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家自古以來致力于對人的自然與精神生命的探索,在精神的時空中尋找出路,尋找生命永恒的承諾。這種追求與最高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道家真人們的事跡、神跡以及創(chuàng)作的詩篇中。基于歷代得道真人的詩詞,探討其中具備的不同于世俗詩人的質,闡述其中呈現(xiàn)的生命超越之美、生命能量之美,踏碎虛空的極致境界,超凡脫俗的高維度,探討生命美學尚未重點論述的領域,探尋中國美學有待開拓的空間。
關鍵詞:生命美學;道家真人;詩詞;高維度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湖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省社科基金前期資助項目)(20ZD042)階段性成果;湖北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化設計研究中心基金資助項目研究成果。
生命美學是與實踐美學、生態(tài)美學并列的當代美學形態(tài),該理論認為審美和美學問題的核心是人的生命。宋耀良于1988年在《藝術家生命向力》提出“美在于生命”[1]1,主張“美是生命向力的符式顯現(xiàn)”[1]4。1991年,潘知常在《生命美學》中提出:“美學必須以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作為自己的現(xiàn)代視界?!盵2]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封孝倫提出“美是人生命追求的精神實現(xiàn)”[3]128,是人的生命追求通過精神的方式在精神的時空中得以實現(xiàn),認為在生命美學體系中,人是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會生命三重生命的統(tǒng)一體。人不但存在于現(xiàn)實時空,還擁有博大的精神時空,在這一時空中進行著豐富的生命活動。作為審美與生命哲學的基礎理論,生命美學具有借鑒人類已有成果繼續(xù)開拓與探索的空間,可在與文化傳統(tǒng)的對話中進一步發(fā)展與豐富。
中國的道家自古以來致力于對人自然與精神生命的探索,“在精神的時空中尋找出路,尋找生命永恒的承諾。”[3]92這種追求與最高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道家真人們的事跡、神跡,以及創(chuàng)作的詩篇之中。本文以歷代得道真人詩詞為對象,探討這一生命美學尚未重點論述的領域。歷代道家修行者甚多,但得道真人仍屬罕見。在道家看來得道至少具備三個前提:一、健康的身體條件;二、道德楷模且不拘泥;三、強大的精神力與意志力。歷史上被譽為真人的高道多為帝王敕賜,如龍虎山天師。這里主要指道門公認的通過專業(yè)修煉而成的高道仙圣。關于修煉的方式與得道的標準,在歷代高道的典籍中皆有記載。如《道德經》《南華經》,西晉葛洪《抱樸子》、魏華存《黃庭經》、唐代吳筠《玄綱論》、司馬承禎《坐忘論》、南宋薩守堅天師《煉性歌》、金朝孫不二《孫不二元君法語》,在陶弘景、陳摶、呂洞賓、王重陽、張三豐、白玉蟾等祖師的作品中都有論及。較簡明的如上清宗師司馬承禎所言七個階次:敬信、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和得道。生命美學認為人在生命本質上追求最大的實現(xiàn)與時空的無限。而在道家得道的頂峰上,皆為通曉儒釋道的飽學之士,為歷史級精英?!叭彘T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悟徹便令知出入,曉明應許覺寬洪?!保ㄍ踔仃枺拔逸呑裥欣鲜戏?,山人能注孔門書。焚香讀《易》談玄理,儒道同源天地初?!保◤埲S)淵博的學識、高超的領悟是基本條件,得道更要踐行,將高深修為化入生命。道家詩詞呈現(xiàn)并非是藝術美、依存美(康德),而因求真而美,體現(xiàn)莊子所言的人生“至樂”——悟道,追求真理,超越生命極限,豁散宇宙情緒。
一、生命高維之美(踏碎虛空、和光同塵)
在道家的視域中,無極之外復無極,修行者力圖洞悉宇宙的哲理,于相對靜態(tài)空間中控制動態(tài)時間、掌握天地人變化、預知事物發(fā)展軌跡,甚至超越人類認知與感知的邊界、極限,臻于造物主的領域、見識世界的主宰。張三豐詩云:“心同日月大輝光,我與乾坤為表里。打破虛空不等閑,收來六合一黍米?!薄安扇∠忍鞜捄筇?,循環(huán)二炁共根源。欲知有象原無象,須識初弦與下弦。杳杳乾坤將判處,冥冥父母未生前?!钡涝谔斓匚磁兄?、父母未生之時,得道開悟即跨越界限,接近第五維度。以美國格羅夫等人為代表的超個人心理學認為:意識狀態(tài)是有層次的,超個人意識狀態(tài)可以超越時空和人體的限制,而直接和世間萬物以及宇宙意識進行心理溝通。認為是非正常意識狀態(tài)[4]。但是道家與此不同,對于得道真人而言,人類意識的終極境界是持久的永恒,是正常意識與存在狀態(tài),并在其詩詞中得以呈現(xiàn)。
呂洞賓詩云:“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須跨鳳與乘龍。偶因博戲飛神劍,摧卻終南第一峰。朝游北越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睂O不二詩云:“身外復有身,非關幻術成。圓通此靈炁,活潑一元神?!被艚鹪凇稌r間簡史》中說,只有光或者其他沒有內稟質量的波才能以光速運動。時間不能完全獨立于空間,相對論中沒有一個唯一的時間,相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測度[5]18。時間和空間變成動力量:當一個物體運動時,或一個力起作用時,它影響了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反過來,時空的結構影響了物體運動和力的作用方式。空間和時間不僅有影響力,而且受宇宙中的每一件事影響。廣義相對論中,在宇宙界限之外講時空沒有意義[5]125,而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結合在一起,就可能使時空都成為有限,但又沒有任何邊緣和界限。
由此,在不確定的矛盾罅隙之中,得道的途徑便是踏碎虛空,是波粒二象性干預的目擊道存。和光同塵,無光不見塵、無塵不見光,光與塵的相遇使兩者同時顯現(xiàn)。虛的未知導致了不確定性,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將一切變形。正如霍金所言:“不確定性原理讓一個完全宿命論的宇宙模型的夢想壽終正寢,不能準確測量宇宙現(xiàn)在的態(tài),就不能準確地預言將來?!盵5]37道家詩詞中體現(xiàn)的是勘破虛空之后的神靈視野,這一視角與身份在世俗詩人中無一人企及,包括求道而未能得道的李白。真人們不僅天眼洞開,更到達虛空已踏碎的高維。
“踏碎虛空出杳冥,擘開混沌生揮霍。陰陽升降作門戶,日月縱橫為鎖鑰。”(丘處機)“聚集萬靈同慶會,飛騰八極示清雄。掣開今古神方秀,劈碎虛空理不窮?!保ㄍ跆幰唬┨斓乇緹o,因人的參與才驀然呈現(xiàn)時間與空間,宇宙無限亦有限,勘破正在有無的邊緣。往前,是人類或許永遠未能到達的虛無,沒有方位、沒有時間,遠在人類能掌握的邊緣之外,已不屬于人類。
二、生命能量之美(虛靜之力,高空能量場)
超個人心理學強調人類意識狀態(tài)的“內在轉化”,使人產生深刻的哲學反思和超個人的意識洞察,體驗到自身和萬物的心靈溝通,共存在整體相連的精神網絡之中。對于道家遠不止于此,而表現(xiàn)為可操作的精神內化與突破。在生命美學的視域中,“精神時空里,人是綿延的生命之流,是主宰遼闊、寬廣的生命之王”[3]128。對于道家,這種支配向外,更向內。
“制命在外,可殺可活;制命在內,天下無對?!保ā读凶印罚┑玫勒嫒送ㄟ^修行洞徹天地與自身生命,通過守真、心齋、內視、坐忘等方式,煉化內心,煉精化炁,通過“術”的磨練,提高自身與道融合,思玄而通玄,自內而外煥發(fā)生命巨大蓬勃的能量、磅礴的氣勢,形成具有永恒生命之力的場,超出天地之外。霍金新物理學有言:“觀測時,量子會擾動粒子,以不能預見的速度改變粒子的速度。單獨量子的能量越大,粒子速度就被擾動得越厲害?!盵5]37《老子》有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碑敂y帶力的粒子為零,力就是長程的了。在物質粒子之間交換的,攜帶力的粒子稱為虛粒子,因為它們不像“實”粒子那樣可用粒子探測器檢測到,但我們知道它們的存在,因為它們雖然看不見,卻具有可測量效應,它們引起了粒子之間的力[5]44。新物理學論證了無中生有,無與有的糾纏,虛粒子擁有無的力量。由此推論,當精神越臻于虛空之境,力量越發(fā)強大,以至天下無對。
葛洪詩云:“大象雖寥廓,我把天地戶。披云沉靈輿,倏忽適下土??斩闯尚?,至精不容冶。太真噓中唱,始知風塵苦。頤神三田中,納精六闕下。遂乘萬龍楯,馳騁眄九野?!鄙缹W側重人的自然存在。道家真人以精神生命引領物質生命,二者從未分離,以一種融合美丑的能量,把持天地之門戶、借造化之偉力,勘破有無、遨游太虛,呈現(xiàn)一種更強烈的生命力的洋溢進發(fā),構成巨大的內在崇高。正如豐子愷所言:“不懂宗教,就不可能真正懂得藝術?!盵3]100藝術來自修為的升華,接近甚至直達彼岸。真人們以哲學家式對于宇宙萬物的精神感悟與深刻洞見,超越的精神領域與未知世界交流,于天人合一中獲取信息,冥冥中受到真理式精神力量的引導,并且能參與其中。
“太虛無垠浩磅礴,孰使陰陽兆開鑿?;驶收嬖讏?zhí)化樞,鼓蕩吹噓橐中籥。由來萬有同一源,玉檢瓊編秘經略。玄元圣祖啟妙機,百萬微言示沖漠?!保◤堄畛酰皠ζ鹦潜既f里誅,風雷時逐雨聲粗。人頭攜處非人在,何事高吟過五湖。粗眉卓豎語如雷,聞說不平便放杯。仗劍當空千里去,一更別我二更回。”(呂洞賓)與他們的渾厚能量與超逸不羈的視域相比,世俗詩人常呈現(xiàn)一種降維。如呂祖的詩歌中,時空與三觀炸裂、錯亂,令人驚嘆,超出了世俗詩歌的凡人法則,營造出蓬勃的高空能量場。詩中奔雷擎電、操控時空、奪造化之神奇、萬物運于掌中,縱橫天上人間之雄豪偉壯之勢,非超凡脫俗之神靈級不可為,神能飛行,并能移山。
真人詩詞超時空視野中,第一要義不是美,而是對終極之境的探知,呈現(xiàn)廣闊極限的真理。感覺超出認知,以虛空的靈魂化人,能量溢出。在生命美學視域中,人都希望能活得更為長久,活得幸福充實,活出價值與意義;在精神的時空中感受無限可能,希望獲得超人的神力。得道真人的詩篇體現(xiàn)生命愿望全面、豐富、充分的實現(xiàn),生命強烈而高級的快感,形成的審美場具有高度的物理能量、動量和質量,在一定條件下能和實物、自然生命相互轉化,揮斥而出強大極致的自由。
三、生命超凡之美(靜默崇高、神跡之美)
“滿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劍一杯茶。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惹人間桃李花?!保ò子耋福┑玫勒嫒说膱鲇蚶锩妫袇味促e詩中這般動蕩激越之美,同時亦有一種靜默的崇高、永恒的寧靜,猶如滿室的天香,場域和磁場干凈平和,能包容影響、感染凈化到其中的一切。古希臘先賢蘇格拉底認為:藝術是靈魂對天外永恒景象的回憶與模仿[6]。柏拉圖認為:靈魂隨諸天神靈飛翔,詩人有神靈憑附,代神說話[7]。弗雷澤在《金枝》中論及交感巫術,認為巫術的首要原則之一是相信心靈感應[8]。從道家修行的角度,上述并非想象。從科學的角度論證,愛因斯坦曾引入宇宙常數(shù),論證宇宙為靜態(tài),在外在引力之下引入反引力,認為這種力不像其它力,不發(fā)源于任何特別的源,而是時空結構所固有,他宣稱時空有一種內在膨脹的傾向,剛好可以平衡所有物質的相互吸引,結果使宇宙成為靜態(tài)[3]29。這種時空收縮之力,形象論證了道家“靜為動根”“以靜制動”的思想。
生命美學認為,精神時空寬廣無限,朦朧模糊,不能用理性的方式最后把握,有幾分神秘更具感性,具有現(xiàn)實時空所沒有的可逆性和伸縮性[3]93。道家的世界更涉及時空消亡,精神時空的變化不可測量,認為通過主觀精神對人生底蘊的大徹大悟,滌除玄覽,以虛靜之軀化入自然,也能與自然之“道”一樣獲得恒久的生命。詩云:“玄圃遏北臺,五城煥嵯峨。啟彼無涯津,泛此織女河。仰止升絳庭,下游月窟阿。顧盻八落外,指招九云遐?!保ǜ鸷椋按蟮罒o言不可聞,禪宗坦蕩乃同群。兩般打坐誰能悟,一炷香煙孰會分。奪得三光真秀氣,便消四大假紛紜。團圓耀彩投空外,方得逍遙似白云?!保ㄍ踔仃枺?/p>
博大的精神時空構成、執(zhí)著的生命追求、活躍的精神生命解除束縛自由的伸張,于遼闊遙遠的時空任意翱翔。朗吉駑斯認為“崇高風格”中對象的特點在于“無限制”或“無限大”,巨大的力量或氣魄,主體升起一種征服邪惡、戰(zhàn)勝強大、力爭勝利的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和精神上的自豪感。道家詩詞具備莊嚴與氣魄、卓越與高雅,但無自豪感,是高貴曠達的平靜,正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睨于萬物”,是不悲不喜中的逍遙愉悅、無我至樂。
“跨鳳驂鸞下碧城,笑看云外月光清。昆侖萬里天風送,搖曳瓊環(huán)玉珮聲?!薄拔冶纠雠⑾?,曾看海水變桑田。神通八極閑游戲,環(huán)珮聲搖碧落邊。髻頭高插美金華,拜別西池阿母家。裊裊天風吹袖帶,步虛全仗紫云車。”(麻姑仙子)仙凡之間并無鴻溝,境界與神靈相溝通、神跡與人間相溝通,瑰麗豐富、神秘莫測。天地沉浮、人間盛衰,盡在眼底,以飛仙之身份進入浩瀚無邊的神境閬苑,逍遙通透,無所不至;躡景登虛,無所不能,掌控生命與時空,游走于不同的宇宙維度,呈現(xiàn)仙化的超凡之美、神跡之美。詩中之神人已成為恒遠天地的一部分,輕駕八極,與諸天為友。
在生命美學視域中,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實現(xiàn),精神有一種超越時空的穿透力,似要溝通現(xiàn)實與彼岸世界的關系,引渡人們達到至靜至樂的境界。在道家視域中,沒有專屬審美的情感,引起愉悅是精神的超逸飛升,投身于至高真理的懷抱。“什么事物,只要以精神生命的方式滿足了人的生命需要,它就是美的;什么事物,只要在精神的時空里滿足了人的生命需要,它就是美的?!盵3]92得道真人的詩詞揭示了人類審美的神奇動力機制,是生命探索的極致,打破與更新著諸多審美規(guī)范與認知,飛向無極,向更高之處發(fā)空想,昭示著中國美學有待開拓的科學與神性空間。
參考文獻:
[1]宋耀良.藝術家生命向力[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2]潘知常.生命美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91.
[3]封孝倫.人類生命系統(tǒng)中的美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4]楊韶剛.超個人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8.
[5]霍金,蒙洛迪諾.時間簡史(普及版)[M].吳忠超,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6]汪子嵩,等.希臘哲學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53.
[7]柏拉圖.文藝對話集[M].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8.
[8]弗雷澤.金枝 巫術與宗教之研究[M].徐育新,等譯.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22.
作者簡介:
季芳,博士,湖北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美學、藝術理論。
錢君儀,湖北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