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推理是數學思維的基本方式之一,體現了建構和推演數學以及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征.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將邏輯推理作為六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邏輯推理是指從一些事實和命題出發(fā),依據規(guī)則推出其他命題的素養(yǎng),主要表現為:掌握推理基本形式和規(guī)則,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命題,探索和表述論證過程,理解命題體系,有邏輯地表達與交流.[2] 可見邏輯推理不同于解題思路,邏輯推理素養(yǎng)不僅僅是掌握問題解決中的推理形式與規(guī)則,更要求學生運用一定的推理方法和手段,從多角度分析問題、提出命題,探索問題解決思路及準確表述答題過程.
面對數學問題,很多學生常因其思路新穎、運算繁雜等特點而表現平平. 表面上,學生是缺少解題方向,畏難心理嚴重,缺少克難毅力;實際上,學生是“算得多,想得少”,答題比較“莽撞”,缺少探索問題解決思路的理念與方法.本質上,學生是邏輯推理素養(yǎng)欠缺,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沒有推理意識和方法,在比較復雜的條件中無法把握知識結構、不會合理地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缺少不斷探索問題解決思路的高要求.
1 試題與分析
例1 (2022年北京市高中數學邀請賽)設a1,a2,…,a2022為2022個實數且a1+a2+…+a2022=π2,求|cosa1|+|cosa2|+…+|cosa2022|的最小值.
分析:本題為含有多個變量的最值問題,且表達式中有多個絕對值符號,高中學生平時較少接觸,對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要求較高. 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學生是茫然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因此如何分析問題、探索問題解決思路將是邏輯推理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
2.“降維”思考,提出問題
華羅庚教授曾說“要善于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竅.”對于這個難度較大的問題,為探索解題思路并獲得簡便解法,我們不妨“退一步”,將變量從2022個降到兩個,進行“降維”處理,在獲得解答之后再研究解法所用知識和過程性結論的可拓展性,通過“升維”來完成例1的解答.
問題1 已知α+β=π2,求|cosα|+|cosβ|的最小值.
解法1:(正余弦線)因為|cosα|+|cosβ|=|cosα|+cosπ2-α=|cosα|+|sinα|,結合角α的正余弦線(如圖1),所以|cosα|+|cosβ|=|cosα|+|sinα|=|OM|+|MP|≥1,即|cosα|+|cosβ|的最小值為1,當α=π2,β=0可以取到最小值.
解法2:(構造函數)設α1=α+k1π,β1=β+k2π,其中k1,k2∈Z,α1,β1∈-π2,π2,則α1+β1=π2+(k1+k2)π. 所以|cosα|+|cosβ|=|cosα1|+|cosβ1|=|cosα1|+cosπ2-α1=cos|α1|+sin|α1|=2sin|α1|+π4.考察函數f(x)=2sinx+π4,其中x∈0,π2〗,知x=0或π2時,f(x)取到最小值1.所以當α=π2,β=0時,|cosα|+|cosβ|的可以取到最小值為1.
解法3:(放縮法)因為|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cosβ|,所以|cosα|+|cosβ|≥|sin(α+β)|=1,且當α=π2,β=0時可以取到等號.即|cosα|+|cosβ|的最小值為1.
解法4:(卡拉瑪特不等式)設α1=α+k1π,β1=β+k2π,其中k1,k2∈Z,α1,β1∈-π2,π2〗,則|cosα|=|cosα1|,|cosβ|=|cosβ1|,α1+β1=π2+kπ,其中k=0或-1.不妨設α1≥β1,令c1=(1+k)π2,c2=kπ2,則c1+c2=α1+β1,c1≥c2,c1≥α1.
令f(x)=|cosx|,其中x∈-π2,π2〗,則f(x)是一個凹函數(上凸函數,如圖2),由卡拉瑪特不等式,得f(c1)+f(c2)≤f(α1)+f(β1),即|cosα1|+|cosβ1|≥1,所以|cosα|+|cosβ|≥1,且當α=π2,β=0時可以取到等號,即|cosα|+|cosβ|的最小值為1.
3.以退為進,探索解法
由上述解答可以看出,含有兩個變量的最值問題1可以通過“幾何意義、構造函數、放縮法、卡拉瑪特不等式”等手段來解決. 那么,增加變量的個數后,上述的解題方法還能適用嗎?
問題2 已知a1+a2+a3=π2,求|cosa1|+|cosa2|+|cosa3|的最小值.
分析問題2,會發(fā)現當a1=a2=π2,a3=-π2時,|cosa1|+|cosa2|+|cosa3|=0,顯然0為其最小值.因此研究問題2毫無意義.
注意到,例1中變量的個數是偶數(2022個),故將變量的個數增加到4個,提出問題3. 并思考對于問題3,問題1的解決方法還能適用嗎?
問題3 已知a1+a2+a3+a4=π2,求|cosa1|+|cosa2|+|cosa3|+|cosa4|的最小值.
3.1 解法1和解法2的局限性
問題1的解法1是利用題設等式代入消參,然后運用正余弦線來解決問題;而解法2則是利用題設等式代入消參,然后構造函數來求解. 兩者均是通過消參,將問題1轉化為含有一個變量的最值問題,顯然,這兩種方法是無法拓展遷移到“題設只有一個等式,且含有4個參變量”的問題3中.
3.2 解法3的遷移與拓展
在問題1的解法3中,得到一個結論:|cosα|+|cosβ|≥|sin(α+β)|.對于問題3,利用此結論可得|cosa1|+|cosa2|+|cosa3|+|cosa4|≥|sin(a1+a2)|+|cosa3|+|cosa4|.之后有兩種思路:其一是繼續(xù)使用此結論,得到|cosa1|+|cosa2|+|cosa3|+|cosa4|≥|sin(a1+a2)|+|sin(a3+a4)|,繼而類似解法3中的放縮可得到問題3的解答過程(記為*,略);其二是想到結論的右側如果是余弦形式,那么便可反復使用這個結論來解決問題. 于是想到利用誘導公式來實現“正弦化余弦”,將解法3的結論轉化為|cosα|+|cosβ|≥cosπ2+α+β,從而得到利用放縮法解決例1和問題3的過程(兩者類似,問題3的解答略).
例1的解法1:(放縮法) 首先,證明結論:|cosα|+|cosβ|≥cosπ2+α+β.因為|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cosβ|,所以|cosα|+|cosβ|≥|sin(α+β)|=cosπ2+α+β.其次,反復使用上述結論,得|cosa1|+|cosa2|+…+|cosa2022|≥cos(π2+a1+a2)+|cosa3|+…+|cosa2022|≥cos(2π2+a1+a2+a3)+|cosa4|+…+|cosa2022|≥…≥cos(2021π2+a1+a2+…+a2022)≥cos2022π2=1.故|cosa1|+|cosa2|+…+|cosa2022|的最小值為1,且當a1=a3=…=a2021=π2,a2=a4=…=a2020=-π2,a2022=0時取到最小值.
眾所周知,“降維”處理后的問題常常是數學歸納法的基礎,其解答過程、方法或所得結論常常是歸納遞推突破的關鍵,由此便想到運用數學歸納法來解決例1. 在此之中,問題1的解法3是歸納的基礎,而上述問題3的解答過程(*)是歸納遞推突破的關鍵.
例1的解法2:(數學歸納法) 首先,證明結論:|cosx1|+|cosx2|+…+|cosx2n|≥|sin(x1+x2+…+x2n)|.
① 當n=1時,由|sin(x1+x2)|=|sinx1cosx2+cosx1sinx2|≤|sinx1||cosx2|+|cosx1||sinx2|≤|cosx1|+|cosx2|,得n=1時結論成立.
② 假設n=k時結論成立,即|cosx1|+|cosx2|+…+|cosx2k|≥|sin(x1+x2+…+x2k)|.
當n=k+1時,由|cosx1|+|cosx2|+…+|cosx2k+2|≥|sin(x1+x2+…+x2k)|+|sin(x2k+1+x2k+2)|≥|sin(x1+x2+…+x2k)||cos(x2k+1+x2k+2)|+|cos(x1+x2+…+x2k)||sin(x2k+1+x2k+2)|≥|sin(x1+x2+…+x2k+1+x2k+2)|,得n=k+1時結論成立.
綜上,n∈N,不等式|cosx1|+|cosx2|+…+|cosx2n|≥|sin(x1+x2+…+x2n)|成立.
其次,利用上述結論,得|cosa1|+|cosa2|+…+|cosa2022|≥|sin(a1+a2+…+a2022)|=1,因為當a1=a3=…=a2021=π2,a2=a4=…=a2020=-π2,a2022=0時上述等號成立,所以|cosa1|+|cosa2|+…+|cosa2022|的最小值為1.
3.3 解法4的適用性
問題1的解法4利用了卡拉瑪特不等式,此不等式又稱優(yōu)超不等式、控制不等式.
卡拉瑪特不等式 定義兩個數組A=(a1,a2,…,an),其中a1≥a2≥…≥an,B=(b1,b2,…,bn),其中b1≥b2≥…≥bn. 若a1+a2+…+an=b1+b2+…+bn且a1≥b1,a1+a2≥b1+b2,…,a1+a2+…+an-1≥b1+b2+…+bn-1,則稱數組A優(yōu)于數組B. 若數組A優(yōu)于數組B,f(x)為一個凸函數(下凸函數),則∑ni=1f(ai)≥∑ni=1f(bi);若f(x)為一個凹函數(上凸函數),則∑ni=1f(ai)≤∑ni=1f(bi).
根據卡拉瑪特不等式的內容,可以看出其適用條件里數組中元的個數并無限制,故問題1的解法4對于問題3(解答略)和例1均適用.
例1的解法3:(卡拉瑪特不等式)設bi=ai+kiπ,其中ki∈Z,bi∈-π2,π2〗,i=1,2,…,2022.(若ki不唯一,則任取一個).則|cosai|=|cosbi|,且存在整數k∈[-1011,1010],使得b1+b2+…+b2022=(2k+1)π2.不妨設b1≥b2≥…≥b2022.令c1=c2=…=c1011+k=π2,c1012+k=0,c1013+k=c1014+k=…=c2022=-π2,則有c1≥c2≥…≥c2022,c1+c2+…+c2022=b1+b2+…+b2022.結合bi∈-π2,π2〗,可得c1≥b1,c1+c2≥b1+b2,…,c1+c2+…+cn-1≥b1+b2+…+bn-1,因為函數f(x)=|cosx|在-π2,π2〗為凹函數(上凸函數).所以由卡拉瑪特不等式,得f(c1)+f(c2)+…+f(cn)≤f(b1)+f(b2)+…+f(bn),即|cosb1|+|cosb2|+…+|cosbn|≥1, 所以|cosa1|+|cosa2|+…+|cosa2022|≥1.又因當a1=a2=…=a1011=π2,a1012=a1013=…=a2021=-π2,a2022=0時上述等號成立,所以|cosa1|+|cosa2|+…+|cosa2022|的最小值為1.
4.問題延伸,加深認識
通過對數學問題進行變式或延伸,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抽象與概括,學會從理論的高度來分析問題、深化問題,使問題本身的意義得到拓展,有助于結構性思維的形成. (注:結構性思維是一種整體性、關聯(lián)性的思維.)
例1拓展 設a1,a2,…,an為n(n≥2)個實數,若a1+a2+…+an=3π4+(-1)n+1π4,求|cosa1|+|cosa2|+…+|cosan|的最小值.
拓展的解答過程與例1類似,在此略. 值得注意的是,解答過程中需要討論n的奇偶性,其中n為奇數時,類似于例1解法2的數學歸納法在此不適用.
例1變式 設a1,a2,…,an為n(n≥2)個實數,若a1+a2+…+an=π2,求|sina1|+|sina2|+…+|sinan|的最小值.
變式的解答過程與例1類似,此略.
5.結語
很多試題貌似很難,令人無從下手,實際上卻是蘊涵著豐富的探索問題思路的理念和方法.如果能運用“降維”思考、以退為進等邏輯推理手段,逐步探索得到解決思路,那么這些試題便可迎刃而解.此過程有助于學生靈活使用數學知識,理解思想方法的本質,構建結構化的知識和思維體系,從而促使邏輯推理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步提升.正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數學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四基’水平、提升數學專業(yè)能力,自覺養(yǎng)成用數學的眼光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和交流問題的習慣.”在實際教學中,多從探索問題解決思路的角度展開教學活動,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應用,內化知識經驗,形成探索問題解決思路的自覺意識,應對千變萬化的數學問題,必將提高學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yǎng)在平時的學習中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 寧銳.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結構及其教學意義[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2):24-2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