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國家的經濟和科技水平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國民的物質生活得以改善,越來越多的人在解決溫飽之后,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館是我國社會中豐富群眾業(yè)余生活的一個有效場所,在免費的服務以及培訓工作實施過程中,使群眾積極參與,接受文化藝術的影響和熏陶,這也是國家發(fā)展及國民素質提升的一個全新方式和手段。
在我國人民群眾精神和物質生活水平都不斷提高的過程中,人們也逐漸形成了健康和審美的思想意識。在群眾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文化藝術的滲透成了至關重要的內容,也是受到關注較多的核心性問題。舞蹈在基層群眾的心理、生理,還有情緒培養(yǎng)等各方面的發(fā)展上,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舞蹈的編排創(chuàng)作為核心,探討文化館內部群眾舞蹈的具體編排方法,希望能夠使舞蹈的藝術性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不僅傳承舞蹈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更是能夠讓群眾接受熏陶,強身健體,從而引領著群眾文化生活向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
群眾舞蹈的概念及特征
舞蹈指的是通過有組織的人體動作,還有藝術的加工,形成的以具有傳情達意功能的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一種藝術展現形式。舞蹈的意義和作用實際上是比較多的,其中既能夠對我國的文化進行傳承和發(fā)展,也能夠保證參與者強身健體,獲得更多精神上的愉悅。前者被稱為專業(yè)性的舞蹈,能夠為國家文化發(fā)展貢獻力量;后者被稱為業(yè)余或者大眾的舞蹈,也就是文化館內部群眾的舞蹈。
在群文背景下,舞蹈這門藝術與專業(yè)更大程度上屬于一種大眾性文化展現的形式,擁有一定群眾性、娛樂性,還有隨意性的特點,但是其在具體的表演過程中又具有藝術性,主要體現在群眾舞蹈作品中能夠表現人民的群眾生活狀況,與國家發(fā)展過程中流傳下來的文化緊密聯系,并且真正展現出其中多元化、層次化、雅俗共享的優(yōu)勢,具有較高的群眾娛樂性特點和欣賞性優(yōu)勢。
當前文化館內部群文舞蹈的創(chuàng)作與編排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自娛性舞蹈,以娛樂和健身為主要功能和目的,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就是集體舞、交誼舞、廣場舞等;第二種是能夠真正登上舞臺、具有一定表演性的舞蹈,但是對于專業(yè)表演來說,依然屬于業(yè)余水平。這種舞蹈走上舞臺的更多目的是藝術表達和娛樂觀眾,具有更多的審美性。其中不論是哪種類型的舞蹈,都能夠切實反映和展現基層群眾的實際生活。所以能夠看出,文化館內部群文舞蹈的創(chuàng)作與編排具有一定喜聞樂見的特色和優(yōu)勢。
創(chuàng)新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的選材方式
文化館內部群文舞蹈在創(chuàng)作與編排的過程中,選材是其中核心性的內容,只有遵循選材的標準,提高選材的質量,才能夠編排出具有意義的舞蹈,主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編排選材的內容。對于文化館而言,舞蹈的編排,其選材主要需要出于以下幾個方面,其中包含:文化藝術性、貼合生活實際、滿足群眾的喜好。因為群眾在參與舞蹈活動的過程中,具有較為明顯的業(yè)余性,所以基層的文化館在舞蹈編排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內容以及動作應該盡可能地簡單化,避免由于專業(yè)舞蹈動作引入其中,導致群眾壓力增加,甚至影響其身體的健康水平。除此之外,編排選材的內容,也需要得到群眾認可,盡可能貼近群眾的生活,這樣才能夠調動其參與舞蹈排練的積極性。
二是編排選材的構思。結合文化館中群眾舞蹈選材的構思,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舞蹈的主題立意;舞蹈語言的表達。在主題構思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舞蹈的整體結構和音樂的契合度是否適合表達該主題;在舞蹈動作的實際創(chuàng)作時,需要考慮到業(yè)余性的特點,盡可能選擇難度較低的動作,這樣才能呈現出一個完美的舞蹈作品。
三是選材中的動作組合。在舞蹈主題動作編排中,組合性的動作是非常關鍵的,所以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在編創(chuàng)階段,需要考慮到所有參與人員實際的情況,并且根據舞蹈表達的主題,恰當合理地對動作進行設計。在主題動作的設計層面,還需要考慮到表演者身體的素質、心理的素質,還有其能夠完成的舞蹈難度,這樣才能使演員在后期訓練過程中,能夠呈現出連貫、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也能夠更好地符合大眾的審美。
創(chuàng)新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的實施策略
結合時代,培養(yǎng)群眾創(chuàng)新思維。每個時代都擁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精神,以及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所以生活在特定時代的群眾,想要走向發(fā)展的前沿,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就需要緊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穩(wěn)步向前,這樣才能滿足自身在未來發(fā)展階段的需求。文化館在開展群眾舞蹈編排和創(chuàng)作的工作中,最主要的前提就是滿足當前社會所提倡的,創(chuàng)新性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性藝術作品的展現,積極引導和鼓勵群眾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對舞蹈的素材以及各種材料進行有效收集,通過后續(xù)再次加工,就能夠把生活中比較鮮活的資源,融入具有藝術感的舞蹈內容中,這也能夠讓人們真正感受到,藝術來源于生活,每一個時代都需要用生活展現藝術,這也是舞蹈作品中一個時代精神的烙印。
精選音樂,創(chuàng)新舞蹈動作內容。音樂和舞蹈二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在眾多藝術類型中,音樂與舞蹈一直以來都處于一個相互促進的狀態(tài),是否能夠保證二者之間有效的融合,決定了作品是否能夠展現出優(yōu)秀的藝術效果。在群文舞蹈領域也是如此,想要真正提高舞蹈編創(chuàng)的有效性,就需要創(chuàng)作人員能夠在正式對舞蹈動作進行編排之前,了解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并且根據舞蹈的主題,還有舞蹈的動作等內容,恰當合理地對音樂作品進行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最佳的編創(chuàng)效果。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音樂的選擇,要盡可能的特色鮮明、符合舞蹈主體的表達,使群眾形成良好的節(jié)奏感,也能夠在舞蹈的訓練過程之中,跟隨著音樂的指引,恰當地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從而為觀眾留下更多較為深刻的良好印象。
以興趣為指導,激發(fā)群眾學習潛能。在舞蹈教學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學者需要清楚地意識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現代的教學者,不能一味強調知識的學習和技巧的掌握,也要有效避免灌輸式教學方法,想辦法讓學習者能夠對教學者所傳遞的知識和內容擁有足夠的興趣。學習者只有有效提升學習興趣,才能夠更加主動地對未知領域知識內容進行探索,也能夠自主地對舞蹈內容進行練習。在群文舞蹈領域,舞蹈教學者更需要注重自己教學的方法,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和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傳授舞蹈技藝和知識,吸引業(yè)余學習者的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習者學習的強烈興趣。
教學者也需要對授課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避免教學過程出現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的現象。例如,教學者在傳授舞蹈技藝和知識的時候,可以結合一些舞蹈教學的視頻,在引導學習者進行觀看的過程中,把所需要講解的基礎性知識內容介紹給學習者。除了通過結合視頻的學習方式,還可以邀請一些比較成功的舞蹈學者來到文化館,給學習者們進行專業(yè)知識的普及和分享,通過真實案例激發(fā)學習熱情和動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調動起學習者學習的興趣,不斷推動學習者未來的發(fā)展和進步。
樹立創(chuàng)新群眾培訓的理念。文化館內部舞蹈教學工作想要走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道路,要求教學者能夠更新自身教學的思想理念,清楚意識到創(chuàng)新思維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日常教育活動中也需要對學習者開創(chuàng)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學者在對學習者進行引導之前,需要提高自身對舞蹈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堅持不斷練習,保持良好的身形,利用自身的能力,積極主動地對學習者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藝術類的教育工作,如果教學者缺乏創(chuàng)造力,那么也很難真正利用創(chuàng)新性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習者進行培養(yǎng),那么學習者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藝術更難以形成。所以文化館舞蹈教學者就需要樹立起全新的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理念,改善傳統(tǒng)教學的方法,結合當下流行的元素,以及舞蹈課堂創(chuàng)新的形式,利用自己練習的手段,真誠地對舞蹈的動作進行有效的編創(chuàng),讓學習者能夠感受到舞蹈學習的樂趣。
與此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學者需要盡可能地為學習者提供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間,如可以利用多樣化形式開展舞蹈大賽,鼓勵學習者參與其中。通過這樣的形式,就能夠讓學習者感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更能鼓勵學習者在課后自主進行鍛煉和學習,不斷提高和完善學習者舞蹈的技能。因為對于文化館的學習者來說,只是一味模仿舞蹈動作,并不能夠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教學者在恰當的指導上,讓學習者通過原有舞蹈的動作進行有效改良,適當加入適合自己的動作。通過這樣長時間的練習,就能夠讓學習者擁有自己變成舞蹈者的能力,也能夠使學習者在良好的平臺和開放性的氛圍中,發(fā)揮自身藝術的天賦,從而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和進步。
從文化角度開展舞蹈教學。在文化館內部對群眾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想要真正達到舞蹈教學最佳的效果,就需要從文化的角度開展相關技術、技能的滲透。因為舞蹈需要從基礎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群眾感受到舞蹈這門藝術所具有的魅力。所以文化館內部與日常的舞蹈培訓班存在一定的區(qū)別,還需要把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意識滲透到課堂中,這樣才能讓群眾在學習這一藝術活動時,擁有更高的興趣。所以文化館在實際的培訓工作開展中,就需要對舞蹈教育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融入文化的理念,引導學習者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舞蹈所具有的魅力。
例如,比較受大眾關注和喜愛的《掀起你的蓋頭來》這個舞蹈,在培訓的時候就需要從文化的角度著手,發(fā)揮出文化館所具有的藝術傳播作用和能力。引導群眾能夠首先在多媒體視頻中,對維吾爾族人們的生活習慣、服飾、頭飾等特點進行學習和觀察,然后組織群眾共同制作,或者購買相應的服裝,模仿視頻中的動作,進行舞蹈的學習。這樣的形式就能夠發(fā)揮出舞蹈所具有的文化傳承作用,也能夠在文化館的視角,把舞蹈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通過舞蹈的有效創(chuàng)作,滲透文化的內涵,以便于讓我國群眾能夠更好地對文化進行吸收理解和學習。也能夠讓群眾在參與舞蹈學習的過程中,自覺肩負起文化傳承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現階段文化館對基層群眾舞蹈進行創(chuàng)新的一種方法。
結合我國社會當前快速發(fā)展的這一最新時代背景,群眾日常的生活整體節(jié)奏也呈現較大的變化,良好文化活動的開展和實施,對于群眾生活狀態(tài)和質量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文化館內部,專業(yè)人員對群眾的培訓和引導,能夠使其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更能夠滿足人們在成長和發(fā)展階段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在實際發(fā)展中,文化館的舞蹈在編創(chuàng)和制作階段就需要把握群文發(fā)展時代性的特點和群眾性的優(yōu)勢,積極結合舞蹈編排的實際需求,利用簡單活潑的音樂,積極向上的主題傳遞正能量。這樣才能夠激發(fā)起廣大群眾對舞蹈學習的興趣,也能夠使其在編排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真正發(fā)揮出文化的作用,從而為國家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長春市寬城區(qū)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