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國際本科生課程《物流管理》教學為例,探索如何提高國際學生全英文課程教學質量。通過介紹《物流管理》課程特點、教學內容安排,教學實踐及教改方向,總結出國際本科生教學相關建議。希望江蘇師范大學的教學經驗能為其他國際學生相關課程教學所借鑒。
關鍵詞:物流管理;國際學生;教學
中圖分類號:F252; G642"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7.040
Abstract: Through the case of teaching interna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we investigate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th all courses instructed in English.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teaching arrangement,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improvement, we derive the relevant advice for teaching international undergraduates. We expect that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i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can b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other related cours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student; teaching
0" 引" 言
國際學生教育對吸引優(yōu)秀國際人才來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多元化、國際化,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把中國作為他們的留學目的地。對站在留學生教學一線的教師而言,做好國際學生教育培養(yǎng)工作,不僅是為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搭建起一座座友誼的橋梁,也是在為國家“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做出微薄貢獻。
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從2017年開始向海外招收國際貿易專業(yè)4年制本科生及國際貿易和工商管理兩個專業(yè)方向研究生,全部采用全英文教學。學院國際本科生主要來自發(fā)展中國家,包括非洲許多國家、西亞的國家、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印尼、中亞五國以及東亞的蒙古。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學生匯聚在一起學習、生活,加深彼此之間的交流,增進友誼。同時,國際生全英文教學也大大提升了學院的國際化程度,學院老師也從一開始對全英文教學的畏難情緒,到現(xiàn)在積極參與國際生的教學和論文指導。
國際本科生教學比國內學生教學有更大挑戰(zhàn)性。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原先的教育背景不同,基礎知識也有所相同,有些學生知識背景相當于我國的初中生水平,如一些非洲國家的學生;有些相當于我國的高中生水平,如馬來西亞的學生,這給相關課程教學帶來很大挑戰(zhàn)。另外,學生英語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一些非洲國家,南亞和馬來西亞國家的學生,英文口語較好,而以法語、西班牙語和俄語為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的學生,英文口語稍差。另外,各國學生的英文發(fā)音也不盡相同,這給課堂交流帶來較大困難。相比國內學生的課堂教學,國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較為自由松散,上課注意力難以維持長久。但國際生也有優(yōu)點,如在課堂上,他們比國內學生更愿意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提出相關建議,師生間的交流意愿更強,課堂學習氣氛更加活躍。
針對國際學生的教育背景,如何因材施教,是從事相關教學工作的老師們不得不反復斟酌的事情。由于國際學生教育對老師們來說是新生事物,需要根據(jù)國際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安排等方面進行不斷摸索并有所創(chuàng)新。在教學方法上,可以更多地采用實際案例進行啟發(fā)式教學,還可采用短視頻和網絡課程進行輔助教學;教學形式上,要用簡單易懂的單詞和語句及非常清晰緩慢的英語發(fā)音進行講解,還要讓國際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進行討論,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使得每次3學時的課堂教學在教學形式上能夠豐富多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學內容安排上,學院會對課程的理論與方法做一定的簡化,同時抓住教學的主要內容、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進行講解,不求面面俱到。
以學院國際本科生《物流管理》教學實踐為討論對象,探索如何提高國際學生全英文教學質量。從《物流管理》課程特點、教學內容安排、教學實施及教學總結等方面入手,介紹學院的教學經驗,期望為其它相關課程教學有所借鑒。
1" 課程教學特點
相比《物流學》,《物流管理》更注重物流各功能的管理決策。《物流管理》是學院專門為國際貿易專業(yè)國際本科生單獨開設的一門全英文課程。同時,商學院還設有物流管理專業(yè),開設了物流相關專業(yè)課程,主要有《物流學》、《管理運籌學》、《物流倉儲管理》、《運輸與配送》、《物流系統(tǒng)設計與分析》、《生產運作管理》、《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采購管理》和《物流信息系統(tǒng)》等。與《物流管理》相近的課程是《物流學》,這兩門課程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關注點。雖然兩門課程都會介紹物流的各種功能,如倉儲、運輸?shù)?,但學院物流專業(yè)的《物流學》更側重物流基礎知識和概念的介紹,為物流專業(yè)后續(xù)相關課程,如《物流倉儲管理》和《物流信息系統(tǒng)》等課程的深入學習打好基礎。相比之下,《物流管理》是為國際貿易專業(yè)單獨開設的一門課,不僅要介紹物流基礎知識和概念,還要從決策方面對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做出進一步討論,要突出物流管理決策,是將物流學、倉儲管理、運輸與配送、供應鏈管理、運作管理等物流專業(yè)各方面知識高度濃縮。該門課程不僅有定性討論,還有定量的模型分析,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物流管理》的教學難度。
在選用教材時,學院注重教材所能體現(xiàn)的物流管理思想?!段锪鞴芾怼方滩倪x用的是Ballou[1]的《企業(y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第5版(人民大學出版社),該書是Ballou[2]的影印版。這本教材是國際上物流管理教學較知名的教材。該書從第一章引言開始就強調企業(yè)物流管理的整體協(xié)同思想和權衡(Tradeoff)思想。在引言中,作者把物流管理的整體協(xié)同和權衡思想追溯到1844年。當時一位叫Jules Dupuit的法國工程師記錄了這樣一個事實:對商人來說,采用道路運輸顯然是更快、更安全可靠的方式;相比之下,水路運輸較慢且不規(guī)律,但可省下一些運輸費;為節(jié)省運輸費,商人們會選擇水路運輸,并通過購置倉庫和準備較充足的貨物來抵消水路運輸慢且不規(guī)律的影響。這就是典型的整體和成本權衡思想,即,用庫存費用的少量增加來換取更多運輸費用的減少,使得整體物流成本降低。該教材還很好地抓住了物流系統(tǒng)的兩大主要費用,即運輸費用(平均約占企業(yè)物流總費用的40%)和倉儲與庫存費用(平均約占企業(yè)物流總費用的50%),并從系統(tǒng)整體來考慮這兩大費用的權衡。突出系統(tǒng)整體和權衡的物流管理核心思想,可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因拘泥于知識細節(jié)而忽略物流管理核心思想。
2" 教學內容安排
Ballou[1]的《企業(y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對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都有詳細的介紹。由于學院課程名稱是《物流管理》,因此,本課程教學重點也放在物流管理相關知識的講解。選用該教材的另一大原因是,該教材的物流管理知識框架結構清晰(見圖1),知識講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便于教學時根據(jù)學生專業(yè)特點和學習特點來自由選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安排緊扣物流主要功能。該教材將物流功能分為主要功能和輔助功能兩部分:主要功能涉及客服目標、運輸、庫存和選址,輔助功能有倉儲、物料搬運、采購、包裝和訂單處理等。因此,教學內容是先確定顧客服務目標,再依次重點講解庫存策略、運輸策略和選址策略,最后再對物流相關輔助功能進一步介紹。
運營決策(包括物流管理決策)都要考慮系統(tǒng)的不確定性。系統(tǒng)的不確定性屬于系統(tǒng)的可變性(Variability),可變性越高,則系統(tǒng)績效越差(Hopp et al)[3]。運營決策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應對系統(tǒng)不確定性。要描述系統(tǒng)不確定性,需要引入概率和隨機變量。因此,在介紹物流主要功能和管理決策前,學院對概率、隨機變量及概率分布做了簡單介紹或復習,教學安排見表1。有了概率基礎,學院可以介紹安全庫存和風險共擔(Risk Pooling)等概念,風險共擔原理見林兵等[4]和Simchi-Levi et al[5]。
除了以上概率和隨機變量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外,線性規(guī)劃教學也是本課程的教學難點。物流運輸問題決策往往會使用線性規(guī)劃模型,了解基礎線性規(guī)劃知識是運輸管理決策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介紹運輸策略時,學院會安排線性規(guī)劃建模講解和計算機求解的學時,也會重點介紹如何定義運輸問題中的決策變量、目標函數(shù)和線性約束,求解過程只會告訴學生如何使用Excel的Solver進行求解,不涉及具體算法講解。
最后的案例教學可幫助學生了解物流知識的真實應用場景,這對非物流專業(yè)的學生尤其重要。學院特意安排了兩周時間來討論庫存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案例。其中,庫存管理案例讓學生深刻體會庫存的普遍性和庫存成本控制對企業(yè)績效的重要性。供應鏈管理案例讓學生了解到當前的物流管理已演進為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還要讓學生了解供應鏈成員間協(xié)調的重要性和供應鏈環(huán)境下物流的作用。
3" 教學實施
教學實施是實現(xiàn)教學計劃的關鍵。前面的教學計劃根據(jù)學生特點選擇了合適的國際流行教材,又根據(jù)學生基礎和教育背景在教學內容方面做了精心安排,最后的教學效果還要看具體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過程的控制。本文從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課堂參與和視頻教學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注重基礎知識、核心概念、關鍵知識點和基本原理的講解,不求面面俱到。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內容繁多,不可能在一門課中對非物流專業(yè)的學生進行全面的物流與供應鏈知識普及,只能抓核心概念、管理策略、基本原理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如對物流的定義“Logistics i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efficient, cost-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raw materials, in-process inventory, finished good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to point of consumption for the purpose of conforming to customer requirements”,提煉其中關鍵詞,如“process”(流程)、“cost-effective”(低成本)、“raw materials”(原材料庫存)、“in-process inventory”(在制品庫存)和“finished goods”(產成品庫存)等,來幫助學生緊扣物流的核心要點。對供應鏈的定義“SCM is the integration of all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flow and transformation of goods from raw materials through to end user, as well as information flows, through improved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提煉了“integration”(整合)和“relationships”(合作關系)等關鍵詞來幫助學生精準理解供應鏈的精髓。
學院對物流管理基礎理念,如物流策略的6條基本原則做了詳盡介紹,見表2。物流策略雖然在不同應用情景下有不同表現(xiàn)形式,但其基本原則與應用理念不會改變。表2中的基本原則是物流策略設計與實施的指導性綱領。在前兩周介紹完這6條基本原則后,在后續(xù)教學中,它們還會被反復提及,就是要加深學生對物流管理精髓的理解。同時,課本還提煉了供應鏈管理的7條原則,但對初次學習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學生來說,過多知識點不易被消化,所以學院目前選擇不講解這部分內容。
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可大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色就是要讓學生盡可能參與進來。例如,請學生輪流起來朗讀PPT中某些概念的定義和一些陳述句,并發(fā)動學生參與討論。又例如,請學生上講臺進行簡單的公式推導或計算,還會請學生使用Excel計算線性規(guī)劃例題等。最后的案例教學會讓學生自己分組,分別準備案例匯報,并要求每位學生站在講臺上進行最終的匯報,其他組的同學還可以隨時提問進行互動??傊瑢W院就是要抓住國際生勇于表現(xiàn)的特點,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
多采用多媒體和網絡課程進行輔助教學。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院在課堂上會時不時穿插一些教學視頻,如AGV、立體倉庫、無人機物流、亞馬遜、阿里巴巴和京東的智能物流系統(tǒng)等。同時,學院還節(jié)選相關英文慕課和嗶哩嗶哩網站上的英文課程,介紹概率和隨機變量的視頻,督導學生觀看,并以作業(yè)形式寫出觀感和知識要點。
4" 教學總結
通過期末考查,發(fā)現(xiàn)許多需在今后教學中繼續(xù)改進的地方。期末考試采用選擇題和對錯題考查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時還安排了計算題(包括庫存ABC分類,再訂貨點、訂貨量和安全庫存的計算,運輸問題線性規(guī)劃建模等)和案例分析題來考查學生計算能力和應用分析能力。從考查結果看,大部分學生成績在70~90之間,在基礎概念掌握、計算能力和應用分析能力各方面的得分都較為均衡,這說明學院的國際本科生課程教學模式是合適的,但在細節(jié)方面還需做進一步改進。
首先,學院要進一步加強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教學。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密不可分。今后教學中,學院將嘗試把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進行融合,如討論供應鏈環(huán)境下的物流與庫存管理等。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學院可嘗試讓學生通過自學部分章節(jié)后,走上講臺來為大家講解,以此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除此之外,還可帶學生去物流園區(qū)和工廠進行參觀或操作實習,讓學生親身體驗物流設備與設施,這會使學生對物流運作有更深刻的印象。
5" 結束語
國際學生全英文教學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需要一線教學老師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本文通過江蘇師范大學國際本科生《物流管理》全英文教學為例,介紹了課程教學特點,教學內容選擇與安排,教學具體實施和教學總結與改進。最終教學考核表明學院現(xiàn)有的國際本科生課程教學模式是合適的,希望學院的教學經驗能為其他相關課程教學有所借鑒。
參考文獻:
[1] BALLOU R H. 企業(y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 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BALLOU R H. Business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M]. 5th Edition. USA: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2004.
[3]" HOPP W J, SPEARMAN M. Factory physics: Foundations of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M]. The Second Edition, USA: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1.
[4] 林兵,林宇辰,李儒晶. 基于風險共擔的供應鏈設計與運營研究[J]. 物流科技,2020,43(11):126-129.
[5]" SIMCHI-LEVI D, KAMINSKY P, SIMCHI-LEVI E.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Concepts, strategies and case studies[M]. The Third Edition, USA: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