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成熟這一點上,古代人似乎要比現(xiàn)代人心急。古人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現(xiàn)在,其身體發(fā)育速度自然會慢于今天,可老祖宗們衡定成熟的年齡標準卻早于當今。比如女性,以“及笄”界定成熟與否,而今天十五歲不過才初中畢業(yè);至于男性,二十歲行“加冠”大禮,而今天這些孩子還都在大二的課堂上衣食無憂地接受恩師的耳提面命。
古人何以這般著急?我以為正是因為古人由于生活水平不高、醫(yī)療水平偏低,普遍“天壽不永”,所以盡早拿一根標志成年的簪子插你發(fā)間,拿一頂體現(xiàn)成熟的帽子戴你頭上,向世人宣布你已步入成人的行列,從而敦促你只爭朝夕,收起孩子氣,長點責任心!
“成人”這枚簪子、這頂帽子的分量著實不輕。享此之名,你就得有成人的沉穩(wěn),有遠大的目標,有責任擔當;再不能整日嘻嘻哈哈視一切如兒戲。更何況多少少年英豪“有志不在年高”,你一個“成年人”又怎么能落在孩子們的后面?
回望歷史,少年英豪實在數(shù)不勝數(shù)??兹谒臍q讓梨,曹沖六歲稱象,司馬光少年砸缸救人,一個個堪稱德才兼?zhèn)?;更有少年霍去病出征匈奴,少年楊廷和高中舉人,都是年少時便彰顯出文韜武略。所以,設十五、二十歲為成年門檻確實不算太早。更何況如果考究一下上述少年心理的“老成”程度,應該不亞于絕大多數(shù)的成年人吧?
由此看來,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不是年齡是否已在及笄、弱冠之列,而在于你是不是有一種成熟的心智,是不是有一個遠大的目標,是不是有一種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即便你年逾不惑,可依然在躺平啃老,你就是一個“巨嬰”;就算你“嘴上沒毛”,可你卻目標在前,重任在肩,全力以赴,你就是一位“老成”的“少年”!
葉聰剛過而立之年便擔當起“蛟龍?zhí)枴笨傇O計師、潛航員的要職,付出超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讓大國重器誕生;“嫦娥”團隊中那群“90后”年輕人,同前輩合作將中國“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多歲的青年,成功地在軌救回“龍江二號”并拍下被世界稱贊的“最棒的地月合照”;大學生村官李洪亮,發(fā)誓讓村子與自己一同成長;34歲的唐勝杰曾開過6種戰(zhàn)斗機,后又成為我國迄今為止執(zhí)行空間站出艙任務的年齡最小的航天員……這些有理想有擔當、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年輕人,完美地詮釋了什么是“成熟”!
決定你成熟與否的不是生活條件,不是年齡,不是外表,而是你是否有遠大理想、有責任擔當、有實際行動……
點評
文章從分析古人“著急”設定成人年齡的用意入題,富有新意;而后列舉實例闡述決定“成熟”與否的不是年齡,而是理想、擔當和行動;最后通過對新時代年輕成功者的評價導出結論,強調青年人有理想、有擔當、有行動的重要性,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