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考上大學了,考上一所名牌大學?!毕⒑芸炀蛡鏖_了。
孩子有了喜事,最高興的,當然是父母。從知道高考分數(shù)那天起,加一的父母就開始收到親朋好友的祝賀,孩子上大學,一段時間里成了他們的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個熱門話題。加一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直很低調,從來沒有被這么多人關注過,除了祝賀祝福,倆人還收到好多個添加微信朋友的請求。
從高考結束,到通知考試分數(shù),再到填報志愿,這段等待時間還是蠻長的。加一的父母一直想著如何給孩子報一所合適的大學:既要能考上喜歡的學校和專業(yè),又不會因為志愿報低了浪費考分。上網(wǎng)查詢,征求其他人的意見,夫妻倆忙得不亦樂乎。不過,加一本人反倒不是太積極,沒有說特別喜歡哪所大學或哪個專業(yè)。父母不想給孩子壓力,相信加一有能力自己決定,所以也就從來沒有要求加一選讀什么樣的大學。
時間簡直在飛,幸福的日子更是過得快,很快,大學報考截止時間來了。
“你想好要報哪所大學了嗎?”網(wǎng)上報考的頭一天晚上,爸爸問加一。
孩子笑而不答,只說了一句:“您就不用管了?!?/p>
“明天報完志愿,就不能更改了,你可要想好了,世上沒有后悔藥?!眿寢尲恿艘痪?。
加一還是笑而不答。
第二天,一家人圍在電腦前填寫志愿。錄取系統(tǒng)實時更新報考和錄取情況,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一家人的心像加一停在鍵盤上的手指一樣懸著。
突然,網(wǎng)絡斷了。
怎么回事?全家人捏把汗。
幸好,網(wǎng)絡在錄取結束前十分鐘恢復正常。
最后一分鐘,加一不慌不忙鍵入自己的志愿:S城體育大學,運動康復專業(yè)。
那是加一的爺爺年輕時就讀的大學。
難道是天意?加一填報的志愿居然和父母所想不謀而合。
“恭喜你,成功錄取?!彪娔X顯示定格在最后錄取結果。
看到加一被心儀的大學錄取,加一的父母暗暗驚喜,心里卻開始琢磨如何說服加一的奶奶。
其實,在報考大學之前,加一的父母想過讓孩子報考爺爺就讀過的大學,并征求加一奶奶的意見。奶奶因為加一爺爺去世受到打擊,并不十分贊同加一走爺爺走過的路。
因為父母工作忙,加一從小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爺爺退休前是大學教授,奶奶是醫(yī)生。在加一眼里,爺爺奶奶太了不起了。尤其是爺爺,就是加一的偶像:著書立說,著作成為大學首選教材;乒乓高手,曾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教工比賽獲獎;魯班再世,家里用的家具,大到立柜書架,小到桌椅板凳,全部出自爺爺之手;桃李天下,爺爺?shù)膶W生分布在全國各地,許多學生成為單位或學校的骨干、棟梁。還有,爺爺?shù)膶W生曾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奪冠。
還在大學當老師的時候,爺爺課講得好、精彩,遠近聞名。好到什么程度?爺爺?shù)恼n講完了,全班學生不約而同起立鼓掌。
從加一懂事起,爺爺就給他講故事,教他下棋。爺爺講起故事來,像說書人一樣,表情豐富,抑揚頓挫。一句“且聽下回分解”,停的地方剛剛好。加一聽得著迷,經(jīng)常纏著爺爺問故事下文。講故事過程中,爺爺喜歡問問題,加一聽得認真,擔心被問倒。爺爺教加一下棋,一招一式,都有專業(yè)學名。爺爺還給加一加工制作了一副國際象棋,車、馬、象,棋子不同于市面上賣的象棋,適合于兒童,個個栩栩如生。
爺爺學的是體育。奶奶說過,爺爺當年學體育,因為看了電影《女籃五號》,希望將來體育報國。
很不幸,爺爺在加一讀初中的時候突然心臟病發(fā)作去世了,奶奶很傷心,甚至有些自責沒有照顧好老伴,也更加疼愛加一。
雖然爺爺不在了,可在加一心里,爺爺高大的形象比以前更清晰了。加一覺得自己永遠超不過爺爺。
秋高氣爽,開學日來了。加一要出發(fā)去上大學了。細心的父母早早就開始為孩子準備這,準備那。奶奶被說服了,支持孫子去走爺爺走過的路,唯有一心盼著孫子平安。她很早就開始默數(shù)孫子還有幾天出發(fā),不舍。
等到了S城,安頓住下,一家人馬不停蹄去了學校。校園、教室、操場、圖書館、體育館、宿舍,到處都留下全家快樂輕松的笑聲和影子。學校想得細致周到,加一的父母放心了。
學校安排家長和孩子參觀校史紀念館。紀念館建在圖書館旁邊,雖然只有一層,但面積比半個足球場還要大。學校已經(jīng)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展館內,從學校初創(chuàng),到發(fā)展、創(chuàng)新、合并、成就,等等,非常詳細。同學和家長跟著解說員,一邊看,一邊贊嘆。
“那不是爺爺嗎?”加一突然喊了出來,引得解說員和其他人都朝他看過來。
順著加一手指方向,看到一張放大的黑白照片,照片下面有一行字介紹:“改革開放,1977年恢復高考后,我校第一批招收的研究生。”
照片上,幾個意氣風發(fā)的青年并排站在學校門牌前。左面數(shù)第二位,正是加一的爺爺。
只見年輕時的爺爺露著招牌笑容,兩個藏不住的酒窩。
加一的父母眼眶濕潤了,默默站在照片前面。
真想不到,祖孫倆會以這樣的方式重逢。
“加一,加一……”
加一的耳邊,響起爺爺喊他回家吃飯的聲音。
特約組稿:紅山玉
本輯責任編輯:練建安 楊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