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研究行動手記是一本記錄運動項目研究過程的小冊子,它完整地記載了兒童學習一個運動項目“學、練、賽”的全過程,滿足了新課標提出的指導兒童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體育運動的要求;改變了學生“要我練”被動運動習慣,養(yǎng)成“我要練”“怎樣練”的主動運動習慣,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能掌握一至兩項體育運動技能的目標打好基礎,讓兒童天生愛研究的天性得以鍛煉,成為兒童生活的重要部分。
關鍵詞:行動手記;“學、練、賽”一體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10-0033-03
一、什么是行動手記
兒童研究行動手記是南京市力學小學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體育學科的一項研究成果。在2022年寒假,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在一個學年中,要研究學習、掌握一個運動項目,并完成“運動點燃熱愛行動手記”研究過程的記錄。運動點燃熱愛行動手記,是一本記錄運動項目研究過程的小冊子,是南京市力學小學兒童研究體育運動項目的載體,是貫徹《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精神的一項實踐行為。
二、兒童研究行動手記的實施、評價、展示與實踐
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標理念,有效地指導兒童參與課后體育鍛煉,南京市力學小學體育教研組在校長室、教科室的引領下開發(fā)了以運動為主題的兒童研究手記——行動手記。行動手記是記錄兒童自主開展體育運動研究的手冊,它共有17頁(見二維碼),包括主題生成(測一測、看一看、選一選)、規(guī)劃準備(找一找、排一排)、探究實踐(學一學、練一練、賽一賽)、總結分享(曬一曬、秀一秀)四大部分,各頁分別是封面、封底、目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一測、看一看、選一選、找一找、排一排、學一學、練一練、賽一賽、曬一曬、秀一秀。
(一)兒童研究行動手記四級實踐
1.主題生成(測一測、看一看、選一選)
行動手記的第3、4、5、6頁主題生成部分,包括測一測、看一看、選一選,就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長或者需要來選擇自己要研究的運動項目,體現(xiàn)項目選擇的自主性。學生所選項目可以是體育課堂學習內容的延續(xù),如有的一年級學生選擇研究體育課上學過的花樣跳短繩;也可以是兒童所在生活環(huán)境中便捷易操作的項目,如有的學生根據(jù)自己所住小區(qū)運動場地選擇立定跳遠;自身具有一定特長或者是自己喜歡的項目,如有的學生選擇高爾夫、擊劍等;自己想挑戰(zhàn)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如有的學生選擇踩高、毽子、滾鐵環(huán)等。學生所研究的運動項目五花八門、種類繁多,涵蓋了六大運動技能。
2.規(guī)劃準備(找一找、排一排)
行動手記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確定要研究的運動項目。研究項目確定后,在行動手記第7、8頁小研究者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研究導師,以便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尋求幫助。確定了研究導師后就要初步規(guī)劃整個研究過程,在行動手記第8頁排一排時間,安排研究時間、內容、運動量等,完成行動手記第8頁的運動打卡表,計劃表里要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及執(zhí)行時間。在研究打卡的階段要及時反饋計劃的實施情況,通過打卡表可以清楚地明白此項研究實施過程各種情況,方便后期評選時有據(jù)可依。
3.展開與深化(學一學、練一練、賽一賽)
行動手記的第9、10、11、12頁是展開與深化部分,包括(學一學、練一練、賽一賽)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此研究小冊子的最主要部分,是本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主題生成、規(guī)劃準備的前兩期環(huán)節(jié),進入展開與深入的研究學習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學生按照學一學、練一練、賽一賽的步驟進行深入的研究,并記錄研究過程中的所得、所悟及成果。這個過程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培養(yǎng)體育品德的過程,在此過程學生要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研究、嘗試實踐、遇到困難、思考解決、總結方法、再次實踐、總結經驗等研究步驟,最終獲得研究成果。
4.成果的總結與發(fā)布(曬一曬、秀一秀)
行動手記的第13、14、15、16是成果總結與分享,它是此研究小冊子的最后部分,是兒童研究性學習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兒童可以通過現(xiàn)場展示、表演自己所研究的成lrEDbMMMclN5lCxRqrajupa9xl8r0XZC3xMVtL7V7bg=果,也可以通過自媒體對外發(fā)布自己的研究項目,讓更多的人獲得感悟和觸動??偨Y可以是曬一曬、秀一秀的內容,可以是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研究過程中獲得鍛煉的好方法、研究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以及學習、鍛煉與比賽的成績、感受等??偨Y的成果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記錄在研究手記上,作為參加研究成果評選的材料。經過四級評價、遴選,推出較好的作品,分層在班級或全校進行發(fā)布展示。
(二)評價所得,讓四級評選助推素養(yǎng)培育
在行動手記研究一個周期完成之后,學校將開展四級評價來實施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助推。從體育核心素養(yǎng)三個方面來評價學生的研究收獲。1.一級評價:小組評價:學生四人小組相互查看各自的行動手記完成情況,進行比較評價,在四人小組里選出最優(yōu)秀成果,進行一、二、三、四排名,選出前兩名進入班級,然后在班級進行匯總。2.二級評價:班級評價,各班正、副班主任(語文、其他任課老師)進行評價,然后選出班級前15名(30%的)參加上一級評選。3.三級評價:年級評價,每班選出的30%交于年級組進行匯總,由體育老師和數(shù)學老師代表以及綜合學科的老師代表進行評價,評出年級30%小專家參加上一級評價。4.四級評價:校級評價;由學校組織專門的評價小組,對評選上的“小專家”獎獲得者進行校級評價。最終,在全校選出30%“小院士”獎獲得者,并進行校際間的推送,以期讓更多學校的學生借鑒運用。
(三)多維展示,凸顯研究學習的價值
每個研究者都有表現(xiàn)欲望,當他通過自主的研究獲得一定成果時,一定要給他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這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權利。展示可以激發(fā)其他學生的上進心,激勵被展示學生再接再勵,啟發(fā)其他學生打開研究思路。展示既可以滿足研究個體的自豪感,體現(xiàn)個體研究的最大價值,同時這又是對優(yōu)秀研究成果的一次直觀宣傳。展示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首先,體育教師通過“小先生開講”進行班級、年級、校級交流展示、文化墻展示、媒體展示、發(fā)布會展示等。每學年每人完成一項研究,先進行班級展示和分享,選出優(yōu)秀成果入選年級展示,年級選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文化墻、媒體展示,各年級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全校發(fā)布分享。分享由創(chuàng)作者本人進行,講述自己的研究收獲并展示完整動作,這給予了研究者極大的鼓勵,同時又是一次經驗分享會,可讓其他學生借鑒提高。其次,體育組整理出學生的研究成果,張貼在學校操場外墻,打造體育研究學習成果墻。學生一到課間就會聚集在成果墻前,進行瀏覽和閱讀,在互相欣賞和品評中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
(四)“六一”實踐,讓兒童研究真正落實在行動上
在2022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舉辦體育運動嘉年華,邀請所有“小院士”對自己的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進行全校展示,并作為指導他人的小先生。全校所選出的三十多位“小院士”搭起臺子,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手把手教他人參與自己所研究項目的體驗,如射箭、打高爾夫、投籃、踢足球……全校師生在“小院士”指導下參與各類項目的運動,在體育的王國暢玩、鍛煉,每個人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也感悟到研究的真諦,萌發(fā)下次研究的新思考。
三、行動手記的實施是“學、練、賽”一體化的落實
(一)研我所選,“研究”是運動技術學習的重要方式
行動手記的“學一學”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選擇、確定要研究的運動項目,開展研究學習。
研究能對外部信息進行精準性獲取,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兒童研究行動手記承載的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研究是充分利用學習資料,深入挖掘運動的原理、規(guī)律,以便于理解后行動,可以最大優(yōu)勢地拓寬學習的維度和深度。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進入體育項目學習時,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查找資料,也可以用多媒體剖析項目技術,結合自我運動狀況的認識,進而調整練習的動作方法、策略等。研究過程中還可以請教師、家長進行指導,讓自己的主題研究更加深入和有效。
如四年級同學關于“踢毽子項目”的研究過程。學生最初制定了用3周時間達到連續(xù)踢5~6個的目標,針對自身的情況,在分析毽子亂飛踢不準的原因時,找到原因:腿部柔韌性不夠,影響踢的正確方向,不直不高,并找到了解決辦法,在家長的指導下先學習了輔助動作空踢毽子,踢牽繩毽子,并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在解決正確踢毽子方法后,先進行一踢一接,再連續(xù)踢到2~3個,最后能連續(xù)踢6、7個。在后續(xù)的練習中,又進一步總結提高動作技能的細節(jié),學生通過研究,不僅對怎樣理解踢得好的原理得到感悟,而且還掌握了踢毽子的運動技能,研究經歷會讓學生明白運動技能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練我所學,在勤練中掌握運動技能
“練”比較強調對正確技術的持久性實踐,“練”是一個自我主導的過程,是通過身體的不斷體驗,甚至會經歷試錯過程,最終達到對技術動作的熟練掌握,甚至是自動化程度[1]。兒童的天性就是好動善變,要想讓他們“持久的練”比較困難,因為單一重復更容易讓興致喪失。如何有目標、有計劃地引導兒童堅持運動,最可行的方法是鎖定目標和計劃,起到督促和喚醒作用,從而達到在勤練中掌握運動技能。
在踢毽子的研究中,學生制定了明確的練習目標,經過了3周刻苦而有效的練習,在堅持不懈的練習中踢毽子技術日趨熟練,通過量的積累,實現(xiàn)了質的改變,學生學會了踢毽子的動作方法,而且擴展單人踢毽子到學習雙人、多人配合互踢技能,發(fā)揮個人運動能力的輻射作用,讓更多的人在運動中受益。
(三)賽我所練 常賽促運動能力的形成
1.技能之賽,讓勤練的價值得以體現(xiàn)
運動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常賽?!百悺笔怯蓛榷獾恼故?,即把練習獲得的技能等通過比賽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賽的目的要明確,賽的內容要清晰,賽的形式要多樣,賽的結果要反饋[1]。在行動手記研學過程中,賽場設置多樣,比賽的對手多元,學生不僅僅能和同學比進步,也可以和家長比賽進行挑戰(zhàn)。有研究者和家長共同演繹的一場親子運動會,不僅鞏固所學的技能,同時,也可調節(jié)家庭氛圍。這種親子活動更能激發(fā)兒童研究的樂趣,提高研究效果,培養(yǎng)學生刻苦練習的意志品質,產生動力,為繼續(xù)提高運動技能而刻苦練習。在比賽時所學技能的應用價值得以展示,學生熟練的運動技能在比賽中得以運用,進而形成運動能力,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比賽時要求研究者從比賽項目、方式、規(guī)則、結果、對手等進行記錄。
2.記錄之賽,讓核心素養(yǎng)得以培育
兒童主題研究本身就是一種素養(yǎng)的比賽,研究活動以個人所選項目為主題開展,在同班級、同年級同學之間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橫向比較。每位研究者要想在評選中脫穎而出,就要對行動手記進行謹慎認真的實踐,以期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選項,進而在各級評比中獲得獎項。因此,他們不僅要對運動手記的記錄質量進行反復推敲記錄,而且要針對自己的運動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和提高。
兒童研究行動手記記錄要求學生自己撰寫,指導教師跟進把關,設計版面記錄方式?!耙话賯€演員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三千多個研究者就有三千多個研究特色記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版面得以呈現(xiàn),學生個性得到尊重,學生特長得以發(fā)展,真正地培育了學生的素養(yǎng)。
四、結語
兒童研究行動手記記載了運動項目的“學、練、賽”整個過程,激發(fā)了兒童對體育的內在需求,激活兒童對體育的正確認知,從“要我練”變成了“我要練”,而且知道了“怎樣練”。兒童天生就有好動、愛問的基因,讓體育運動成為兒童的研究素材,體育才能真正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成為兒童生活的重要部分,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能掌握一至兩項體育技能打好基礎。兒童研究行動手記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實踐的過程中養(yǎng)成研究性體育學習、鍛煉的習慣,為進一步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做鋪墊,是終身體育養(yǎng)成的基礎。一個周期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但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學生初步探索出一套可行的研究方案,感受到了運動研究的樂趣,養(yǎng)成愛研究、會運動的能力,在小學六年的研究活動中成長,在運動中釋放激情,讓兒童研究行動手記成為陪伴學生健康成長、提升體育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從一體化談“學、練、賽”及其運用[J].體育教學,2020,40(0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一般項目《指向創(chuàng)造性成長的兒童研究素養(yǎng)培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BHA2301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