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朋友的建議,我們在2024年年初的巴黎米蘭之旅中臨時加上了都靈。令我驚喜的是,這座意大利城市竟然藏著一座國立電影博物館。
1941年成立的都靈國立電影博物館,最初僅是收集電影史相關(guān)藏品與文獻的機構(gòu),長期以來并沒有固定的展覽空間。歷經(jīng)歲月變遷,它終于在2000年定居于波河畔的安托內(nèi)利尖塔之中,開啟了新篇章。安托內(nèi)利尖塔作為都靈老城的最高點,不僅是俯瞰全城的重要地標,也是電影藝術(shù)與歷史交融的象征。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段引導向上的樓梯。輕輕推開門,便步入了名為“電影考古學”的展區(qū)。這里不僅包括西洋鏡、魔術(shù)幻燈、費納奇鏡這樣的古老西方影像裝置,還有中國皮影戲等東方影藝。每件展品都仿佛在與觀眾對話,等待互動。你可以站到特定位置以窺見歷史的影像,也可以通過手動操作讓動畫生動展現(xiàn)。甚至愛迪生的活動放映機也被復原,為你提供真切的個人“觀影”體驗。
“電影考古學”的展示從前電影時代的活動影像裝置開始,逐步過渡到電影發(fā)明后的技術(shù)規(guī)格和放映設(shè)備。最為獨特的是小放映室中的“鬼魂”影像,生動展現(xiàn)了早期電影如何利用運動畫面講述故事。觀者完全沉浸在光影的迷離世界中,感受到電影誕生前,人們對視覺藝術(shù)的癡迷和探索。
離開“電影考古學”展區(qū),視野突然開闊,這里便是安托內(nèi)利尖塔的核心區(qū)域圣殿大廳。一部直通塔頂?shù)挠^光電梯從此處貫穿整座建筑。在這里仰望,可以看到壯觀的穹頂。扶手樓梯則一直向上延伸,各種電影展品星羅棋布,高處懸掛著一個巨大的時鐘,那來自經(jīng)典科幻電影《大都會》。
圣殿大廳的東側(cè),每一層都有風格獨特的展區(qū),按照動畫、歌舞、恐怖、科幻等不同電影類型劃分。西側(cè)有電影主題咖啡廳、VR體驗區(qū),還有一尊巨大的摩洛克神像,雙手張開,仿佛在仰望天空。這尊雕像是1914年影片《卡比利亞》的道具,代表了早期意大利電影工業(yè)的巔峰。它居于此處,不僅彰顯了都靈作為意大利電影發(fā)源地的地位,也是對默片時代的一種致敬。
沿著旋轉(zhuǎn)樓梯緩步向上,便是蒂姆·伯頓的特展,《電影手冊》還在2023年10月為之做過一次詳盡報道。盡管這次歐洲展覽的規(guī)模不及十幾年前在紐約MoMA的那一次,但展品數(shù)量仍然十分可觀,涵蓋了電影人物的模型和設(shè)計圖,以及蒂姆·伯頓本人的攝影作品和手稿。這些展品巧妙地按照伯頓作品的時間順序布置,從《剪刀手愛德華》到《小飛象》,經(jīng)典場景循環(huán)播放,其相關(guān)展品巧妙地陳列于四周。在展覽的最后一區(qū),還有《僵尸新娘》《科學怪狗》《火星人玩轉(zhuǎn)地球》的人物和場景模型,這些作品荒誕而充滿童趣,令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伯頓奇妙的幻想世界之中。
緩步上行中,既能俯瞰圣殿大廳的全景,又被蒂姆·伯頓的無限創(chuàng)意所包圍。你仿佛真的置身于一個充滿想象力的電影迷宮,每一步都被全新的感官體驗所包裹。在蒂姆·伯頓特展之前,都靈國立電影博物館剛剛舉辦過意大利恐怖片大師達里奧·阿真托的首次大型回顧展,更早之前還有關(guān)于漫畫改編電影的特別展覽。
不知不覺中,我們竟在博物館里待了三個多小時,饑腸轆轆方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此后,我一直在回味這座城市、這座博物館和這場計劃外的驚喜電影之旅。
小艾//摘自《環(huán)球銀幕》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