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針對復雜地質(zhì)條件與特殊環(huán)境要求下的路基工程,分析了增強路基穩(wěn)定性、提升排水效率及減少沉降變形的創(chuàng)新方法。同時,對于高路堤的構建,探討了土方填筑施工、石方填筑施工、土石混合填筑等重點施工技術,旨在確保高速公路結構的安全性、耐久性等滿足高速行車需求。通過對這些技術的綜合分析,為提升同類型高速公路建設質(zhì)量與運營效率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 特殊路基;高路堤;公路工程
中圖分類號 U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20-0134-03
0 引言
在高速公路的建設與運營中,特殊路基及高路堤的施工技術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路堤高度的增加,其受力狀態(tài)變得更加復雜,對填筑材料、填筑工藝、壓實效果及邊坡防護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該文將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對特殊路基處理及高路堤施工技術進行全面剖析,以期為高速公路建設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提供有益參考。
1 工程概況
某項目工程正線橋梁6座,橋梁總長1.1 km,匝道橋1座;新建隧道2座,隧道長2.85 km;T形互通2座,服務區(qū)1座,主線路基17.369 km;正線橋隧比為20%。路基挖方455.14萬立方米、填方477.32萬立方米、取土7.3萬立方米、隧道挖方61.99萬立方米、棄方53.2萬立方米;棄土場7處總容量63.5萬立方米、取土場1處容量7.3萬立方米,總占地面積為156013.33 m2,總計混凝土為40.5萬立方米。
2 施工工藝流程
特殊路基處理及高路堤總體施工流程圖見圖1所示:
3 特殊路基處理重點施工技術分析
3.1 換填施工
(1)不合格土的開挖
對于需要換填的淤泥、黑土或膨脹土,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當換填區(qū)域長度較短(不超過100 m)時,開挖可以從一端開始,逐步向另一端進行。對于長度較長的換填區(qū)域(超過100 m),開挖順序宜調(diào)整為從中部開始,同時向兩端進行。
(2)合格土的換填
在進行換填作業(yè)時,策略的選擇依賴于總長度這一關鍵因素。對于換填總長度在50 m以內(nèi)的情況,通常建議采用順序作業(yè)法,即先完成全部開挖工作,隨后再進行換填,這種方法有助于簡化施工管理,減少不同工序之間的交叉干擾。當換填總長度超過50 m時,為了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推薦采用平行作業(yè)法,即開挖工作向前推進至少30 m后,同時開展開挖與換填作業(yè),兩者并行不悖,互相配合,以加快整體施工進度。
換填料的運輸采用裝載機與自卸汽車的組合,將預先準備好的換填料高效、安全地運送到施工現(xiàn)場。在卸料過程中,應按照事先規(guī)劃好的車距進行均勻卸料。
換填料卸料完畢后,進入刮平和初壓階段。采用平地機與重型壓路機協(xié)同作業(yè)的方式。利用平地機對換填層進行分層刮平,確保每層厚度不超過0.3 m。在刮平過程中,需注意控制刮板的高度和角度,以獲得理想的平整度。隨后,使用重型壓路機進行跟進初壓,初步夯實換填層,為后續(xù)的正式壓實做好準備。
壓實工藝直接關系換填層的質(zhì)量和穩(wěn)定性。在壓實過程中,需嚴格遵循試驗段確定的壓實工藝參數(shù),包括振頻、振幅等。同時,需遵循“先輕后重、先邊后中”的壓實原則,即先使用較輕的壓實設備對邊緣區(qū)域進行初步壓實,再逐漸增加壓實設備的重量,逐步向中心區(qū)域推進。這一原則有助于減少壓實過程中的側向位移和隆起現(xiàn)象,提高換填層的整體均勻性和密實性。最后,通過振動壓路機的反復碾壓,直至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密度和壓實度要求。換填施工的各項允許偏差、檢驗數(shù)量及檢驗方法如表1規(guī)定:
3.2 塑料排水板施工
排水固結法是先在地基中設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法等豎向排水體,然后利用建(構)筑物本身重量分級逐漸加載,或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在場地先行加載預壓(或者真空預壓),使土體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漸固結,地基發(fā)生沉降,同時提高強度的方法[1]。施工方法如下:
(1)沉管插板
DZ60KS打拔樁機利用振動錘的振動錘擊力和卷揚機的拉力沉管。IJB-16型插板機利用振動錘擊力沉管,開始時應緩慢沉管,防止套管突然偏斜。當套管入土深度距設計深度約2 m時,應減慢沉管速度[2]。
(2)拔管剪斷塑料板
沉管到設計深度后即可拔管,塑料板因樁夾與土的阻力而垂直設置在軟土地基中。套管拔出后應剪斷塑料板,在砂礫石墊層上留出20~30 cm。拔管時應連續(xù)緩慢進行,中途不得放松吊繩,防止因套管下墜而損壞塑料板[3]。
(3)鋪設第二層砂礫石墊層
在完成整段軟土地基的插板施工后,應均勻鋪設第二層砂礫石墊層,此層厚度通??刂圃?0~30 cm,以形成穩(wěn)定的支撐層。在鋪設過程中,塑料插板應被新鋪設的砂礫石墊層全面覆蓋,以避免暴露并增強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采用壓路機對該砂礫石墊層進行靜壓作業(yè),反復碾壓6~8遍,直至達到預期的密實效果。在此過程中,應對墊層的密實度進行檢查,要求密實度達到90%以上或符合項目具體的設計規(guī)范與要求,為后續(xù)施工奠定堅實的基礎。
(4)預壓荷載
完成插板施工后,隨即實施預壓荷載步驟,荷載應均勻分布在砂礫石墊層上。此預壓荷載主要由后續(xù)將鋪設的土石方填料構成,需遵循路基施工的規(guī)范,逐層填筑并緊實。預壓效果的評估以變形控制為核心,即在各層加載完成后的24 h內(nèi),監(jiān)測位移速率及水平位移速率是否達標。在施工結束后,應立即采用10 m×10 m網(wǎng)格布局的水準測量法,記錄砂面高程,并整理成報告提交給監(jiān)理工程師,以便進行分項工程的驗收工作。同時,鑒于排水板搭設過程中會有水分自其孔洞排出,需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排水,以保障施工的連續(xù)性與質(zhì)量。剪帶移位且拔起套管后,錨靴應連同排水板一起留在土中,然后剪斷連續(xù)的排水板,即完成一個排水孔插板操作,插板機隨即可以移位到下一個排水孔繼續(xù)施工[4]。砂礫石墊層、插板允許偏差見表2所示:
4 高填路堤施工重點施工技術分析
4.1 土方填筑施工
在路堤構建過程中,采取橫斷面的全面覆蓋與縱向分段相結合的策略,實施分層填筑作業(yè)。路基應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標準,嚴格控制松鋪厚度,將其設定為試驗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且每層厚度上限設為30 cm,壓實后則約為25 cm。在施工中,路肩位置應以標尺桿進行標記,控制每層鋪設的精確厚度,依據(jù)車廂容量與所需松鋪厚度,計算并規(guī)劃卸土位置,由專人負責指揮卸車作業(yè)。針對地面坡度,應采取從低向高的分層填筑方法。
在路基工程的材料選用上,應嚴格遵守設計規(guī)范。因工程實際需求,在同一作業(yè)區(qū)域內(nèi)需引入多種填筑材料,應采取嚴格的分層填筑策略,保持每層內(nèi)部材料的均勻一致,避免不同材料間的混合使用,以預防路基兩側因材料性質(zhì)差異而導致的沉降不均勻問題。若確實需采用多種填料,應優(yōu)化設計以減少層間轉換,且每個填料層需保持在至少50 cm的厚度,以保障填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
在填筑過程中,每層均需達到設計所規(guī)定的平整度與路拱標準,特別是在雨天,路基表面無積水現(xiàn)象。路拱的設置需在首層全斷面填筑時完成,后續(xù)各層填筑應在此基礎上保持均勻的厚度和形狀。對于邊坡的壓實作業(yè),應與路堤主體部分保持相同的壓實標準,邊坡兩側應預留約40~50 cm的超填量,以便在路基防護結構施工前,通過挖掘機與人工的協(xié)同作業(yè)進行精細的刷坡處理,達到設計要求的邊坡形狀和坡度。
在攤鋪整平環(huán)節(jié),填筑區(qū)域的卸土與整平作業(yè)需緊密配合,利用平地機等機械設備進行高效、精準的整平作業(yè)。在整平過程中,設置路拱,保證路基的排水性能。推土機先進行初步的推平工作,隨后平地機從兩側向中心縱向行駛,逐步刮平路基表面,同時輔以人工對局部凹坑進行精細填補。在填筑過程中,應關注填料含水量,尤為注意細粒土與黏砂土,將其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圍內(nèi)。當含水不足時,應在土場加水悶料;超標時,則采用鏵犁、旋耕犁等工具翻曬,并適當減少松鋪厚度,必要時使用生石灰改良土壤。依據(jù)分層施工圖與填料特性,選用適宜的碾壓機械,如重型振動壓路機,其激振力介于25~50 t之間。碾壓應遵循由外向內(nèi)、先靜壓后振動壓的原則,根據(jù)填料種類、厚度及密實度要求,參照試驗段數(shù)據(jù)確定壓實遍數(shù)。
4.2 石方填筑施工
(1)路基填筑前準備與碾壓處理
在正式進行路基填筑前,首要任務是徹底清理原地面表層的雜質(zhì),包括挖除深度達30 cm的土層,以及徹底移除雜草、樹根、腐殖土等所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同時,需對路堤填筑范圍內(nèi)因清理而產(chǎn)生的坑洞進行填補,優(yōu)先使用原地土或砂性土進行回填,并通過分層夯實的方式,將回填區(qū)域達到既定的填筑高程。完成這些準備工作后,對原地面進行全面碾壓,直至自檢密實度達到90%的標準,并進行抽檢,待檢測合格后方可啟動路基的填筑作業(yè)。若填土高度低于路床厚度,基底的壓實度必須滿足或超過路床的壓實標準。
(2)運料與卸料管理
運料作業(yè)采用挖掘機與自卸汽車的高效配合模式。在裝料過程中,注重控制填料的混合均勻性,避免大粒徑石塊過度集中。規(guī)劃石料運輸路線,運輸順暢。根據(jù)試驗段確定的松鋪厚度,實施水平分層卸料策略,遵循先低后高、先兩側后中間的原則,卸料應均勻有序。對于填石路堤,特別采用石灰方格網(wǎng)法進行精確控制,根據(jù)松鋪厚度和每車運量,在原路基上劃定卸料區(qū)域,由大功率推土機進行攤鋪作業(yè),嚴格將松鋪厚度控制在試驗總結確定的范圍內(nèi),并確保每層壓實后的厚度不超過30 cm。推土機初步攤鋪后,對超出壓實厚度2/3以上的大塊石料進行人工破碎或揀除。
(3)填石路堤壓實作業(yè)
填石路堤的壓實工作同樣關鍵。使用大型推土機對攤鋪后的路面進行平整處理,對于局部不平整區(qū)域,輔以人工細石找平。壓實作業(yè)選用20 t以上的振動壓路機進行,設定適宜的碾壓速度(2.0~4.0 km/h)和頻率(約30 Hz)。碾壓流程遵循先靜壓一遍、再振壓6~8遍、最后靜壓一遍的原則。碾壓順序采用由兩側向中間、再由中間返回兩側的方式,確保每次碾壓重疊輪寬的1/3。當壓實層頂面表現(xiàn)穩(wěn)定,無繼續(xù)下沉跡象且無輪跡遺留時,可視為達到壓實標準。對于發(fā)現(xiàn)的空洞、孔隙,應及時補充細料并重新碾壓;若遇松動石塊,則以合適粒徑的小石塊嵌實,并用手錘敲緊。此外,碾壓過程中需適時灑水,以確保填料順利、均勻下沉。
4.3 土石混填施工
路堤填料中石料含量≥70%時,應按填石路堤施工;路基填料中石料含量<30%時,按填土路堤施工;當石料含量在30%~70%之間時,則按土石混填路基施工[2]。
路堤填筑采取橫斷面全寬、縱向分段進行分層填筑。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時不得采用傾填法施工,以防止土石分離,應分層進行填筑。分層填筑時,松鋪厚度的設定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一般建議控制在300~400 mm,但具體數(shù)值應依據(jù)現(xiàn)場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確定,對于不滿足級配要求的混合填料,應及時采取人工或機械的方式進行翻拌處理,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為止。在分層填筑過程中,應控制每層填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率范圍內(nèi)進行壓實,以進一步提高壓實效果。同時,每層填筑完成后,應及時進行壓實度的檢測。
在邊坡超填與刷坡處理過程中,為確保邊坡的壓實效果與路堤全斷面保持一致,特在邊坡兩側各實施0.4~0.5 m的超填措施。待路基主體填筑及壓實工作全部完成后,即進入邊坡防護施工前的準備階段,此時需組織人工與挖掘機協(xié)同作業(yè),對超填部分進行刷坡處理,確保邊坡形狀符合設計要求,坡面平整且穩(wěn)定。
填筑層邊線測量與石灰線控制時,應精準控制每層路基的填筑范圍及邊坡坡率,每當一層路基填筑并壓實完畢后,均需立即進行測量作業(yè),放出明確的邊線標記。隨后,沿著這些邊線撒上醒目的石灰線,作為后續(xù)填筑作業(yè)的重要參考。這一步驟有助于上層填土嚴格在設計范圍內(nèi)進行,還能有效監(jiān)控并調(diào)整路基側面的邊坡坡率,防止因填筑偏差而導致的邊坡過陡或過緩現(xiàn)象。
填筑段整平與路拱設置作業(yè)時,需同步進行整平操作,填筑層的平整度滿足要求。平地機應根據(jù)每層填筑的設計要求,設置路拱形狀,保證路面排水順暢。當推土機完成一個區(qū)段的初步推平后,平地機隨即跟進,采用從兩側向路基中心縱向行駛的方式,逐步刮平路面,同時輔以人工填平局部凹坑,確保整個填筑層表面平整、無缺陷,為后續(xù)的壓實作業(yè)奠定堅實基礎。
5 結論
通過對高速公路特殊路基及高路堤施工技術的綜合分析,可以明確得出以下結論:
在特殊路基的施工處理上,必須根據(jù)具體地質(zhì)條件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措施。無論是軟土路基的加固排水、濕陷性黃土的預浸水壓實,還是膨脹土的改良換填,都需遵循“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確保路基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這不僅有助于減少后期沉降和變形,還能顯著提升道路的耐久性和行車舒適度。
高路堤的施工需要嚴格控制各道工序的質(zhì)量,如填筑材料的優(yōu)良性能、分層填筑的均勻性、壓實效果的充分性,以及邊坡防護的可靠性。通過精細化管理和科學化施工,可以有效提高高路堤的整體穩(wěn)定性和抗變形能力,為高速公路的安全運營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伍越輝.特殊路基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交通科技與管理,2024(7):100-102.
[2]孫杜子.某道路路基改建工程特殊標段施工方案與要點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3(5):53-55.
[3]于麗韜.公路工程路基土石方施工技術[J].交通世界,2024(19):45-47.
[4]劉洋.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2023(17):52-54.
收稿日期:2024-07-20
作者簡介:吳越(1995—),男,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工程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