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人性化干預模式改善急診科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1月廈門市中醫(yī)院收治的急診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進行常規(guī)+人性化干預護理,比較2組間心理韌性量表(CD-RISC)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評分及睡眠質量。結果: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CD-RISC評分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PSQI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護理后睡眠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人性化干預模式在急診科患者護理中能顯著提升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患者心理韌性,綜合性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 人性化干預;急診科;睡眠質量;護理滿意度;心理韌性;焦慮;抑郁;快速眼動睡眠期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Humanized Intervention Mode in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ZHENG Xiaojuan,WU Guimei
(Xiam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Xiamen 361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umanized intervention model on improving the sleep qualit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Methods:The study selected 80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Xiam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1 to November 2023 as the su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gital drawing:a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conventional+humanized intervention),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scores of the Inter group Resilience Inventory(CD-RISC),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ventory(PSQI),and sleep quality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CD-RISC score(Plt;0.05) and a lower PSQI score(Plt;0.05); 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lt;0.05).Conclusion:The humanized intervention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an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words Humanized intervention; Emergency Department; Sleep quality; Nursing satisfaction; Mental toughness; Anxiety; Depression; Rem sleep phase
中圖分類號:R338.63;R47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4.07.044
急診科室是臨床為情況緊急、病情危重患者提供診斷及治療的場所,是醫(yī)院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具備更高的醫(yī)療救治責任,同時臨床對急診科室醫(yī)療服務的要求更高,且醫(yī)療服務具有風險性高、任務重等特點[1]。臨床在對急診科室患者診療服務中,強化臨床護理干預有助于更好地配合臨床診療活動,降低急診科室醫(yī)療救治的風險性,提升患者就診的舒適度[2]。急診科室就診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危急等特點,臨床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要求較高。常規(guī)護理以疾病護理為主,一定程度上能較好地配合臨床診療工作,但常規(guī)護理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護理的人文關懷需求,且在構建良好護患關系以及提升患者身心舒適度等維度存在護理局限[3]。人性化干預是臨床人文關懷護理理念下生成的一種常見護理方式,強調護理以患者為中心,以促進患者生理、心理等護理舒適度為護理目的[4]。本文加強對人性化干預模式在改善急診科患者睡眠質量中的研究,有助于豐富臨床理論研究內容,旨在為臨床急診科護理干預提供護理方案參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1月廈門市中醫(yī)院收治的急診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51.53±6.07)歲;急腹癥患者18例,車禍7例,心絞痛5例,其他10例;患者文化程度中小學及以下9例,中學16例,大專及以上15例;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2.76~29.63 kg/m2,平均BMI(24.93±1.00)kg/m2。觀察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51.93±5.96)歲;急腹癥患者17例,車禍7例,心絞痛7例,其他9例;患者文化程度中小學及以下10例,中學18例,大專及以上12例;BMI為22.04~29.79 kg/m2,平均BMI(25.13±0.96)kg/m2。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10811)。
1.2 納入標準 1)急診科收治;2)年齡gt;18歲;3)認知健全,精神正常;4)臨床病歷資料完整。
1.3 排除標準 1)腦實質病變;2)獨立認知、表達能力缺失;3)急危重癥患者;4)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并發(fā)癥。
1.4 脫落與剔除標準 依從性較差者;中途退出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急診科室接收患者后,按照院內急診分診規(guī)范給予患者分診,急診科??谱o士給予患者生命體征監(jiān)測,測量并記錄患者血壓、體溫、心率等指標;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聯(lián)系相關急診醫(yī)師,安撫患者的情緒,指導患者遵醫(yī)囑進行相關檢查與治療;針對病情較為嚴重患者,??谱o士配合醫(yī)師完成患者搶救工作,同時由護士積極主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為后續(xù)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同對照組保持一致)的基礎上給予患者人性化干預。1)成立人性化干預專科護理小組,由急診主治醫(yī)師1名,急診科護士長1名,??谱o士3名組成專科護理小組,護士長擔任小組長。2)組長帶領組內成員查閱往期文獻,集中學習人性化干預的理念以及臨床干預內容等;強化組內護理理念以及實踐操作培訓,培訓為期2周,培訓結束后給予護士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3)完成培訓后,組內醫(yī)師向組內成員明確臨床急診救治中的注意事項以及相關護理配合的流程;護士長分享臨床典型案例,帶領組內護士制作急診科室人性化干預方案,并落實在臨床護理實踐中。4)臨床護理實踐,a.在接收到患者后,由護士采用面對面觀察患者體征、面部表情以及身體狀況等方式給予患者初步的評估,采用常規(guī)護理流程給予患者生命體征測量。b.護士積極主動與患者或家屬進行溝通,詢問患者的病情以及發(fā)病前相關情況等;護士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安撫工作,向患者明確癥狀表現(xiàn)可能是由何種疾病導致,并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指導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向患者講解保持良好作息以及充足睡眠的必要性;針對危重癥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并給予患者陪伴。c.心理護理干預,護士結合患者面部表情以及行為等給予其個性化心理疏導,如告知患者疾病是很常見的,通過弱化病情的嚴重程度來緩解患者的恐懼以及焦慮;護士結合患者的需求,做好攙扶、提供溫水或毛毯、輪椅等服務;護士給予患者全程陪伴,可采用同患者聊天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睡前1 h結合患者實際,給予患者睡前聊天,以積極的話題為主,確?;颊咚氨3钟鋹偟男那?,紓解患者內心壓力。d.睡眠干預,在急診科室就診患者日間照護中,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比較柔和的燈光,強化健康知識宣教,告知患者充足的睡眠對增強體力以及促進機體抵抗力提升等具有意義,指導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夜間護理中,睡前主動與患者溝通,詢問患者的需求,結合患者的喜好提供輕柔的音樂或廣播助眠,在距離患者床頭1 m位置放置艾草或助眠香薰;使用溫水擦拭患者的身體,提升患者舒適度;夜間適當降低急診室燈光,減少夜間的護理干預,同時,護士巡房保持動作輕柔;第二天患者睡醒后,詢問患者睡眠質量,是否有疲倦感,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調整睡眠干預措施。e.情緒疏導,針對出現(xiàn)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患者,急診科室護理人員采用適當情緒宣泄或家屬參與式護理等方式疏導患者情緒;鼓勵患者采用同護士溝通或合理方式宣泄負性情緒;護士加強健康知識宣教,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從認知程度改善患者負性情緒。
1.6 觀察指標 1)心理韌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5]評分比較:干預前后患者的心理韌性(堅韌、自強性及樂觀性)采用CD-RISC進行評估,量表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心理韌性水平越高。2)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6](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分比較:干預前后睡眠質量比較采用PSQI評估,量表總分為21分,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睡眠質量越差。3)睡眠狀態(tài)比較:采用計算機系統(tǒng)的多導睡眠記錄儀評估患者睡眠狀態(tài)(監(jiān)測時間21:00—6:00),系統(tǒng)自動搜集并分析臨床監(jiān)測結果,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并計算患者覺醒次數(shù)、快速眼動睡眠期占總睡眠時間百分比(Rapid Eye Movement %,REM%)、非快速眼動期(Non-REM Period;NREM)呼吸事件次數(shù)。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CD-RISC評分比較 2組患者干預前CD-RIS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觀察組干預后CD-RISC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觀察組護理后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2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狀態(tài)比較 護理前2組睡眠狀態(tài)(REM、覺醒次數(shù)、NREM呼吸事件)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觀察組護理后睡眠狀態(tài)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各類醫(yī)療事故以及公共衛(wèi)生事件發(fā)生率顯著增加,公眾對臨床急診救治及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強化急診科室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水平提升,是保障急診患者生命健康,降低急診救治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的重要保障[7]。急診臨床救治中發(fā)現(xiàn),受患者病情以及負性情緒等因素影響,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情況,導致患者睡眠質量下降,從而降低患者護理期間身心護理舒適度,且不利于臨床治療的高效開展[8]。強化臨床對急診患者睡眠質量的提升,對增強患者護理依從性及舒適度以及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等效果顯著。
本文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干預后CD-RIS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提示人性化干預能提升急診科室患者的心理韌性,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原因分析,人性化干預是臨床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強調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身心護理需求[9]。人性化干預中,健康知識宣教、心理干預以及情緒疏導等從患者認知、心理狀態(tài)等維度給予患者人性化關懷,提升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指導患者合理地宣泄負性情緒,能確保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提升患者護理期間的心理舒適度[10-11]。此外,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PSQI低于對照組,睡眠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提示人性化干預能更好地提升急診科室患者睡眠質量。究其原因,人性化干預中強調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干預,通過日間、夜間不同維度的睡眠照護,能提供患者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12-13]。同時通過助眠熏香的“香薰療法”能幫助患者更好地實現(xiàn)軀體的放松,助眠效果顯著。洪燕蝶等[14]研究也進一步明確,人性化干預通過調節(jié)環(huán)境以及健康教育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人性化干預模式在急診科患者護理中能顯著提升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患者心理韌性,綜合性護理效果顯著。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張亞楠.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分析[J].黑龍江中醫(yī)藥,2022,51(2):307-309.
[2]于多,王海燕,錢駿,等.以問題為基礎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在急診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9):134-136.
[3]徐宏.綜合護理在急診科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5):155-158.
[4]董紅雨,杜歡,印蓉,等.人性化主動溝通及規(guī)范化巡視服務對急診輸液室護理質量的影響[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23,28(3):298-300.
[5]葉增杰,王楨鈺,梁木子,等.中文版10條目心理韌性量表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8,21(15):620.
[6]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43(3):260-263.
[7]陳曉鳳,朱文婷,闕敏,等.人性化護理模式改善急診科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世界睡眠醫(yī)學雜志,2022,9(2):327-328,331.
[8]吳欣怡,侯善兵,尤月同,等.急診入院患者夜間睡眠障礙的預測模型構建[J].安徽醫(yī)專學報,2023,22(3):140-143.
[9]鄧美麗.急診綜合科患者睡眠質量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69):229-230.
[10]于瓊.開展人性化護理對急診輸液患者的干預效果[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23,28(5):504-506.
[11]王海玲,王海艷,趙翠芝.基于人性化護理結合ICU特殊護理對2型糖尿病重癥尿毒癥患者血糖控制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21):144-147.
[12]卞雯,胡怡倩.人性化及規(guī)范化護理模式在急診輸液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3,21(31):154-157.
[13]姜旭東.人性化護理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24,41(2):242.
[14]洪燕蝶,林阿娟,黃美雀.人性化護理模式改善急診科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世界睡眠醫(yī)學雜志,2023,10(9):2011-201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