取了哪些舉措?
袁衛(wèi)星:目前,寶安中學(集團)共10個校區(qū),1600多名教師,20000多名學生。我們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堅持“五育”并舉,深入挖掘校訓“成人、成才、成功”的深刻內涵,著力構建包括成人德育體系、成才課程體系、成功評價體系在內的一體化育人體系,將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到實處,實現(xiàn)集團化辦學的內涵式發(fā)展。
在營造育人文化上,讓傳承看得見。實施“1+N”計劃,即統(tǒng)一的校訓、?;铡⑥k學理念、核心價值觀等文化標識和內涵建設,與各校區(qū)鮮明的辦學特色、文化建設和課程圖譜相結合,塑造具有寶中特色的校園文化。同時,積極關注和探索生命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發(fā)展生命。
在領導課程教學上,讓成長更多元。著力讓課程“菜單”更豐富,開設了眾多供學生選擇的“素養(yǎng)課”等校本課程,對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的“自主發(fā)展”。打造“創(chuàng)新班”,開設競賽課程,外聘專家開設豐富多彩的講座課程,還與高校合作,著力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后備人才。鼓勵各校區(qū)打造精品社團課程體系,在集團層面牽頭成立少年科學院、少年文學院、少年藝術院、少年體育院、少年棋院等。同時,大力實施“校區(qū)聯(lián)合大教研活動”,利用高中、初中兩大校區(qū)的廣東省校本研修示范校的優(yōu)勢,形成具有廣東特色的“一校一案”“一科一策”校本研修新模式,提升課程設置及實施質量。
在優(yōu)化內部管理上,讓制度來說話。我覺得有兩項是校長的“緊箍咒”:一是學校章程,這是連接教育法律和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橋梁和紐帶,校長所做的一切,首先應當遵循學校章程;二是教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家長代表大會,這些民主管理機構應在黨組織領導下,與校務會緊密協(xié)作,實現(xiàn)學校的多元共治。此外,構建三級進階的教師梯度成長體系,建立能進能出的師資調配機制和集團內各校區(qū)干部教師流動機制,堅持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完善教師考評、質量考核制度。
在學校,校園關系是最大的生產力。在治校過程中,“校園關系處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我們停留在校長的身份上,在“角色”層面處理問題,是在“敏感區(qū)”;布置任務,甚至親自動手,用具體措施去解決問題,就走到了“修復區(qū)”;如果更進一步,用制度和結構去應對問題,就走到了“建構區(qū)”。只有走到“建構區(qū)”,校長才能變“管理”為“治理”。提升學校治理能力,以“高治理”提升學校辦學效力、增強教師發(fā)展動力、激發(fā)學生成長活力,是推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答題。
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
《廣東教育》:您主持的成果《拓展生命“長寬高”——中小學生命教育課程建設20年實踐探索》獲得2023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您當時基于什么原因提出了這樣的生命教育理念?
袁衛(wèi)星:首先,基于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重視?!爸匾暽逃北涣腥搿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2021年教育部又印發(fā)了《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隨著相關政策推進,越來越多的學校參與和實踐生命教育,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困境和問題,對生命教育概念尚未形成共識,理論體系尚不健全。
由著名教育學者朱永新發(fā)起的民間教育改革實驗——新教育實驗,自2000年起,就積極關注和探索生命教育。我們的團隊認為,完整的生命有三個維度: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由此團隊確立了生命教育的三級目標: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成就人生。
拓展生命的長寬高,旨在引導學生珍愛生命、積極生活、成就人生,將生命教育從保全生命上升到發(fā)展生命,將“小我”培養(yǎng)成“大我”,讓有限生命實現(xiàn)最大的價值,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實現(xiàn)人的“全面和諧的成長”。
《廣東教育》:經過20多年的實踐探索,你們構建了怎樣的中小學生命教育課程體系?
袁衛(wèi)星:團隊圍繞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開發(fā)了“安全與健康”(自然生命)、“養(yǎng)成與交往”(社會生命)、“生涯與信仰”(精神生命)三大領域、六大主題,構建了3個維度、6個板塊、144個主題的中小學生命教育課程一體化內容體系,并以此為大綱編寫了生命教育專設課程的實驗用書《新生命教育》,貫穿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共22冊。生命教育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帶動了學校教育、教材建設、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
在教學設計上,我們將發(fā)展性理念貫穿始終,強調預防為主。在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中,“責任>意識>技能>知識”,強調“事前負責任重于事后付代價”的理念,課程目標首先是讓學生“防范、警惕、預防、留意、遠離、避免、求助”,其次才是告訴學生如何自救與他救,了解和掌握必備的技能和知識。
在教學實施上,我們強調課堂要注重“游戲性+互動性+體驗式+生成性”。采用基于活動化的體驗式、互動式教學方式,設置做一做、演一演、說一說、比一比、辯一辯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參與,而必要的知識、技能作為小貼士進行補充,體驗重于記憶,參與重于識記,以實現(xiàn)學生全程化體驗式學習,充分保障生命教育課程的體驗式和參與性。
在課程評價上,我們提出了綜合性、形成性、開放性、包容性、動態(tài)化等原則。依據(jù)生命教育的三級總目標,團隊設置了分類目標與階段目標,各年段的評價指標與內容標準的要求一致。課程的評價目的是幫助學生成為自我生命的呈現(xiàn)者、反思者,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傾聽者與協(xié)助者。
《廣東教育》:生命教育關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應如何上好生命教育這堂課?
袁衛(wèi)星:第一,學科滲透。我曾經給高中生講歐·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葉》這篇課文,用國學大師梁漱溟的一句話來貫穿:人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系,然后再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最后解決人和自己內心的關系。用瓊西的故事來講的話,如果沒有西藥,肯定救不活她,這就是人與物的關系。同時,如果沒有朋友的悉心照料,沒有貝爾曼冒死畫的永不凋零的葉子,她也得不到啟發(fā),這是人與人的關系。但是最后解決問題的,還是她受到了“最后一片葉子”的啟發(fā),得到了生命自覺的喚醒,這就是人與內心的關系。這堂課僅僅是講語文嗎?我覺得不是。它跟我們的生命教育是有直接關系的,無論是生命的長度、寬度還是高度,在學習這篇小說的過程中,我們都能得到啟發(fā)。
第二,主題教育。大中小學開展的主題教育內容豐富,包括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生涯教育等,單獨看這些教育,像散落的珍珠,需要有一條線把它們串起來。那么這條線是什么呢?我覺得就是生命教育,每一個主題教育中都可以有也應當有生命教育的影子。
第三,綜合實踐活動。比如,班團隊活動、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活動、社團活動等。
第四,校園文化。學校應引導師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相互尊重、相互激勵、相互學習、平等互助、共同進步的同學關系,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輻射生命正能量。
無論用哪一種方式開展生命教育,最終還是要圍繞生命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結合身邊的人、事、物來展開。我們呼吁形成以專設課程為主導,專設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教學及各類教育活動有機滲透、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的生命教育實施機制。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廣東教育》:此前,您主持的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工作室以“優(yōu)秀”結項,廣東省袁衛(wèi)星名校長工作室于今年3月授牌成立,從省名師工作室、到名校長工作室,再到教育部雙名培養(yǎng)計劃名校長培養(yǎng)對象,您有哪些心得體會?
袁衛(wèi)星:我的導師朱永新教授說:“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边@也是我在建設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的收獲。申報教育部的“雙名計劃”,我的初衷在于走出舒適區(qū),拓寬視野,不斷學習新知,保持一顆永遠向外探索、突破自我、尋求進步的心。目前,我正積極嘗試利用我的形象創(chuàng)建數(shù)字人。未來,我將更加側重于人工智能與未來教育領域的研究工作,以期在這一前沿領域取得更多突破。
《廣東教育》:您怎么通過工作室的平臺發(fā)揮引領作用,帶動團隊共同成長?
袁衛(wèi)星:建設工作室,要有核心理念、團隊精神、教育愿景、研究方向、發(fā)展定位。我總結了十幾條建設路徑,比如在閱讀中提升能力,在研修中尋找路徑,在學習中探索方法,在研討中縱深思考,在研究中凝煉成果等。
工作室是一個研究的平臺,是優(yōu)秀教師共同學習、互相成就、互勉共助、集體成長的平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共同體。它的設立不僅充分利用了主持人的優(yōu)質資源輻射作用,還促進了教學改革,推動了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它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以人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目標,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讓工作室的成員能開眼界、強業(yè)務、同發(fā)展,進而輻射和影響更多的人。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 "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