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的村子,背靠青山,綠水環(huán)繞,二三十戶人家,一律住著黑瓦房。傍晚,人家屋頂上的炊煙從瓦棱冒出來的時候,雞鴨在進(jìn)籠,農(nóng)夫荷鋤歸,娘的一聲呼喚,山野撒歡的小孩兒都跑回家了。
濃郁的生活氣息,人間至真煙火味。
長大后進(jìn)了城,住在鋼筋水泥澆灌的房子里,再不見屋頂上那縷溫柔的炊煙,生活方式變了,生活的內(nèi)涵卻沒變,還是人間煙火味。
鄰居有兒女婚嫁,晚上,女主人哈哈笑著,送我一包喜糖。我回家,門口放著一把豇豆,或幾只茄子,拿進(jìn)屋下鍋,不會有人來問我它們的下落。我家院子里的枇杷熟了,我架著梯爬上去摘下來,左鄰右舍忙著分。梔子花開的季節(jié),我敞開院門,過路人進(jìn)來摘去幾朵,不能說是偷。人間煙火味,是分享喜悅和成果的開心味。
天大地大,同事朋友好聚好散。聚時一桌接風(fēng)宴,斗酒相逢,喜怒哀樂,海闊天空洗風(fēng)塵,醉倒又何妨!散時一桌餞行酒,說不上“桃花潭水深千尺”,至少人生一段情。情在,友誼在。他鄉(xiāng)異俗,我們不忘帶著家鄉(xiāng)的煙火味走南闖北。我來時,帶來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楊芳醬油分給同事,說炸肉吃,特別香;我走時,一包鴨舌,一盒魚膠,叮囑我,讓親人嘗嘗。人間煙火味,是聚散無常和你來我往的情誼味。
柴米油鹽醬醋茶,每個人都抵擋不了鍋碗瓢盆的誘惑。春游幸福谷,坐在大巴車上,來自江西的胡老師給我一個青團(tuán),鴿蛋大,松綠色,里面有肉餡,好看又好吃。園區(qū)內(nèi),彩羽的野雞,蓬翅的鴕鳥,豹紋的長頸鹿,只是匆匆一瞥,最愛是樹下的艾蒿。艾蒿是青團(tuán)的原料。我們找來幾個塑料袋,蹲在樹下掐艾蒿。我向胡老師請教青團(tuán)的做法,她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我把做好的青團(tuán)送給她品嘗。她邊吃邊回味:“是那么個味!”能做江西的一道美食,我高興極了。人間煙火味,是野菜變成佳肴的欣喜味。
家釀,飲料中的精品,我的最愛。我最喜歡做果酒,做得最成功的是葡萄酒。做了好多年。那些年,我?guī)缀趺刻旌纫稽c(diǎn)點(diǎn),甜里有點(diǎn)辣,越喝越好喝。逢年過節(jié),家人小聚,喝我的酒,都說:“是那么個味!”我現(xiàn)在的鄰居是河南人,她把剛釀好的糯米酒盛一杯給我。我又學(xué)做起糯米酒來。我也做過這酒的,沒成功,還臭了。她手把手教我,一次成功。青草味的糯米飯,兩天變成香甜的糯米酒。每天吃小半碗,睡覺都香甜。人間煙火味,是糧食水果釀成美酒的香甜味。
一個學(xué)生家長邀我去她家過端午節(jié)。我?guī)ナ巢?,我們一起做包坨。包坨是老家過節(jié)和婚娶的招牌菜,制作程序煩瑣,又費(fèi)時。十多種食材混合在一起的餡,營養(yǎng)全面,是這道菜的精華。我用一天時間做好了餡,用盆盛著,第二天端了過去。對于餡,她沒有多少好奇,用開水和薯粉做坨皮,連在前廳聊天的村主任都趕過來制止我。沿海地區(qū),多吃生鮮,味清淡,偶爾用涼水和米粉煎餅,并不知道我的坨皮得用開水泡。我用我?guī)サ淖袅险ǔ龅陌纾稘馍?,有嚼勁。嘗過之后,再來一鍋。人間煙火味,是把陌生相處成熟悉的親情味。
鄉(xiāng)下嬸娘提著一籃土雞蛋,陽光下,戴著草帽,蹲在城里街道的樹蔭下,用眼光打量著行人。雞蛋個頭小,黃殼的,白殼的,綠殼的,都有。我知道是正宗的,暫時不需要,我也買?;蛘?,農(nóng)戶挑著擔(dān)來城里賣菜,兩塊豆腐,幾個蒜球,我也會買。我看到他們,就看到炊煙,黃昏里,在黑瓦棱上彌漫,或裊裊,似一道清泉淌過心房,似一首歌在身邊淺唱低吟。人間煙火味,是身在他鄉(xiāng)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味。
故鄉(xiāng),他鄉(xiāng),處處都有人間煙火味。這種味,不像夜空中煙花的絢爛,也不像春日里鮮花的奪目,它是喧囂中的寧靜,失意中的慰藉。干涸的心田因它而飽滿,疲憊的人生,因它而有了些詩情畫意。
最是人間煙火味,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