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玻璃柜里的這把軍號,它很普通,但又不普通。1949年的春天,它吹響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勝利號角,20余萬解放軍從靖江飛渡長江,靖江成為渡江戰(zhàn)役的東線起點,被譽為‘東線第一帆’……”
那年初春,我來到了“東線第一帆”主題公園,瞻仰了渡江第一船,參觀了“千帆渡江”廣場和公園里的一座座雕塑。“東線第一帆”紀念館里,講解員向我們介紹渡江戰(zhàn)役的一張張圖片、一個個老物件。我們圍在她身邊,聽著她聲情并茂的講解,看著她胸前紅色的黨徽,無比羨慕。
我夢想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名講解員,戴著閃閃發(fā)光的黨徽宣講家鄉(xiāng),大家求知若渴地圍在我身邊,那是一件多么驕傲的事情啊!終于,靖江市要開展“紅色故事宣講大賽”,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來了!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3000多字的稿子,老師要求全部背熟,脫稿宣講。時間緊,任務重,接過稿子時我的聲音和手都是顫抖的,就像當年接到10天內完成350萬斤征糧任務時的靖江縣委書記一樣,感覺壓力很大。但是,為了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為了解放全中國的夢想,靖江人民傾城出動、傾囊相助、傾力支前,10天,350萬斤征糧任務順利完成,489條大小不一的木船籌集完畢。
為了夢想,我毅然接過文稿,刻苦背誦。
早晨鬧鐘響了,每當我還想再躺一躺時,就想起了媽媽說的“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于是,我一躍而起。當我滾瓜爛熟地把稿子背給老師聽時,老師卻說:“稿子背得很流暢,但表現(xiàn)力不夠強,還缺乏情感!”是啊,要當好宣講員,沒有表現(xiàn)力,不能吸引觀眾怎么行?寂靜的夜晚,暖黃的燈光下,我仔細品味稿子中的每個詞句,每個故事,揣摩輕重音、語速、語調、語氣……一個個符號標滿了字里行間。我一遍遍地演練,提升自己的演講水平。
連續(xù)不斷的訓練讓我口干舌燥,只覺得自己動作僵硬、手腳麻木。就在我身心俱乏時,我想起當年參加渡江作戰(zhàn)的將士,為了適應水戰(zhàn),在冰冷的江水中練習泅渡、船只操控、水上瞄準射擊,凍得嘴唇發(fā)青,渾身顫抖。但為了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他們堅持訓練,而我僅僅面對這一點困難就要退縮嗎?
通過一遍遍的練習,文稿上的一個個英雄的故事已然變成了閃耀我生命的一束束光。我深刻理解了家鄉(xiāng)靖江。靖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靖江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觸摸到了這座城市最剛毅的骨骼,上面刻著“忠毅”;我感受到了它最柔軟的心臟,上面寫著“奉獻”;我觸碰到了它跳動的脈搏,里面流淌著紅色基因。
我終于與紅色故事里的英雄人物合而為一,我的血液里也流淌著這樣的基因。
當聚光燈打在我的身上,當上千名觀眾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我似乎有些怯場了。但我又想起了我的夢想,想起了那銹跡斑斑的軍號,我仿佛聽到了硝煙中那嘹亮的沖鋒號,那也是我戰(zhàn)斗的號角,我不是在為我自己而戰(zhàn),而是為弘揚“東線第一帆”精神而戰(zhàn)!“江水奔流,時光荏苒。一代代靖江兒女,賡續(xù)‘東線第一帆’精神,從泥壩土堤到黃金岸線,從貧窮落后到小康富裕,帶著紅色烙印,建設家鄉(xiāng),跨江趕海,勇立潮頭?!痹谡坡曋形医Y束了宣講,并且最終獲得了一等獎。
至今,我已參加過50余場紅色故事的宣講,累計有3萬多人次參與聽講,他們也是我前行的動力。抽屜里的一本本證書,承載了我的夢想,傳承著一代又一代紅色精神。
夢想給了我們翅膀,讓我們飛翔;可如果要實現(xiàn)它,還必須用腳步來丈量,用奮斗來詮釋。盧梭曾說過:“大雨會延遲我們到達的時間,但不能阻止我們前行?!弊屛覀円黄鹉焦舛郏穳羟靶?!
(指導教師:劉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