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1949年末的一天,朱光亞手中的筆在不停書寫,他的思緒卻已飛回到11年前。
1938年,抗日戰(zhàn)爭進入最艱難時期,日軍正準備向武漢進攻。為了躲避戰(zhàn)亂,14歲的朱光亞與家人登上了開往重慶的客輪,開始了他顛沛流離的求學生涯。一路上,人們高唱著抗日救亡歌曲,給少年朱光亞的心底扎下了深深的愛國主義根。
1946年,朱光亞被吳大猷教授選中赴美學習原子彈研制技術,到了美國卻被告知,所有與原子彈有關的科研機構均不允許外國人進入。而之前蔣介石政府承諾的50萬美元經費也成了泡影。
現(xiàn)實令朱光亞清醒,美國永遠不可能幫助中國發(fā)展尖端科學技術,腐敗無能的國民政府也不可能搞出中國的原子彈。
于是,朱光亞決定去密歇根大學的核物理專業(yè)攻讀研究生。三年讀博期間,朱光亞的學習成績門門是A,并在《物理評論》上相繼發(fā)表4篇學術論文。
朱光亞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他不僅是密歇根大學中國留學生學生會的主席,還在當時留學生中最有影響的兩個社團里擔任分會會長。閑暇之余,他常常組織同學們開展座談會,以“新中國與科學工作者”“趕快組織起來回國去”等為主題,介紹國內情況,討論科學工作者應該趕快回去建設新中國。他們還用《打倒列強》的歌曲旋律,創(chuàng)作了《趕快回國歌》,每次聚會都要齊唱:“不要遲疑,不要猶豫,回國去,回國去!祖國建設需要你,組織起來回國去,快回去,快回去!”
1949年12月18日,周恩來總理通過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熱情地向海外知識分子發(fā)出“祖國需要你們”的號召,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對他們的渴望和尊重,希望他們回國參加建設。
朱光亞一刻也等不了,他牽頭起草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并分送給美國各地的留學生傳閱和討論,凡同意者均可在信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希望以此動員更多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已有52名留學生在這封公開信上簽名。他們當中,有從事自然科學的,也有從事社會科學的。如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著名科學家侯祥麟,他在看到這封信不久就啟程回國了,為國家石油石化領域填補了許多重大科技空白,解決了石油石化產業(yè)發(fā)展中的許多關鍵問題。又如與朱光亞同在密歇根大學學習的數(shù)學家曹錫華,在1950年國慶前夕回到祖國,從事數(shù)學研究,為當代中國代數(shù)群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由此可見,這封公開信在中國留學生中傳閱之廣、影響之大。
1950年2月27日,朱光亞把《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寄給了紐約留美學生通訊社。3月18日,這封公開信發(fā)表出來。此信一出,猶如一枚文字核彈在留學生中炸開,吹響了留學生回國的集結號。據統(tǒng)計,從1949年8月到1955年11月,從西方國家歸來的高級知識分子達1536人,其中從美國回來的就有1041人。
朱光亞認為,“只有把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獻給祖國,個人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才能實現(xiàn)”。寄出信的第二天,朱光亞便登上了開往香港的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郵輪,向著心中的牽掛和愿意為之付出一生的祖國篤定前行。
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同學們:
是我們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工作的時候了。祖國的建設急迫地需要我們!人民政府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聲召喚我們,北京電臺也發(fā)出了號召同學回國的呼聲。人民政府在歡迎和招待回國的留學生。同學們,祖國的父老們對我們寄存了無限的希望,我們還有什么猶豫的呢?還有什么可以遲疑的呢?我們還在這里彷徨做什么?同學們,我們都是在中國長大的,我們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種過一粒米,不曾挖過一塊煤。我們都是靠千千萬萬終日勞動的中國工農大眾的血汗供養(yǎng)長大的?,F(xiàn)在他們渴望我們,我們還不該趕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長,獻給祖國的人民嗎?是的,我們該趕快回去了。
你也許說自己學得還不夠,要“繼續(xù)充實”“繼續(xù)研究”,因為“機會難得”。朋友!學問是無窮的!我們念一輩子也念不完。
若留戀這里的研究環(huán)境,恐怕一輩子也回不去了。而且,回國去之后,有的是學習的機會,有的是研究的機會,配合國內實際需要的學習才更切實、更有用。若待在這里鉆牛角尖,學些不切中國實際的東西,回去之后與實際情形脫節(jié),不能應用,到時候,真是后悔都來不及呢!
也許你在工廠實習,想從實際工作中得到經驗,其實,也不值得多留,美國工廠大,部門多,設備材料和國內相差很遠,花了許多功夫弄熟悉了一個部門,回去不見得有用。見識見識是好的,多留就不值得了,別忘了回去的實習機會多得很,而且配合中國需要,不是嗎?中國有事要我們做,為什么卻要留在美國替人家做事。
你也許正在從事科學或醫(yī)學或農業(yè)的研究工作,想將來回去提倡研究,好提高中國的學術水準。做研究工作的也該趕快回去。研究的環(huán)境是要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難道該讓別人燒好飯,我們來吃,坐享其成嗎?其實講研究,講教學,也得從實際出發(fā),絕不是閉門造車所弄得好的。你不見清華大學的教授們教學也在配合中國實際情況嗎?譬如清華王遵明教授講煉鋼,他用中國鐵礦和鞍山鋼鐵公司的實際情況來說明中國煉鋼工作中的特殊問題。這些,在這里未必學得到。你也許學的是社會科學:政治、經濟、法律。那就更該早點回去了。美國的社會環(huán)境與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差別很大,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由高度工業(yè)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基礎所產生出來的一套社會科學理論,能不能用到剛脫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的中國社會上去,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嚴重問題。新民主主義已經很明顯地指出中國社會建設該取的道路。要配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才能從事中國的社會建設,才能發(fā)展我們的社會科學理論。朋友,請想一想,在這里學的一套資本主義的理論,先且不說那是替帝國主義做傳聲筒,回去怎樣能配得上中國的新民主主義建設呢?中國需要社會建設的干部,中國需要了解中國實情的社會學家?;貒?,有的是學習機會。不少回國的同學,自動地去華北大學學習三個月,再出來工作。早一天回去,早一天了解中國的實際政治經濟情況,早一天了解人民政府的政策,早一天參加實際的工作,多一天為人民服務的機會?,F(xiàn)在祖國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我們不能彷徨了!
一點也不錯,祖國需要人才,祖國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祖國的勞動人民已經在大革命中翻身了,他們正擺脫了封建制度的束縛,官僚資本的剝削,帝國主義的迫害,翻身站立了起來,從現(xiàn)在起,他們將是中國的主人,從現(xiàn)在起,四萬萬五千萬的農民、工人、知識分子、企業(yè)家將在反封建、反官僚資本、反帝國主義的大旗幟下,團結一心,合力建設一個新興的中國,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一個以工人農民也就是人民大眾的幸福為前提的新中國。要完成這個工作,前面是有不少的艱辛,但是我們有充分的信念,我們是在朝著充滿光明前途的大道上邁進,這個建設新中國的責任是要我們分擔的。同學們,祖國在召喚我們了,我們還猶豫什么?彷徨什么?我們該馬上回去了。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我們中國是要出頭的,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趕快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
(本文節(jié)選自人民日報出版社《記憶里的“兩彈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