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我們慕名邀約去高瑤村沐浴瑤族藥浴,去品嘗瑤家油茶,去看看黔桂接邊山區(qū)最大的瑤族村寨。
清早,我們在都柳江畔古榕樹下婉轉(zhuǎn)的畫眉聲中踏上行程,一個小時的車程后,終于到達目的地—西山鎮(zhèn)高瑤村。比預約時間到得早,坐車沒有流汗,天氣也不寒冷,如果這樣浸泡瑤族藥浴,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品嘗油茶,勤勞的鄉(xiāng)親們早就上了坡,免費的油茶要等到中午或者晚上。在瑤族藥師趙金錢的推薦下,我們?nèi)ヅ逝栏吣_大山,那里的山頂有國家測繪局標定的三角點,是一個標志性山峰。
高腳大山,我并不陌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當?shù)氐奈魃街袑W讀書,梅雨時節(jié)的每個周末,都會到高腳大山采摘楊梅,一個下午可以采摘三十多斤,一斤兩毛,換取分分角角,用來改善生活。從那時起,高腳大山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雄偉的高瑤大山,頂峰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大山養(yǎng)育著山腳下黔桂接邊的十萬少數(shù)民族同胞。山腰上分布著高腳、秋卡等瑤族村寨,岑扛、務林等苗族村寨;山腳壩子坐落著平寨、陡寨、小翁等侗族村寨。長期以來,共飲一山水的各民族同胞在山上山下情同手足,水乳交融。仰望大山,未見山頂,只有曲折蜿蜒的山路,好在經(jīng)常有人走,并未雜草叢生。山上的九月泡(懸鉤子)在山路上下的灌木林里熟得透紅,老娃葉(滇白珠)零星地長在茂密的雜草叢中,沒人采摘,恰好給我們外鄉(xiāng)人帶來了口福。
在一路的吆喝中,來到海拔九百多米的緩坡休憩。緩坡周邊到處是雀堂,相隔幾十米就有一個。高瑤村的雀堂與眾不同。我見過修剪整齊的灌木林圍成一個圓圈的雀堂,見過用樹丫架設的簡陋雀堂,見過土墻草垛圍成的防寒防風雀堂,卻沒有見過高腳大山的如此雀堂。它的每一個雀堂,處在半山腰或小山頂上,只要有緩坡,只要有凸點,就充分利用,栽種杜鵑樹將雀堂一圈一圈圍起來,像是圈劃地盤,又像圖騰記號,給人一種神秘感。深秋不是杜鵑花盛開的季節(jié),但山上有零星的杜鵑花傲放,雖不是滿山映紅,但格外鮮艷。在這深秋的季節(jié),在這陡峭的山嶺上,見到這嬌艷孤立的花朵,讓我產(chǎn)生了莫大的敬畏!感慨的瞬間,我突然咯噔了一下,保護自然生態(tài)已深入人心,高瑤大山怎么還能有任意誘捕鳥類的雀堂呢?
來不及多想,眾人吆喝著加油繼續(xù)向山頂爬,遇到一個個古稀老人,或挑柴,或背筍,精神矍鑠,面露微笑同陌生人打招呼。經(jīng)過一個個雀堂,或杜鵑花開,或九月泡紅,自然生態(tài)保護得非常好。
登上大山頂峰,放眼望去,東部廣西方向的闊葉林,云蒸霞蔚,霧飄霧散,群山重巒疊嶂若隱若現(xiàn)的;南部、北部方向的貴州境內(nèi),墨綠的竹林一片片掩映著炊煙裊裊的村莊,天際邊的森林和現(xiàn)代建筑勾畫成輪廓分明的山水壯錦。令人十分驚詫,不同的省區(qū),居然是不同的景色,還有成片的闊葉林和竹林隨風起伏。
下山回到村莊,浸泡著瑤族藥浴,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一天的疲勞煙消云散,一天的雜念杳然無蹤。出浴后,熱情好客的瑤族鄉(xiāng)親已備好豐盛的晚餐,笑著問我們泡好了沒有,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將自釀的米酒提上來。酒過三巡,我說怎么沒有野味呢?老鄉(xiāng)忙給我解釋,說對不住了,幾十年都沒有了。這時,我才將心中的疑惑表露出來,沒有野味了,可山上的雀堂并無荒廢呀?鄉(xiāng)親們笑著問我,你知道瑤家的賞花節(jié)嗎?每年五月,映山紅紅遍天,是高瑤村的映山紅賞花節(jié)。雀堂的杜鵑花開得最艷,每一個雀堂,如瑤族青年男女手比的心,熱情歡迎遠方來客。聽到老鄉(xiāng)的解釋,我卑微地低下了頭。
高瑤村映山紅賞花節(jié),一般活動是在農(nóng)歷的寅日或者卯日,恰好是映山紅盛開的季節(jié)。黔桂接邊的融水縣、三江縣的瑤族同胞遠道而來,參加瑤胞宗親的圖騰祭祀活動。節(jié)日當天,每個人身著盛裝,在族長的帶領下,吟誦《過山榜》,回望先祖?zhèn)兤筮^海,憶苦思甜,傳唱瑤族古歌,展示和傳承瑤族文化。
雀堂其實不是雀堂,是高瑤賞花時節(jié)最美的花海,是瑤族同胞敞開胸懷熱情融入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借著酒色紅透臉,遮住了我的羞澀和丑陋。我同鄉(xiāng)親們約定,每年的賞花節(jié),我都要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