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雨啊,啪嗒,啪嗒地落下。
漓江邊氤氳的薄霧朦朧了對岸的青山,綠瓦青檐上掛著的雨絲將斷未斷。我隨著竹排的節(jié)奏在江上搖擺。細密的雨絲一頭扎進江中,平靜的江面頓時濺起無數(shù)漣漪,風輕輕地貼上身,還夾雜著濕潤的水汽。這時,靠在木椅背上,欣賞船公搖著細長的船棹,伸進水里,一推,將船推遠,揚臂,收桿,推臂,放桿……再沏一壺茶,用那古老、富有韻味的茶杯品飲,伴著落雨船頂?shù)母`竊嘈嘈,仿佛置身于與世無爭的溫柔水鄉(xiāng)。
桂林秋天的雨是柔綿、典雅的,淡妝濃抹總相宜,青山綠水被雨輕撫得更加嫵媚多姿,朦朧而夢幻,淡淡的,薄薄的,讓你看不清,看不透,也摸不著。
雨水鑄就了桂林山水的靈魂。放眼望去,煙雨籠罩下的漓江峰叢如詩如畫,宛若仙境。朦朧中的山峰既嫵媚又秀美—玉女峰高聳入云,巧梳云鬢;望夫崖凝神遠眺,深情守候。趕考的書童、跳龍門的鯉魚、盤旋的田螺,以及綠洲上行進著的駱駝,形態(tài)各異,變化萬千,讓人目不暇接。古鎮(zhèn)巷陌上,青石板貼近腳底,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在古街上,拱橋風情濃郁,曲徑通幽。在遠處,起伏著山川和靜謐,水鄉(xiāng)古鎮(zhèn)倒映其中。船只穿行于翠岸間,從遇龍河漂流而下。江面泛起漣漪,仿佛能蕩滌塵世的污濁7JUdivRHYfEylVh3Ht5RJQ==之物。這些古老的巷子,仿佛總能放慢歲月流逝的步伐,并保留人們淳樸的風情特色?!坝曛泄鹆帧笔且粋€神秘而又浪漫的存在,使人心馳神往,甘愿沉溺其中。
船身隨風有節(jié)奏地輕晃,漁翁頭戴斗笠,身著蓑衣,迎著風雨撒下了最后一網(wǎng)。我跟著漁夫哼著漁歌,搖頭晃腦,眼睛微瞇著,追隨船邊飄來的零星桂花瓣,只知“斜風細雨不須歸”。
岸上遠遠傳來小販的叫賣聲:“桂花糕—賣桂花糕喲—”只見頭戴一頂大斗笠的老爺爺坐在岸邊臺階上叫賣。白糯的桂花糕取出蒸籠,混著下雨時清新的泥土氣息和淡淡的桂花香入口,別有一番風味。桂花糕富有彈性,口感雖軟糯卻并不粘牙,多嚼幾口還能嘗出大米的香味,算是十分正宗。
夜幕降臨,數(shù)十艘點綴著微弱燈火的竹排在雨中漂浮于漓江上。上百只魚鷹時而盤旋于江面與雨點嬉戲,時而迅速俯沖入水中追逐魚群,并連續(xù)捕食……漁歌陣陣,漁夫的剪影與背后的漓江山水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美不勝收的水墨畫。千年的漓江漁火每天在這里上演,代代相傳。
生在江邊,長在江邊,以打魚為生,與漓江共存,這便是打魚人的歌!雨中飄搖著一葉輕舟,只見一位銀發(fā)飄飄的老者提著燈,穿著蓑衣,叼著長長的水煙,坐在船頭一張板凳上烤魚,烤魚的香味撲鼻而來。他手拿蒲扇,扇在烤魚上,享受著烤魚在燒烤架上滋滋冒油的聲音,毫不在意濺落在腳邊的雨水打濕了褲腳。他時而吆喝著竹筏頭的魚鷹,時而眺望遠方,漁火映襯在臉上,神采飛揚……漓江上的老爺爺,擇一城終老,一生守護一條江,這就是極致的深情!這幅絕美畫面,深深地留在我們心中,成為漓江上特有的人文符號。
“半山半水半云煙,一葉輕舟碧水間。漁翁本是凡間客,此時已是畫中仙。”這桂林的雨啊,啪嗒啪嗒地下著,剛剛還是輕語呢喃,此時又如泣如訴,漫天絲雨化為了顆顆珍珠,在鐘鳴里徜徉,與那悠揚古老的回音一并傳向了遠方。
點評:小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桂林雨中的景象,通過豐富的細節(jié)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詩意和浪漫的水鄉(xiāng)世界。整體而言,文章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是一篇充滿詩意和畫面感的佳作。(指導老師:閆秋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