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的重要組成,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時代價值。通過深入理解紅巖精神的歷史背景和形成過程,挖掘其這種精神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紅巖精神在當代社會中的應用和意義,以及如何將這一精神財富轉化為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
【關鍵詞】紅巖精神;精神譜系;當代價值;生命力;凝聚力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17—090—03
小說《紅巖》塑造了齊曉軒、許云峰、江雪琴等英勇的共產黨人形象,他們在獄中進行了英勇戰(zhàn)斗,體現(xiàn)出了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氣節(jié)。盡管小說的主人公們最終慘遭屠殺,但他們的事跡顯示了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不屈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種精神在當代仍舊有其強大的生命力。
一、《紅巖》中的精神譜系
(一)堅定的理想信念
紅巖精神的核心是共產黨人鑒定的理想,理想信念是人們行動的內在驅動力,它激發(fā)出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幫他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保持不懈的努力。理想為人們提供了明確的價值導向,幫助他們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共同的理想信念能夠凝聚人心,增強集體的向心力和戰(zhàn)斗力,使團隊或社會集團在面對外部挑戰(zhàn)時更加團結一致。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tǒng)中,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顯得尤為重要,它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核心價值。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先輩們面對重重困難和嚴峻考驗,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這種理想信念是他們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各種風險考驗的精神支柱[1]。
在革命時期,在長期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不畏艱難險阻,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爭。在解放后的建設時期:新中國成立后,共產黨人繼續(xù)堅持理想信念,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努力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國際環(huán)境,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改革開放。
(二)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
紅巖精神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是指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困難和挑戰(zhàn)時,全體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應對的精神品質。這種情懷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對國家的深厚感情,是推動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一直是激勵人民克服困難、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核心價值。在全面抗戰(zhàn)時期,面南方局共產黨人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始終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努力維護國共合作,積極團結各界進步人士和國際友人,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和推動中國革命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
和衷共濟強調的是集體的力量,它倡導人們在面對挑戰(zhàn)時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為國家的利益和民族的福祉而努力。這種情懷要求每個人都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僅僅是關注個人的利益,更要關心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未來。這種愛國情懷還體現(xiàn)在對國家的無私奉獻上,無論是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還是在國家需要時,都愿意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出犧牲。
這種和衷共濟愛國情懷的歷史體現(xiàn),如在在抗戰(zhàn)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共同抵抗外敵入侵,展現(xiàn)了偉大的愛國情懷和集體英雄主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中國成立后,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貢獻力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繼續(xù)發(fā)揚和衷共濟的精神,積極參與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推動中國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三)艱苦卓絕的凜然斗志
紅巖精神展現(xiàn)了共產黨人在逆境險境中挺立、在危局困局中開拓的凜然斗志。在白色恐怖的統(tǒng)治區(qū),紅巖革命先輩們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持原則、策略靈活,充分展現(xiàn)了共產黨人的政治品質和斗爭精神。艱苦卓絕的凜然斗志是指在面對極端困難和嚴峻挑戰(zhàn)時,依然能夠保持堅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這種斗志體現(xiàn)了人們在逆境中堅持信念、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是推動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紅巖》中有許多片段都能體現(xiàn)出革命者的凜然斗志,例如,在小說中,江姐的儀容很淡雅,層顯出一種知識女性特有的典雅。但是,當她站在江邊,看到拉纖和搬運的壯丁的慘狀,苦難濃重的農民的那種苦狀,讓她心潮澎湃,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她實在不能忍受反動派的無恥暴虐,她一定要號召老百姓從根本上顛覆反動派的統(tǒng)治,去迎接新中國的到來。她漸漸地,好像看見了遠處無數(shù)的紅旗,在廣袤的土地上飄動,一眼望不盡的武裝的農民,正出沒在群山之間。通過對江姐的心理活動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江姐對那些反動派的怨恨和對共產黨雄起的偉大愿望。這種在面對重重困難時,不輕易放棄,能夠持續(xù)堅持,展現(xiàn)出頑強的毅力和決心,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夠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不斷前進,在困難和危險面前,敢于直面挑戰(zhàn),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這正是《紅巖》中所體現(xiàn)的精神內涵[3]。
(四)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
《紅巖》中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體現(xiàn)在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身上,他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堅持操守、寧死不屈。例如,江姐面對敵人的酷刑和死亡威脅,始終堅貞不屈,展現(xiàn)了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和堅定信念。這種浩然正氣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紅巖精神彰顯了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和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在派腐朽墮落的環(huán)境中,紅巖革命先輩們始終堅持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職業(yè)操守,展現(xiàn)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風骨。
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品質,它體現(xiàn)了人們在面對逆境和挑戰(zhàn)時所展現(xiàn)出的堅定信念、正直行為和不屈不撓的斗志。這種精神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被高度推崇,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重要內容。共產黨人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和挑戰(zhàn),都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理念,不因外界壓力或誘惑而動搖,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正義,做到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保持清正廉潔,面對逆境和壓力,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意志,不輕易放棄,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二、《紅巖》精神的當代價值
(一)堅定理想信念
《紅巖》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代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這種精神財富不僅承載著革命先輩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執(zhí)著追求,還蘊含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犧牲奉獻的崇高品質。《紅巖》精神可以幫助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這種可貴之處體現(xiàn)在。
首先是傳承了紅色基因,《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傳承了革命先輩們的紅色基因。通過學習《紅巖》精神,青少年可以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不懈努力,從而增強對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其次能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情感,《紅巖》精神中的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是對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至上追求。青少年通過學習《紅巖》精神,可以激發(fā)起對國家的深厚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地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的發(fā)展大局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第三能培養(yǎng)青少年的奮斗精神,《紅巖》精神中的艱苦卓絕的凜然斗志,展現(xiàn)了革命先輩們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勇于斗爭的精神風貌。這種精神對當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鼓勵他們在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時,不畏艱難、勇于拼搏,培養(yǎng)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
最后還能塑造青少年高尚的品格,《紅巖》精神中的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定的政治品格。青少年學習《紅巖》精神,可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正直誠信、勇于擔當?shù)钠犯?,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lián)數(shù)男聲r代青年[4]。
《紅巖》精神是激勵當代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的強大精神動力。通過深入學習和實踐《紅巖》精神,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黨的歷史、增強“四個自信”,并在新時代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這一偉大精神,為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社會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二)樹立正確價值觀
紅巖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深遠的影響。紅巖精神的核心內容包括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艱苦卓絕的凜然斗志和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這些精神財富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行為準則。首先可以幫助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紅巖精神中的堅定理想信念教育青少年要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這對于青少年來說,意味著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不斷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以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其次可以塑造奮斗精神,紅巖精神中的艱苦卓絕的凜然斗志鼓勵青少年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不畏艱難、勇于奮斗。這種精神有助于青少年樹立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在逆境中堅持不懈、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最后紅巖精神中的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強調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道德情操。這種精神對青少年來說,是培養(yǎng)正直誠信、公正無私的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鼓勵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成為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
紅巖精神不僅是歷史的產物,更是時代的呼聲。它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和價值指引,幫助他們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學習和傳承紅巖精神,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具有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奮斗精神和高尚品格的新時代青年。
(三)增強民族凝聚力
紅巖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是對過去革命先輩們英勇斗爭的歷史記憶,也是激勵當代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強大精神力量。首先有共同的歷史記憶,紅巖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偉大斗爭和犧牲,這段歷史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記憶。通過回顧和學習這段歷史,可以喚起全民族的共同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加強民族內部的團結和凝聚力。其次紅巖精神強調堅定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等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也是現(xiàn)代社會的道德準則。通過普及和實踐這些價值觀,可以促進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增強社會的道德凝聚力。最后是應對挑戰(zhàn)的力量,紅巖精神中的艱苦卓絕的凜然斗志和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展現(xiàn)了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紅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瑰寶,它不僅是對過去的紀念,更是對未來的啟迪。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我們應當繼續(xù)傳承和弘揚紅巖精神,激發(fā)全民族的愛國情感和奮斗精神,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通過這種精神的引領,我們可以更好地凝聚民族力量,共同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輝煌。在當代社會,弘揚《紅巖》精神有助于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三、結語
《紅巖》中的精神譜系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激勵當代青年投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精神力量。通過對紅巖精神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探索其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fā)展路徑,激發(fā)全民族的愛國情感和奮斗精神,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常新語,張玉瑩.新時代傳播紅巖精神的路徑、特點及經(jīng)驗[J].才智,2024(1).
[2]趙可可.論《紅巖》改編作品的敘事類型與文化價值[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
[3]向雪飛.新媒體時代如何傳播好紅巖精神[J].新聞前哨,2023(14).
[4]胡劍,柯芳,劉海鑫.紅巖精神中的廉潔因素及當代價值[J].廉政瞭望,2023(2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范類高職院校立足“五史教育”、培植歷史自信的路徑研究——以大同師范高等??茖W院為例(項目編號:2023JGSZ094)。
作者簡介:劉曉君(1992—),女,山西長治人,碩士研究生,大同師范高等??茖W校,助教,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