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妙與,本名曾裕菀,福建平和人,漳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漳州市詩歌協(xié)會會員。詩歌與散文作品散見于《福建文學》《柚都平和》《南靖鄉(xiāng)訊》《第三說詩歌》《0596詩刊》《詩日歷》等。
魯迅先生在《喝茶》中說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并例舉了靜坐無為與勞于案牘之時喝茶的不同滋味。細想來,此種靜心品茶之清福于我,從前是不曾有的。無論是在馬不停蹄沖刺成績的學生生涯亦或兵荒馬亂的求職考編歲月,“喝茶”只作我心中一縷散發(fā)迷人清香的念想,卻實難付諸實踐。但這不意味著喝茶這件事離我非常遙遠。諷刺的是,它偏偏整日的晃悠在眼前,在千千萬萬閩南家庭的茶幾上,日復一日履行著接待賓客與提神醒腦的重要使命。長年霸占自家茶桌的是家鄉(xiāng)漳州平和盛產(chǎn)的高山烏龍茶“白芽奇蘭”與來自泉州安溪的烏龍茶名手“鐵觀音”。而閩北,則是武夷巖茶的天下。不過,這類用來招待常客與日常解渴的“口糧茶”,我向來是不愛喝的,甚至不屑稱其為“喝茶”。
真正的“喝茶”該當如何?且說我所期想的茶空間,應(yīng)當是閑適優(yōu)雅的,不一定要焚香插花,卻須得兼具“靜”與“凈”兩大要素,為喝茶這一高雅活動予以相當匹配的尊重;再者,我欲求得的茶具,應(yīng)當是同時兼?zhèn)滟|(zhì)感與設(shè)計感的,不一定要身出名家,卻須得各懷巧思與特色,才能作與各類不同好茶“脾氣”相當契合的容器;我心之所向的好茶,應(yīng)當是未飲已被茶香潤透了鼻腔,入口絲滑暢爽,一達胃底便覺身心舒展,可作西式比喻為“心靈的洗禮”,回味猶甘久久不散。不一定要價值千金,卻須得是配得上靜坐無為專心品味的好茶。
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閑工夫如此講究,這個自然不必說。格外需要說明的是,絕大多數(shù)閩南人都秉持著勤儉的美德與樸素的審美,以致家庭茶桌上那洗不清茶垢也不舍更換的瓷壺,囫圇浸出隨手抓放的粗茶,盛于最尋常、甚至飛了皮的白瓷杯中,我向來是不愛喝的,卻也不敢說破,恐有傲慢之嫌。久了,便不再有人問我茶否,只當我是那不愛喝茶的人。罷了,我也懶于解釋,追求不同,不相為謀。
對喝茶的美妙設(shè)想常年于胸中豢養(yǎng)著,不曾將之流放,始終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去實踐。走運考上編制后,姑且算是解決了糊口這項重大難題,我認為終于迎來了“喝茶”的“好時候”。工作雖算不上清閑,幸而加班機會并不多,讓我得以在下班后速速歸家,于飄窗小桌上鋪一方錦羅,布一盞暖燈,循著當日的心情,湊出一套色彩、材質(zhì)、容量都相當適配的器具,再燒一壺山泉水來澆灌我的好茶。一個美妙的夜晚就此開始,好茶、好器、好空間缺一不可。
喝茶,每日有每日的雅致與講究。今日吃食厚重油膩了,便要俯沖一玻璃杯龍井來調(diào)和。聽聞明日寒氣將至恐受凍,恰好燜一劑陳皮普洱暖暖腸胃。改日約密友吃甜食談笑,自然是要備一大壺英紅九號在旁側(cè)潤喉解膩,此所謂“下午茶的儀式感”。不過也不是每一次都盡如“健康飲食的道理”這般規(guī)矩,“口”和“胃”有時不免鬧淘氣,偏要合了它們的“口味”才有“胃口”。比方近日天干物燥,分明需多飲敗火的涼茶,可卻泡起滋味醇厚“火氣沖天”的肉桂來。一杯下肚,焙火香順著濃湯從舌尖直驅(qū)胃底,等待悠長的一口氣舒吐出喉,這才完成了一次喝茶的“開端儀式”。茶湯紅潤亮澤,猶是誘人,既開了口,自然要連連沸沖個四五遍才作罷?!盎鹕霞踊稹彪m不可取,卻不想敗了雅興。喝茶,喝的就是一款心情。
手里的茶,十之有七是自購的,渠道無非熱門購物網(wǎng)站、線下品牌專賣店,還有些許從相熟的茶農(nóng)處直入。余下之三,則來自五湖四海的網(wǎng)路茶友,寄來的茶也是各具特色。有些家鄉(xiāng)茶之小眾,此前聞所未聞??梢娢覈鶈T遼闊,好茶頗多,只是庸碌如我,未能逐一品之。躺在倉庫的茶琳瑯滿目,不敢說應(yīng)有盡有,不過六大茶類在市面上的知名品種已被我買來嘗了個遍。頗有些“嘗百草”的冒險的痛快。一時說不清哪個為我最愛,畢竟一周七天,足以讓我流連在六類茶里雨露勻沾。癡迷到抽不出身喝白水,唇齒間?;旌现鴰追N不同的茶味。
再說回到茶具,傳統(tǒng)的茶道六君子如今已有半數(shù)成了茶桌上的擺設(shè)。一般較為常用的不過茶則、茶漏與茶夾三位,而在我的茶空間里,也只有迎貴客時才會隆重登場。傳統(tǒng)茶具的使用與否并不代表茶人的專業(yè)程度,喝茶也并非茶藝表演,二者服務(wù)的對象不同。個人喝茶,當然是以自己舒服為主要。我最鐘意那些在設(shè)計上不乏巧思的茶具,單看甚是奇巧有趣,縱使與華貴的器具一齊出場,也不見遜色,各有千秋。這樣的杯盞壺盤,我足足坐擁著一小座倉庫的量(漸漸淪為倉庫的客房)。數(shù)之驚人,想如何搭便如何搭,足以供給席面至少三個月不重樣。每日如同流連在衣帽間挑選時裝進行搭配般,挑選茶具既是一種美學享受,同時又鍛煉了審美能力,一舉兩得。在喝茶上討自己歡心這件事,只要肯花心思,再容易不過。美麗的器具往席面上一擺,縱使還未飲入好茶,喝茶人的心情也立刻鮮活明亮起來。
好茶好器都備足了,只差一個合適的茶空間,一個配得上喝好茶的舒適環(huán)境。我對茶空間的要求其實并不苛刻,安靜、干凈,物品擺放有序、各就其位即可。若是有微光拂照,有清風入局,就更妙了。偶然得閑,天公作美,提一包茶具,帶幾種好茶和幾樣零食,邀三五好友到公園鋪一野餐墊泡茶,已是很奢侈的配置了。尋常喝茶,不過在家留出一隅空間,許是庭院、露臺,許是書房、飄窗,再不濟也有餐廳、客廳。我常在個人房間的書桌與飄窗處飲茶,一人飲足以。既不會太空曠以致清冷寂寞,又留予一定的余閑。自斟自飲,冷暖自知,于身心是一場緩慢而有效的修行,感受軀體在茶的滋養(yǎng)下與所處空間產(chǎn)生的微妙聯(lián)結(jié)。
一人喝茶是常態(tài),孤獨卻樂得自在。偶有茶客,光臨小舍,也許本身并非愛茶之人,卻也禁不住我的盛情之邀,淺飲幾杯。友人雖不懂茶的好壞,也會貼心地夸贊我沏茶姿態(tài)之優(yōu)美,或夸茶香沁脾入口生津,或夸席面布置得當甚有巧心,沒有哪個掃興的。如今,得益于網(wǎng)路的暢通,我能夠?qū)⒕牟贾玫南?、喝茶的感悟以圖文形式分享出去,由此還意外收獲了幾個志同道合、來自五湖四海的網(wǎng)絡(luò)茶友。圖文既是交流分享也當作品茶記錄,不時回顧,成就感頗豐。那些和茶互相陪伴的時光,長久地滋養(yǎng)著我。
有時,我感覺自己仿佛是一株被茶水救活的瀕死植物,瘋狂地汲取著其中養(yǎng)分。原以為自己已經(jīng)在俗世的炙烤中漸漸枯萎,不復綠意鮮嫩,不承想,原來轉(zhuǎn)機就潛藏在一杯茶水中。它令我重新鮮活。它教會我別樣的活法。
活在日新月異、快速變幻的現(xiàn)代社會中,“喝茶”對我來說是一種對功利主義具有反叛意味的儀式,是一種對慢生活的追求與表達,是一種對抗無常世界的個人英雄主義??上У氖?,隨著我的工作生活日漸勞碌,靜坐喝茶變得越來越奢侈,更難以抽出空閑布置席面。有時茶癮上來了,便顧不得文雅,胡亂從錫罐里隨手抓一撮散茶,撒至大肚玻璃杯中,淋入沸水,擱在案旁,等葉片逐步舒展,熱氣緩緩散開,吹一口抿一口,倒是不影響手上的正經(jīng)工夫。勞于案牘,不知不覺,茶湯漸漸冷卻,卻也懶得動身添水,便一囫圇飲盡。粗泡的口感雖不佳,在當下確實起到了潤喉解渴的作用,回味竟尤為甘甜。乃驚覺,茶水的第一要務(wù)是解渴,其次才是提神利尿促消化,至于附庸風雅的閑情逸致,還得要有足夠的生活的余閑來喂養(yǎng)。這也就又說回到文章開頭的享“清福”了。工作生活不再似從前輕松,喝茶頻率也隨著個人獨處時間不斷被剝奪,從每日一喝逐漸降為一周一喝,再到現(xiàn)在不定時的“有空再喝”。幾乎每次與茶的“私下幽會”,我都得事先留足時間,于是倍加珍惜那些有清??上淼钠螘r光。
茶喝得久了,禁不住最初的熱情如茶湯漸漸冷卻至常溫,仿佛從熱戀期過渡到了平淡期似的,特別體現(xiàn)在我對茶具的態(tài)度上。喜愛仍是喜愛,卻不打算再額外添置了。況且這些花式茶具,實在絢麗迷人眼,叫我喝茶都不專心,時而欣賞器具多過于品茶本味,久而久之,豈不本末倒置。除了不再沉迷于收集茶具,對茶葉的態(tài)度也變得更加嚴謹了。早前“入坑”時,免不了人云亦云跟風購買,等到真正入了口才知好壞。嘗遍百味更清楚該如何優(yōu)中擇優(yōu)?;?dfn style="display:none;">HGf+ZVIpcpffW1Zzh0DMqg==許喝茶人都需要經(jīng)歷此般階段,不拘泥于名貴的茶葉、精美的茶具、繁瑣的儀式,而是靜下心去沉淀,正如葉片在沸水傾注下,懸浮翻騰之后再度沉底。此刻,茶葉的味道才正要被激發(fā),茶的本質(zhì)才要漸漸“浮出水面”。
曾幾何時,我對“喝茶”抱著陽春白雪般的美好想象。而在之后一次次的親密接觸中,才逐漸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淺薄與傲慢。喝茶這件事,遠比我想象的要輕松、簡單得多。無需精美的器具輔助,無需太多繁雜的儀式與手法,無需刻意利用時間與空間去營造休閑感,甚至連茶葉本身,也不需要多么名貴。無所謂你是誰,它都一視同仁。你若肯花時間用心待之,細細品之,想必那滋味,定不負你所望;你若整日埋頭勞碌,無暇顧之,它便是案頭上一杯唾手可得的甘霖,默默守候,解渴提神,久泡不厭。喝茶,說白了不過是少許茶葉、一壺沸水的事,時時皆為良辰,處處皆可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