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書桌前,窗外霓虹閃爍,星星在夜空中若隱若現(xiàn),濃濃的鄉(xiāng)愁又涌上心頭。童年時的故鄉(xiāng),不管什么季節(jié),夜晚都是美好的。
春夜清新。天空像洗過一般,沒有一絲云霧,圓月高掛,如同一個大燈籠,把大山里照得亮如白晝。山峰一座連著一座,在月夜里巍然聳立。帶著泥土清香的春風(fēng)像醉了似的,吹生了樹木,吹綠了大地,也吹醒了各種小動物。田地里有熱鬧的蛙叫,樹林里有悠婉的鳥鳴,蟋蟀也不甘落后,在草叢間越來越清晰地“唧唧唧”起來,樹上互相追逐的金龜子發(fā)出嗡嗡聲,屋檐下燕窩里乳燕的喃喃聲,牛欄里母牛的哞哞聲,遠(yuǎn)處隱隱傳來家狗斷續(xù)的汪汪聲,呼應(yīng)著,匯成了一曲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夜曲。
夏夜繁美。亮晶晶的星星在天宇上閃爍著動人的光芒,螢火蟲一閃一閃地眨著好奇的眼睛在夜幕中飛舞,稻花的清香隨著微風(fēng)一陣陣吹來,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夏夜的晚飯大多是在屋外的曬谷坪里吃的,借著月光,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溫馨、快樂、滿足。晚飯后,四鄰八舍匯聚在一起乘涼,男人們抽著煙,侃大山,女人們聊八卦,借著月光忙手上的針線活。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有人用笛子吹起家鄉(xiāng)小調(diào)《月光光》《日頭出來曬白巖》,有人拉起二胡:《十送紅軍》《八月桂花香》《十五的月亮》,張嫂和王大叔來一段花鼓戲《劉海砍樵》……笛聲、琴聲、歌聲,伴隨著大山特有的清涼和愜意,如同一股清風(fēng),讓夏夜更顯迷人。夏夜也是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候,三五成群,在田野里捉迷藏,在草叢里、田埂上、池塘邊捉螢火蟲,把捉到的螢火蟲裝進(jìn)透明的玻璃瓶里,小心翼翼地捧回家,躺在床上,看著床頭瓶子里閃爍的點(diǎn)點(diǎn)星光,享受著甜蜜入夢的幸福感。
秋夜初寒。天涼好個秋,風(fēng)帶著寒意吹來,夜空中彌漫著農(nóng)作物收成的氣息,蟬聲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小溪嘩啦嘩啦地向東流。夜空澄凈,天高露濃。大人舉著火把,腰間系著竹簍,去水稻田里捉黃鱔。孩子們則提著燈籠去墻角抓蟋蟀,或去田野里捉紡織娘。
冬夜溫暖。大山里的冬天,夜來得早,也特別長。我們常常是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或者在煤油燈下,父母各忙各的事情。小孩子們寫作業(yè),或看借來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或小人書《雞毛信》《三毛流浪記》《英雄小八路》《烈火金剛》。大家都忙完各自的事情后,圍坐在火爐邊煨紅薯,烤糍粑,拉家常。故鄉(xiāng)的冬天每年都會下大雪,一場大雪就把村子變成了童話般的世界。下雪時往往是晚上先下冰粒子,然后再是鵝毛般的大雪。大山里的冬夜萬籟俱寂,靜得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得見,下冰粒子時那細(xì)細(xì)碎碎清脆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有趣,讓兒時的我們興奮得難以入睡。
離開故鄉(xiāng)已經(jīng)很多年了,和故鄉(xiāng)比,大都市的夜晚更光怪陸離,也更迷人,但我卻始終忘不了故鄉(xiāng)的夜。
選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