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并不是造車新勢力,是奇瑞的新能源品牌。賣10.98-16.98萬元,其中雙電機四驅(qū)版最便宜的也要13.98萬元了。26度的接近角、29度的離去角,空載200mm的最小離地間隙,通過性很有保障。
車標是個i,前后燈組也是個i。玩過俄羅斯方塊吧?這車解鎖時的迎賓燈語就是這樣。iCar03的車身線條棱角分明,車長4406mm,軸距2715mm,風擋角度很垂,視野絕對沒得說。
這車頂配都沒有無鑰匙進入,按一下解鎖只彈主駕,再按一下就四門全開了。車尾的小書包實際是個儲物盒,戶外露營的話,放馬丁靴或者雨鞋比較合適。鎖止功能是和車的中控鎖聯(lián)動的,就是關門時費點勁。
不過側開的尾門卻給了我驚喜,仔細看,還帶電吸呢。常規(guī)行李廂容積不算大,但連同后座一起放倒后,整個是個平面。橫平豎直的儀表臺,帶兩個扶手的中控,整個內(nèi)飾風格也挺硬派。暗金色的空調(diào)出風口和燕飛俐仕音響,提升了檔次感。
但是,像車輛中控鎖、副駕手套箱的開啟、后視鏡調(diào)節(jié)、后雨刮器開關、前風擋雨刮器調(diào)速,都得通過中控屏操作。做成物理實體的不是更好嗎?中控屏15.6英寸,集成度很高,用的是高通驍龍8155芯片。聽歌、唱歌、刷視頻、聊微信,它都支持。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盤也很好用。
駕駛模式旋鈕是物理的,偏向公路的經(jīng)濟、舒適、運動,偏向越野的松散、泥濘、凹凸路面,這里全有,不知道怎么用的可以直接切成全路況。每切換一次駕駛模式,系統(tǒng)會直接呈現(xiàn)越野界面,包括海拔氣壓、胎溫胎壓、俯仰角、側傾角,都能直觀地呈現(xiàn)。
9.2英寸全液晶儀表就是基礎的電量、續(xù)航、駕駛模式等信息。行車電腦只能記錄單次車輛行駛里程,并沒有小計里程和平均電耗顯示。所以能耗測試咱們只能通過總里程和表顯續(xù)航的差值來計算了。
副駕座椅是帶腿拖的,不過由于填充物較硬,舒適性并沒有那么理想。前排是一個半開放的橋式中控臺,側開的中央扶手箱,儲物能力還是不錯的。
2715mm的軸距,后排腿部空間表現(xiàn)不錯。而且中間地臺也沒有凸起,乘坐舒適性更好。頭頂上方的全景天窗是帶遮陽簾的,前2后2的充電口都是一個USB+一個Type-C。
先來說一下基本參數(shù),iCar03有后驅(qū)和四驅(qū)兩種動力,我們這臺車是頂配四驅(qū)長續(xù)航智駕版,雙電機四驅(qū)總功率205kW,總扭矩385Nm。電池容量69.77kWh,對應CLTC續(xù)航是501km,破百加速時間6.5s。別看它外觀見棱見角,但這車開起來一點都不笨重,甚至可以說很輕盈。再配上緊繃的加速表現(xiàn),在車流中鉆來鉆去非常靈活。
全鋁車身框架,白車身才230kg,而且這車底盤也采用了很多鋁合金件,讓它的簧下質(zhì)量更輕,對操控和續(xù)航更有力。鋪裝道路的駕駛模式我個人建議使用舒適,因為經(jīng)濟模式下,即便你用右腳保持踩下去的電門行程一致,但它的動能回收力度總是有點不均勻,影響平順性。
網(wǎng)上有很多這臺車輕越野的視頻,性能確實不賴,我就不專門找地方豁車了。充電時間和續(xù)航達成率是我更關心的。先說充電,官宣30%-80%需要30分鐘,我們從17%開始充電,直流快充30分鐘,電量充到了68%。充電功率84.9kW,跟官方宣傳的效果出入不大,充到92%耗時55分鐘。
續(xù)航達成率測試還是老樣子,高速、城市快速路、燈控路口+擁堵路段,空調(diào)23.5度風量4擋。出發(fā)前表顯續(xù)航463km(92%),總里程5387km。經(jīng)過了四天,表顯續(xù)航跑到了331km(66%),總里程跑到了5492km。實際跑105km,消耗132km的表顯續(xù)航,達成率為79.54%。
10多萬元買個純電小衛(wèi)士,聽著挺誘人的。全鋁車身、操控靈活、四輪四角通過性好、四驅(qū)版本還能輕越野。優(yōu)勢不少,就是座椅填充物硬,行駛品質(zhì)有點緊繃,對于追求舒適性的人來說并不是特別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