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歸與轉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中普遍使用,尤其是在求解一些經(jīng)典的數(shù)學問題中,化歸與轉化思想往往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第一道工序.文章從四個方面舉例分析化歸與轉化思想在解題中的應用.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化歸與轉化思想;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31-0076-03
收稿日期:2024-08-05
作者簡介:
闞勝男(1997.8—),女,江蘇省南通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高中數(shù)學教學研究.
化歸與轉化思想貫穿于整個高中數(shù)學之中,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究其原因是化歸與轉化思想能夠在各種類型的試題解答中都發(fā)揮效果,而且學生也能普遍接受和理解[1].下面結合具體例題來談談化歸與轉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解題中的應用.
1 化歸與轉化思想常用到的方法
方法1 直接轉化法.將復雜問題直接轉化為熟悉的問題,如在解三角形中,主要的轉化有角度的轉化、通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實現(xiàn)邊角關系的轉化等.
方法2 換元法.通過換元,可將無理式變?yōu)橛欣硎?,將較復雜的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問題轉化為易于解決的問題.
方法3 數(shù)形結合法.將問題中數(shù)量關系轉化為圖形關系,或者將圖形關系轉化為數(shù)量關系,使問題變得簡單、直觀.
方法4 等價轉化法.將問題轉化為一個相對簡單且易于解決的等價命題,達到化歸的目的.
方法5 特殊化方法.將問題向特殊化形式轉化,并證明特殊化后的問題.
2 化歸與轉化思想的應用
2.1 補集思想
例1 中國空間站的主體結構包括天和核心實驗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假設空間站要安排甲、乙等5名航天員開展實驗,三艙中每個艙至少一人至多二人,則甲乙不在同一實驗艙的種數(shù)有.
解析 5名航天員安排三艙,每個艙至少一人至多二人,共有C15C13C24=90種安排方法,若甲乙在同一實驗艙的種數(shù)有C13C13C12=18種,根據(jù)補集思想可知甲乙不在同一實驗艙的種數(shù)有90-18=72種.
點評 運用組合公式求出所有的情況和甲乙在同一實驗艙的情況,然后利用補集思想即可求解.
例2 已知函數(shù)f(x)=x-1.若f(a)+f(b)+f(c)=0,證明:a,b,c這三個數(shù)中至少有一個數(shù)不大于1.
證明 因為f(a)+f(b)+f(c)=0,
所以a+b+c=3.
假設a,b,c這三個數(shù)中沒有一個數(shù)不大于1,即每個數(shù)都大于1,即agt;1,bgt;1,cgt;1,則
agt;1,bgt;1,cgt;1.
所以a+b+cgt;3,這與a+b+c=3矛盾,假設不成立.
所以a,b,c這三個數(shù)中至少有一個數(shù)不大于1.
點評 考慮到正面分析比較復雜,用補集思想,從對立面思考.利用反證法,先假設原命題成立,推出矛盾,故假設不成立,于是問題得證[2].
2.2 將多變量問題轉化為單變量問題
例3 若銳角△ABC的內角A,B,C所對的邊分
別為a,b,c,其外接圓的半徑為3,且acos(B-C)+acosA=23csinBcosA,則b2+a2b的取值范圍為.
解析 由acos(B-C)+acosA=23csinBcosA,
得acosBcosC+asinBsinC-a(cosBcosC-sinBsinC)=23csinBcosA.
即asinBsinC=3csinBcosA.
由正弦定理得sinAsinBsinC=3sinCsinBcosA.
顯然sinCgt;0,sinBgt;0,所以sinA=3cosA.
所以tanA=3.
因為A∈(0,π2),
所以A=π3.
因為△ABC外接圓的半徑為3,
所以asinA=bsinB=23.
所以a=3,b=23sinB.
所以b2+a2b=b+a2b=23sinB+332sinB=23(sinB+34sinB).
因為△ABC為銳角三角形,
所以0lt;Blt;π2,0lt;2π3-Blt;π2.
解得π6lt;Blt;π2,即sinB∈(12,1).
令f(x)=x+34x,x∈(12,1),根據(jù)對勾函數(shù)的性質可知函數(shù)f(x)=x+34x在(12,32)上單調遞減,在(32,1)上單調遞增,且f(12)=2,f(32)=3,
f(1)=74.
所以f(x)∈[3,2).
即sinB+34sinB∈[3,2).
所以23(sinB+34sinB)∈[6,43).
即b2+a2b的取值范圍為[6,43).
點評 由已知條件解出A,再運用正弦定理邊化角,將待求式子轉化為僅含角B的式子,最后構造函數(shù),利用對勾函數(shù)的單調性求出所求式子的范圍.
2.3 函數(shù)與方程、不等式間的轉化
例4 已知函數(shù)f(x)=x2cos(πx)-2xcos(πx)+cos(πx),則方程f(x)=1在區(qū)間[-2,4]上的所有實根之和為(" ).
A.0" B.3" C.6" D.12
解析 由題意得f(x)=x2cos(πx)-2xcos(πx)+
cos(πx)=(x-1)2cos(πx),
f(2-x)=(2-x-1)2cos[π(2-x)]=(1-x)2cos(2π-πx)=(x-1)2cos(πx)=f(x),
所以f(x)的圖象關于x=1對稱.
當x=1時,f(x)=0≠1;
當x≠1時,令f(x)=1可得
cos(πx)=1(x-1)2.
當x=2時,cos2π=1(2-1)2=1;
當x=4時,cos4π=1gt;1(4-1)2=19.
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y=cos(πx),y=1(x-1)2的圖象,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y=cos(πx),y=1(x-1)2在(1,4]上有且僅有3個交點,所以所有的實根之和為3×2=6.故選C.
點評 先找到函數(shù)的對稱軸,然后將方程有根問題轉化為函數(shù)圖象交點問題,作出草圖,并分析圖象,利用數(shù)形結合可得到答案.
2.4 形體位置關系的轉化
例5 已知三棱錐P-ABC的底面ABC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且PA=PB=PC,三棱錐P-ABC的內切球的表面積為S,若S∈[4π9,4π5],則點P到平面ABC的距離的取值范圍為.
解析 設點P到平面ABC的距離為h,內切球半徑為r,則三棱錐P-ABC的表面積為3h2+13+3.
由等體積法,得13(3h2+13+3)r=13×3h.
即r=h3h2+1+1=13+1/h2+1/h.
當h增大時,r隨之增大.
設h的取值范圍為[m,n],由S∈[4π9,4π5],得r∈[13,55].
所以當h=m時,r=13=13+1/m2+1/m;
當h=n時,r=55=13+1/n2+1/n,
解得m=1,n=5.
所以點P到平面ABC的距離的取值范圍為[1,5].
點評 先設點P到平面ABC的距離為h,并用其表示出三棱錐P-ABC的表面積,然后通過等體積法轉化求解距離的取值范圍.
3 結束語
化歸與轉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解題教學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在很多數(shù)學問題的解決中都會用到.學生如果能靈活進行問題轉化,復雜問題就會變得簡單,陌生問題就會變得熟悉,綜合問題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拆分[3].這樣,就可以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羅文軍.化歸與轉化思想在解題中的應用[J].廣東教育(高中版),2023(02):20-27.
[2] 李鴻昌,曾吉相.調整法在不等式證明中的應用[J].數(shù)學通訊,2023(19):50-53.
[3] 李鴻昌.一道新高考導數(shù)壓軸題的解法探究[J].高中數(shù)學教與學,2021(15):22-23.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