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涇縣這個不起眼的地方,有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景點(diǎn),其中桃花潭景區(qū)更是讓人感慨不已。
去那里的路上,導(dǎo)游在大巴車上問,李白的詩《贈汪倫》,誰能背得出?座中馬上有許多人舉手?!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泵總€人都聲情并茂,將全詩一字不差地誦完。
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情”字,朋友間的友情被描繪得直白形象、簡明易懂,為大眾所喜歡,也因之廣為流傳。
因?yàn)檫@首詩、這份情,這桃花潭便成了文人墨客或者重情重義之人的向往之地。
桃花潭,據(jù)說是青弋江畔翟村和萬村之間的一段。我們不知道李白與汪倫有多少交往、有多深的情誼,但這段交往必定讓兩人都很開心。此后汪倫也因之家喻戶曉。于是桃花潭也成了著名地方,而且兼有汪倫墓在此,后又有青蓮祠,它們都成了文人墨客尋訪之地。
萬村這邊的桃花潭在青弋江南岸,傍山。山雖不高,但山壁直入青弋江。這里的江水應(yīng)該很深,甚至“深千尺”?,F(xiàn)在的桃花潭是不是就是詩中所說的地方,我們不得而知。畢竟過了一千多年,汪倫踏歌送詩仙的地方不可能那么確切,但地處這里的青弋江邊,是沒什么爭議的。
進(jìn)入青弋江南岸的景區(qū),右邊是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青弋江岸,修建得或許像那時所敘的“茲潭十?dāng)?shù)里而近桃林繽紛,夾岸無雜樹”。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隨著領(lǐng)隊(duì)導(dǎo)游去往那里,拍照打卡。江邊對著山崖的草篷木舫、江岸的青綠草坪、江上的中心島、白墻翹檐的徽式建筑,即便不是訪古尋跡,也是個風(fēng)景極好的觀賞地。
左邊有一小道,道邊叢林雜樹,并有石級緩上,但不見人影。我見指示WQD+fjhbhfqJrwlBGrvcNQ==牌上指明通往汪倫墓、青蓮祠,覺得那才是我們要探訪拜謁的地方。拾級而上,看見“層巖衍曲”的景致。疾走一陣,曲曲彎彎,都是雜樹叢林,很快沒了方向感。前面的路分了岔,一條道仍向上往北,另一條道卻是向西南的方向。向上往北走了一段,見有江面了,但被樹叢擋著,探不到岸,此下的江水或是“回湍清深”的桃花潭水。
再往前走,見有正路,便繼續(xù)向西去,過一溪溝,行百十步,便見汪倫墓了。
汪倫墓是1985年由當(dāng)?shù)卣亟ǖ?,原在桃花潭東岸桃花潭鎮(zhèn)政府后山,幾經(jīng)毀壞、幾經(jīng)移建,僅存墓碑一塊。現(xiàn)在的汪倫墓用古磚鋪砌而成,兩旁有石人像、石馬像,豎有一長碑,碑上刻有汪倫墓重修記。我在墓前久久佇立,不由感嘆皖南人民對歷史文化的崇敬和熱愛。
桃花潭水,千年不息。
選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