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善藥物的口味,日常生活中有人常用牛奶、茶水、咖啡或果汁等來送服藥物,這樣的做法對嗎?下面邀請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臨床藥學部、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yī)院藥劑科廖世莉,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正確服藥。
正確選擇服藥液體非常重要
其實,用牛奶、茶水、咖啡或果汁等來送服藥物是不科學的。
牛奶中的鐵、鈣等金屬離子、蛋白質等,會與許多藥物(如紅霉素、甲硝唑等)形成不易吸收的復合物,大量的鈣還會影響鐵的吸收,所以應避免與補鐵藥物同服。
茶葉中的鞣質、茶堿等會與部分藥物產生化學反應,不僅影響藥物的吸收、降低療效,還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茶葉中還含有咖啡因、茶堿等成分,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會降低助眠類藥物的鎮(zhèn)靜效果。
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具有興奮中樞神經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可增加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可誘發(fā)胃出血。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包括含有這類藥物成分的復方制劑如感冒藥,對胃黏膜均有刺激作用,用咖啡送服會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腸道不適。
此外,也不推薦用果汁送服藥物,因為果汁中富含果酸,服用布洛芬、復方阿司匹林、黃連素、乙酰螺旋霉素等藥物時,飲用酸性果汁會加速藥物溶解,損傷胃黏膜。
在服用藥物時尤其要避免飲用葡萄柚果汁,葡萄柚會影響部分藥物的吸收,比如會影響降壓藥物、降脂藥物及抗過敏藥物的代謝,從而可能引發(fā)低血壓、肌肉疼痛、頭暈、心悸等癥狀。
所以吃藥時一定要選擇白開水,并最好在服藥前后1小時盡量少飲牛奶、茶水、咖啡、果汁等。
喝水量不當也會有不良反應
大多數人習慣吃一粒藥喝一口水,并且認為能把藥吞下去就足夠了,與喝多少水關系不大。事實上,喝水量不當,輕則使藥品不能達到最大功效,嚴重的可能會造成藥品不良反應。
對于無特殊要求的藥品,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對于膠囊類藥劑,為保證藥物順利送達胃部,避免損傷食管,建議飲用水量不少于 300 毫升。還有一些藥物,服用后需要大量喝水,如抗生素、磺胺類藥物、抗痛風類藥物、抗病毒類藥物,需要在服藥期間多喝水,防止藥物在排出的過程中對腎臟及尿道造成損傷。
但是,也有些藥物吞服后需要少喝水,如胃黏膜保護劑、止咳類藥物或者經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藥品,為了保證藥物的療效,建議服藥后半小時不宜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