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機制較為復雜,其發(fā)生與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有關,屬于一類多系統(tǒng)、異質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后,如不進行及時治療,病情將呈現(xiàn)急性加重表現(xiàn),導致患者肺功能受限,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住院治療策略進行綜述,為優(yōu)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治療方案;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祛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氣道炎性病變,臨床癥狀包括長期咳嗽、咳痰、氣喘等,并伴隨持續(xù)性呼吸道癥狀與氣流受限。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臨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生率也呈現(xiàn)逐漸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給經濟和社會造成負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生后,將導致患者肺功能下降,如不及時進行對癥治療,隨著病情發(fā)展、惡化,將誘發(fā)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本文主要綜述慢性阻塞性治療方案研究進展,為臨床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1抗感染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誘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是常見的病毒類型。對于這類患者,可選擇抗病毒治療。穿琥寧注射液是一種中藥制劑,其抗病毒作用較為顯著,用藥后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氣道內各項炎癥介質水平,強化抗感染效果。臨床不建議針對因流感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用經驗性抗病毒藥物治療,僅對伴隨發(fā)熱、咽痛、乏力等典型流感癥狀患者建議應用抗病毒治療。所有流感病毒均含有神經氨酸酶,因此針對伴隨典型流感癥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可選擇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能夠最大程度上減輕流感癥狀的強度、持續(xù)時間,并且患病后48 h內用藥能夠降低肺炎、支氣管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1]。此外,扎那米韋也是一種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主要通過口服吸入或鼻腔注射用藥,可有效預防流感并發(fā)癥,效果較好。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展、進展的關鍵,且會加重氣道阻塞,超過5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細菌感染引起。對細菌感染致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選擇更加合理的抗菌藥物治療方案,并在進行抗菌藥物治療前,根據(jù)患者細菌耐藥情況與相關危險因素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對于輕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隨呼吸困難加重、痰量增加、痰液變濃等癥狀,可暫不予以抗菌藥物治療,或適當給予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并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情況,如臨床癥狀加重或72 h內反應較差患者,需重新進行痰液培養(yǎng),再進行對癥治療;針對中度或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選擇頭孢菌素、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藥物治療,用藥方式主要為口服,但也可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靜脈滴注用藥,再根據(jù)其病情變化情況改為口服用藥。通常情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抗菌藥物治療療程為3~7 d,但在臨床實際治療中,需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實際情況延長療程。
1.Z5kjFyaKd/QFlDVPvqjWir25+UUTkb2eWB5z3csDgJ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真菌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下呼吸道可檢出真菌感染,以曲霉較為常見。對于痰液培養(yǎng)檢出曲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進行積極對癥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凈以及兩性霉素B等。此外,氟康唑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也較為理想,用藥后可增強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癥介質水平,且用藥主要以小劑量為主,能降低不良反應率,保證用藥安全。
2抗炎
2.1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效果,用藥后能夠與機體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降低乙?;?2水平,使組蛋白呈去?;癄顟B(tài),對嚴重基因擴增機制起到抑制效果,因此廣泛應用于各類急性或慢性炎癥性疾病的治療中。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其不同發(fā)展階段均伴隨不同程度的炎癥,因此通過糖皮質激素用藥改善炎癥因子水平十分必要。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糖皮質激素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心臟代謝疾病、胰島素抵抗、骨質疏松癥等,因此臨床在應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時較為保守[2]。目前,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是臨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糖皮質激素用藥。
2.2 其他抗炎藥物
2.2.1 烏司他丁注射液
烏司他丁注射液是一種廣譜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由人體尿液分離獲得,具有較強的抗炎、細胞保護功能。在臨床應用中,可通過對機體各類炎性因子水平進行控制,從而抑制機體炎癥反應,在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療中效果顯著[3]。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烏司他丁注射液進行治療,可抑制炎癥介質與中性粒細胞在肺組織中的浸潤,清除氧自由基,糾正肺氧合障礙,改善肺功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在臨床中,關于烏司他丁注射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研究較少,其具體臨床療效、安全性表現(xiàn)需更多的對照研究進行驗證[4]。
2.2.2 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
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在用藥后,能夠對細胞質中環(huán)磷酸腺苷水平進行改善,抑制氣道炎癥與放松平滑肌[5]。目前,已應用于臨床的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藥物種類較多,其中roflumilast是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的首個長效性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藥物,經對癥治療,可一定程度上減少由脂多糖誘導而進入人體肺部巨噬細胞的各類炎性因子釋放,抑制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內皮細胞、上皮細胞等釋放炎癥介質與蛋白酶,最終糾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展過程中的炎癥,有效性高[6]。在臨床應用中,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治療初期容易出現(xiàn)一定的不良反應,如惡心頭痛、腹瀉腹痛、食欲不振等,因此臨床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治療劑量,保證用藥安全[7]。
3祛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普遍伴隨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且部分患者痰液不易排出,如氣道內痰液無法及時清除,則可能導致氣道阻塞或病原體的侵襲,進而增加感染風險[8]。此外,因臨床癥狀影響,患者痰液分泌量將增加,從而加重呼吸困難、咳嗽以及呼吸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9]。因此,清除氣道痰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十分重要。
3.1 乙酰半胱氨酸
乙酰半胱氨酸具有強效抗氧化應激效果,能夠降低痰液黏滯性,促進支氣管分泌物液化和痰液排出,安全性較高,并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咳嗽、咳痰的癥狀[10]。當前臨床常用的乙酰半胱氨酸主要有口服和吸入兩種形式,其中霧化吸入療法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肺部,起效更迅速,用藥劑量更低,可增加治療安全性[11]。
3.2 鹽酸氨溴索
鹽酸氨溴索是一種黏液溶解劑,能夠通過促進漿液腺作用,抑制黏液腺功能,達到降低氣道黏液黏度的效果,促進痰液稀薄,從而使痰液更易排出[12]。此外,鹽酸氨溴索還能加速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分泌,提升氣道纖毛的運動頻率與強度,促進痰液排出,加強氣道的自凈功能。在臨床實踐應用中,鹽酸氨溴索對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部感染癥狀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13]。
3.3 福多司坦
福多司坦也是一種黏液溶解劑,能夠改善機體痰液的黏度與彈性,促進纖毛清除黏液,從而促進炎癥反應的改善與調節(jié)[14]。福多司坦是一種半胱氨酸衍生物,具有一定的黏液活性,能夠對呼吸道上皮杯狀細胞的增生進行抑制,調整黏蛋白基因的表達,有效抑制呼吸道黏液的大量分泌[15]。福多司坦進入機體后會生成活性巰基,促進痰液中糖蛋白的二硫鍵斷裂,達到改善痰液黏稠度的效果[16]。此外,福多司坦能夠對痰液內海藻糖、唾液酸水平進行調節(jié),促進呼吸道漿液分泌,幫助患者排出痰液[17]。
4舒張支氣管
支氣管擴張劑具有促進平滑肌松弛、改善氣流受限程度、預防過度充氣損傷肺功能的效果,可利用平喘功能改善肺功能[18]。當前,臨床常用的支氣管擴張劑有抗膽堿類藥物、茶堿類藥物、腎上腺受體激動劑等[19]。
硫酸鎂為鈣離子通道拮抗劑,通過多種方式降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進而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具體來說,硫酸鎂可以抑制胞漿內質網中鈣離子的釋放、激活鈉鈣泵,以及抑制鈣離子與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從而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此外,鎂離子還能適當增加β2受體激動劑與相應受體的親和力,增強藥物的支氣管舒張效應[20]。
5結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癥狀主要為咳嗽、咳痰、氣促以及呼吸困難等,且患者普遍伴隨炎癥反應、肺功能損傷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需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肺功能,減輕臨床癥狀,穩(wěn)定病情,控制疾病發(fā)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當前,臨床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fdQNB35uMCOG58Z/H6KdLw==以抗感染、抗炎、祛痰、舒張支氣管等治療方案為主,不同治療方案具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和優(yōu)勢,臨床需結合實際情況個性化用藥,保證治療效果,保障治療安全性,控制病情,預防病情復發(fā),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郭春明,江露,范有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經濟學,2023,18(7):108-113.
[2]董晗,歐靜,張程,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生及治療反應差異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3,20(28):49-53.
[3]崔克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治療現(xiàn)狀及進展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22,43(2):183-187.
[4]黃婷婷,程德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氧化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21,27(2):329-333,338.
[5]凡穎,史宇欣,張軍.姑息治療在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10):899-902.
[6]劉穎,曾憲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肺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21,27(10):1977-1981.
[7]趙思維,曹曉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2,30(6):13-19.
[8]王亞林,裔傳華,朱慕云.嗜酸性粒細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機制及個體化治療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21,25(18):128-132.
[9]賈金涵,王曉龍.高壓力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慢性高碳酸血癥型呼吸衰竭的研究進展[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2,7(11):189-191.
[10]周文,郭洪花,何海霞,等.衰弱評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22,28(11):876-880.
[11]劉耘充,王紅梅,鄭丹蕾,等.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及治療進展與爭議[J].中華醫(yī)學雜志,2021,101(2):159-164.
[12]孫耀琴,薛曉明,周波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中西醫(yī)治療進展[J].中醫(yī)臨床研究,2021,13(17):145-148.
[13]覃雅婷,張蕊君,楊斌.莫西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yī)學研究,2021,19(5):188-191.
[14]李鵬飛,劉利凱,張建華,等.N-乙酰半胱氨酸抗炎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的研究及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22,27(2):285-289.
[15]楊艷珍,龐敏.嗜酸性粒細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評估和治療中的指導價值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22,26(12):2345-2349.
[16]黎威,何青,王新衛(wèi),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聯(lián)吸入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師雜志,2022,24(2):314-318.
[17]黃平,李玉紅.α1-AT及NE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及治療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老年醫(yī)學研究,2021,2(2):57-60.
[18]耿菁,代華平.吸入性三聯(lián)藥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21,44(5):510-514.
[19]鄧艷,江德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道黏液淤積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21,26(1):151-154.
[20]宋宏賓,張麗琴,姚奇,等.硫酸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結節(jié)圍手術期患者肺功能影響的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20,25(10):1550-1552.