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主流電視劇堅守社會責任,為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宣傳國家政策作出了積極貢獻,已成為頗具傳播力的主旋律文化現象。本文通過梳理新主流電視劇的定義及分類,指出新主流電視劇是時代精神風貌的創(chuàng)新再現、電視劇功能的放大提升、電視劇藝術的革新突破,有效實現文化與經濟的協(xié)同共生,可通過多元化敘事題材、軟性化敘事表達、創(chuàng)新化敘事形式和靈動化人物形象,達成敘事策略的創(chuàng)新與新主流電視劇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新主流電視劇 新主流影視劇 主旋律文化
電視劇在發(fā)展過程中因創(chuàng)作風格、題材側重、價值導向和藝術表現的不同被分為多種類型,其中主旋律電視劇作為我國特有的電視劇類型,一直是創(chuàng)作中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一種區(qū)別于主旋律電視劇的新主流電視劇成為創(chuàng)作熱點并進入大眾視野,如《我們這十年》《大江大河》《在一起》《江河日上》等。與側重弘揚愛國精神、展示建設成就、宣傳發(fā)展政策的主旋律電視劇有所不同,新主流電視劇更加關注社會問題、民生熱點、大眾情感等元素,是主旋律電視劇與現實題材電視劇的交織及衍生。相較于主旋律電視劇的宏大敘事和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生活化敘事,新主流電視劇將二者有機融合,通過獨特敘事策略將主旋律內容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劇情,并通過藝術手段引發(fā)受眾對現實問題的關注與思考。
隨著《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父輩》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電影實現藝術與經濟價值的雙豐收,新主流電影的概念逐漸成形。此后,新主流概念從電影行業(yè)延伸至電視劇行業(yè),新主流電視劇成為中國電視行業(yè)涌現出的一類新興劇作,不僅展現藝術性與商業(yè)性的并重,更發(fā)揮著傳遞社會正能量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盡管新主流電視劇的提法已成為業(yè)內共識,也不乏家喻戶曉的佳作,但對其定義的認知仍在形成中。2022年,北京大學陳旭光教授在《國pSI5LlmFBPUKP2fUhn1ZzA==產電視劇觀潮:新主流、新現實與新問題》文中指出:“所謂‘新主流電視劇’一般屬于投資成本較高、制作規(guī)模較大、明星較多、奇觀場面較為宏闊,常以真實可信的‘中國故事’、紅色經典或塑造國家形象,表達集體主義精神等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故事為藍本,旨在塑造打動人心、凝聚民族意識的人物形象、中國形象,正面或側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中國氣派和中國風度的電視劇?!?/p>
這一概括常被新主流電視劇的制作標準及學術研究所引用,而其分類隨著劇作的增多也逐漸細化。第一類主要是革命歷史時代的電視劇,聚焦革命年代、紅色典型等重大歷史時刻與高光人物,如《覺醒年代》《功勛》通過真實而動人的故事原型,激發(fā)受眾的愛國情懷和歷史共鳴;第二類主要展現國家的重大決定、重要政策以及重點事件,如圍繞改革開放政策的《大江大河》、以脫貧攻堅為核心的《山海情》、以“成功抗疫”為主線的《在一起》等;第三類通過官場生態(tài)展示國家治理和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發(fā)展,如反腐倡廉的《人民的名義》、掃黑除惡的《狂飆》、基層建設的《縣委大院》以及生態(tài)保護的《江河日上》等;第四類則側重于現實生活和大眾題材,通過細膩情節(jié)與真實描寫展現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抉擇,如《人世間》《小舍得》等。
新主流電影、新主流電視劇是新時代影視行業(yè)積極探索的新方向,從“主旋律”“現實題材”向“新主流”的嬗變,不僅是藝術同時代的碰撞,更是文化與市場的融合。主旋律電視劇重在“弘揚”,敘事常缺乏現實描繪刻畫;而現實題材電視劇重在“反映”,敘事往往缺乏主流價值傳遞升華。在多元文化語境下,新主流電視劇將“弘揚”與“反映”巧妙聯(lián)結,實現了敘事的平衡性和情感的共融性,在社會發(fā)展與文化傳播等多個維度彰顯出獨特價值。
1.時代精神風貌的創(chuàng)新再現。新主流電視劇承載著展現社會發(fā)展、反映歲月變遷、“講好中國故事”以及建構國家形象的重任,是對時代精神風貌的創(chuàng)新再現。在保留對時代旋律“忠誠謳歌”和對主流價值“絕對推崇”的同時,新主流電視劇站在新穎角度再現時代風貌,既能展現時代的波瀾壯闊,又不至于割裂與大眾的情感聯(lián)系,有助于厚植家國情懷、加深時代理解。例如,《覺醒年代》以藝術典型化的方式,通過革命先輩年輕化的視角,再現1915年至1921年的時代精神風貌;《我們這十年》塑造出2012年至2022年的時代群像,以平民視角講述典型事件和發(fā)展成就,再現新時代十年的美好歷程。
2.電視劇功能的放大提升。電視劇作為典型的傳播媒介,除了娛樂消遣外,還承擔著文化傳播、大眾教育與價值引導等社會功能。新主流電視劇的出現,使電視劇的相應功能得以放大與提升。一方面,通過劇情展現時代風氣、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文化,新主流電視劇在媒介、社會、國際環(huán)境波詭云譎的當下,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于故事情節(jié)中,緩解社會大眾價值沖突并增強新時代凝聚力。另一方面,作為當代社會教育的有效媒介工具,新主流電視劇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例如,《功勛》將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故事進行具象化呈現,帶領觀眾從他們身上感受崇高的價值追求與奉獻精神。
3.電視劇藝術的革新突破。傳統(tǒng)電視劇通常采用單一故事的敘事模式,較長篇幅有利于詳細、深入地展開故事情節(jié)并刻畫人物,但節(jié)奏往往難以掌控。新主流電視劇滿足審美主體的新需求,對傳統(tǒng)電視劇藝術進行革新突破。當前,許多新主流電視劇創(chuàng)作團隊對視聽效果進行優(yōu)化升級,還引入多元化的角色設定與獨立單元敘事模式,從而提升電視劇的吸引力和觀賞性?!豆住贰段覀冞@十年》在同一母題設定下,以單元劇的分劇集模式展開敘事,節(jié)奏明快、情感集中的敘事模式能充分調動受眾情緒;《理想照耀中國》則采取系列短劇模式敘述建黨百年的40個故事,每個短劇于受眾而言都是一場未知的驚喜與新奇的體驗。
4.文化與經濟的協(xié)同共生。隨著媒介技術的變革和大眾審美的變遷,電視劇與受眾間的關系發(fā)生了明顯轉向,被動觀劇已成為過去式。受眾的年輕化趨勢明顯,而當下可供其選擇的娛樂方式眾多,電視劇之間存在的競爭也更為激烈。新主流電視劇將思想性與商業(yè)性巧妙融合,實現主流價值觀與主流市場的統(tǒng)一。比如,主動改善主旋律電視劇對觀眾的說教,讓內容深刻而形式有趣,實現文化與經濟的協(xié)同共生?!队X醒年代》以藝術化的方式表現共產黨成立前革命先烈們的卓越貢獻,成功引起年輕受眾對時代精神的向往,收視份額多次穩(wěn)居全國第一,還借助社交平臺的口碑傳播及文創(chuàng)產品獲得了可觀的市場效益。
新主流電視劇在影視市場的成績喜人,既增強了創(chuàng)作團隊的信心,也為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探索出可行路徑。但與自帶IP效應和明星流量的古裝偶像劇、都市劇相比,新主流電視劇需突破主旋律電視劇和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傳統(tǒng)窠臼,結合二者優(yōu)勢在敘事策略上持續(xù)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更有效傳播。
1.多元化的敘事題材。主旋律電視劇和現實題材電視劇在發(fā)展過程中,對于題材的選擇往往單一且保守,使得敘事內容單薄,容易引發(fā)審美疲勞。新主流電視劇創(chuàng)作團隊應避免陷入傳統(tǒng)主旋律電視劇的套路化模式,選擇更為多元化的敘事題材展現內涵豐富的新主流風范。
現階段,新主流電視劇多圍繞具有獨特時代背景的題材展開。一方面,可以圍繞新時代的國家政策、重大成就和社會生活,但當前涉及政治經濟成就的題材居多,也可關注社會民生、生態(tài)建設等方面以增強題材新穎性。比如,《江河日上》雖以官場視角切入,但本質上聚焦于生態(tài)環(huán)保問題,其敘事題材雙組合的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獨特時代背景題材也可展現某一重要的歷史階段,但應對所選取階段的歷史進行深度挖掘,有效尋找更多敘事維度,從全新視角展現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瞬間。例如,《繁花》站在地域文化和地域經濟的雙重角度,創(chuàng)新重現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初期的時代風貌。即使時代相近,但因選取角度的不同,同樣能為新主流電視劇提供獨特的敘事題材。
2.軟性化的敘事表達。新主流電視劇囿于類型限制及社會責任和群體效應,往往難以跳出宏大且嚴肅的主題立意,但這并不意味著必須以犧牲其藝術美感和受眾體驗為代價。相反,新主流電視劇可采用易于被常人感知并接受的表達策略,將崇高思想以更為親民的方式軟性落地。
創(chuàng)作團隊一方面可嘗試以普通大眾視角洞察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通過平民化敘事“以小見大”,避免表達方式的刻板生硬。例如,《山海情》沒有站在國家高度或偉人視角歌頌脫貧攻堅,而是從小村落中村民的視角出發(fā),真實展示其偉大成果來自眾多平凡人和平凡事的堅守。這種敘事表達拉近了新主流電視劇同受眾的距離,能打動并說服更多群體。另一方面,新主流電視劇注重情感表達,通過劇中情感的細膩描繪引發(fā)共情,從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題所傳達的思想內涵。此外,新主流電視劇可通過引入懸疑推理式的情節(jié)與幽默的語言風格,貼近當下年輕人喜好,以吸引更多年輕受眾從而推動劇集傳播。《理想照耀中國》通過青春化語境、年輕化語態(tài),獲得大批具有傳播能力和參與積極性的年輕受眾,達到了主流文化、主流情感軟性化的投射共振。
3.創(chuàng)新化的敘事形式。成功的新主流電視劇能在競爭激烈的影視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實現跨年齡受眾的喜愛和跨圈層的傳播效應,因其能夠成功擺脫陳俗老舊的敘事形式。新主流電視劇創(chuàng)作團隊要突破既往的敘事陳規(guī),以創(chuàng)新化敘事形式使故事內容更加飽滿、情節(jié)設計更吸引人。
新主流電視劇一方面可采用雙線多線敘事形式,將不同故事線穿插交織在一起進行呈現?!督尤丈稀吠ㄟ^采用雙線敘事形式,在增加敘事層次感的同時,強化故事懸疑感從而調動受眾的追劇積極性。另一方面,創(chuàng)作團隊可以通過主客交融、虛實相生的敘事形式,依據敘事主題適當引入社會議題、真人真事或新聞事件,增強敘事的豐富性。例如,《底線》融入大量典型性、轟動性的新聞事件和法律案件,通過社會對類似事件的認知加快劇中普法情節(jié)與觀眾的連接,增強其對法的敬畏以及對法治社會建設的信心。
4.靈動化的人物形象。電視劇的人物形象對于劇作的藝術效果呈現、劇情內容推動以及主題展現升華具有重要作用,而某些涉及主旋律、現實題材及官場生態(tài)的電視劇角色定位出現偏差,一味追求人物神化和人性光輝,缺乏感染力、親和力并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新主流電視劇應在反映社會現實的基礎上描摹靈動化的人物形象,通過不斷增強演員表演的真實性,使受眾仿佛能窺見現實中的原型,由此拉近人物與廣大觀眾的距離。
新主流電視劇一方面要做好典型人物的角色塑造,結合題材背景和主題風格盡可能塑造貼近現實生活的真實人物,還要通過多維度視角展現人物性格,使其更加立體、飽滿?!督尤丈稀分袆⒏半m身在官場但勇于直面問題,講真話、辦實事的角色形象顛覆了受眾對官場人物的刻板印象,更易在觀眾心理上形成認同、情感上實現共鳴。另一方面,積極構建角色群像,多元包容的角色更顯真實,也更能凸顯故事內核、烘托主角并渲染主題?!督尤丈稀分谐酥鹘峭?,還塑造出企業(yè)家、攤販、女童等靈動鮮活的人物群像,在劇情推動、思想傳達和情感傳遞中發(fā)揮著穩(wěn)定敘事的重要作用。
在國內外文化交流交融以及傳播環(huán)境日新月異的新時代,新主流電視劇憑借豐富的思想內涵、獨特的敘事模式、深厚的傳播意義脫穎而出,成為電視劇類型創(chuàng)作中的新范式,也為推動我國社會發(fā)展和文化傳承不斷貢獻著積極力量。我們期待有更多的新主流電視劇創(chuàng)作團隊,能夠不斷優(yōu)化其敘事策略,以更豐富多元的價值觀念,持續(xù)地打造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佳作。
(作者系武漢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陳旭光.國產電視劇觀潮:新主流、新現實與新問題[J].視聽理論與實踐,2022(04).
[2]劉曉東.新主流電視劇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呈現與建構[J].藝術傳播研究,2024(01).
[3]尚雨潔.新主流電視劇的話語建構:身份符號、青春語態(tài)與認同彌合[J].聲屏世界,2023(19).
[4]董雨虹,曹敬波.新主流電視劇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繁花》的話語策略與審美風格[J].當代電視,2024(03).
[5]汪榮.新主流電視劇的敘事創(chuàng)新與認同傳播[J].北方傳媒研究,2023(05).
【編輯:沈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