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任務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凡人小事”主題單元,選取了《阿長與lt;山海經(jīng)gt;》《老王》《臺階》三篇回憶性散文和文言筆記體小說《賣油翁》,旨在展現(xiàn)平凡人物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引導同學們向善、向美、向真。其中,單元寫作任務為:選擇身邊的普通人,寫出其個性特點,完成一篇記敘文。
平鋪直敘,缺少張力是初中低年級同學記敘文寫作常見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強化描寫意識,巧妙運用細節(jié)描寫法,活化人物,彰顯個性。
概念分析
何為細節(jié)描寫?顧名思義,細節(jié)描寫是抓住人物的細微之處,具體入微地對其進行描繪。換言之,敘事、寫人、寫景中都或多或少地滲透著細節(jié)描寫。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可以產(chǎn)生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效果。
技法運用
1.工筆細描法
“工筆”一詞常常出現(xiàn)在中國畫中,要求“有巧密而精細者”。在寫作中,工筆主要是對描寫對象精雕細刻、寫實寫真,從而讓人物活靈活現(xiàn)、神采奕奕,凸顯出人物的典型性格特點。以部編初中教材七年級(下)第三單元中楊絳的《老王》為例:
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
由此可見,作者抓住“老王”的“瘦弱”的外貌,巧妙地運用比喻手法,工整細致地進行描寫,將老王此時的生活狀況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
在完成本單元“熟悉的他/她”的作文中,我們不妨采用這種方法,選取身邊典型的人物,對其外貌進行濃墨重彩的渲染,做到描寫逼真、刻畫細致。如:
1.“一個、兩個、三個鐘……”門外又傳來了熟悉的曲兒,隨著一聲“老師來了”,吵鬧的教室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只見他雙手朝后一背,挺著個大鼓肚,留著“地中?!钡陌l(fā)型,搖頭晃腦地走進了教室,遠看活像個“彌勒佛”。
分析:運用“工筆”寫法,對數(shù)學老師的體態(tài)、外貌等進行詳細描寫,從而塑造了“彌勒佛”的典型形象。
2.“X、Y、Z設方程……”他在講臺上神采飛揚地講著,時不時地捋一捋他的絡腮胡子,摸一摸他那“地中?!钡陌l(fā)型。他演算出一道復雜的難題時,會故作深沉地嘆口氣,習慣性地捋一捋兩鬢還剩的一丁點頭發(fā),然后幽默地說:“跟著感覺走,真的沒錯!”當我們定神看著他時,他又用沾滿粉筆灰的手背輕輕一撥,嚴肅認真地說:“同學們,瞧,跟著感覺走,一分都沒有?!?/p>
分析:在這段文字中,我們能感覺到作者有意識地放慢動作,加入人物的動作,拉長鏡頭,加入修飾語,從而將老師上課時推演數(shù)學題時的幽默表現(xiàn)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方法總結:(1)外貌描寫精雕細琢;(2)動作描寫精選動詞;(3)鏡頭描寫,放慢小步走。
2.粗筆勾勒法
美術繪畫中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白描”,又稱之為“素描”。簡而言之,“白描”就是緊扣事件、人物的主要特點,運用簡潔的語言勾畫出其形象。在寫人的記敘文中,巧用粗筆勾勒,進行輕描點染可以讓人物的形象特點更加鮮明。比如,《賣油翁》,具體為:
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分析:這段描寫賣油翁觀看陳堯咨射箭時的表情和動作就簡單運用了“睨”和“微頷”兩個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賣油翁的心理。運用這種白描式的描寫,不加任何修飾,簡單寫動作,簡筆勾勒人物的外貌、體態(tài)、服飾,等等。
還以“熟悉的他/她”為例:
他,50歲左右,體態(tài)微胖,一張國字臉,高鼻梁,絡腮胡子,留著地中海的發(fā)型,滄桑中略顯出幾分灑脫。
由此可見,白描式的粗筆勾勒應該“去粉飾”“少做作”,選準詞匯描寫人物相貌,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常見的順序為:(1)從整體到局部;(2)從上到下;(3)摳出特別之處,局部描寫??傊?,人物外貌千差萬別,可緊扣特點,按序描寫。
方法總結:(1)相貌描寫找順序;(2)動作描寫鋪陳展開
3.反復穿插
為了強化人物的個性特征,人物描寫中要讓某一細節(jié)多次出現(xiàn),做到一唱三嘆、反復敘述。比如,部編初中教材七年級(下)第三單元《臺階》:
(1)父親的個子高,他覺得坐在臺階上很舒服。父親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級上,兩只腳板就擱在最低的一級。
(2)笑著為父親托在肩膀上,說是能一口氣背到家,不收石料錢。結果父親一下子背了三趟,還沒覺得花了太大的力氣。
(3)父親坐在綠蔭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
(4)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分析:這四段文字緊扣“臺階”,反復刻畫了父親的形象,表現(xiàn)出了父親對臺階的情感變化和父親的追求。依此類推,經(jīng)典文本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四次描寫了父親的背影,提到了自己三次流淚,將“父親”“我”“場景”三者融合在一起,進而表達了自己對父愛的理解與愧疚之情。
基于此,在平時的寫人記敘文寫作中,我們可緊扣人物的某個典型的動作、外貌、神態(tài)等,反復疊加穿插敘事的情節(jié)之中,進而讓文章的結構更加清晰明了。其中,反復穿插不是簡單的重復,我們需要注意穿插的時機,選準恰當?shù)奈恢?,進而顯示出寫人敘事文章的層次性。以《臺階》為例,作者巧妙地以時間為順序,從“幼年—青年—中年—老年”,歲月消失,理解加深。
方法總結:緊扣典型動作、神態(tài)反復描?。煌杏挟?,同中有變。
總而言之,在記敘文寫作中,巧用細節(jié)描寫,生動準確寫出人物精神,真實地畫出活生生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