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作品分析中,調式調性分析是綜合性較強、學生普遍感覺難度較大的部分。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有很多學生在分析調式調性時對基本的調式認識存在一定問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這些情況,近年來,筆者也不斷學習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原因進行總結分析,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學生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解決方法及這些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談一下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希望能對更多的學生有所幫助。
一、調式調性分析時產生困難的原因
(一)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
很多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一直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思想,認為只要能演奏得好就行。他們認為的這種“好”也是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而真正地要想進一步提高,就會遇到很多困難,如:作品結構分析、音樂表現力、作品風格把握等。雖然在入學前,樂理作為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已是藝考的重要科目之一,而且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時也要求嚴格地再學習樂理[1]。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部分學生對于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還是不夠牢固,且無法將其與音樂作品分析、作品演奏具體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繼續(xù)進行指導。學生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對作品的調式調性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識別作品是大小調體系還是民族調式體系,看看作品中有沒有轉調的情況,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采用轉調的寫作手法來發(fā)展音樂,在演奏中應該怎樣處理這段音樂使之更符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更能準確地表達作品的音樂形象。
調式調性分析體現的是基礎音樂知識的綜合性運用能力,它綜合了變音記號、音程知識、和弦知識、調式調性、大小調式和民族調式種類特點等相關知識,只有在熟練掌握這些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通過音樂作品的客觀特點和主觀感受來進行正確分析。但是,正是由于這些基礎知識的薄弱,才使很多學生面對音樂作品時不知所措。
(二)忽略了視唱在調式調性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音樂作品就是用來演唱、演奏的,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通過唱譜來初步了解音樂作品,對音樂作品進行調式調性分析時更需要視唱樂譜,所以視唱是正確分析調式調性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有很多學生分析調式調性時,只是注重作品給出的客觀特點,如調號、臨時變音記號、結束音等,采用教材中給出的音階排位法進行分析,這種生搬硬套的做法十有八九會出現錯誤。首先會造成大小調式和民族調式體系的混亂,再者就是對調號和臨時變音記號判斷不準確,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有的調號隱藏在作品中,它雖然以臨時變音記號出現但是卻起著調號的作用,如譜例一:有三個升記號,調號是A大調,如果機械地按照調號去判斷調式,就會發(fā)現旋律不流暢,調式感不強,D音上的升記號也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通過唱譜感受可確定它的調式是E大調而并非A大調。
有的升降記號雖然出現在調號中,但由于沒有出現相關的音而沒有任何意義,如譜例二:雖然調號中有五個升記號,是B大調調號,但是A音并沒有出現在旋律中,沒有實際意義,如果直接通過結束音和調號做出判斷,肯定會出現錯誤,也會對音樂中出現的偏音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我們通過唱譜感受可確定它是屬于五聲調式的升G角調式。
所以只注重客觀特點是不行的,一定要讓學生多唱,感受旋律的特點,對音樂中出現的任何變音記號都要做出合理解釋,確定作品的風格,兩者結合才能準確無誤地做出正確判斷。
二、學習調式調性分析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了解了學習調式調性分析時產生困難的原因,下面就調式調性分析必備的相關音樂知識與技能進行詳細的解析。
(一)音樂中的變音記號
1.臨時變音記號
音樂中的樂音除了使用七個基本音級外,還會用到將七個基本音級升高和降低的音,為了和基本音級進行區(qū)別就會用到變音記號,常用的變音記號有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的升記號“?”,將基本音級降低半音的降記號“?”,將基本音級升高全音的重升記號“×”,將基本音級降低全音的重降記號“??”,將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為基本音級的還原記號“?”。這種變音記號屬于臨時變音記號,只對該音和其后面同一小節(jié)內的相同音高的音有效。變音記號的使用大大拓寬了可使用音符的數量,豐富了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在樂曲中通過使用變音記號可以調整調性,使音樂更加豐富多彩。變音記號可以用來表現特定的情感、氛圍或音樂風格,增強音樂的特色和表現力,可以更好地幫助演唱、演奏者更加準確地表現音樂。
2.調號中的變音記號
調號中的變音記號記在譜號的后面,表示樂曲所使用的調性。這里的變音記號對整個樂曲的同名音有效(樂曲中出現新調號或還原記號除外)。調號中的變音記號就是用來調節(jié)各音級的半音、全音關系,使之符合音階的排列關系。在音樂學習中,學生應該熟練記憶各種調號調名,這對調式分析非常重要。
3.調式中的變音記號
音樂的變化是豐富多彩的,繁多的調式運用給音樂的創(chuàng)作帶來無限的可能,當然,也給音樂作品分析帶來了難度。同一調式由于調式變音的出現有了不同的聽覺效果,使音樂變得更加有特色、有個性,使不同調式間的關系有了過渡和融合。如大調式中由于調式變音的出現,就分成了三種調式,即自然大調、和聲大調、旋律大調;小調式分成了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民族七聲調式分成了清樂調式、雅樂調式、燕樂調式等。這些調式中的變音記號不是臨時變音記號,不同的調式有不同的音程結構,調式中的變音記號就是通過改變音程結構而改變了調式的特性,它在同一調式的樂曲中始終起作用,如和聲大調的降六級、和聲小調的升七級、七聲雅樂調式中的變徵等。這種調式變音出現在音階的位置是固定的,掌握了這些客觀特點能夠更好地、更準確地分析調式,提高了調式分析的準確率。
4.輔助音與經過音中的變音記號
在音樂作品中,調式變音也常常以輔助音和經過音的形式出現,對于這種變音記號也需認真地學習了解,否則會給調式分析帶來阻礙,造成錯誤的分析結果。輔助音即在兩個同音高的音之間插入的上方二度或下方二度音,包括自然輔助音和變化輔助音兩種。經過音是兩個不同音高的音之間插入的音,經過音在進行中一般不超過全音,它也是包括兩種形式,即自然經過音和變化經過音。學習輔助音和經過音的知識,除了了解它在音樂中出現的形式和應用外,更要知道這種調式變化音的特點:這種變化音只是以輔助音和經過音的形式出現,是臨時變音記號,在分析調式時不能將它和調號中的變音記號以及調式中的特定變音記號混為一談,否則也會造成錯誤的分析結果。
(二)各種調式和調號
調式調性分析就是要確定音樂作品的調式和主音音高位置,即調性,如果不熟悉不同調式的結構特點就不能確定音樂的調式屬性,如果不能掌握各種調的調號就不能確定其主音音高位置,就不能準確流暢地進行演唱、演奏,所以學生必須認真地去學習去記憶各種調式結構和每個調的調號。這些知識內容不但要熟練掌握,還要知道它的產生過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要熟練運用在音樂實踐中。常用的調式包括:大調式的三種形式(自然大調、和聲大調、旋律大調),小調式的三種形式(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歐洲中古調式(伊奧尼亞調式Ionian、多利亞調式Dorian、弗里幾亞調式Phrygian、利底亞調式Lydian、混合利底亞調式Mixolydian、愛奧利亞調式Aeolian、洛克利亞調式Locrian)[2],民族調式(五聲調式、六聲調式、七聲調式共三十種形式)。調式種類繁多,確實給調式調性分析帶來了大量工作和困難,這需要學生有耐心、有恒心地去學習掌握,在音樂實踐中逐漸熟練運用,這需要一個過程,熟練方能生巧。
(三)提高視唱能力
視唱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學科之一,高質量的視唱水平對快速準確地識別音樂作品的調式調性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視唱能力培養(yǎng),在教師指導下,調動學生獨立運用視覺、聽覺、感覺進行唱譜練習。練習的內容包括音階練習、音程的模唱與構唱等,通過專題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調式感覺和音程感覺。還可以通過視唱大量的鋼琴作品旋律片段或主題旋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音樂養(yǎng)料、積累音樂素材與資料,使學生不但視譜快而準確,更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表現力,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增加感受音樂和理解音樂的能力。
以上是在調式調性分析常用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只有熟練掌握這些知識、技能,才能快速準確地對音樂作品的調式調性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熟練掌握調式調性的分析方法
在熟練掌握了調式調性分析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后,學生就可以獨立地對音樂作品進行調式調性分析,但是要想達到快速而又準確的解決問題,光有這些是不夠的,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根據自己多年教學的經驗介紹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確定調式體系
當拿到一首音樂作品或音樂片段時,不要急于利用音樂的客觀特點進行分析,而是要反復視唱樂譜,通過主觀感受,結合客觀特征來確定調式體系,分清楚音樂作品屬于大小調體系、民族調式體系還是歐洲中古調式體系。這個問題不解決后面的工作往往勞而無功,所以確定調式體系至關重要。
(二)確定調號
調號是確定音樂調式調性的重要標志,也是視唱時確定音的唱名的重要依據。調號的出現形式不是單一的,不要固執(zhí)地認為只有譜號后面的才是調號,它可以以多種形式出現。調號的出現形式可以是集中出現,可以分散出現,也可以集中與分散結合出現,所以分析音樂作品時要通過反復視唱去感知旋律才能最終確定調號。只有確定了調號才能對音樂作品進一步的分析。
(三)確定主音
明確了調號以后,可以通過反復視唱音樂作品確定其調性,進而明確音樂的主音,明確了主音音高位置,就完成了調式調性分析的重要一步。比如就可以確定它是F大調還是d小調。
(四)確定音樂作品出現的調式變音
前文提及了調式變音出現的幾種形式,如果音樂作品中出現了調式變音,均要對它們逐一分析,給出合理的解釋,比如:它們是屬于和聲大小調、旋律大小調中的調式變音還是屬于輔助音、經過音中的調式變音,是分散在音樂中的調號變音還是臨時變音,這些必須要弄清楚,找到它們各自的歸屬,否則就不能保證調式調性分析的正確性。
四、結語
調式調性分析在音樂創(chuàng)作、欣賞、表演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可以幫助音樂創(chuàng)作者譜寫具有特定情感、風格的作品,更好地詮釋自己內心的音樂表達;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詮釋作品;也可以讓欣賞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提高音樂欣賞的能力和水平。幫助學生掌握調式調性的知識和技能,有助于揭示作品的結構、和聲、旋律等方面的特點,為音樂作品學習、研究、演奏提供重要的依據,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
注釋:
[1]吳玥:《關于音樂學院“共同課”和聲教學的反思》,《音樂生活》2024年第2期,第86—88頁。
[2]石垚:《德彪西鋼琴前奏曲的和聲特色及調式調性分析》,《大舞臺》2015年第1期,第155—156頁。
劉 謙 四川輕化工大學講師,博士在讀
王 倩 四川輕化工大學講師,博士在讀
(責任編輯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