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竟忘記了秋日里最動聽的聲音。
那天女兒抱怨,說房間里一只蟲的鳴聲攪擾了她的好夢。待夜晚降臨,我便同妻子熄了燈開始尋找,確定那聲源來自屋角的玩具箱下,好一番翻找,再徒手捉拿,一只蟋蟀被我捏住兩條大腿舉了起來,它用力扒拉著剩下的四條小腿,觸角還來回擺動,像是在用力反抗。
自小生長在城市的女兒,哪里見過蟋蟀,她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盯著它,詢問它的名字。妻子說,是蟋蟀,在鄉(xiāng)下秋天時會有很多。妻子納悶這小家伙是如何來到樓上來的,我家的樓層可不低。我也猜想著各種可能。但女兒關心的卻只在蟋蟀的長相和叫聲上。
女兒說,小家伙個頭不大,發(fā)出的聲響可不小,樣子雖丑,鳴聲卻不難聽——就是有些擾人好夢。我剛想說“我怎么沒聽到”,妻子開口了,表示相較于我的鼾聲,這小家伙可謂小巫見大巫。我不由皺眉。女兒見狀,接話說:“我怎么沒聽到?”我立刻為我們父女倆如出一轍的疑問而大笑起來,把剛才想說的話告訴了妻子,妻子笑了起來。笑聲像是會傳染,女兒也莫名地笑了,連我指間的蟋蟀也發(fā)出了兩聲鳴叫。女兒立刻瞪眼去看,想知道它是怎樣發(fā)出聲響B9zwQuKpsq7H3M0oHphhDg==的。我笑著解釋,蟋蟀是靠著背部翅膀摩擦發(fā)出聲響的,且叫聲清脆悅耳。秋季的晚上,雜草叢中、墻角里或地溝里到處都是,一個鳴叫,一群便跟著,交織在一起,簡直就是秋日里的奏鳴曲。
妻子和女兒正洗耳恭聽,我發(fā)現(xiàn)手中的小家伙也安靜了下來。我又繼續(xù)回憶幼年時在鄉(xiāng)下的生活,我最喜歡的便是和村里的玩伴們?nèi)プン?,借著夜色,用手電燈在墻角或草叢中尋找它們的身影,有些喜歡躲在泥土洞中,我們就連摳帶刨,甚至還想到用水灌入洞去的方法,常常不一會就能抓到好多,放到事先準備好的盒子里,在盒子上打兩個洞,就可以帶回家隨時聆聽它們的鳴聲了——那時只覺得這鳴聲便是秋日里最動聽的聲音了,每晚都在小蟋蟀起伏的歌聲中沉醉,然后再做上一個美美的夢。
我講得入神,妻子和女兒亦聽得入神,不知何時手中的蟋蟀竟已然不見。我猛然發(fā)現(xiàn),立刻四下去找,卻被女兒阻止,她說自己現(xiàn)在也想再聽聽秋日蟲鳴,也要嘗試著做個美夢。
我和妻子離開女兒房間的時候,果然,我又聽到了蟋蟀的叫聲響起。
選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