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家都非常重視“足心宜常搓”。所謂搓足心,主要是搓足之少陰腎經(jīng)的涌泉穴。常搓涌泉穴能除濕氣、固真氣,還有交濟水火的作用,“虛火上炎可壯水制火,實火熾盛能釜底抽薪”。
具體做法
臨睡前先泡洗雙腳,然后用一手握腳背,另一手摩搓足底涌泉穴(在足心底前 1/3 處的凹陷中)50~100 次,以熱為度,熱時稍動腳趾,兩腳輪流摩搓。這種方法具有固真氣、暖腎心、滋腎水、降虛火、交通心腎、鎮(zhèn)靜安神、疏肝明目的作用。長期堅持令人面色紅潤、腰足輕快。此種養(yǎng)生法勝吃良藥,可以防治高血壓、眩暈、耳鳴、失眠、咽痛、足部酸痛及下肢攣急疼痛等。摩搓足心須手腳同時運動配合,不僅摩搓了足心,也刺激手掌諸多穴位。尤其是掌心的勞宮穴,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穴位,經(jīng)過摩搓起到活血開竅、清熱散邪的作用,同時也運動了手掌,促進手、足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經(jīng)常摩搓必然會收到雙倍的功效。
摩搓足心治老年腰腿病早有記載,《壽親養(yǎng)老新書》中有“搓涌泉穴”一文,說有一個名叫鄭彥和的人,在外做官因腰腿不靈便,“足弱不能陛辭”,陛,臺階也,連上臺階回答皇上問題都困難。有人教以此法,一個月后即能跪拜了。古代禮法,不是作揖就是叩拜,這般僵直蹣跚的腰腿連禮也行不好。用此法簡便易行,立竿見影,療效顯著。
同時也可用梳子,梳足底效果如同刮痧。用梳子反復(fù)梳理足心,可以很好地促進足心的血液循環(huán)、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平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有助于防病強身。每次梳理足底時最好用桃木梳子、牛角梳,也可用刮痧板等。梳理的力量要適中,以足底發(fā)熱發(fā)紅、沒有不適感為宜。
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及腎病的患者,梳理動作更要緩慢、柔和。梳理完畢,適當(dāng)多喝些水,有助于及時將體內(nèi)毒素排出,從而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