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解決鋼混結合段混凝土澆筑密實問題,避免鋼混結合段混凝土脫空,文章通過優(yōu)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性能,使混凝土達到自密實的要求。同時,對混凝土進行了模擬澆筑試驗,對施工過程的控制及溫控措施進行了總結,旨在為后續(xù)自密實混凝土在鋼混結合段的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 鋼混結合段;混凝土;密實;性能;模擬試驗
中圖分類號 U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20-0137-03
0 引言
隨著社會建筑行業(yè)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大型橋梁脫穎而出。結構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某些結構無法實現(xiàn)振搗的部位,自密實混凝土更加具有優(yōu)勢。該文結合高速鐵路斜拉橋鋼混結合段的施工部位,對C55自密實混凝土進行了配合比設計及施工控制,建立了混凝土結構模型并進行了對比研究,為后續(xù)自密實混凝土在鋼混結合段的應用提供一定參考。
1 工程概述
漢巴南高速鐵路嘉陵江特大橋為高低塔鋼混結合斜拉橋,其中鋼混結合段采用梯形填充混凝土前后承壓板式鋼混接頭。整個結合段長14 m,包含3 m混凝土箱梁過渡段、2 m混凝土橫隔梁、4 m鋼混過渡段、5 m鋼箱梁過渡段共4部分。其中4 m鋼混過渡段采用梯形填充混凝土前后承壓板式鋼混接頭,通過將鋼混結合段鋼箱梁的頂板、底板、腹板與隔板和端承壓板之間圍封,組成鋼格室,在其內填充混凝土,實現(xiàn)與混凝土箱梁頂板、底板和腹板的平順過渡。
2 配合比設計
2.1 配合比設計技術要求
該次鋼混結合段混凝土設計,采用C55微膨脹的自密實混凝土?;炷涟韬臀锏墓ぷ餍阅芤笕缦拢毫己玫牧鲃有浴⑽⑴蛎浶?、抗離析性和抗裂性,其要求如表1所示:
2.2 配合比設計及優(yōu)化
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在保持水膠比不變的情況下,考慮砂率和外加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1)不同砂率對SCC混凝土的性能影響
自密實混凝土作為鋼混結合段的填充結合物,其工作性能直接影響結構的耐久性。按照現(xiàn)場實際情況,在水灰比不變的情況下,研究不同砂率對SCC混凝土的性能影響,其性能指標如表2所示:
分析不同砂率對坍落度、擴展度及強度的影響,其力學性能如圖1~3所示:
從圖1~3可知,在砂率為45%時,SCC混凝土工作性能最佳,其坍落度為245 mm,擴展度為670 mm,28 d抗壓強度為63.8 MPa。當砂率從41%升至45%時,拌和物的工作性能逐漸變好,這可能是由于砂含量的增加,導致混凝土中漿體更具潤滑作用,與骨料的摩擦力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更好。砂率從45%升至48%時,由于砂含量過多地填充骨料與水泥的空隙,整體細骨料相對較多,不能形成飽滿的漿體,導致水泥、骨料、砂三者的黏結力減小,進而導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因此,只有采取合理的砂率,拌和的混凝土性能才能達到最佳[1]。
(2)不同外加劑摻量對SCC混凝土的性能影響
經(jīng)分析,適當加入外加劑能夠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可泵性,因此該次試驗選擇上述編號3進行驗證,對比不同外加劑摻量對SCC混凝土的性能影響,其性能測試結果如圖4~6所示:
從圖4~6可以看出,外加劑含量為5.3 kg·m?3時,混凝土強度達到最佳。外加劑過低時,改善混凝土效果并不明顯,導致坍落度和擴展度并未得到改善,而外加劑過高時,混凝土流動性太強,導致混凝土泌水或者離析,骨料分布不均勻,強度降低。因此,外加劑并非越多越好,只有加入適當比例的外加劑,混凝土性能才能得到適當提高[2]。
綜上,施工用配合比的選擇如表3所示:
3 施工應用
3.1 結構模型試驗
由于鋼混結合段有較多的鋼格室,各種鋼筋、預應力及剪力鍵等復雜分布,導致混凝土無法進行振搗作業(yè)。為更好地驗證該配合比是否具有適用性,專門進行了施工工藝的對比試驗。模型試驗設計為2 m(長)×2 m(寬)×3 m(高),其鋼筋分布模擬鋼混結合段。模型分兩層澆筑,一次性澆筑完成。第一層澆筑配合振搗,第二層澆筑不振搗,3 d后拆模進行外觀質量的對比及回彈檢測。
針對強度因素的對比,如圖7所示:
從試驗結果來看,相對未振搗的自密實混凝土,振搗過后的自密實混UnbvlZ4tRjG+Ewf5LQBpgqoSlDuWy2Q5xx3Ly1OoX0Q=凝土強度隨著齡期稍有提升,但兩者差別不大,并且隨著齡期的越來越大,兩者強度基本趨于一致。因此,按照此次結構模型試驗結果來看,該配合比下的自密實混凝土在結構確實存在不能振搗的情況下,其混凝土性能也能夠滿足結構強度要求[3]。
3.2 施工控制
(1)混凝土澆筑
如圖8所示,鋼混結合段頂部設置有混凝土澆筑孔,通過格室頂板設置澆筑孔,孔上焊接集料口,通過集料口處混凝土堆高產(chǎn)生的壓力,將混凝土填滿鋼格室并從出氣孔排除空氣。在澆筑過程中,宜采用手持平板式振動器和插入式振搗器對結合部進行振搗,對格室頂面應結合人工插搗,以保證格室內混凝土與頂板的密實結合。澆筑完成后,還需對后承壓板和格室頂板角隅處進行輕輕敲擊,根據(jù)聲音的鈍脆判斷澆筑是否密實,澆筑不密實時宜進行補灌[4]。
澆筑時應對稱澆筑,澆筑順序為下格室—內腹板—外腹板—上格室。鋼格室內的混凝土通過預留的混凝土澆筑孔下料,相鄰倉面的混凝土高差控制在30 cm左右,確保剪力鍵內混凝土中的氣泡可以順利排出。
(2)溫控措施
該工程橋區(qū)的氣候為亞熱帶亞濕潤季風氣候,澆筑時間宜在夜間進行。根據(jù)前期試驗配合比來看,齡期在3~7 d之間,強度變化較大,水化熱溫升快。鋼混結合段鋼格室較為密閉,散熱性能差,但仍需采取溫控措施控制SCC混凝土的內部溫升,主要控制措施如下[5]:
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降低原材料溫度,在拌和站蓄水池里加冰,適當進行冷卻水拌制,盡量控制水泥在攪拌機的入模溫度不大于60℃。
罐車在裝料前可使用冰塊對罐體進行降溫,在運輸過程中,適當使用降溫水淋灑罐體。澆筑之前應對整個鋼混結合段進行淋水降溫處理,混凝土入模溫度應在5~30℃之間。
(3)混凝土養(yǎng)護
SCC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裸露在外的混凝土面應及時覆蓋土工布進行覆蓋濕潤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14 d。待混凝土澆筑表面與外界環(huán)境溫度溫差小于20℃時,即可拆除覆蓋的土工布[6]。
4 結束語
(1)通過對SCC混凝土進行配合比優(yōu)化,選擇合適的砂率及外加劑測試混凝土性能,以保證在實際情況下,C55混凝土性能能夠更加優(yōu)化。
(2)因鋼混結合段部分的混凝土不能實現(xiàn)振搗,則通過對設計的施工配合比進行結構模型試驗,未振搗的混凝土相對振搗過后的混凝土外觀質量基本無大缺陷,僅前期強度等級提升較為緩慢,但并不影響結構混凝土的最終強度。
(3)加強對SCC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包括混凝土的澆筑、溫控及養(yǎng)護等,能夠避免混凝土開裂。
參考文獻
[1]黃舜濤,王明義.C60自密實混凝土在潮州大橋工程的應用研究[J].工程質量,2023(8):79-83.
[2]張利,張彥,唐博學,等.大榭第二大橋主橋主塔鋼混結合段施工關鍵技術[J].公路,2013(9):317-320.
[3]王祥.自密實砼在鋼‐混結合梁中的施工與應用[J].四川水泥,2018(5):264+88.
[4]趙果,焦燏烽,梁斌,等.斜拉橋異形主塔鋼混結合段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研究[J].混凝土,2016(8):110-113.
[5]姜可,沈盧明.混合梁斜拉橋鋼—混結合段施工與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8(31):152-153.
[6]李北星,馬立軍,田曉彬,等.鄂東長江公路大橋鋼混結合段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技術研究[J].公路,2011(3):5-9.
收稿日期:2024-06-14
作者簡介:虞偉(1986—),男,本科,高級工程師,目前從事道橋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