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大學生用英語交流交際的現(xiàn)狀,得出文化障礙是交際失敗的主要原因,進一步說明了英語學習中文化習得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徑,以提高英語學習者文化習得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文化障礙;交際
大學英語教學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nèi)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提出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但“聾子英語”,“啞巴英語”, “燒不開的溫開水”等說法清楚地說明了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真實困境,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在用自己學到的英語進行對外交流時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交際障礙,不能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而這些失敗或失誤主要由“語用失誤”造成。
一、母語負遷移和目的語的社會文化知識缺失
學生要想將英語真正學到應用自如的地步,光學習一些詞匯語法是不夠的,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阻礙學生成功進行交流的兩個致命因素是母語負遷移和跨文化意識的缺乏。
(一) 從漢語到英語這一轉(zhuǎn)換來說,就是母語負遷移的問題。雖然說母語對學習外語的影響究竟是促進還是干擾至今存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只懂得一些詞匯和語法知識而不了解其他知識的外語學習者來說,母語的負遷移是大大存在的,其突出表現(xiàn)就是按照母語的思維方式去說英語,寫出字母痕跡十分明顯的外語句子,從而形成所謂的“中國式英語”,中國人能看懂,母語為英語的人一頭霧水。學生不能深刻理解兩種語言的區(qū)別在哪里,靠母語對英語“解碼”。漢語重語義結(jié)構(gòu),英語重句法結(jié)構(gòu);漢語講究意合,而英語講究形合。
(二)阻礙英語學習者成功交際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從英語到漢語的轉(zhuǎn)化過程中,學習者對目的語的社會文化知識嚴重缺乏,通俗的說是對英語語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嚴重缺乏,從而妨礙了學生對目的語的有效理解和應用。羅伯特·拉多指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習語言。語言反映著民族的全部文化,它不僅承載著該民族的歷史,而且還蘊藏著該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獨具特色的文化背景。這些文化特性在跨文化交際中尤為重要。因此,要實現(xiàn)語言的交際功能,除掌握必要的語音、詞匯、語法知識外,還要知道講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行為等社會文化知識。
到了20世紀90年代,外語教學與社會文化程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進一步發(fā)展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實踐證明,光把社會文化理解為交際的背景知識是片面的,因為在成功交際過程中,英語所依附的社會文化重視對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美國社會語言學家Dwell Hymes認為,“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對一種語言的語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包括對在何時何地、以什么方式對誰恰當使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p>
二、只注重詞匯語法能力,不注重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
長期以來,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上就是語法能力和詞匯,而交際能力則包括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因此,學英語不僅要學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要素,還要在使用中多注意和觀察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會話情景,人際關(guān)系等因素對交際的影響,掌握應付各種交際場合的交際策略,久而久之才能提高交際能力,從而才能夠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成功交際??聪旅孢@個實例:
A: Have you started a family?
B: Oh,yes. You attended my wedding, remembered?
A: I mean if you have had children
很顯然,造成不能有效溝通的原因不是詞匯理解,而是思維的偏差,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增加英語的社會文化知識的了解,是提高語言能力進而提高交際能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意味著對該語言系統(tǒng)本身的學習,而且還包含著對這種語言賴以生存的文化背景以及社會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知識的獲取。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外國人來中國學習漢語,只學習了一些詞匯和語法,不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那么,當他在交際過程中聽到或看到“孔夫子搬家”或“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樣包含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詞語時,他顯然無法做出準確理解,從而造成其交際失誤。
三、語言能力不等于語用能力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外國文化知識教學十分必要。長期以來,我國的外語教學“偏重于語法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其他幾種知識,其后果是非常嚴重的”。外語教學一直強調(diào)對語言系統(tǒng)的教學,對語言的應用能力不夠重視,忽視了語境和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導致學生的語用能力長期滯后。調(diào)查顯示,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語言能力并不成正比,語言能力強的人,語用能力就不一定強。即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非常扎實,但是在真正的跨文化交際中,他們的交際能力表現(xiàn)出來了明顯的與語言能力不相合拍。至于學生在語言使用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用失誤更是比比皆是。由此可見,跨文化知識能力對于能否勝利完成跨文化交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并且完善語用能力。
四、實現(xiàn)英語文化知識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適當開設(shè)《英美概況》《走遍美國》等與英語文化相關(guān)的課程
開設(shè)《英美概況》課程順應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了解并熟悉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從而增強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了解,提高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及其應用能力,而不只是停留在詞匯表面。《走遍美國》所采用的"電視影集"式的組織形式,極大的吸引了學習者的興趣,所有的演員美語發(fā)音清晰、體態(tài)語言豐富,效果遠遠超出了一般所謂的"情景會話"教材。 從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多數(shù)高校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都只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shè)《大學英語》課程,考試或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拿到英甚至一些拿到六級證書的學生連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的由來都一無所知,不了解萬圣節(jié)的“Treat or Trick”,對一些英語諺語的典故更是不知所以,這與大學英語教學的出發(fā)點是相悖的。
(二)課堂內(nèi)外補充廣播影視節(jié)目,創(chuàng)設(shè)濃厚校園英語文化
推廣校園文化十分必要,因為校園是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第一場所,學??梢岳寐犃υO(shè)備播放英語廣播或新聞,難度和長度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調(diào)整,或者組織學生看英語電影等,比如《小鬼當家》(Home Alone(1990))使學生開懷大笑的同時,也了解了圣誕節(jié)的風俗習慣。《律政俏佳人》是典型的青春校園題材電影,能夠讓學生深刻領(lǐng)會到中美大學生的不同勵志。另外,多組織一些英語活動,比如英語角,演講、辯論或者排練話劇。
參考文獻:
[1] 王才仁. 《英語教學交際論》[M].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鄧炎昌, 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 [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6.
[3] 束定芳, 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8.
作者簡介:張艷紅(1981.7—),女,漢族,本科,煙臺南山學院人文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