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黑夜將至,我把懷中的詩集當成孤燈,仍可采擷滿天星辰。詩,總能觸及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寄托我們的美好念想,抑或激起烙印于骨髓的民族精神。
我們?nèi)諒鸵蝗账⒅鴦e人的光鮮亮麗的生活,卻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我們每時每刻都盯著手機上的消息,卻好像從來不曾得到真正的慰藉。于是,孤獨在陰暗中滋生,迷茫在單調(diào)中躲藏。這時詩的光亮從心靈的裂縫中照射進來。我們讀“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在多雨的春天,共享詩人淡淡的哀愁。“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在我們登上高樓后看見遠山連天、月映澄江卻不知如何表達時,最真切的共鳴?!叭松嘤忻?,安能行嘆復坐愁”鼓舞我們即便身處低谷也不要沉淪,盡管有時現(xiàn)實是“吞聲躑躅不敢言”。讀詩,讓我們獲得了認知的提升和情感的慰藉,人生不再單調(diào),靈魂不再孤獨。
未讀《離騷》前,我以為屈原只是“愛國詩人”,只是在汨羅江畔徘徊愁苦的形象,讀到“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后,我才理解了他。他手捧白芷,從辛夷盛開、杜衡纏繞的岸邊走過??v使“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也能對天喊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從此,他住進了我的心里,在我面對人生困境和道德選擇時,給予我精神上的引導。不讀《離騷》,便無法理解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的高潔人格;不讀蘇詞,豈知蘇軾“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曠達?讀詩,讓我們的人格散發(fā)芳香,精神如花綻放。
詩還深藏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和情感?!堕L安三萬里》有言:“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笔前?,只要詩在,書在,我們的文化就不會斷,我們的精神就會薪火相傳。
“獨自行走在世間,哪一段路沒有詩相伴?”愿我們腹有詩書,心懷遠方。即使前路漫長,也能夠擁有自己的詩意人生,采擷滿天星辰!(指導老師:付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