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窗外,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我思緒萬千,腦海里不禁回想起兒時媽媽做的疙瘩面。媽媽做疙瘩面的手藝堪稱一絕,做出來的面,味道十分鮮美,吃上一碗就讓人欲罷不能。
每次看到媽媽和面、揉面的情景,我都覺得是一種享受。那揮之不去的記憶,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里緩緩播放。一幅幅熟悉而溫馨的畫面瞬間交織在我的心頭,那一縷溫暖,也瞬間牽動著我的心弦。
疙瘩面又稱結瘩面,是安徽的一種美味面食。在當?shù)兀藗兞晳T性也會叫揪疙瘩,有的人也會把它當作中午的主食。
那時候,家境并不富裕,吃不起大魚大肉。當時家里的一日三餐吃得最多的便是媽媽做的疙瘩面了,雖是一種簡單的面食,但心靈手巧的媽媽總會想盡辦法做出各種口味,吃起來能讓人感覺到愛的味道和家的溫暖。
記得那時,每當放學回家看到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心中就會涌起一股暖流。媽媽站在灶臺旁邊系上圍裙,熟練地拿上和面盆把一勺勺潔白的面粉倒在盆里,再兌上水,和成面團。然后,蓋上用白布做的11b566175b5af9d06938312455f94d64餾布子,面醒上一個小時就可以做成疙瘩面了。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著媽媽做好的疙瘩面,幸福感滿滿。
等待的時間,媽媽會去準備配菜。別看這么簡單的事情,爸爸做出來的和媽媽做出來的味道真的相差很大,爸爸做出來的是吃了不想吃,而媽媽做出來的是吃了又想吃。
配菜準備好,面也醒好了,就可以做疙瘩面了。
那時候沒有空調(diào),風扇也極少,只要媽媽把疙瘩面做好,屋子里就會彌漫著幸福的味道。
尤其是冬天,中午放學回家吃一碗媽媽做好的疙瘩面,再加上媽媽自制的調(diào)料,總能讓我食欲大增,每次都能吃上兩大碗。頓時,所有的疲憊都在一碗熱騰騰的疙瘩面中消散。
窗外的雨依然嘩嘩地下著,敲打著樹葉,敲打著青石瓦片,敲打著地面。人生總有太多回憶,記憶中的那碗溫暖,就像那些早已泛黃的照片,記錄著兒時的快樂與成長。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踏入社會,離開了那個充滿歡笑溫馨的家。那些日子里,雖然簡單,卻充滿了快樂和幸福。媽媽的不求回報,爸爸無怨無悔的付出,以及那些美好的時光,都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回憶。
歲月的腳步未曾停下,兒時的記憶不停地在腦海中流轉。兒時的回憶讓我懂得了珍惜,學會了感恩。
這使我想起了《一剪梅·舟過吳江》中的詞句:“流光容易把人拋?!蔽蚁耄@也是我們這一生無法避免的事情吧!
無論時光如何變遷,媽媽做面時的情景和那碗疙瘩面的味道,永遠是我心中最美好、最溫暖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