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瞬息萬變,認知能力的提升是個人成長的核心,也是事業(yè)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許多人在提升認知的過程中常常遇到思維壁壘,從而限制了我們的知識增長,阻礙了我們對世界的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堅決破除條條框框、思維定勢的束縛,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緊密結合實際,打破思維定勢,轉變思想觀念,緊盯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影響和制約高質量發(fā)展的問題短板及其根源,開展靶向治療”。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質量發(fā)展,必須勇于打破固有思維和方法。
常見思維壁壘的表現(xiàn)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防止出現(xiàn)“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情況。但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被思維壁壘所桎梏無法適應新形勢的現(xiàn)象,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有以下四種:
一是面對工作,不能開拓創(chuàng)新。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碰到有些人不經(jīng)過任何調(diào)查研究,遇事就說“以前怎么干,現(xiàn)在就怎么干”,事事都以“別人怎么搞的”為根據(jù)。這部分人已經(jīng)習慣于“尋找模板”“生搬經(jīng)驗”“套用模式”,而不是遇事先分析現(xiàn)狀。他們不愿突破,不愿創(chuàng)新,直接將過去的、別人的經(jīng)驗生搬硬套用于當下的實際工作,從根本上違背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二是面對困難,不能深思細慮?!袄щy與折磨對于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但有一部分人變成了“被打掉的鐵屑”,而且是主動去成為“鐵屑”。在面對困難時,這些人本能的反應就是“我做不到”,最后還要安慰自己“我已盡力”。因為他們的思維始終局限在“沒辦法”之中,最終面對困難也必然是選擇繞道而行。
三是面對挑戰(zhàn),不能振作有為。我們在工作中面對挑戰(zhàn)時,有些人往往要衡量一下應對挑戰(zhàn)的風險與收益,多數(shù)人會覺得收益遙不可及、風險就在眼前,甚至會有“有了收益不一定是自己獲益,但出了差錯一定是自己擔責”的心思。這些人的普遍想法就是“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領票子、庸庸碌碌過日子”,對于風險極力避免,但有時迫于上級壓力不得不做一些“面子工程”,從而達到掩人耳目之目的。實際上做的事雖說沒有錯處,但沒有用處。
四是面對錯誤,不能反思自省。正確與錯誤是對立統(tǒng)一的,在一定條件下會互相轉化??陀^對待錯誤,總結吸取教訓,找到解決路徑,錯誤就會向正確轉化。但有些人在工作中發(fā)生錯誤,第一反應是找客觀理由,別人指出問題也不能虛心接受。殊不知“苦口良藥利于病”,一次次將別人指出的錯誤阻絕回擊,也就斷絕了成長進步的途徑。
產(chǎn)生思維壁壘的主要原因
事物是客觀的存在,想法是主觀的意識,認識事物、改造事物的正確方法是讓主客觀相符合。反之,若主觀與客觀相背離,意識不能正確反映事物,思維壁壘就會出現(xiàn),主要成因具體講有四個方面:
一是經(jīng)驗主義膨脹。不對當下的客觀實際進行研究分析,主觀地認為過去的經(jīng)驗總能適用于當下。過去的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的情況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以往的經(jīng)驗也曾反復用于工作實踐中,沒出過問題,有時甚至也很好用,使得人們形成極端的經(jīng)驗主義,產(chǎn)生思維壁壘。“當你手里拿著一把錘子時,你看什么都像釘子”,看待當下的新工作、新情況,都感覺就像以前釘過的“釘子”,認為一把錘子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二是學習積累不夠。從個人知識面出發(fā),由于學習積累不足,導致頭腦中儲存的知識量不夠,平時又不善于思考,視野不夠開闊,始終局限于自己的知識領域。此時,某一困難的解決辦法實際上就在那里,但由于自己能力有限,無法找到解決辦法,從而形成了困難無法破解的思維壁壘。
三是畏縮恐懼作祟。從個人感性認知出發(fā),遇到了挑戰(zhàn)就權衡利弊,主要是因為這些人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風險與收益上。從根本上說,其實就是未來結果不確定性導致的“恐懼心理”在作怪。恐懼會影響我們對于客觀事物的判斷,讓人們喪失原本具有的認知能力和思維優(yōu)勢,形成思維屏障,從而致盲“雙眼”,使人們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使命,為了“求穩(wěn)”而做出“避險”的選擇。
四是自負情緒影響。從片面的自我認識出發(fā),屏蔽了客觀自我審視的功能,強烈的自負情緒使其不能或不愿主動地進行自我剖析,一味地堅持外因決定一切。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不遺余力證明個人的正確,想方設法尋找外界的錯誤”的思維模式。在這種思維模式下,這些人不斷鞏固自我認知的片面性,并最終形成了自負自傲、故步自封的思維壁壘。
突破思維壁壘的方法路徑
我們在尋找突破思維壁壘的路徑的時候,應該把握住主客觀相背離這一主要矛盾,在具體問題上下功夫,養(yǎng)成不斷改造和完善思維模式的習慣。
運用辯證思維,不讓經(jīng)驗變成偏見。我們需要堅持用全面的、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經(jīng)驗。破除“經(jīng)驗論”的思想,找準過去到現(xiàn)在因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新的變化。既要看到經(jīng)驗對現(xiàn)實工作具有指導作用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與現(xiàn)實工作不相適應的一面,將經(jīng)驗進行揚長避短、去粗取精的改造,使經(jīng)驗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豐富、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將既有經(jīng)驗轉化成為適用于當下的指導方法。
不斷積累知識,不讓無知成為桎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已經(jīng)召開,全面深化改革掀開新的篇章,新時代自然會有新困難,化解新困難需要新思維,形成新思維需要我們不斷獲取新知識。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有人說,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一個圓,學習是半徑,半徑越大,擁有的世界就越寬廣?!背掷m(xù)延長我們擁有的“圓的半徑”,就是要通過學習努力讓知識不斷地積累、更新、迭代,讓其成為攻堅克難的力量源泉,從而不斷提高我們認識新情況、解決新困難、處理新問題的能力與水平。
著力錘煉心智,不讓恐懼支配行為??謶謥碜匀藗儗陀^事物發(fā)展變化主觀的、感性的反映,它往往是對未來結果的一種擔憂。其實,當我們將注意力從思前想后的恐懼上轉移至當下工作中,意志堅定、腳踏實地地向前邁進,未來的困難往往會迎刃而解。因此我們應當不斷錘煉心智,避免因受恐懼情緒支配而畏縮不前,我們的頭腦就能做出理性的判斷,正確面對和處理困難和挑戰(zhàn)。
堅持反躬內(nèi)省,不讓自負影響進步。內(nèi)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因此,我們要想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從自身下手可能比改變外界條件來得更有效率。遇到問題不是一味地否定外界,而是將審視目光轉移至自己的身上,承認自己的不足并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改變自我、超越自我,才是高效明智之舉。正如《道德經(jīng)》所言:“自知者明,自勝者強?!蔽覀冏灾?、自勝的過程才是不斷變強、成長進步的過程。
如今,我國改革已經(jīng)步入“深水區(qū)”,我們更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講求方式方法,不斷突破思維壁壘,更高質量完成中心任務,為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增添動力。
(作者系國際戰(zhàn)略問題研究員、軍事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