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歌曲情感與旋律的和諧搭配,使之擁有不同于傳統(tǒng)歌曲的獨特意境美和情感價值,因此,古詩詞歌曲成為我國聲樂演藝體系當中獨具藝術特色的門類之一。本文以《長相知》和《春曉》兩首古詩詞歌曲為例,充分探討古詩詞歌曲的情感內(nèi)涵和聲樂詮釋技巧。
一、《長相知》與《春曉》的情感分析
(一)《長相知》的情感內(nèi)涵
作品情感體現(xiàn)離不開歌詞、旋律和伴奏的相輔相成,從作品的主題動機出發(fā),利用恰當?shù)陌樽喑尸F(xiàn)原詞的情感特征,既能突出聲樂作品的獨特風格,又能使歌曲意境更加真實?;谝陨戏治?,本文從歌詞、旋律、伴奏三個角度對《長相知》的情感內(nèi)涵進行分析。
首先,《長相知》出自《上邪》,其歌詞完整呈現(xiàn)了女子對愛情的真摯向往。這首歌曲以嘆詞為基調(diào),真實再現(xiàn)了主人公炙熱的感情,比如,“我欲與君長相知”這一句歌詞便直截了當?shù)厥稣f了主人公對愛情的真實訴求,使歌曲意境更加真實、動人,也使歌曲更加鏗鏘有力。歌詞體現(xiàn)出主人公對美好的愛情向往和真誠流露,在樂曲的高潮時刻,“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傳達了主人公對愛人的堅定之愛。在樂曲的結(jié)尾,作者又反復強調(diào)了三次“長相知”,這不僅是對主人公堅韌感情的強調(diào)和放大,還是整首歌曲的情感焦點與升華之處。需要注意的是,在整首歌詞當中,“山無陵”“天地合”一類夸張的敘述方式呈現(xiàn)了主人公最為真摯的愛情理解,這種特殊的語言表達凸顯了主人公對純真愛情的堅守和執(zhí)著??梢哉f,《長相知》的歌詞特征奠定了深沉而真摯的情感基調(diào)。其次,在歌曲旋律的輔助下,原詩詞的內(nèi)容更加引人聯(lián)想,突顯了作品的情感內(nèi)涵。其一,整首曲子共24小節(jié),各個小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銜接自然,使得整首樂曲真摯愛情的表達更加深刻。其二,這首歌曲運用了我國傳統(tǒng)五聲調(diào)式進行創(chuàng)作,貼合于原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且曲作者還選擇了具有較強抒情性的C宮羽調(diào)式及符合歌詞原詞的愛情主題,這一調(diào)式增加了歌詞原有的情感深度,增強歌曲的藝術表現(xiàn)力。其三,曲作者借鑒了昆曲“一字多音”的藝術特征,巧妙增加了獨特的韻律,這種特殊手法使得歌曲的愛情主題以更加炙熱濃烈的形式傳遞出來。最后,《長相知》的鋼琴伴奏與古典詠嘆調(diào)使其情感內(nèi)涵更加突顯。在這首歌曲中,鋼琴伴奏以獨特的音色和旋律營造出一種溫馨、寧靜的氛圍。鋼琴的音質(zhì)純凈,既溫柔細膩地表現(xiàn)出愛情的甜蜜和溫馨,又深情激昂地表達出愛情的熱烈和真摯。鋼琴伴奏與古典詠嘆調(diào)的結(jié)合,不僅僅是在音樂層面的搭配,還使得歌曲中的愛情主題更加深入人心,讓聽眾在聆聽時能夠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二)《春曉》的情感內(nèi)涵
《春曉》改編自孟浩然的詩作,在原詩當中便蘊含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孟浩然在《春曉》中并沒有直接地描繪自己所見的春日景色,而是通過委婉含蓄的詩詞,以鳥啼聲來展現(xiàn)大自然的美麗和春日的溫柔。整首詩借景抒情,構(gòu)成了一幅美好的春日圖景。古詩詞歌曲《春曉》在承接原詩對春日美景刻畫的基礎上,通過明朗的旋律結(jié)構(gòu)和分層的節(jié)奏層次展現(xiàn)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整首歌曲旋律平緩、柔和,結(jié)構(gòu)方正。這首古詩詞歌曲以遞進的規(guī)律構(gòu)成了完整的旋律層次,比如,古詩詞歌曲第一樂段的兩個樂句是遞進的關系,第二樂段則是第一樂段的遞進。這種循序漸進的手法使得原詩的主題更加深刻,也升華了原詩的春景意境。
首先,從歌詞的角度看?!按好卟挥X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泵虾迫辉陂_篇先點明所處的季節(jié)和場景。詩作第一句的“不覺”表達了作者對春日濃濃的熱愛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初春時萬物復蘇,奠定了對春日朝氣贊美的情感基調(diào)?!疤幪幝勌澍B”描述了春天清晨鳥兒共同歡唱,將詩人從美夢中喚醒,渲染著春天盎然的生機?!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體現(xiàn)了詩人對春夜雨中春花被吹落滿地的惋惜。
其次,從歌曲的旋律看。歌曲A段共8小節(jié),帶有如夢如幻的旋律色彩。每一句詩在下行的旋律中會加入大跳和變化的七級音,這便凸顯了生動的春日美景和花鳥共襯之意境。歌曲的B段共有3個樂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以宣敘的語調(diào)重復兩次,同時與A段的音調(diào)形成強弱對比。獨特的旋律特征使得歌曲對自然之美意境的營造更加真實、更有感染力。
最后,從歌曲的伴奏看。伴奏、歌詞與旋律相輔相生,在情感體現(xiàn)中缺一不可?!洞簳浴钒樽嗟那白喙卜譃?小節(jié),低音區(qū)以主和弦為主,上方隔雙八度,為歌詞之后虛詞的演唱做好鋪墊。在第5小節(jié)伴奏漸慢,且不斷重復中聲部F角音。B段伴奏的織體更加深厚,增加了歌曲的情感深度。B段與A段舒緩的旋律特征不同,伴奏更快,仿佛在抒發(fā)著作者對春日美景的憐惜之情。
二、《長相知》與《春曉》的聲樂詮釋技巧
(一)《長相知》的聲樂詮釋技巧
在演唱《長相知》時,演唱者對歌曲情感、意境的把握直接影響著歌曲最終的詮釋效果,所以,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必須要全面了解整首歌曲所傳達的情感內(nèi)涵和思想主題,在精準把握角色特征的基礎上代入歌曲中,從而實現(xiàn)真實的情感流露?!堕L相知》整首歌曲共24小節(jié),蘊含著主人公對愛情的熱切追求,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時必須要精準把握整首歌曲的情緒變化。歌曲第一段感情真摯、直奔主題,將熾熱的愛情宣泄而出,強調(diào)了主人公對愛情的向往和堅守。第二段豪邁、奔放,傳達出自己的忠貞之愛。第三段字字有力,飽含著主人公對愛情的熱切期盼。所以,演唱者在詮釋《長相知》時,需要從氣息、演唱力度、咬字處理和細節(jié)處理四個角度入手,力求完整還原主人公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
第一,合理運用氣息。氣息調(diào)整是聲樂演唱的基礎,演唱者要想實現(xiàn)情感的自然流露,就離不開穩(wěn)定的氣息支撐。比如,在演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時,演唱者的演唱速度需要較快,要注意在演唱“君”和“絕”兩個字時增加氣息力度,以突顯主人公對愛情的矢志不渝。對于“我欲與君長相知”“長命無絕衰”中的“知”和“衰”二字,演唱者需要快速換氣并稍作停頓,并且要用傾訴的語氣使氣息緩緩流出。通過合理控制氣息,演唱者可以做到將聲音自然流露出來,傳達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熱切期盼。以吳碧霞演唱的《長相知》版本為例,吳碧霞對氣息的處理更加平穩(wěn)綿長,會使聽眾產(chǎn)生一種娓娓道來的聽覺體驗。吳碧霞更傾向于使用平穩(wěn)、婉轉(zhuǎn)的氣息塑造敢愛敢恨的主人公形象,所以在歌曲的一開始便將聽眾帶入了主人公所經(jīng)歷的愛情故事中。并且,在這首歌曲的裝飾音處理上,吳碧霞并沒有過分強調(diào),而是以恰到好處的氣息淡淡演繹古風之韻,這也是吳碧霞版本更加經(jīng)典、更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第二,巧妙處理聲音力度。在演繹聲樂作品時,聲音的力度變化是決定其意境詮釋效果的關鍵要素。演唱者只有在聲音的強弱上靈活調(diào)整,才能使演唱的歌曲更加具有藝術表現(xiàn)力。雖然《長相知》這首古詩詞歌曲篇幅較短,卻有著極為豐富的旋律,所以,在處理聲音的力度時,演唱者需要代入主人公的愛情故事中,分析其情感表達的節(jié)奏。比如,對于歌曲開頭的第一句“上邪”的“上”字,演唱者的力度既要“輕”,又要“清”,換言之,演唱者要用輕巧而清晰的力度唱出歌詞中的情緒。
第三,準確處理咬字。《長相知》采用了昆曲元素,所以,演唱者也需要使用規(guī)矩的演唱技巧。值得注意的是,演唱者在演唱時要避諱因咬字不清而破壞整首歌曲的美感和意境。比如,對于“長命無絕衰”中的“絕”字和“山無陵”中的“無”字,演唱者要充分使用傳統(tǒng)昆曲的咬字技巧進行呈現(xiàn),如在咬字時縮小嘴型,提高上顎位置并做吞咽狀態(tài),基于這樣的咬字方式,演唱者能夠做到字正腔圓,凸顯古詩詞歌曲《長相知》的古典雅致。
(二)《春曉》的聲樂詮釋技巧
《春曉》對演唱者演唱氣息、咬字和肢體語言的要求更高。
首先,演唱者要嚴格把控演唱時的信息調(diào)整。《春曉》這首歌曲的音區(qū)跨越較大、情感豐富,所以對演唱者氣息的控制能力要求也更高。比如,歌曲的A段旋律整體舒緩輕柔,此時演唱者可以采用慢吸的方式,表達對春日美景的眷戀之情。而到了B段,演唱者的氣息流動需要加快,逐漸為高潮的到來作準備,比如,在第18—19小節(jié),演唱者就需要加重氣息,有力地唱出來。在B段的最后一句,旋律的力度逐漸上升進入副歌,此時演唱者的氣息調(diào)整應更快,避免氣息不連貫影響情緒推進。
其次,準確咬字,再現(xiàn)意境。演唱者要唱好古詩詞歌曲,就必須要唱準每一個字,只有這樣才能完整詮釋歌曲的真實情感與意境。在演唱《春曉》這首歌曲時,演唱者的外在口型變化較大,所以容易出現(xiàn)咬字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鑒于此,演唱者需要注意韻母銜接和歸韻速度的問題。與此同時,演唱者在演唱中需要有意抬高軟腭,在加高口腔空間的基礎上使咬字的發(fā)力點保持在口腔,避免出現(xiàn)聲音“窩”“扣”的現(xiàn)象。
最后,靈活調(diào)整肢體語言。肢體語言也是聲樂演唱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歌曲的傳達效果。具體來說,古詩詞歌曲《春曉》的前奏部分旋律相對舒緩,此時演唱者可以身體稍向前傾,作出向聽眾娓娓道來春日美景之狀。值得注意的是,演唱者的肢體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使聽眾產(chǎn)生一種春日里寧靜祥和的感覺。隨著歌曲旋律逐漸激昂,歌曲的情感也逐漸激動,演唱者可以適當張開雙臂,豐富情感的層次。
三、結(jié)語
古詩詞和聲樂藝術源自人類的社會實踐,是創(chuàng)作者對自己當下生活和真實情感的再現(xiàn)。對于古詩詞歌曲,筆者認為需要從作品風格、演唱技巧和情感傳達三個方面展開分析。在深探古詩詞歌曲情感內(nèi)涵和意境主題的基礎上,演唱者需要合理控制氣息、咬字、肢體動作及聲音強度,針對不同類型的古詩詞聲樂作品,演唱者需要根據(jù)其獨特的情感主題,選擇恰當?shù)难莩记珊颓楦斜磉_方式。另外,在對古詩詞歌曲聲樂演唱技巧進行分析時,還可以從古詩詞歌曲的人文性等角度出發(fā)。同時,演唱者還可以根據(jù)不同聲樂家的藝術演唱風格,對古詩詞歌曲的意境傳達和聲樂詮釋技巧進行研究,通過聲樂演唱的方式進一步傳播古詩詞文化。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作者簡介:段小麗(1980—),女,甘肅白銀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聲樂演唱與教學。
責任編輯 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