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普里什文《人參》中自然地理意象的審美闡釋

    2024-12-18 00:00:00白琦琦
    今古文創(chuàng) 2024年47期

    【摘要】中篇小說《人參》是普里什文1931年前往遠東地區(qū)考察的重要成果,小說的成功為作家?guī)砹恕笆澜缧缘穆曌u”。普里什文借助具有典型東方文化特征的人參、梅花鹿等自然意象,創(chuàng)作了俄國文學中極其富有中國韻味的一部小說。運用文學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對《人參》進行解讀,發(fā)現(xiàn)小說中的人參、梅花鹿、石頭等意象不僅意蘊豐富,同時也與人物命運息息相關,還承載著作家個人的情感和生命體驗,反映了普里什文“親人般的關注”這一核心創(chuàng)作思想和獨特的審美意識。

    【關鍵詞】普里什文;《人參》;地理意象;文學地理學;審美闡釋

    【中圖分類號】I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47-001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7.005

    基金項目:海南大學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3SZZX-10);海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hdjy2363)的階段性成果。

    小說《人參》是米·普里什文(1873—1954)1931年前往遠東地區(qū)考察最重要的成果。作品集寫實性、抒情性與思想性于一體,既有對遠東地區(qū)風土人情的詩意描繪,又有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形象刻畫,寫景與敘事相映成趣。這部作品的成功“為作家?guī)砹耸澜缧缘穆曌u”[1]204,也被其視為“一生中寫得最好的作品”[1]204。我國學者劉文飛盛贊《人參》是“普里什文最完美的作品之一”[2]79,《蘇聯(lián)文學史》的作者之一烏蘭汗更將其視為“最充分體現(xiàn)了普里什文獨創(chuàng)的風格和獨有的世界感受”[3]55的作品。對于這樣一部佳作,國內(nèi)外研究者已從思想主題、文化形象、生態(tài)批評等不同角度有過探討,對于小說中的自然地理因素雖有觸及,但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挖掘。事實上,小說的成功與作家對地理意象的書寫是密不可分的,地理意象深刻參與到作品形象體系和意蘊的建構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敘事元素,是傳達小說的主題思想和審美價值的重要基礎。有鑒于此,本文擬采用文學地理學的相關理論,分析《人參》中的人參、梅花鹿、石頭三種自然地理意象的象征意義,探究作家在文本創(chuàng)作中獨特的精神活動和詩性感悟,理解地理意象對普里什文及其創(chuàng)作的重要意義。

    一、人參——生命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

    “自然地理意象”是文學地理學批評中的一個術語,指的是“由于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原始自然物象”[4]38,是考察地理空間要素的主要對象和首要內(nèi)容,山河湖海、草木星辰及各類動植物都在其列。人參是小說中最醒目的自然地理意象,也是小說的核心象征。普里什文將“人參”這一中文詞作為小說標題,足見其對這一意象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作品首次發(fā)表于《紅色處女地》時,是以“人參”一詞的俄文意譯“生命之根”作為小說的標題的。1934年小說出版單行本時,普里什文將《人參》作為正標題,以《生命之根》為副標題,同年小說收錄于《金角》一書時,作家又將正副標題作了輪換。從標題的數(shù)次變換中,不難感受到普里什文賦予人參這一意象的深刻內(nèi)涵。

    此外,小說情節(jié)的展開也與這一意象息息相關。敘事主人公踏上過1904年日俄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后流落到中蘇交界處的烏蘇里原始森林,在滿洲里附近結識了中國采參老人盧文,兩人共同在森林中生活、尋參,并合辦梅花鹿養(yǎng)殖場。盧文去世后,敘事主人公攜妻子故地重游,再次尋找那只作為“生命之根”的人參。對于普里什文而言,人參象征著大自然與人類心靈的生命創(chuàng)造力,這一形象的豐富內(nèi)涵是通過人參對敘事主人公的影響展現(xiàn)出來的。在童話故事中,陷入困境的主人公常常能得到神物的救援,而在小說中,人參即是援助主人公的神物?!鞍伟俨 钡娜藚⒅斡穗[藏在主人公內(nèi)心的雙重痛苦,即戰(zhàn)爭帶來的痛苦回憶和失去愛人的折磨。在作家眼中,生命之根的創(chuàng)造力就在于“讓人從自我中走出,又從另一個人身上展示出自我來”[5]65。敘事主人公在追尋自己“生命之根”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生命與一棵被馬鹿踩踏后仍頑強生長的人參聯(lián)系在一起,并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無窮創(chuàng)造力,于是“巨大的痛苦沒有了,而涌現(xiàn)出的是巨大的歡樂……”[5]43人參幫助主人公意識到,人身上蘊藏著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造力,并使其在保護和繁殖瀕危動物梅花鹿的事業(yè)以及自己的愛情中,展現(xiàn)出了自我。

    尋找人參的過程,就是個體生命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人參作為精神力量源泉,幫助敘事主人公完成了自我認識、內(nèi)心探索和個人生活的創(chuàng)造,走出痛苦并走向喜悅。借助這部作品,普里什文將“人參”這一中文詞送進了俄語世界,使其“成為俄羅斯人家喻戶曉的一個外來詞”[6]372,也將這一具有“生命之根”和“生命創(chuàng)造力”深刻內(nèi)涵的自然意象,永久地留在了俄國文學的長河中。

    二、梅花鹿——生命之美的象征

    梅花鹿是貫穿全文的重要線索,也是滿洲里空間中重要的自然意象。作家不僅在小說開篇就將其稱作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溫柔優(yōu)雅的動物”,還在小說的“核心章節(jié)”[7]338用大量篇幅講述了與梅花鹿的幾次邂逅、鹿茸的神奇功效以及主人公創(chuàng)辦花鹿繁殖場的過程??梢哉f,梅花鹿寄托著作家深刻情感的動物形象,也是《人參》中最不容忽視的自然意象。

    在小說《人參》中,梅花鹿這一形象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它不僅是愛與美的象征,也寓意著生命的奇跡與尊嚴。

    首先,文中頻繁將一只名為“花鹿”的母鹿與愛人“她”相提并論,使兩者的形象緊密相連。母鹿那雙明亮的黑色眼睛,給敘事主人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簡直不是眼睛,而是兩朵花兒”[1]8?;沟拿?,既喚醒了主人公內(nèi)心深處獵人的占有欲,讓他渴望“捕獲那可愛的鹿蹄”,將這份美麗據(jù)為己有;同時,花鹿也激發(fā)了敘事主人公詩人般的情懷,使他決心守護這份不容侵犯的美妙瞬間。后來,敘事主人公在海邊與“她”相遇,她仿佛母鹿的化身,有著和花鹿一樣美麗而警惕的眼睛。兩人同游霧山,聽盧文講述人參的神奇功效,快速地建立了感情。敘事主人公還向“她”袒露了自己在林中偶遇花鹿后的心路歷程。最后,隨著輪船的汽笛聲響起,“她”便離開了。愛人的離開使得主人公懊惱又痛苦:“獵人啊獵人,你為什么放走她,不把她的蹄子抓住呢?”[8]23小說中這段錯失愛人的經(jīng)歷無疑是作家本人初戀的真實映照。在德國留學期間,普里什文愛上了俄國大學生瓦爾瓦拉·彼得羅夫娜·伊茲馬爾科娃,被拒絕后的作家曾著魔似的在德國各地追尋自己的戀人?!斑@次失敗的初戀給普里什文留下了難以了卻的隱痛和惆悵,他多次在日記和回憶中回顧這段既浪漫又傷心的往事?!盵2]9

    其次,梅花鹿還象征著生命的奇跡與尊嚴。當?shù)厍虻谌o的嚴寒降臨,梅花鹿的故鄉(xiāng)也面臨著災難性的氣候,但梅花鹿沒有叛離故鄉(xiāng),而是在新環(huán)境中努力生存了下來。此外,作為沿海原始森林中的稀有野獸,雄性梅花鹿幼嫩含血的鹿茸所具有的“使人恢復青春和歡樂的藥力”[8]10也讓敘事主人公不禁感嘆,“世界上有益的且能入藥的物品多的是,然而有益且絕頂美麗的東西則是鳳毛麟角”[8]15。就這個角度而言,擁有鹿茸的梅花鹿無疑是大自然的生命奇跡。為了保護梅花鹿不被趕盡殺絕,主人公開辦梅花鹿繁殖場,用科學的方式取茸。小說的第十三節(jié)講述了為鹿王“灰眼睛”取鹿茸的過程。割鹿茸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年輕的鹿會因此狂叫或驚恐地翻白眼,而鹿王“不僅不叫一聲,甚至連眼睛也不眨一下”。目睹這一幕的敘事主人公通過梅花鹿理解了生命的尊嚴—— “如果我自己能保持尊嚴,那就沒人能使我失去尊嚴”[8]64。另外,作家還通過梅花鹿這一自然意象揭示出生命的脆弱與易逝。美麗的鹿群面臨著諸多大自然的考驗,例如無法應付饑餓的懷孕母鹿、在結冰的山巖邊失足跌落的母鹿、在發(fā)情期因決斗失去生育能力的公鹿,以及因為決斗雙雙隕落懸崖的“黑背”和“灰眼睛”……這些都向人類展示了神秘大自然殘酷的一面,體現(xiàn)了生命的脆弱與易逝。

    普里什文對梅花鹿這一自然意象進行了大量著墨,并為梅花鹿賦予了豐富的內(nèi)涵。梅花鹿無疑是生命之美與愛的象征,作品中巧妙地將花鹿與女性愛人“她”的形象融為一體,結合作者的情感經(jīng)歷和主人公錯失愛人的情節(jié),以及后來“黑背”“灰眼睛”等梅花鹿的死去,不僅表達了作家對愛與美易逝的感慨,同時也展現(xiàn)了對生命尊嚴和自然奇跡的歌頌。

    三、石頭——生命情感的映照

    石頭是神話故事中具有原型意義的形象,也是普里什文筆下的重要意象。和人參、梅花鹿相比,石頭這一自然地理意象乍看之下似乎并不醒目,僅在小說的第四節(jié)和第十六節(jié)有所提及,然而,這幾段關于石頭的書寫卻是小說的“核心抒情段落”[8]697,“心形石頭的形象成了人與周圍世界血脈相連的象征”[8]697。

    石頭是“自然的代言人”[9]172,代表著自然與原始,代表著不加雕琢的本真。存在主義哲學中,石頭是存在的象征。“石頭在言說,痛苦本身有言辭。沉默了很久之后,石頭現(xiàn)在對追隨陌生的靈魂漫游者講說它自己的力量與堅忍?!盵10]182-183在海德格爾看來,石頭以沉靜的方式言說659f051619b2e17292c14f2ba1ffab9e5f7812f2a175118041a5332660a8f967著世界的秘密,并將人召喚到世界的原始寧靜之中。小說中描寫石頭的篇幅雖然不多,但只要完整地讀過這部作品,就會被普里什文對這一自然意象的細膩書寫打動:“緊靠海邊有一塊黑色的礁石……俯臥在這塊心形礁石上,胸口緊貼著它,我好像感受到它在隨著海浪輕輕搖晃……也許,這不是大海和礁石在動,而是因為我的心臟跳動而感到搖晃。也許是因為孤單一人,我感覺很不好受,想有個人做伴,以至于竟把這塊石頭當作了人,像與人相處一樣與它相伴?!盵8]19愛人離開后,主人公在海邊遇到了一塊黑色的心形礁石,在無人陪伴的孤獨時刻,主人公看著巖縫滲出的水滴,覺得這是石頭因為理解和同情他的遭遇而流淚。當他躺在石頭上,又似乎聽到石頭的“心跳”,石頭在海浪的拍擊下產(chǎn)生的震蕩與主人公的心跳共同奏響了生命的律動。于是,這塊或許已經(jīng)沉寂了成百上千年的石頭,成了主人公心心相印的知己,讓他的痛苦立刻減輕了。通過這塊石頭,敘事主人公感受到萬物都是可以溝通的對象,從而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在小說的結尾,主人公重回森林尋找那顆被馬鹿踏過的人參殘根,之后再次被“一股盲目的力量”[8]77促使著來到這塊礁石旁,感到自己與這塊石頭和從前一樣心心相通,“又回憶起了往事,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時代”[8]78。

    在普里什文的創(chuàng)作中,石頭是溝通生命情感的媒介,人與自然在石頭的召喚下心意相通、血脈相連,人、動物、植物、無生命的石頭都變成了可溝通的對象,跨越物種、空間、時間的溝通成為可能。作家通過對石頭這一自然地理意象所展現(xiàn)出的思想,是其以“親人般的關注”的態(tài)度觀察世界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式。

    四、自然地理意象的審美價值及意義

    在文學地理學批評中,地理意象指的是“以地理物象為載體而表現(xiàn)自我感覺與想象、情感與思想而產(chǎn)生的一種心象”[11]32。在小說《人參》中,自然地理意象具有現(xiàn)實和象征層面的雙重意義。自然地理意象不僅是遠東地區(qū)具有特色的客觀存在物,使得小說敘事更加真實可感;同時,這些具有原型寓意和強烈象征意義的意象,豐富了作品的內(nèi)涵和主題,承載著作家個人的情感和生命體驗,反映了作家獨特的精神活動和詩性感悟。

    首先,人參、梅花鹿與石頭是遠東地區(qū)獨具特色的自然地理意象,它們共同構成了小說敘事空間的背景,同時,這些意象作為貫穿全文的敘事線索,對人物的命運及小說主題的深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滿洲里是人參和梅花鹿的故鄉(xiāng),也是中國尋參老人盧文的居住地,敘事主人公逃離戰(zhàn)場后,也將這里視為自己的新故鄉(xiāng)。文章通過自然意象串聯(lián)起“我”與采參老人盧文的相遇,塑造了這一充滿東方智慧的“精神向?qū)А钡男蜗?。“我”在盧文身上學習到用“親人般的關注”觀察世界,通過與海邊心形石頭的感應,體會到了世間萬物的血脈相連。又在盧文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根,感受到人身上蘊含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并將這種創(chuàng)造力用于新故鄉(xiāng)的建設——開辦梅花鹿養(yǎng)殖場。此外,自然意象也是幫助主人公完成精神新生的關鍵要素,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敘事主人公通過與石頭的相處獲得安慰、通過人參重獲“生命創(chuàng)造力”、通過梅花鹿感受愛與美,呈現(xiàn)出“一個人有意識地擺脫了戰(zhàn)爭和對立的生存狀態(tài)”[7]337和重獲精神成長的路徑,突出了小說在歡樂中創(chuàng)造生活的主題。此外,開篇作為滿洲里這一故事背景出現(xiàn)的人參、梅花鹿,以及因偶遇花鹿般的“她”而結緣的海邊石頭,在小說結尾時再度出現(xiàn),這些自然意象巧妙地收束了文章的線索。

    其次,小說借助三個自然意象的書寫,深刻展現(xiàn)出普里什文以“親人般的關注”理解自然、觀照自然,并以此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獨特方式?!坝H人般的關注”是普里什文創(chuàng)作中的核心命題之一。作品中,我們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作家對自然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細膩的書寫:眼睛像花兒一樣的“花鹿”、性格有些孤僻的“黑背”、身強力壯的鹿王“灰眼睛”、英俊灰眸的“花花公子”……在普里什文筆下,梅花鹿不僅像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名字,且性格各異、各有特點。作家“感興趣的不是顯而易見的相似性,而是全部生物獨特性”[8]702,他對生物的觀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將其作為與人一樣平等的生物來書寫。正因以“親人般的”真情注視著自然,才可以書寫出如此鮮活、栩栩如生的形象。此外,作品中有關石頭的片段是體現(xiàn)人與自然“共同創(chuàng)作”這一內(nèi)涵的最佳例證?!昂5赂駹栒J為真正的詩與詩人,是神性的言說……石頭是無言的,而詩人就成了石頭的代言人?!盵12]454普里什文不僅是石頭的代言人,可以傾聽石頭靜默的言說和心跳;他也是自然中萬物的代言人,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人面對自然時最細微的感受。在普里什文眼中,大自然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不僅是動物和植物,自然中的每一個存在、每一種現(xiàn)象甚至每一個瞬間都是有生命的,也難怪俄國著名批評家伊萬諾夫-拉祖姆尼克將普里什文稱為“偉大的牧神”。

    另外,通過自然地理意象的書寫,表達了作家對理想空間的探尋。“文學作品中的地理空間建構,往往體現(xiàn)了作家的審美傾向與審美個性,以及他的創(chuàng)作理想與創(chuàng)作目標?!盵13]42故事發(fā)生在中俄交接的原始森林,這一地理空間本身就具有雙重性的特征:它處于戰(zhàn)爭與和平、“天堂”與現(xiàn)實、東方與俄羅斯的交界處。主人公從充滿死亡氣息的戰(zhàn)場逃離,進入到充滿生命秘密的原始森林,這是從死亡邁向精神重生的重要一步。“這里仿佛是一個按照我的趣味建造的天堂”[8]7,“漫山遍谷的青草繁茂得足以把騎馬的人隱沒在里面,紅花碩大宛若篝火,鳥兒翩飛猶如蝴蝶,河溪隱沒在繁花之中”[8]7。在《神曲》中,但丁先后游歷了地獄和煉獄,最終在貝阿特里奇的引領下游歷天堂,達到了至善的境界;而在滿洲里這一童話般的異鄉(xiāng)“天堂”,敘事主人公在盧文的帶領下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根,學會了用“親人般的關注”理解自然、理解他人,重新找回了生命的熱情從而擺脫了痛苦,并投入梅花鹿養(yǎng)殖場的事業(yè)之中。小說的敘事主人公領悟了“在歡樂中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道理,擺脫了精神上的痛苦,還利用實踐和科學知識積極投身保護自然的事業(yè),建設自己的新故鄉(xiāng)。普里什文就改造大自然和改造人自身的主題進行書寫,體現(xiàn)了作家對“參與建設‘看不見的祖國城市’”[7]337的藝術實踐和對理想空間的探尋。

    五、結語

    中篇小說《人參》是普里什文前往遠東考察的最重要成果,這部作品在揭示中俄人民的歷史淵源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普里什文以“親人般的關注”對遠東地區(qū)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進行了細膩書寫,將人參、梅花鹿等具有典型中國文化特征的動植物送進了俄國文學,也使自己的名字永遠地和這個地區(qū)聯(lián)系在了一起。分析小說中人參、梅花鹿和石頭等自然地理意象,其意義不僅在于解讀其豐富的象征意蘊,更是理解普里什文敘事策略、創(chuàng)作主題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更加多元、廣闊的闡釋空間。

    參考文獻:

    [1]Варламов А.Н.Пришвин[M].М.:Мол.гвардия, 2003.

    [2]劉文飛.普里什文面面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烏蘭汗.普里什文[A]//葉水夫主編.蘇聯(lián)文學史(第三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4]鄒建軍,周亞芬.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4(02):35-43.

    [5](俄)米·普里什文.人參[M].何茂正等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

    [6]劉文飛.新編俄國文學簡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4.

    [7](俄)阿格諾索夫主編.20世紀俄羅斯文學[M].凌建侯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8]Пришвин М.М.Собр.соч.в 8 томах,Т.4.[M].M.: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1983.

    [9]傅道彬.石頭的言說——《紅樓夢》象征世界的原型批評[J].紅樓夢學刊,1996,(01):152-176.

    [10]余虹.思與詩的對話——海德格爾詩學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11]杜雪琴.易卜生戲劇地理空間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12]傅道彬.石頭的言說:《紅樓夢》象征世界的原型批評[A]//葉舒憲主編.神話——原型批評[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1.

    [13]鄒建軍,劉遙.文學地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J].世界文學評論,2009,(01):41-46.

    作者簡介:

    白琦琦,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羅斯文學。

    普陀区| 镇坪县| 宜昌市| 怀安县| 喀喇沁旗| 双峰县| 铜山县| 安阳市| 鄂尔多斯市| 诸城市| 紫金县| 中超| 车险| 隆林| 慈利县| 舟曲县| 蒲城县| 开化县| 柞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云和县| 玉屏| 张家川| 柳江县| 绥德县| 安多县| 棋牌| 亳州市| 陆丰市| 文登市| 建瓯市| 金溪县| 梅州市| 敖汉旗| 中阳县| 连州市| 肇源县| 奇台县| 和平区| 大洼县|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