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秋季,是大豐收的季節(jié),大自然賜予了人們豐富的果實和美味的食材。水果等食物以甜味居多,既能滿足人們的味蕾,又能帶來愉悅的心情。雖說 “秋吃果,藥不抓”,但秋季氣候干燥,晝熱夜涼,飲食不當(dāng)可能會引發(fā)疾病。如何在品嘗美味的同時,兼顧營養(yǎng)與健康呢?古語道“不時不食”,應(yīng)季食物營養(yǎng)價值高且價格實惠,下面介紹幾種甜味應(yīng)季水果的營養(yǎng)價值和食用方法。
蘋果
蘋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包括糖類、有機(jī)酸、果膠、蛋白質(zhì)、鈣、磷、鉀、鐵、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蘋果中的蘋果酸、酒石酸和胡蘿卜素等成分,使得它在蔬果中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突出。蘋果可以直接食用、煮水或煲湯,也可以做成蘋果派、蘋果酸奶等。
梨
秋梨被譽(yù)為“百果之宗”,來源于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的栽培變種,梨樹是我國最古老的果木之一。梨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京白梨、鴨梨、雪花梨、蘋果梨以及新疆庫爾勒地區(qū)的香梨等。梨富含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以及有助于祛痰止咳的鞣酸。梨可直接吃,味美多汁、醇香怡人;梨也可以煮水或者煲湯,有助于緩解咳嗽。梨還可以加工成梨膏,煮粥等。
紅棗
紅棗被譽(yù)為“維生素之王”,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以及18種氨基酸和礦物質(zhì)。特別是鮮棗維生素C的含量,比葡萄和蘋果高出70~80倍,一天吃上2~3顆紅棗,基本能滿足人體一天維生素C的需要量。紅棗還含有維生素P,對于預(yù)防高血壓、高血脂都有一定的作用。紅棗的食用方法多樣,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蒸煮后食用,以減輕消化負(fù)擔(dān)。紅棗還可以與雜糧搭配,如紅棗小米粥、紅棗雜糧飯等。
龍眼
龍眼,又稱桂圓,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C、煙酸和維生素K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還含有灰分、鈣、磷等。龍眼中的糖分很高,不建議多吃。新鮮的龍眼可以直接食用,龍眼干可以泡水喝,也可以與小米等煮粥。
葡萄
葡萄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葡萄中的多酚物質(zhì)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葡萄最常見的吃法是直接食用,建議吃皮,因為葡萄皮含有原花青素、白藜蘆醇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葡萄還可以做成水果粥、葡萄酸奶等。
柿子
秋季是柿子成熟的季節(jié),柿子有很好的寓意,如“柿柿如意”“心想柿成”等。除了美好的寓意,柿子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富含單寧、維生素C、類黃酮、膳食纖維和類胡蘿卜素等。柿子富含的膳食纖維對保持腸道正常菌群生長、預(yù)防便秘等有很好的作用。柿子富含的單寧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膽固醇等作用,但食用不當(dāng)會帶來健康問題。吃柿子要注意:不吃生柿子,不吃柿子皮,不空腹吃柿子,不與蛋白質(zhì)含量高的食物同吃。要適量吃,每天不超過2個。
柑橘類水果
柑橘類水果在秋季最為新鮮和甜美,不僅味道清香、酸甜可口,還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如維生素C、鉀、果膠、維生素P、維生素A、葉酸、鈣、鎂等,具有增強(qiáng)免疫力、降低膽固醇、抗氧化等作用。柑橘類水果有很多,如橙子、檸檬、柚子、青檸、橘子、蜜柑、金橘等,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榨汁喝,還可以做成水果酸奶等。但有些柑橘類水果與藥物會發(fā)生反應(yīng),比如柚子會與一些藥物(如他汀類藥物、抗高血壓藥物、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等)發(fā)生相互作用,增強(qiáng)或降低藥效,有時還有可能造成其他副作用,如果要服用一些藥物的話,一定要遵醫(yī)囑或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dǎo)下食用。
秋季氣候干燥,適量吃水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等。但攝入過多容易導(dǎo)致能量過剩,引發(fā)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建議每天吃200 g~300 g。同時要注意食物的多樣性和平衡性。秋季還要注意飲食安全,比如蔬菜水果需充分沖洗,以免有農(nóng)藥殘留;注意食品的儲存條件,避免食物變質(zhì)。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掌握科學(xué)的飲食方法,才能兼顧美味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