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豐坊的楷書因存世書跡少而不為世人所重視,但其對于楷書的學習與研究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之處。他廣收博取,重視古文字的研究,對于筆法、墨法、章法的學習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楷書的學習次序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總結,并著書立說,對明代的書法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豐坊;楷書;取法
豐坊博學工文,尤擅書法,善用枯筆。其家中收藏巨富,于古帖見聞廣博宏富,學書臨摹功夫甚深,五體皆擅,往往亂真。他的楷書取法廣博,力追古法,對書法的學習借鑒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形成自家面貌。只是豐坊楷書存世書跡較少,所以世人對他的楷書研究有所擱淺。
豐坊從小耽迷于書藝,勤奮好學,廣收博取,諸體皆修,對于書法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將篆書與隸書的學習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一生臨習不輟,其對于楷書的取法也在不斷摸索中尋找新的突破口。
(一)取法諸家
在楷書的學習中,豐坊博取諸家。他認為:“書中有鐘繇,猶儒有孔子,學書以歐為門戶,以鐘為歸宿,而王右軍、顏魯公則其羽翼筌蹄也。”①道出其楷書在各個階段的取法,并對鐘繇的書法予以特別的重視。歐楷的學習與運用,豐坊則認為“凡書碑碣及懸軸文字,皆當以歐為法”①??瑫碜饔小吨匦薨⒂跛律纤贰洞蠡鄱U師禮觀音文》以及帶有行書筆意的《中峰祖師行腳歌》,取法以歐為主的楷書,瘦勁細挺,疏朗寬博,法度森嚴,內在的精神與外在的形態(tài)相結合,足以證明豐坊對于經典碑帖的取法深度。此外,我們從豐坊推崇王羲之臨鐘繇《宣示表》的理念結合其作品的實踐,可知其將鐘、王的書風特點也進行融合,如《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大悲咒》《張旭〈古詩四首〉卷》兼具鐘繇的質樸和王羲之的遒勁,嚴整古樸。安世鳳稱贊其書風“嚴整古樸,一畫不茍下,而研媚之意可掬”②。此外,筆者還發(fā)現,其存世的書跡中有取法柳公權、虞世南、趙孟頫的某些特征,只是不以此為主要特征去表現。其中,取法柳公權的楷書可從李日華晚年見豐坊楷書作品《觀世音普門品經》后的記載中得以印證?!柏S考功書《觀世音普門品經》,筆法戰(zhàn)掣柔韌,全學柳誠懸。考功平日雅以書道自負,余嘗見其細楷,端勁有率更風氣。又見其臨《圣教序》,備含藏宣耀一出一入之妙,乃知此公于書功力深矣?!雹?/p>
(二)以古為法
豐坊自幼聰穎好學,癡迷書藝?!度f卷樓遺集》記述豐坊:“其自成童,耽書已浸淫焉,十行并下,一目不忘,至四十外非諸家近行無他苑秘留,公一盼矣?!雹芗又柏S坊討厭八股文,反對科舉,每天浸淫于家藏的古籍碑帖之中,或揮翰操觚,或鑒藏考訂,忙得不亦樂乎,他還自刻一枚‘鑒賞家印’?!雹菀虼?,豐坊二十歲左右就在書法、鑒賞、收藏等領域小有名氣,常有人委托他代購古籍、書寫碑記、作跋,在明代書壇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豐坊自幼學書便有意識的避開時尚,追求古法,古意。并且他認為學習古人書法須“意前筆后者,熟玩古帖,于字形大小、偃仰、平直、疏密、纖秾,蘊籍于心,臨紙瞑默,豫思其法, 隨物賦形,各得其理。”⑥。此外,豐坊癡迷古法的書學思想還體現在他對篆書、隸書、古文字的重視。豐坊生前自稱:“鐘鼎第一,小篆第二,八分(隸書)第三?!雹咚倪@種自信正是建立在他早年對于篆書、隸書、古文字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豐坊說:“余幼喜學書,尤篤好古體?!雹嘣谒囆g實踐中,豐坊經常借用古篆隸的形體,以體現其書法的古意。豐坊在《筆決》中寫道:“古隸兩種在昔謂之隸又謂之楷,其次八分乃減隸之二分漸就楷字,非入篆也?!雹徇@足以說明豐坊對于楷隸的界定有足夠的認識。對于陳斐蓉在《豐坊存世書跡叢考》中將薛尚功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分類為隸書作品,筆者存在異議,根據上述豐坊在《筆決》中的記載,隸書減隸之二分即為楷書可知,其作品中的結字是楷書,唯一不同的就是每個字中有些重要的筆畫用隸書的筆意去表現,是豐坊為體現古意而為,故筆者認為應該將其列入楷書的分類中。安世鳳非常喜歡豐坊的楷書,稱道其《古賦》冊:“古而不拙,今而不俗,妍而不冶,莊而不癡,極天下之巧而不離千古之常經?!雹?/p>
歷代對于豐坊的書法評價褒貶不一。我們想要了解豐坊的書法,就必須走近豐坊,研究豐坊書法的取法對象以及取法的特點,對其書學理念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把握,從而對其書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一)反向思維的借鑒
筆者從豐坊存世楷書的書跡中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其楷書敦厚的一類,結字緊湊,似乎和顏真卿的楷書用筆厚重,結字寬博形成大反差;如豐坊的楷書跋《古籍〈寶晉山林集拾遺八卷〉》,用筆的起行收皆是顏體用筆,但章法緊湊,與顏體的結字特點形成反差。其中“豐、華、真”三字含有隸書蠶頭雁尾的用筆。豐坊楷書瘦勁的一類,多取法歐陽詢,結字卻寬博,與歐體結字形成大的反差。如《大慧禪師禮觀音文》全篇三百六十二個字,取法以歐體為主,清俊瘦立,法度嚴謹。對結構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如“聞、聲、應、間”等字,結體都進行了寬博的處理,帶有撇捺的字,如“休、伏、念、今、除”等字,撇捺都寫得非常舒展,與歐體結字緊湊的書法形成鮮明的對比,是豐坊楷書中不可多得的一件書法作品。與豐坊所主張的碑帖石刻“皆當以歐為法”11的觀點是一致的。從以上的分析得知,豐坊對于書家字體的借鑒是在原有的取法上進行反向思維的改造,并用于書法實踐,從不亦步亦趨地學習古人,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借鑒。
(二)楷書學習的次序
豐坊對于楷書的選帖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其書學思想在其所著的《童學書程》中均有記錄。他認為學習楷書應該先從大楷入手,先定其筆法,然后再學中楷,講求骨力;筆法和骨力既得,便可入手小楷,而鐘、王小楷便是不可多得的取法善本,學者應當細心習之,以通其妙。學書從楷始,“先入規(guī)范,建立基礎”,掌握好要領、法度,增強控制毛筆的能力,然后再學其他字體,這是人們學書當行出色的通途。學楷須從大字始,然后再依次寫中楷、小楷,方能得心應手。此外,豐坊還詳細列舉了不同年齡段學書的取法對象,如8~10歲可將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東方朔碑》以及蔡襄的《萬安橋記》作為大楷學習范本;11~13歲可將歐陽詢的《九成宮銘》《虞恭公碑》《姚恭公墓志》以及比丘道?!斗疬z教經》作為中楷學習的范本;14~16歲時可習小楷并指出小楷取法應專注于鐘繇及二王,合鐘王之妙,得古今之宜,并旁及諸家,得諸家之法,從而形成自己的書風。由此可以說明,豐坊對楷書的學習次第和選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不厭其煩地在《書決》中列數以千計的碑帖目錄以示如何選擇經典帖學進行臨摹,并在《童學書程》中將不同年齡段學書者的學習楷書次序和選帖方法加以闡釋,以便“痛掃時尚”,弘揚古法,成為明代復古運動的倡導者。
(三)結體變欹側為平正
豐坊一生非常重視篆書、楷書的學習并且“認為楷書的正鋒用筆,有利于篆書的學習,而學習篆書之后再學隸書,書法就會有古意?!?2所以他特別注重法度,臨摹古人的功夫極深,正如文徵明所稱:“豐先生一點一畫無不自古人中來?!?3但筆者通過研究豐坊的楷書的結字發(fā)現,他的楷書在取法的過程中將字的欹側都變?yōu)槠秸H纭稄埿瘛垂旁娝氖住稻怼啡》ㄍ豸酥㈢婔?、顏真卿,但結字顯然沒有鐘王結字欹側的特點,用筆方圓相濟,橫畫起行收交代明確,多借用顏體的用筆,厚重飽滿,結字平正停勻,字距密不透風,有列無行,骨力洞達,是豐坊小楷成熟風貌的代表。再如楷書《大慧禪師禮觀音文》碑文,豐坊指出“皆當以歐為法”,已沒有歐體的欹側險絕之美,只是多了些許平整規(guī)整,結體加以寬博處理,字距行距疏密得當,體現出歐體的“莊嚴美”。
豐坊始終堅守自己體系中書法的經典與源頭,并極力挽救當下日漸式微的書壇。他的書學理念是經過藝術實踐的反復試驗得出的,是極具自我意識的,其書法風格的呈現也是屢次經驗的總結,有其時代書風的烙印,也有書家對于書法本身的思考與總結,是個人意識的覺醒,也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作者簡介
陳文霞,女,漢族,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方向為書法藝術。
注釋
①豐坊:《童學書程》,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上海書畫出版社,第857頁。
②安世鳳:《墨林快事》卷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18冊,第416頁。
③李日華:《味水軒日記》,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第1189頁。
④豐坊:《詠懷四十五首》,《萬卷樓遺集》卷3,《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109冊,第57頁。
⑤陳斐蓉:《豐坊存世書跡叢考》,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1頁。
⑥豐坊:《書訣》,上海書畫出版社編:《歷代書法論文選》, 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第505頁。
⑦詹景鳳:《詹東圖玄覽編》,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4冊,第47頁。
⑧陳斐蓉:《豐坊存世書跡叢考》,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08頁。
⑨安世鳳:《墨林快事》卷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18冊,第418-419頁。
⑩安世鳳:《墨林快事》卷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18冊,第415頁。
11 豐坊:《童學書程》,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上海書畫出版社,第855頁。
12 陳斐蓉:《豐坊存世書跡叢考》,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30頁。
13 豐坊:《書訣》,張壽鏞輯:《四明叢書》,第13冊,廣陵書社,2006年,第78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