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報社組織了一批記者外出采風,其中一站是煙臺,當時逛過的幾個景點都已經模糊了,唯獨記得有一處是參觀葡萄酒莊園,記憶清晰。后來一再回憶為何20年過去了卻依然清晰,是因為當時品嘗了莊園的葡萄酒,唇齒留香,果然,味蕾的記憶能夠具備這種魅力。
那次品嘗之后,我們還購買了內部售賣的幾瓶葡萄酒,我印象中有大小瓶之分,紅色、黃色之分,彼時我基本上不太懂酒,就隨同事們的大流,買了幾種回家。
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飲酒次數也變多,白酒、紅酒、啤酒也都喝過,遵從味蕾的選擇,喜歡上了喝紅酒,尤其是解百納系列的,感覺看到這仨字,就認定了這酒好喝。白酒太濃烈,一般都謝絕,啤酒太隨意不太正式,唯有紅酒覺得既高端又愜意,仿佛開啟了人生一個美好的階段,但,畢竟是女同志,不能隨便端杯的,基本上就是家人相聚、朋友聚會,喝點紅酒小小怡情一下。
最初接觸紅酒的那幾年,就知道喝,不知道紅酒需要提前醒一下,也不知道還有“醒酒器”這個裝備,更不知道喝紅酒杯子要大一些,且不能倒?jié)M。我們基本上都是用與喝白酒的玻璃杯差不多大的杯子,甚至還用小茶碗,倒得滿滿的,遇到性情中人,還一仰脖子就喝一杯,好像多少缺少了點美感。
我跟老公說,你看人家電視上喝紅酒時,場面都比較宏大啊,要穿長裙,要一個大玻璃杯,晃來晃去地慢慢品呢!老公說,那咱也學學。于是我們到超市里去找那種大玻璃杯,高腳的,肚子大一些的,買了兩只回家,像模像樣地晃來晃去地喝,只是沒穿長裙,氛圍沒有打滿。
那時,我們年輕,孩子也小,在喝紅酒時,我說:“我要是喝多了,就打你孩子!”他也說:“那我喝多了,也打你孩子!”
女兒在一邊聽了一會兒突然反應過來:“那你們要打的孩子都是我??!”
紅酒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時常點綴,盡管工作忙碌,家里家外的奔波,但我們始終保持著偶爾小酌的習慣,啟一瓶葡萄酒,有時候是干紅,有時候是干白,兩人對飲,互相吐吐生活中的煩惱,互相鼓勵一下對方。在家喝酒,都很有數,不會喝多,更不會喝失態(tài),就是喝到微醺,剛剛好,甚至還假裝發(fā)個“小酒瘋”,借著酒勁也互相挑挑對方的毛病,抨擊一下對方在生活中的不良行為,比如拖鞋為什么不放好,牙膏為什么不從后面擠,襪子為什么扔得到處都是……生活啊,要想挑毛病,那一定也是一堆一堆的,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一堆一堆的就懈怠了,還得要充滿勇氣地往前走。
于是,這日子也便跌跌撞撞地過到了現在的2024年,女兒都上高二了。每當我們在家對飲時,女兒都搶答:你們喝吧,喝多了就要打對方的孩子!
人到中年,隨著閱歷的增多,工作之中的飯局也少不了酒。但我們基本上在外的飯局,都很少喝酒,尤其是我,女同志在職場上不喝酒也不是啥缺點,老公有時候在外喝點酒,也不至于喝多。
酒文化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其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飲酒活躍氛圍,增進感情,溝通交流。什么時候,酒充當不太好的角色呢?就是當飲酒過量出現不當行為時,造成不良后果時,人們就會憎恨酒。因為飲酒而釀成的悲劇很多,所以,凡是美好的事物,同時也有黑暗的一面,正如太陽照下的地方也一定會有陰影,但是不能因為它曾制造過悲劇,我們就否定了酒的美好,這件事,究竟是否美好,在于我們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姿態(tài)來面對它。
自打酒駕政策變嚴之后,對于我們這經常尋找“微醺之美好”的夫妻來說,時刻是個提醒,我們常說在這件事上必須保持清醒。去年夏天,老公的大學同學到訪,我們在家喝得很盡興,大人們拼酒聊天,孩子們一起玩,氛圍和諧而又美好。晚上,同學一家要去趕高鐵,老公想,這一路是高架也不遠,路口少,要不然開車送過去吧。好像就這么想了三秒,就迅速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這件事不能存在任何僥幸心理,我們叫了一輛貴賓專車,確保行程安全抵達。同學一家也贊同,喝酒不動車,是任何時候必須堅持的鐵律。
去年的記者節(jié),當年一起去煙臺采風的幾個舊同事一起聚會,我又想起那年在葡萄酒莊園品嘗葡萄酒的情景,我們都在感嘆:當時品嘗的酒為什么比買回家的更好喝?莫非在現場喝的與買回家的不是一種?是時候再組織一次去煙臺的采風活動了!
其實,我們沒必要去糾結是哪一種酒了。我們能記住的,其實是喝酒時的氛圍,味蕾也會跟著氛圍去記憶的,味蕾也是會根據人的情感去辨識的。在新聞圈里混了這么多年,能喝點酒的都是性情中人,很多時候,我們喝的并不是酒,而是在喝酒時揮灑出的那些感情。
有一位老大姐,長我10歲,我從來都沒見她喝多過,她并不是酒量有多大,而是對自己的酒量有一個很好的控制,她說,她如果喝白酒,只一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再添;如果喝紅酒,只兩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再添;如果喝啤酒,只兩瓶,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再添。于是,叱咤這些年,她按自己的“酒品”行事,也無人提出異議。唯有一次,她喝多了,是她退休那次的聚會,天王老子也沒來,但是她主動讓人去給她添酒了,她喝多了,然后和我們講,這些年的酸甜苦辣,講到動情處,竟然潸然淚下,我們終于理解了她,其實,她控制自己的酒量,實際上是在控制自己的感情,因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沒有多少肆意的時機,我們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失控,也不能借酒以不正確的方式宣泄情感,唯有好好把握自己,以一個端莊良好的形象展示在眾人面前。
我理解了這位大姐的心境,喝酒到微醺是一種理性的狀態(tài),我們在微醺中找到那個自己,辨識好那個自己,能夠在一種愜意中,調整自己的步子,能夠在人生的路上不疾不徐地走好每一步。
待到每一個至美時刻,讓我們端起一只高腳的玻璃杯,優(yōu)雅地晃動杯中酒,吟一下“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詩句,好好品一下人生的酸甜苦辣,讓微醺的自己勇敢地為自己打打氣,然后一路勇敢地繼續(xù)前行。前方,定有無數美酒可品,定有更多美好發(fā)生!
In2004ournewspaperofficeorganizedagroupofreporterstogoouttocollectmaterialsforreportingandYantaiwasonourway.Wevisitedseveralsights,whichallfadeinmymemoryexceptanimpressivechateau.LaterIkeptrecallingwhyitwasstillvividinmymemoryaftertwodecadesandremembereditwasbecausewehadtastedthewineproducedinthechateauwithlingeringaromainourmouths.Asexpected,thememoryoftastebudsissopowerful.
Aftertastingthewine,wehadpurchasedseveralbottlesofwineininsidesales.AsIcanremember,thebottleswereindifferentsizesandcolors(redandyellow).Atthattime,Iknewlittleofwineandfollowedmostcolleaguesinmypurchaseofseveralvarieties.
AsIgrowold,Ihavedrunkmorewineandtastedliquor,wine,andbeer.Ifollowmytastebudsandfallforwine,especiallytheCabernetseries.Atthesightofthisname,Iwillfirmlybelieveinitsgood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