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元整體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具有整體性、階段性和一致性的特點。文章闡述單元整體教學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關系,指出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價值體現,借助具體教學案例,從梳理單元結構、分析教材內容、搭建活動支架、優(yōu)選單元教法、注重教學總結等方面,探討初中數學教師應如何開展核心素養(yǎng)指向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旨在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思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
作者簡介:盧先強(1978—),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賀州市鐘山縣公安鎮(zhèn)中學。
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育人實踐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初中數學的育人過程具有整體性、階段性和一致性,與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核存在共性。因此,單元整體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教師要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分析主題—單元—課時的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表現,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整體設計、分步實施,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探究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策略。
一、單元整體教學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關系
單元整體教學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聯系緊密、相互影響,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可行性。
首先,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單元整體教學過程存在明顯的共性。核心素養(yǎng)由豐富的內涵組成,組成部分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在核心素養(yǎng)指向下開展的數學活動具有整體性和聯系性,這與單元整體教學的要求不謀而合。對此,教師應從單元整體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基于教學主線滲透核心素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1]。
其次,單元整體教學能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供有力的支撐。在開展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單元內的每個知識點都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構建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引領學生研究、學習,在激發(fā)其學習動力的同時發(fā)展其數學核心素養(yǎng)。此外,在形成結構化認知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掌握一些數學思維和方法,這有利于促進他們數學思維品質的提升。由此可見,單元整體教學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相輔相成,單元整體教學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而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又能推動單元整體教學順利開展。
二、核心素養(yǎng)指向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梳理單元結構,明確知識邏輯關系
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前,教師應根據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將零散的知識整合在一起,搭建新的單元結構,明確單元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具體而言,教師應重視對教材內容的研究,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與梳理,科學搭建單元結構,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數學知識[2]。筆者通過研究滬科版初中數學教材發(fā)現,教材內容主要以單元為單位,每個單元都有鮮明的主題,且內容具有整體性、階段性特征,與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相對應。因此,教師應以教材現有單元結構為基礎,根據知識邏輯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方案。
以滬科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第12章“一次函數”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應明確單元的主要知識內容和單元結構。本單元主要由變量與函數、一次函數及一次函數模型的應用等內容組成,這些內容可以細分出若干個知識點,如變量與函數中包含一次函數的概念、圖像等知識;一次函數中包含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與方程等知識;一次函數模型的應用包含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然后,教師應引領學生深入探索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如讓學生認識到函數圖像是研究其他函數相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指導學生梳理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將函數與方程知識銜接起來。由此可見,單元內所有的知識都圍繞函數的概念、圖像、應用等展開。最后,教師結合對教材知識結構的分析,進一步細化教學內容,通過“一次函數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研究一次函數?”“一次函數研究價值是什么?”等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整體把握?;诖?,教師通過梳理教材內容,引領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借助問題驅動學生探索對應知識,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保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分析教材內容,設計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能夠為教師教學指明方向,還能為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提供依據。為了提高單元整體教學的成效,教師應準確把握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并根據單元主題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標,設計單元教學目標。
以滬科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含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應用,其中解法是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作為主題,設計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首先,教師圍繞“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這一主題去研讀教材,發(fā)現教材主要編排了“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解方程方法,且每個部分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例如,“公式法”旨在向學生詳細展示公式推導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學會利用公式法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并學會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根據單元內各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初步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最后,教師結合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需求,進一步細化為以下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第一,培養(yǎng)推理能力。通過分析具體案例逐步掌握配方法,并學會在練習中利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培養(yǎng)模型觀念。認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判別式之間的關系,并能利用判別式判斷方程是否有實根及兩個實根是否相等。第三,培養(yǎng)應用意識。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方程解的合理性。基于此,教師可結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詳細劃分課時,并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充分發(fā)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優(yōu)勢打下基礎。
(三)搭建活動支架,創(chuàng)新單元教學形式
支架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的臨時性支持和幫助?;顒又Ъ苁侵С謫卧w教學開展的關鍵,也是保證教學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手段。單元整體教學具有整體性和階段性,支架的搭建和運用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新知,引導其思維深度發(fā)展,提升其高階思維水平[3]。對此,教師應為單元內的教學活動搭建支架,在創(chuàng)新單元教學形式的同時,給予學生有效指導,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以滬科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19章“四邊形”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有效掌握知識,教師應圍繞“平行四邊形”這一主題搭建活動支架。首先,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前幫助學生搭建“緒論”支架,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鼓勵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獲取知識,并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疏理單元知識結構,厘清單元知識之間的關聯。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單元學習的重難點,為正式課堂教學明確方向。然后,在引導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性質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情境支架,引入生活素材,指導學生利用已有數學知識和經驗去研究和分析,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享研究成果。如此,在支架的輔助下,學生不僅可以深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還可以運用判定知識去探究生活實際問題,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后,在指導學生探究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可以搭建推理支架,要求學生動手繪制邊長為整數的平行四邊形,并嘗試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此過程中,學生發(fā)揮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先將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再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此,學生借助支架經歷知識的推理過程,積累推理經驗??梢?,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應用各種類型支架,在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同時,提高單元整體教學的質量。
(四)優(yōu)選單元教法,滲透數學思維意識
講授法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在這種模式下的課堂中,理論講解占據主要地位,教學氛圍較為枯燥、乏味和沉悶[4]。對此,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在講授法的基礎上,運用演示法、合作學習法、任務驅動法等方式,讓學生高效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促進其數學思維意識的發(fā)展。
以滬科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第9章“分式”的教學為例。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在講授法的基礎上,融入豐富的教學手段,推動學生數學思維意識的發(fā)展。首先,在講解“分式混合運算”時,教師應采用演示法幫助學生厘清運算順序,利用課件向學生演示含有括號的分式混合運算的計算過程,讓學生了解含有括號的分式混合運算的計算規(guī)律。然后,教師在講解“分式方程驗根”時,應設計具體的問題,引領學生以合作學習法展開合作探究。例如,針對“請計算=1,求出x的值,并證明所求的值是正確的”這一問題,某一小組的學生通過計算得出x=3,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如何檢驗所求數值”。其中,成員A提出可以對比多人的計算結果,若大家的結果一致則說明結果是正確的,成員B則認為可以將結果代入分式方程中,并檢查該結果是否會讓分母為零,由于3-2=1,結果不為零,則證明x=3是分式方程的正解。最后,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鍛煉學生運用分式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學情布置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在實際問題的驅動下,學生需要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據此列出分式方程、求出結果,從而逐漸學會運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題能力。基于此,教師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呈現單元內容,讓課堂更具趣味性,也讓學生在教學手段的驅動下,主動探究知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五)注重教學總結,提高單元教學成效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知識的統籌和規(guī)劃能力,為學生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數學知識。此外,教師應重視教學總結,邀請學生共同參與總結環(huán)節(jié),對學習過程進行歸納與反思,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意見,以提高單元整體教學成效。
以滬科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1章“有理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對新課標、教材內容和學情的分析,確定本單元的教學思路是通過類比自然數激活學生的思維與經驗,帶領學生探究有理數的定義、性質、運算規(guī)律等知識。教師在有序指導學生探究知識的基礎上,還應注重教學總結。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圍繞“數”展開,學生需要理解負數的由來和與有理數相關的概念,并類比自然數的運算規(guī)律,嘗試探索有理數的運算算理。本單元雖難度不高,但知識點較多且知識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教學任務較重。教師在講解概念知識后,可以圍繞“負93d40802860c8629480d22f64447823b數的概念”帶領學生總結概念知識的學習成果,如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負數與以往所學過的數銜接起來,構建一個新的知識網絡,并突出知識之間的關聯。此外,算理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在學生掌握基礎概念和知識后,教師可以設計問答互動或隨堂練習等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并根據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判斷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找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提供針對性指導,進而提高單元教學的成效。基于此,教師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在課堂總結環(huán)節(jié)中除了指導學生歸納、內化所學知識,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真實反饋,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在后續(xù)教學中不斷優(yōu)化、改正,持續(xù)提高單元整體教學的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yǎng)的指向下開展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是課程改革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學優(yōu)化的新形勢,對學生系統認識教學內容,實現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先正確認識教學單元,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整理教學內容,把握好單元教學的核心,挖掘單元內容中的內在聯系,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實現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悅麗.基于問題解決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以“二次函數”單元教學為例[J].理科愛好者,2023(6):67-69.
[2]趙桂枝.以單元整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高通路遷移能力[J].中小學班主任,2023(24):37-39.
[3]廖文金.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探究:以九年級“二次函數”為例[J].華夏教師,2023(36):55-57.
[4]涂望星.大概念視角下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以“一次函數”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2023(3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